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整理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郊建设用地,土地整理,整理模式,可整理性
可整理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孟张荣[1](2008)在《城郊建设用地可整理性评价及整理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同时,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起步并进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和用地扩张迅速。目前我国开展的土地整理主要集中在农用地整理上,而对建设用地的整理却开展很少,这不仅降低了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还限制了土地整理的持久发展。本文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论文,以天津市西青区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以天津市西青区为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天津市西青区的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进而用以指导其他城市类似区位内的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文章由七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文章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建设用地整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然后立足于现在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产业化的大趋势,采用了现在国际比较通用的一些建设用地整理相关理论,包括土地利用集约化理论、城市规划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供求理论、地租地价理论以及土地产权理论。在文章第叁部分中分析了天津市西青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将天津市目前用地结构与国内同等大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天津市工业用地集约度差,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第四部分首先建立了对建设用地土地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西青区待整理土地单元进行可整理性的评价。评价模型中,笔者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及天津市城市化发展现状,采用天津市市内六区建设用地综合效益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参照,以10分制作为评价基准对天津市西青区各个被选取的建设用地整理单元的可整理性进行了分等定级。第五部分结合上一部分对西青区建设用地整理单元的评价结果,并且根据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得出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应用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退二进叁”产业置换模式和旧城更新模式。经过对每一整理模式的详细分析得出模式的普适性,最终用以对我国其他城市郊区建设用地的整理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第六部分针对我国当前城郊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文章的研究结论认为,城郊建设用地可整理性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可以从定性分析转换为定量的分析,根据综合效益最大原则来指导该地块的整理工作。具体的整理模式推行都必须借助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将城郊建成区有待整理的存量与增量土地纳入统一收购储备的范围,由专门的土地整理机构实行管理和相应的融资机制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08-03-01)
粟辉,邱道持,曹蕾,刘力[2](2004)在《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城市土地中待整理土地的可整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了两步法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重庆市江北区待整理的城市土地的可整理性大小和整理方向,为土地管理部门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操作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粟辉,邱道持,曹蕾,刘力[3](2004)在《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城市土地中待整理土地的可整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了两步法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重庆市江北区待整理的城市土地的可整理性大小和整理方向,为土地管理部门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期刊2004-07-21)
可整理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城市土地中待整理土地的可整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了两步法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重庆市江北区待整理的城市土地的可整理性大小和整理方向,为土地管理部门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操作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整理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孟张荣.城郊建设用地可整理性评价及整理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粟辉,邱道持,曹蕾,刘力.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粟辉,邱道持,曹蕾,刘力.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C].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