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熔融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硼酸,聚氨酯,热塑性,聚丙烯,复合材料,马来,熔剂。
熔融复合论文文献综述
侯卓健,刘丰,单忠德,杜悟迪,陈哲[1](2019)在《预复合热塑性聚氨酯碳纤维束熔融涂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合材料柔性导向叁维织造成形工艺,进行了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柔性导向线熔融涂覆工艺研究。选用具有良好柔韧性的热塑性聚氨酯作为树脂材料,4束T300-3k碳纤维束合股作为增强材料,研究了预复合碳纤维树脂线密度随温度和纤维牵引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低速情况下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线密度基本不变,孔隙率在205℃以后小于20%且随温度变化很小;当速度提高到临界牵引速度后,预复合树脂纤维束线密度开始下降,但在一定速度范围内预复合的树脂流量变化很小;临界牵引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210℃以后基本稳定在1.9m/min。因此优化的预复合聚氨酯碳纤维工艺参数是树脂熔融温度在210~220℃,纤维牵引速度在1.9m/min。(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雷学博,张于弛,黄锦桢,黄燕红[2](2019)在《熔融共混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了非共价改性,用FT-IR、X射线衍射表征1227-GO化学结构,SEM和分散性实验探究了其剥离形态和分散性;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1227-GO填充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探讨了1227-GO填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27改性的GO在TPU基体中能较为均匀地分散,填料含量0.1%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均能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9年07期)
晏梦雪,田小永,李涤尘[3](2019)在《高性能聚芳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粉末床熔融成形的现状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粉末床熔融成形是增材制造技术中的一种,以聚合物及其复合粉末为原材料,可用于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无需任何工装和模具即可完成复杂结构制件的直接成形,为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领域内对制件结构优化和快速开发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介绍了粉末床熔融成形聚芳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成形系统、原材料、成形工艺以及碳纤维增强聚芳醚酮复合材料增强机理与性能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并对粉末床熔融成形聚芳醚酮及其复合材料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袁满,何亚东,李锐,信春玲[4](2019)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熔融浸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弯曲流道式浸渍模具,结合雷诺方程和达西定律建立了便于直接使用的解析解形式浸渍模型。数值法计算和浸渍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浸渍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浸渍过程。浸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楔形区个数、减小楔形区入口高度、增大楔形区长度、增大纤维束展宽、提高加工温度、降低牵引速度均可以提高浸渍程度。(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蒲雪萍[5](2019)在《复合熔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萤石中钾、钠、硅、铁、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硼酸锂+偏硼酸锂复合熔剂,高频熔融炉熔融,硝酸浸取方式溶解萤石,用已知含量萤石标准物质制作标准工作曲线,用ICP-AES法联合测定萤石中钾、钠、硅、铁、磷组分含量。选择两条谱线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在0.001~0.22mg/L,样品检测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3%,测定值与证书值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谢丽锦,黄宏巍,杨乐,张丰,罗筑[6](2019)在《熔融共混制备PLA-g-MAH/EP对PLA/PBAT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环氧树脂(EP)为共同接枝单体,在转矩流变仪中通过熔融法制备聚乳酸(PLA)双接枝马来酸酐/环氧树脂(PLA-g-MAH/EP),以作为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复合材料的增容剂。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LA/PBA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MAH含量为2%时,PLA-g-MAH接枝率最大为0.48%。EP的加入使得PLA-g-MAH接枝率获得极大地提升,当加入3%EP后,PLA-g-MAH(2%)-EP-3接枝物接枝率最大为1.81%。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LA-g-MAH/EP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后,复合材料的双重熔融峰消失。动态力学热分析曲线表明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后的界面强度增加。力学性能测试发现,接枝物作为PLA/PBAT复合材料相容剂能有效地提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同时扫描电镜图像显示,添加相容剂后PBAT在PLA基体相获得了有效分散, PLA与PBAT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学刚[7](2019)在《复合喷吹氧化熔炼-熔融还原炼锑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锑精矿传统鼓风炉挥发冶炼工艺存在生产流程长、效率低、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国内有关单位和企业近些年进行了相关富氧底吹和侧吹等工艺的试验研究,但由于含锑矿物的特殊性,均未能获得成功。针对该情况,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结合多年来在火法冶炼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提出复合喷吹氧化熔炼-熔融还原炼锑新工艺,该工艺具有炉体密封好、冶炼装置衔接紧密、综合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床能率高等优点。经工业试验,该工艺风险小,可靠度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冶金》期刊2019年02期)
