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伤寒论》中的附子汤临床疗效明显,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疾病治疗当中,特别是骨关节疾病应用最多[1]。本文笔者综合概述附子汤条文的解析及收集整理目前关于此方临床应用,浅谈对附子汤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附子汤条文临床应用
1.条文
《伤寒论》中关于附子汤的条文,分别是以下两条:“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此方具有温补元阳、祛除寒湿、通脉止痛之功,主要用于少阴阳虚、寒湿凝滞经脉。患者阳气虚弱,口中和而无口渴、口苦等里热表现,因督脉总一身之阳气,循经于背部,少阴真阳不足,不能充达周身,故而出现背恶寒、手足寒冷。寒湿之邪浸滞于筋脉骨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而骨节痛。[2]
方义解析
《景岳全书》中:“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此方以附子重用为君药,散阴寒之邪气;配以人参,温壮元阳;白术、茯苓健运脾土,祛除湿浊,增附子之功;佐以芍药益阴和营,制约附子温燥而护阴,又通血脉、止痛。此方为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而来。将其鉴别开来。真武汤为少阴阳虚水泛,水气不化,三焦表里俱受邪,重在治水饮泛滥。而附子汤则是主要以少阴阳气虚弱,寒湿邪气袭于肌肉,留滞于筋肉骨节,重在温阳散寒。此外,两者身体疼痛的区别:真武汤“四肢沉重疼痛”,此为水饮邪气浸淫肢体,不通则痛;附子汤“骨节痛”则除不通则痛之病机外,仍有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筋骨肌肉所致的不荣则痛。[2]
2.现代应用
附子汤随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关于此方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同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骨关节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2]
3.1骨关节疾病治疗
李睿明[3]等经过研究表明,附子汤具有镇痛、抗炎效果。故对于骨关节疾病应用广泛,特别是膝骨关节炎方面的确有独到的一面,用药得当,其在消炎止痛,改善功能活动等方面较西药,没有副作用且有经济优势。邓伟等认为此方在冬天运用,治疗骨关节疾病效果更佳[1]。如艾相乾[4]、杨晓莉[5]、李培生[6]、包颜红[7]、王东海、阚俊明[8]等用以治疗阳虚、寒湿停聚之证。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张海平[9]临床研究表明此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血尿酸、血沉水平,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桂枝、威灵仙;下肢加牛膝、独活;湿盛肿甚者加白术至30g,薏苡仁60g;寒盛脉沉迟者加重附子量为20~30g;肿痛走窜不定、麻木风盛者加益气搜风之黄芪50g,以及全蝎、乌梢蛇;年老气虚或久病气血双亏者加重人参量,并加黄芪、淫羊藿、当归等。如阴阳两虚和血瘀生热者可加墨旱莲、女贞子、伸筋草等中药;如阴毒内结合肾气虚损者可加当归、生黄芪、薏苡仁等中药。
3.2心血管疾病治疗
韩涛[10]等研究此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此方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黄惠刚[11]等研究了附子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发现附子汤可以调节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而且可以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舒张收缩能力、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马重骅[12]、崔小磊[13]以此方加减治疗冠心病。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肢冷加桂枝;气虚重用参附,加黄芪;痰湿重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3.3妇科疾病治疗
李瑾[14]对附子汤的方证经验研究认为附子汤更适用于女性患者,主要人群以41~50岁左右。核心症状主要为恶寒、骨节痛、背恶寒、手足寒。主要治疗妇人寒凝及阴虚寒盛痹痛为主。李培生[6]认为妇女胞宫虚寒,冲任失调,以致月经迟至,经水腹痛,色暗及虚冷带下等病,附子汤都有效验。顾勇刚[15],顾文忠治疗宫寒不孕,认为阳气虚衰,寒邪侵入督脉、胞宫所致。
3.4消化系统疾病
张宽智[16]等人用此方治疗萎缩性胃炎,认为虚寒性胃脘痛,多由于命门真火不足,火不生土,土湿木郁,肝脾不和所致,用此方补命门真火,健脾除湿,加香附、延胡索行气止痛;脾健气利,阴阳调和,病自安。李瑾[14]治疗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寒,中阳不足。李乐梅[17]治疗久泻,以此方配芡实、温阳散寒、健脾涩肠。
综上所述,《伤寒论》中的附子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辨证加减,效果确实甚佳。但在临床时,偏于医者个人经验较多。其实加深对本方的基础研究及药理研究可有利于临床。如能够基于其基础研究,增加临床大样本数据,规范总结其诊疗规律,提高其客观性。
参考文献:
[1]邓伟.附子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0):23-25
[2]李家庚.伤寒论讲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74-175.
[3]李睿明,王明亮,雷朝霞,等.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0):899-901.
[4]艾相乾,张仕玉.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1,26(02):356-357.
[5]杨晓莉.附子汤临证举隅[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6,17(2):124.
[6]李培生.附子汤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1990,5(1):20.
[7]包颜红.中药附子汤加减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J].大医生,2017,2(Z2):115+246.
[8]王东海,阚俊明.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研究[J].光明中医,2015,29(4):845-846.
[9]张海平.加味附子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09):1374-1376.
[10]韩涛.附子汤对心血管药理的作用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5):33.
[11]黄惠刚,朱奔奔,黄波.附子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BNP、IL-6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6):745-746.
[12]马重骅.附子汤的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0,16(1):56
[13]崔小磊,孙汝栋.附子汤的临床辨证新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3(1):31.
[14]李瑾.附子汤方证经验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4.
[15]顾勇刚,顾文忠.附子汤异病同治验案二则[J].实用中医杂志,2005,21(1)38-39.
[16]张宽智,刘彦.附子汤临床应用[J].国医论坛,1998,13(5):14.
[17]李乐梅.附子汤验案举隅[J].江西中医药,2001,32(5):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