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离子辐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离子束,硅酸盐,效应,射线,拟南芥,生殖腺。
重离子辐照论文文献综述
邵扬,李强,黄青岩,白云飞,汪学英[1](2019)在《重离子束辐照对不同蚕豆品种的诱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蚕豆重离子束辐照诱变育种奠定基础,采用40Gy、55Gy、70Gy、85Gy和100Gy 5个剂量重离子束辐照处理,研究其对不同蚕豆品种出苗、叶绿素SPAD值、植株性状、青荚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100Gy辐照剂量下蚕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产量提高,青荚长宽增加;通过辐照诱变,可选育出菜用蚕豆新品种和高光效蚕豆品种。大粒临蚕8号和中粒康乐尕蚕豆分别适宜在85Gy和100Gy重离子束辐照剂量下进行诱变品种的筛选。(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文期,周玉乾,刘忠祥,连晓荣,王晓娟[2](2019)在《~(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创制优异的资源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对照)、30、60、90、120 Gy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自育骨干玉米自交系LY8405干种子,并对各剂量辐照后代植株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自交系LY8405 M_1种子发芽率、株高、穗位高和花粉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相同剂量辐照的M_2生理损伤检测指标较M_1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但仍显着低于对照组,而90和120 Gy剂量辐照后的M_1、M_2种子发芽率、株高和穗位高均与对照组表现出极显着差异;辐照剂量为30 Gy时,在M_2、M_3植株变异表型筛选中,创制出了多种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突变体,说明30 Gy是对自交系LY8405的生物学效应最为明显的辐照剂量,60 Gy影响效应次之,同时60 Gy是辐照半致死阈值;M_2和M_3突变类型包括植株矮化、穗位高度降低,叶片皱缩、叶色黄化、白化、花叶,穗型变大、变长,穗轴颜色由白变红,籽粒颜色由黄变为酒红色,粒型由马齿型变为硬粒型。生物学效应表明,30~40 Gy辐照剂量是0~120 Gy范围内重离子辐照选育玉米自交系LY8405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玉米自交系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提供了方法,更为玉米选育新品种提供了稳定的遗传材料。(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校,周晓苓,沈寅忠,黄希,许志强[3](2019)在《高能重离子辐照温度对CLAM钢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透射电镜(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EDX)光谱仪研究了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在高能铁离子辐照下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前钢中的析出相主要为大尺寸M_(23)C_6析出相和小尺寸MX析出相。在400℃/0. 61 dpa的辐照条件下,大尺寸析出相发生粗化现象并诱发形成σ-FeCr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中析出大量80~90 nm的富Cr析出相。在700℃/0.75 dpa的辐照条件下,大小析出相的尺寸都减小,在基体观察到大量10~30 nm富Cr析出相,这些析出相的Cr含量较400℃辐照诱发形成的析出相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沈东军,陈泉,郭刚,韩金华,孔福全[4](2019)在《重离子单粒子效应试验辐照注量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束的注量是宇航微电子器件重离子单粒子效应辐照试验截面测量的关键数据,本文结合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重离子单粒子效应试验,通过对束流光路调节和探测器计数测量的深入分析,给出注量测量误差的成因分析,并对误差的性质加以研究。其结果可以指导今后重离子单粒子效应辐照试验束流的规范调节,从而改善注量测量的准确性,也可以用于试验注量误差的定量计算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张晓阳,彭海波,刘枫飞,赵彦,孙梦利[5](2019)在《多种重离子辐照对硼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辐照导致硼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的影响,对高放废物的长期安全处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采用0.3 MeV的P离子、4 MeV的Kr离子、5 MeV的Xe离子以及8 MeV的Au离子分别辐照硼硅酸盐玻璃,利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了辐照前后样品的硬度和模量。