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莉[1]2003年在《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研究》文中指出风险投资在国际上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在美国,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过去30年中,风险投资为美国创造了760万个就业岗位和每年1.3万亿美元的公司销售收入。风险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建立仅有十几年时间,但这个市场对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作用已越来越显着,“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发展的孵化器,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观点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正因为这一投资市场所具有的极大潜力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使得众多投资家忽视了“高收益、高风险”这一风险投资的基本特点。随着NASDAQ的暴跌、.COM泡沫的破灭以及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全球风险投资业在进入21世纪后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风险投资机构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风险投资公司作为风险投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风险投资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操作者,也是最直接承受风险、分享收益的主体,它是风险资本供给者与风险资本需求者之间的桥梁,是风险资本转化为风险投资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风险投资公司的正常高效运作,才能使整个系统达到“叁赢”的结果。反之,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在运作方面出现纰漏,无法管理好高风险,那么,非但公司本身不能获得期望的高收益,而且将直接影响到资本供给者的利益和风险企业的成败,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可能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社会局势的稳定,不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整个风险投资体系的健康有效发展,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在分析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所面临的投资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对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应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分析中,本文尽量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在结构安排上,第一章是风险投资概述。回顾了风险投资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接着简单阐述了风险投资的内涵、组织形式和体系结构,最后介绍了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风险投资公司的定义、分类,阐述了其在整个风险体系中的作用:指出了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分别从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的角度进行了风险因素的分类分析。 第叁章主要阐述了投资风险的防范问题。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风险防范的系列化措施,构建了全过程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在前叁章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进行风险应对所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分段投资、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匹配投资等,并进行了论证。与此同时,笔者基于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具体实际,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和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风险投资中的分段投资优化模型,旨在合理确定风险资本在各个阶段的投资比例,为投资最优化提供依据。 第五章是笔者结合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提出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有关构想与对策。 本文在以下叁个方面力图创新: (1)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的全程风险管理模式。 (2)从严格逻辑意义上建立了一套风险投资的分段投资优化模型,为确定风险资本在各阶段的合理投资比例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3)基于对我国目前的创业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创业板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创业企业股票市场的构想。
赵湜[2]2013年在《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企业技术创新要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政府提出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起,我国企业在全国企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和区域性企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上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究其原因,从客观而言是创新环境不完善和创新资源不充足,从主观而言则要技术创新的高风险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因此,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阻滞力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源动力的关键,也要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可忽视的重点。本文旨在综合运用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进化博弈理论,对企业承担、社会分摊和政府补偿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叁维防范体系中的政府补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叁维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设想,并对叁维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内涵、特点、优势以及运作机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叁维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体系中的政府补偿展开研究,在归纳总结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内涵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方式分为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类。然后,本文分别对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类补偿方式进行界定,并分析其补偿机理和原理,揭示其补偿运作机制,进而分析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的政策框架和工具。在对两类补偿方式运作机制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政策实施与效果SD模拟模型,对不同政策工具组合模式下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各种政策工具组合模式的作用、优势和劣势。而后本文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体系中叁方主体的博弈行为及其博弈关系,进而基于各方利益关系和博弈决策点,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进行了制度创新,并针对新制度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基本政策和地方政策设计,提出了国家-地方风险补偿政策体系。最后,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体系的整体运作情况和代表性省市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的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朱兴龙[3]2016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经历了探索起步、稳步调整、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四个发展阶段。