眷村文化论文_陈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眷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台湾,台中县,省籍,归属感,军官,阶梯。

眷村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芸[1](2018)在《台湾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眷村”是台湾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指随国民党撤退的军队及其眷属临时搭建的落脚点而形成的聚落,亦有“竹篱笆”之称。1980年台湾开始对眷村进行改建,并由此激发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眷村文化保存意识,从而展开一系列运动争取眷村保存以延续眷村文化。眷村创造了两岸文化交往的媒介,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缩影放映场域,本文以台湾胜利眷村文化园区为研究案例,基于眷村文化园区的公共性特征,试图对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公民参与行为进行研究。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是民主化社会的体现,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本文研究问题、研究状况、相关概念进行描述,并将公民参与阶梯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公民参与背景、参与主体、参与动机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主要识别出五类参与主体,并通过分析该园区保存中的问题所引发的争议,以及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形成公民参与的动机,从而引出公民参与行为路径;再次,通过分解眷村文化保存中参与阶梯建构维度与要素,运用公民参与阶梯理论,构造眷村文化保存中的阶梯式参与模型,将个体行为、网络工具、集体行动、社会参与、公私合作等参与形式最终归纳为叁个阶段七个阶梯,并总结其经验;最后,通过分析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公民参与困境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建议,力图为实现实质性参与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6-01)

高亦卓[2](2018)在《眷村文化的形成、式微与再创造——以桃园县宪光二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眷村文化丰富了台湾的文化,眷村也影响了整个台湾近代史的发展。本文试以桃园市龟山乡宪光二村为例,对台湾地区眷村的集体记忆与场所自明性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探讨。在时代变迁背景下,通过分析眷村保存的价值及其文化意涵,期望对眷村这一特殊聚落形态的保存工作提出正面积极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何苗[3](2016)在《眷村文化融合对加强城中村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归属感是影响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中村社区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源于无法转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原村民如何与城市主流社会相融合,成为加强社区归属感的关键。基于此,主要介绍我国台湾眷村居民与台湾省本土文化融合,借鉴"土着化"过程,帮助城中村社区居民与城市居民相融合,加强原村民对于城中村社区之归属感。(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王尧[4](2010)在《回味往昔的乡愁与温情——透视台湾眷村文化热》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春节前夕,来自台湾的眷村舞台剧《宝岛一村》先后在广州、深圳、东莞、杭州、上海和北京巡演,票房全线飘红,媒体一路追捧,"宝岛第一村"——眷村的悲喜剧由彼岸火到了此岸。数年前,台湾"眷村文学第一人"朱(本文来源于《两岸关系》期刊2010年03期)

张文生[5](2007)在《眷村文化与台湾省籍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的省籍矛盾根植于台湾社会文化的深层心理因素中。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量兴建的眷村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封闭的环境造成省籍的隔阂。眷村第一代外省人怀着对中国的强烈认同,他们是坚决反"台独"的一代,"拥蒋反共"也是他们浓重的意识形态。然而外省第一代深重的故土眷恋的游子性格也造成了与台湾本土社会的疏离,进而使得眷村的外省第二代成为台湾社会漫游者,受到身份认同的困扰。眷村文化作为台湾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次文化形态,记录了台湾外省人的过去,眷村文化所留下的省籍矛盾还影响着台湾的现在和未来。(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路梅,陈立宇[6](2006)在《岛内人士呼吁保护眷村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新社台北电(记者 路梅、陈立宇) 台湾“国军老旧眷村改建条例”10年前开始执行至今,令台湾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眷村快速消失。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立委”纷纷呼吁,保护眷村文化,建立眷村文化馆或博物馆。 眷村是1949年后,台湾当局为安置迁台部(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06-03-31)

眷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眷村文化丰富了台湾的文化,眷村也影响了整个台湾近代史的发展。本文试以桃园市龟山乡宪光二村为例,对台湾地区眷村的集体记忆与场所自明性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探讨。在时代变迁背景下,通过分析眷村保存的价值及其文化意涵,期望对眷村这一特殊聚落形态的保存工作提出正面积极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眷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芸.台湾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8

[2].高亦卓.眷村文化的形成、式微与再创造——以桃园县宪光二村为例[J].城市建筑.2018

[3].何苗.眷村文化融合对加强城中村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启发[J].乡村科技.2016

[4].王尧.回味往昔的乡愁与温情——透视台湾眷村文化热[J].两岸关系.2010

[5].张文生.眷村文化与台湾省籍矛盾[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6].路梅,陈立宇.岛内人士呼吁保护眷村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

论文知识图

眷村文化园区中的部分景观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参与阶梯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参与行为关系...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公民参与主体胜利眷村文化园区范围如图1-1所...眷村研究学科分布图(来源:中国知网...

标签:;  ;  ;  ;  ;  ;  ;  

眷村文化论文_陈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