结果表明:硼硅酸盐玻璃的硬度和模量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减小,辐照达到0.1 dpa时硬度和模量变化趋于饱和,此时硬度下降了35%,模量下降了18%;而且不同种类的离子辐照对硼硅酸盐玻璃的硬度和模量造成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使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晶态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辐照后硼硅酸盐玻璃仍保持非晶状态。利用Raman光谱对辐照后样品的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发现辐照会导致玻璃网络结构发生改变,玻璃的聚合度下降,无序度增加。本工作还证明了离子辐照导致玻璃机械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离子在样品中的核能量沉积导致玻璃结构的改变。(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琳[6](2019)在《重离子~(12)C~(6+)辐照促进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逆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离子束相较于X射线和γ射线,具有下列的独特性:(1)单位长度径迹上传递了较高的能量从而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生物效能也更高。(2)布拉格(Bragg)峰导致辐照物质径迹中心的区域损伤较为密集,而对辐照位置以外的部位影响比较微弱。(3)相对生物学效能(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较高,总突变效率引发的倍数是普通电子束的20倍左右,并且重排染色体片段的机率是普通辐照的14倍,诱导发生点突变的机率也为普通电子束的13倍。因此,重离子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诱变育种方法。研究表明植物的细胞结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机制都不同程度受到离子辐照的影响。并且低剂量离子辐照中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刺激作用,即辐射兴奋效应,这种效应已经在不同的生物物种中得到了证实。近年来,低剂量重离子辐照不同生物体后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刺激效应的现象也被相继报道。另外,大量研究报道了低剂量离子辐照在逆境条件下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然而,重离子~(12)C~(6+)辐照植物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的机理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论文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用0,50,100,150和200 Gy剂量的重离子~(12)C~(6+)辐照拟南芥种子。统计分析不同剂量碳离子处理的种子萌发指数、幼苗和植株的生长发育、种皮的结构变化、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索低剂量碳离子辐照提高拟南芥生长发育等刺激作用中的生理生化、细胞学和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对照和低剂量碳离子辐照样品建立起的转录组数据库,揭示了低剂量碳离子提高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代谢通路以及转录因子。同时还检测了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处理的拟南芥应对温度胁迫时的生理指标以及有关基因表达,从而阐明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在增强拟南芥抗逆中的作用。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1、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50 Gy)对拟南芥幼苗的萌发指数、鲜重、根长、莲座叶长度和每果荚种子数有显着的刺激作用,而100-200 Gy的碳离子辐照则表现出不利的影响。2、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50 Gy)处理的拟南芥幼苗中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产生超氧阴离子(O_2~(·–))速率,羟基自由基(OH~·)产生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幼苗中的含量有显着升高。种皮的刻蚀程度与碳离子辐照剂量大小有关,辐照剂量越大,种皮损伤越大。另外,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的拟南芥幼苗中抗氧化系统活性,本研究发现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且增加了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通过基因转录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50-Gy碳离子辐照显着上调了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论文的结果推测提高抗氧化系统缓解氧化压力在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刺激拟南芥生长中起重要作用。3、通过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碳离子辐照组和对照组拟南芥幼苗的转录组数据库,共得到228条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碳离子辐照诱导的基因主要与植物细胞代谢,催化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关。