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事件频发。为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防范。本文将首先定性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其来源,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我国企业应对风险的现实表现,再利用投资引力模型研究政治风险和投资协定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来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说明全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等。主要内容。首先理清了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相关概念,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风险防范的概念和内涵,然后梳理了国内外主流的对外投资风险理论和风险治理与预警理论。第二,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来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等,其中政治风险是最重要且具有决定性的风险,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此外,跨国并购风险和金融危机后的新风险等问题开始突显。而风险来源主要是:从国际层面讲,包括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重构等;从政府层面讲,我国对外投资立法滞后、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缺失、投资协定的实际效果较弱等;从企业层面讲,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薄弱、海外投资经验不足、投资领域过于集中。第叁,分析我国企业应对风险的现实表现。通过案例分析法,研究中铝、叁一、华为叁个典型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表明,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除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外,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被中国企业忽视的是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本地化等方面。因此,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切实遵循东道国法律、履行好社会责任、营造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对外投资企业形象。结论。通过检验政治风险和投资协定的影响。实证发现:第一,整体而言,政治风险指标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并不显着;细分不同种类政治风险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般远离存在外部冲突风险的国家,同时倾向进入法律秩序环境较差的东道国。鉴于此,为避免我国外资风险事件频发,我国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加强风险防范。第二,双边投资协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显着,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双边投资协议的质量不高。为此,我国应签署更高水平的双边投资协议,促进和保护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第六章研究外资保护的国际经验。本章将从国际投资比较法的角度出发,研究美、日相关制度以及国际双边、多边协议。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发达国家外资保护立法目的强调对外资流向他国的保护与激励;第二,围绕海外投资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措施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协商与外交政策;第叁,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承保机构一般为公共机关,承保险别主要为政治风险;第四,双边投资协议是保护本国海外投资者利益的主要方式,以此弥补国内立法在域外效力不足的问题。建议措施。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以及防范制度的构建。主要政策建议包括:第一,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制定《对外投资法》,引导、规范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第二,构建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明确承保险别、合格投资等,并建立代位求偿制度;第叁,双边投资协定的条款更加规范化,重点围绕产能合作展开;第四,从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和法律风险叁方面着手,完善投资环境评估体系;第五,重视新型投资风险,包括劳工标准、环保标准、人权标准等问题。
何伟[4]2005年在《风险投资与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从实践中看,风险投资在促进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在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这两大领域中,有关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有关风险投资与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联的系统研究却相对较少。基于此,在借鉴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着在此方面作些探索。具体讲,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中的一类特殊类型企业——高技术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企业融资和企业治理视角,并结合宏观的制度环境分析,对风险投资培育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动力两个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最终构建一个分析上述两者之间关联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风险投资作用机制的现状,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作用机制,以促进技术创新的相关对策。 作为研究前提,本文第一章首先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并对“高技术创业企业”进行了界定。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要素抽象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两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然后,结合高技术创业企业特征,分析了高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征: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它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这也是现实中高技术创业企业往往具有很高失败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以风险投资培育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创新动力两个方面的微观作用机制为研究主线,结合宏观制度环境对这一作用机制的影响,构建一个风险投资作用背景下的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从而为研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在高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资金短缺及其面临的融资约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也是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体现。本文第二章从企业融资视角探讨风险投资培育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作为逻辑基础,本文结合高技术创业企业及其技术创新资金需求的特征,分析了外部资金对高技术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所面临的高风险特征,包括技术创新中客观存在的高风险以及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创业者人力资本