轩朝阳[8](2019)在《基于熔融共混的SiO_2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PCL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己内酯(PCL)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无毒、环境友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生物医学、农林业等领域。然而,纯PCL力学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其在上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SiO2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刚性无机纳米填料,兼具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无害、热稳定性高等特点,适合于对PCL进行填充改性以强化材料性能。但纳米SiO2在PCL基体中容易发生团聚且与PCL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弱,往往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不理想。纳米SiO2表面富含硅羟基,据此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有效改善纳米SiO2分散性以及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相容性。本文利用挤出机熔融共混过程中的高温、强剪切力作用致使PCL共价接枝到SiO2纳米粒子表面,探索出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批量化实现纳米SiO2表面改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改性纳米SiO2对PCL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熔融共混和高速离心分离工艺过程,采用正交实验获得制备改性纳米SiO2的最优工艺方案。进而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PCL共价接枝纳米SiO2的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熔融共混的高温、强剪切力作用下,PCL以共价键的形式接枝到了纳米SiO2表面,从而实现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制备改性纳米SiO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熔融共混温度120℃,熔融共混时间20 min和螺杆转速40 rpm;(2)熔融共混过程中PCL共价接枝纳米SiO2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硅羟基与PCL酯基间的酯交换反应、热降解生成的末端带羧基PCL分子链与硅羟基的酯化反应以及水解生成的末端带羟基PCL分子链与硅羟基的脱水缩合反应。然后,分别以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作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模压成型制备出不同粒子含量(0.5-3 wt%)的PCL纳米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立式电子万能试验机、动态热力学分析仪、冲击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多种测试手段,比较研究了改性前后纳米SiO2对PCL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相同粒子含量下,改性纳米SiO2在PCL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团聚体尺寸较小,且高含量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2)低含量下(0.5 wt%),具有更好分散性及界面结合能力的改性纳米SiO2对PCL的增强增韧效果最佳,相比于纯PCL,PCL/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18.0%、17.0%和19.6%。随着填料含量增加,团聚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对PCL的增强增韧作用逐渐弱化;(3)改性前后纳米SiO2均能提高PCL的储能模量,但改性纳米SiO2的强化效果更为显着:(4)在异相成核及阻碍PCL分子链链段运动的双重作用下,PCL/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随粒子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改性纳米SiO2能有效改善PCL的热稳定性,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粒子含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杜英,李劼,刘晋[9](2019)在《原位水解/熔融扩散法制备钛酸锂/硫复合正极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位水解和熔融扩散技术制备钛酸锂/硫(LTO/S)复合材料,并以该复合材料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结合PEO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组装全固态锂电池。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钛酸锂和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均提供了高容量,电池循环稳定性也得到了显着提高;当复合正极中钛酸锂与硫质量比为1:3、活性物质质量分数为80%时,电池的容量发挥和循环稳定性同时达到最佳;在60℃和0.2C测试条件下,循环100圈后电池比容量保持在801 mA·h/g,库仑效率达到99%。(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杰,李代文,杨国刚,姚玉元[10](2019)在《熔融浸渍及界面结合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浸渍技术一直是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主流技术。然而,聚丙烯熔体流动性低、黏度高以及树脂与玻璃纤维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一方面,采用负载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的聚丙烯粒子(MB-CR PP)为断链剂,提高聚丙烯流动性;另一方面,使用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来改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使用MB-CR PP能够降低聚丙烯分子量,大幅提高其流动性,可以使熔融树脂与玻璃纤维浸渍更加充分,并降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MB-CR PP在树脂体系中含量为0. 4%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进一步提高其用量会明显降低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此外,当相容剂用量从0%增加到2. 5%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改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但进一步提高相容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就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熔融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了非共价改性,用FT-IR、X射线衍射表征1227-GO化学结构,SEM和分散性实验探究了其剥离形态和分散性;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1227-GO填充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探讨了1227-GO填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27改性的GO在TPU基体中能较为均匀地分散,填料含量0.1%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均能得到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融复合论文参考文献
[1].侯卓健,刘丰,单忠德,杜悟迪,陈哲.预复合热塑性聚氨酯碳纤维束熔融涂覆工艺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雷学博,张于弛,黄锦桢,黄燕红.熔融共混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检测[J].福建建材.2019
[3].晏梦雪,田小永,李涤尘.高性能聚芳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粉末床熔融成形的现状与挑战[J].精密成形工程.2019
[4].袁满,何亚东,李锐,信春玲.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熔融浸渍模型[J].塑料科技.2019
[5].蒲雪萍.复合熔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萤石中钾、钠、硅、铁、磷[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9
[6].谢丽锦,黄宏巍,杨乐,张丰,罗筑.熔融共混制备PLA-g-MAH/EP对PLA/PBAT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7].陈学刚.复合喷吹氧化熔炼-熔融还原炼锑新工艺[J].中国有色冶金.2019
[8].轩朝阳.基于熔融共混的SiO_2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PCL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杜英,李劼,刘晋.原位水解/熔融扩散法制备钛酸锂/硫复合正极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周杰,李代文,杨国刚,姚玉元.熔融浸渍及界面结合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