KEGG通路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代谢通路中。另外,AP2-EREBP和MYB在碳离子辐照刺激拟南芥幼苗生长中起主要作用的转录因子中。4、低温胁迫下,50-Gy碳离子辐照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了拟南芥幼苗的生长,而高剂量(100-200 Gy)的碳离子辐照对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温胁迫下低剂量碳离子辐照使拟南芥幼苗中ROS和MDA含量有显着的下降,而显着提升了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另外,50-Gy碳离子辐照可以调控拟南芥幼苗中低温诱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表明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能够提高拟南芥幼苗对低温的耐受性。5、高温胁迫下,50-Gy碳离子辐照对拟南芥幼苗的GI、根长和鲜重明显高于对照,而高剂量辐照的幼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OS和MDA在50-Gy碳离子辐照的幼苗和对照组幼苗同时在受到高温胁迫时检测的含量有明显的减少,而抗氧化系统活性有显着提高。而且,与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受碳离子辐照的调控。本论文的研究显示低剂量的碳离子辐照能够提高拟南芥幼苗对高温的耐受性。综上所述,低剂量碳离子辐照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活性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显着的刺激效应。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代谢通路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转录因子AP2-EREBP和MYB在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刺激效应中有主要作用。低剂量碳离子辐照可以提高拟南芥幼苗对温度胁迫的抗逆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屠振力,小林泰彦[7](2019)在《重离子射线辐照家蚕生殖腺诱发后代幼虫斑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明高能重离子射线辐照家蚕生殖腺所产生的突变效应,以不同剂量的~(12)C~(5+)射线分别辐照家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性别的生殖腺部位,以次代幼虫斑纹突变为依据鉴定辐照后代的突变率。结果显示,高能~(12)C~(5+)射线辐照家蚕幼虫生殖腺部位,可以高效诱发后代突变,对于同一发育阶段的幼虫,在1~9 Gy剂量范围内,造卵数及产卵数随幅照剂量增加而减少,而后代斑纹突变率在1~5 Gy剂量范围内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升高;与熟蚕相比,4龄第3天幼虫辐照后诱发的后代突变率较高;家蚕幼虫辐照后诱发的突变率存在性别差异,雄性的突变率高于雌性。结果表明,对家蚕生殖腺部位进行重离子射线辐照是获得家蚕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景鹏,余丽霞,杨福[8](2019)在《重离子束(C)辐照诱变东北粳稻后代变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能重离子束(C)辐照诱变东北粳稻通禾899,剂量为0(CK)、200Gy,初步研究了重离子束(C)辐照诱变后代材料出现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辐照M_1代全部为半不育,结实率5.2%;M_2代突变率5.7%,高于传统的γ、X射线辐照诱变的突变率,而且突变体的类型丰富;经过M_3~M_5代的连续种植和选择,后代突变体群体越来越大,大部分突变材料均已稳定,少量后代材料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比对照通禾899明显提前,已参加吉林省水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但有近30%的材料在M_5代还存在分离或疯狂分离,分离的材料绝大部分表现为长粒型,千粒重偏低,外观品质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1期)
张苗苗[9](2018)在《重离子束辐照诱导酿酒酵母线粒体损伤及其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离子束辐照会造成酿酒酵母DNA单链、双链断裂或DNA团簇损伤,导致DNA碱基转换、颠换、碱基片段插入或删除等突变,若这些突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发生在线粒体内,就会导致线粒体损伤,引起酵母呼吸功能丧失,生长繁殖速度变缓,菌落形态变小,细胞内碳循环代谢途径等发生改变。本研究利用碳离子束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酿酒酵母BY4743进行辐照处理,通过红四氮唑(TTC)平板显色反应,筛选得到10株可稳定遗传的线粒体损伤型酵母突变体,通过增殖速率和呼吸强度检测,复筛到5个线粒体受损明显的突变体,其线粒体膜电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借助基因组测序确定了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是造成突变体生理表型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脂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联合分析,初步认为YRO374W上调表达是引起突变体甘油叁酯(TG)相对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YBR029C表达对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丝氨酸(PS)的相对含量影响较为明显。Res D-4中,YNL169C下调表达直接导致了磷脂酰乙醇胺(PE)相对含量的降低;Res D-1中,YJL134W极显着性上调表达和YOL011W极显着性下调表达,可能会导致鞘脂类和甘油磷脂类代谢途径发生改变。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重离子束辐照诱导酿酒酵母线粒体损伤后酵母细胞脂质成分发生变化的机理原因;并且鉴于酿酒酵母模式生物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还可为高等真核生物线粒体损伤相关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能量为80 Me V/u、剂量率为20 Gy/min的碳离子束对酿酒酵母BY4743进行不同剂量(30、60、90、120、150、180 Gy)的辐照处理。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酵母细胞致死率,绘制酵母存活曲线,确定了半致死剂量为60 Gy。基于TTC平板显色实验,筛选到10个线粒体受损的酵母突变体,并发现150 Gy时,突变体筛选率最高。酵母经碳离子束辐照后的生长曲线可将辐照剂量划分为低、中、高叁个等级,高剂量(180 Gy)对酵母有较强的致死作用。(2)对初筛到的10个突变体的增殖速率和呼吸强度进行测定,发现增殖速率低于对照50%的突变体占80%,呼吸强度低于对照50%的突变体占90%。据此,复筛到5个线粒体受损明显的突变体,分别命名为Res D-1、Res D-2、Res D-3、ResD-4、Res D-5,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罗丹明123(Rh123)染色后的突变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现所有突变体线粒体膜电位比对照降低了10倍左右。基于基因组测序数据,对线粒体基因组覆盖深度进行比对,发现突变体线粒体基因组呈现大片段缺失,结合核基因组结果,推断线粒体DNA损伤是表型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UHPLC-ESI-MS)技术,结合多元变量及单变量的数据分析方法,检测分析了5个突变体的脂质成分。质量控制(QC)样本证明了本研究中使用的分析检测系统稳定,对照组和突变体组中共鉴定出648种脂质分子,分为25个脂质亚类,其中中性脂质TG有140种,占总脂质的21.6%,其次为磷脂类。总体样本PCA结果能准确实现对照和突变体的区分,并且根据样本在PCA得分图上的分布,确定了Res D-1和Res D-4为主要研究对象。(4)对鉴定到的648种脂质分子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OPLS-DA能准确实现Res D-1、Res D-4与Control的区分;变量权重值(VIP)、变异倍数(FC)、差异性(p)分析相结合,Res D-1中筛选出DG(16:0/18:1)、LPC(16:0)、LPE(14:0)、LPI(16:0)、PA(16:1/18:1)、PC(24:0)、PE(16:0/10:0)、PI(18:0/18:1)、PS(16:0/16:1)、TG(16:0/10:0/16:1)等10个亚类,51种显着性差异脂质分子;Res D-4中筛选出DG(16:0/18:1)、LPC(18:1)、LPE(16:0)、LPI(18:1)、LPS(18:1)、PA(16:0/18:1)、PC(31:1)、PE(16:0/10:0)、PI(15:0/18:1)、PS(16:0/16:1)、SQDG(37:4)、TG(15:0/16:0/18:1)等12个亚类,54种显着性差异脂质分子。显着性差异脂质分子相对含量分析显示,Res D-1/Control中DG、TG、LPI、PA、PI含量升高,LPC、LPE、PC、PE、PS含量下降;Res D-4中DG、TG、SQDG、PA、PC、PI、LPC、LPE、LPI的含量升高,PE、PS、LPS的含量下降。显着性差异脂质聚类分析结果可用于筛选脂质标志物,也可为寻找相似脂质代谢通路提供便捷。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构建了DG、PA、PI、PS等部分脂质的代谢途径。本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可能通过调节脂质成分的含量来应对重离子束辐照引起的线粒体损伤,显着性差异脂质分子可能是重离子束辐照诱导酿酒酵母线粒体损伤后的潜在标志物。(5)基于RNA-Seq技术,完成了Control和Res D-1、Res D-4共9个样本的转录组测序,获得了6252个基因。对测序获得数据进行质量检测和比对效率统计,证明了测序数据和参考基因组均能满足实验数据分析要求。SNP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发生的SNP是背景突变,重离子束辐照诱导的酵母线粒损伤才是突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差异倍数(FC)和错误发现率(FDR)相结合,Res D-1、Res D-4 vs Control分别筛选到622和1011个差异表达基因。Res D-1、Res D-4 vs Control注释到GO二级节点的DEG分别为445和741个,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的DEG所占比例最高,超过40%;与COG数据库比对,Res D-1、Res D-4 vs Control注释到的DEG总数为339、555个;与KOG数据库比对,注释到的DEG总数为439和769个;COG和KOG注释结果显示,DEG注释最多的分类均是“一般功能预测”;Res D-1 vs Control中,COG和KOG注释到脂质运输和代谢的DEG分别占2.65%、5.24%;Res D-4 vs Control中,COG和KOG注释比例分别为1.44%、3.77%。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Res D-1、Res D-4 vs Control分别注释到160和233个DEG,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及嘧啶代谢途径注释到的DEG最多;与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有9条,分别归于脂肪酸生物合成与降解、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和固醇类5个方面,Res D-1、Res D-4 vs Control分别有20和23个与脂质代谢相关的DEG发生了变化,占KEGG总DEG的12.5%和9.87%,以上DEG均以下调为主。(6)基于脂质代谢通路中注释到的DEG,选择了YIL009W、YOR374W、YBR029C、YBR042C、YBR183W等16个关键基因对其表达水平进行q RT-PCR验证,该16个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与RNA-Seq数据能够较好的对应,说明转录组测序结果能准确反应突变体中脂质代谢物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12-01)
刘枫飞,张晓阳,管明,赵彦,杜鑫[10](2019)在《重离子和γ辐照硼硅酸盐玻璃的辐照效应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玻璃固化体在不同辐照方式下的宏观和微观结果及其对应关系,使用重离子和γ辐照硼硅酸盐玻璃,分别测量了辐照后硼硅酸盐玻璃的硬度和模量变化。发现在γ辐照条件下,直到吸收剂量达到6×10~6 Gy,硼硅酸盐玻璃的宏观性质(硬度和模量)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在Xe离子辐照条件下,当辐照剂量达到0.1 dpa时,硬度和模量减少达饱和值。此外,测量了γ辐照后的硼硅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得到了辐照后硼硅酸盐玻璃带隙随吸收剂量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辐照产生的微观缺陷来源和产生机理。发现重离子辐照产生的硬度和模量的下降主要来源于玻璃网络结构的断裂,而重离子的核能量沉积是造成网络体结构断裂的主要原因。结合γ辐照样品的吸收光谱结果,通过对比γ射线和重离子辐照后的样品硬度和模量变化不同趋势可发现:γ辐照会在硼硅酸盐玻璃中产生微观缺陷(非桥氧空位色心等),这些缺陷主要来源于网络体末端与钠相连的键的断裂。而网络体末端的断裂不影响硼硅酸盐玻璃的网络体结构,所以γ辐照产生的缺陷不会引起硼硅酸盐玻璃的硬度和模量变化。(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重离子辐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给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创制优异的资源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对照)、30、60、90、120 Gy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自育骨干玉米自交系LY8405干种子,并对各剂量辐照后代植株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自交系LY8405 M_1种子发芽率、株高、穗位高和花粉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相同剂量辐照的M_2生理损伤检测指标较M_1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但仍显着低于对照组,而90和120 Gy剂量辐照后的M_1、M_2种子发芽率、株高和穗位高均与对照组表现出极显着差异;辐照剂量为30 Gy时,在M_2、M_3植株变异表型筛选中,创制出了多种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突变体,说明30 Gy是对自交系LY8405的生物学效应最为明显的辐照剂量,60 Gy影响效应次之,同时60 Gy是辐照半致死阈值;M_2和M_3突变类型包括植株矮化、穗位高度降低,叶片皱缩、叶色黄化、白化、花叶,穗型变大、变长,穗轴颜色由白变红,籽粒颜色由黄变为酒红色,粒型由马齿型变为硬粒型。生物学效应表明,30~40 Gy辐照剂量是0~120 Gy范围内重离子辐照选育玉米自交系LY8405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玉米自交系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提供了方法,更为玉米选育新品种提供了稳定的遗传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离子辐照论文参考文献
[1].邵扬,李强,黄青岩,白云飞,汪学英.重离子束辐照对不同蚕豆品种的诱变效应[J].贵州农业科学.2019
[2].周文期,周玉乾,刘忠祥,连晓荣,王晓娟.~(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J].核农学报.2019
[3].张校,周晓苓,沈寅忠,黄希,许志强.高能重离子辐照温度对CLAM钢微结构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4].沈东军,陈泉,郭刚,韩金华,孔福全.重离子单粒子效应试验辐照注量误差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
[5].张晓阳,彭海波,刘枫飞,赵彦,孙梦利.多种重离子辐照对硼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9
[6].王琳.重离子~(12)C~(6+)辐照促进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逆性的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屠振力,小林泰彦.重离子射线辐照家蚕生殖腺诱发后代幼虫斑纹突变[J].蚕业科学.2019
[8].李景鹏,余丽霞,杨福.重离子束(C)辐照诱变东北粳稻后代变异的初步研究[J].中国稻米.2019
[9].张苗苗.重离子束辐照诱导酿酒酵母线粒体损伤及其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8
[10].刘枫飞,张晓阳,管明,赵彦,杜鑫.重离子和γ辐照硼硅酸盐玻璃的辐照效应对比[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