颜小凡[5]2016年在《民营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催生了许多中小型新能源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迅速扩张,打破了我国过度依赖传统能源的格局,但因企业扩张展势头迅猛,相应风险防控系统并不健全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和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新能源企业发展迅速,由于新能源企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是一类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使用不当就会使企业遭到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关乎企业存亡,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针对圣阳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进一步分析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并找到适用于新能源企业的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与手段,帮助企业提高效益。本文以圣阳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圣阳股份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对其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并通过对圣阳股份公司案例分析来进行研究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本文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民营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其次以圣阳股份公司为案例,对其现存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成因分析,主要针对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受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的风险的识别与成因分析。再次,根据圣阳股份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状况,以管理者的角度为其制定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风险控制对策。最后,本文针对圣阳股份财务风险的研究,拟建立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如何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方法,进而提出加强民营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建议。
李薇[6]2009年在《中国寿险业经营风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寿险业的经营风险为考察对象,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为研究背景,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中国金融风险问题。寿险业在经营上具有金融行业特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原因,均有可能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20世纪90年代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韩国的寿险公司破产案不胜枚举,给保险经营敲响了警钟。21世纪初缘自美国银行业的次贷危机犹如一根导火索,迅速波及证券和保险业,现在演变为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开展寿险、财险、事故险以及飞机租赁等业务,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拥有雇员11万余名的全球保险巨头AIG,在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后顷刻之间濒临倒塌,更让人触目儆心。寿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承担着社会稳定器、资金聚集与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等重要职能,对一国的社会稳定、金融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选择寿险业经营风险这一课题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深入剖析产生风险的主要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揭示中国寿险业当前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既为政府监管部门制订化解政策、化解实际存在的潜在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保险机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参考意见,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考察了寿险经营的风险要素。剖析寿险经营的特征、寿险费率厘定、利润来源等寿险经营的基本原理;从寿险公司的经营流程上分析影响寿险经营的风险源;从而明确寿险经营风险与财险经营风险所不同的本质特性;总结并比较国际和国内学者对寿险经营风险的分类方法。由于寿险具有保险期限的长期性、会计核算的预测性等特征,使寿险经营风险较财险经营风险更为复杂,潜在的风险在短期内常常不会暴露。本文全方位、多角度解析寿险经营风险的成因。从利率、寿险资金运用、偿付能力、寿险资产负债匹配、产品的定价与设计、寿险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全方位解析寿险经营风险的成因,从而为制定化解和防范风险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利率波动始终是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一大风险因素,寿险公司从保单中承诺了保证最低投资收益率的那一刻起,利率风险就如影随形了。本文从寿险产品定价、寿险产品需求、寿险公司负债、寿险公司现金流及寿险公司偿付能力角度分析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的影响;介绍几种国外常见的寿险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并测算我国寿险业利差损的规模,得出我国寿险业旧利差损还没有彻底化解,由于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我国利率波动、投资环境恶化导致形成我国寿险业新利差损的结论。并借鉴发达国家规避利率风险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化解和防范寿险利率风险的五项措施:产品转型期培养健康的寿险消费观念;提高资金运用管理能力;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行弹性预定利率和建立专项准备金。寿险业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日益受到重视是当前国际寿险业风险因素的一个演变轨迹。本文阐述寿险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源、特征、及其在寿险经营中的应用;介绍几种国外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检测方法;并通过剖析美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经验教训,从模式、组织体系、管理技术角度探讨如何构建我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美国金融危机造成金融市场投资环境急剧恶化,投资风险彰显无疑。本文详尽剖析了美国金融危机演化路径及对我国寿险投资的直接负面影响,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间接影响还可能出现。从长期看,如果经济陷入深度且长期的衰退,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保险业的投资回报将大幅度降低,理财型产品的销售将受到一定影响。介绍国际和国内对投资风险测度的研究及测算方法,指出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下,国内保险业面临两难选择,要么直接使用国外的风险测度方法,必然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要么将风险管理直接置于一般的经验管理模式,在没有经验或者经验较少的情况下来推行以经验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式本身面临更大的风险。呼吁通过风险测度方法的研究来推动我国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并提出应对金融危机防控我国寿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对策。本文认为对寿险经营风险的衡量及监控一般从评价其财务报告入手。本文研究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监管模式、方法和指标体系,结合保险信用评级机构对寿险公司的财务测试比率,全面阐述了寿险经营的财务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评述中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模式特点及偿付能力监管额度的调整和改进,并采用定量方法对我国寿险企业的偿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出中国寿险业的偿付能力呈下降趋势的结论。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和结论,本文提出了化解和防范我国寿险业经营风险的微观和宏观对策。寿险业经营风险的化解和防范主要依赖寿险公司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强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但作为一个有关国计民生并且关乎国家金融安全的幼稚产业,国家政策也应当给予扶持,出台支持我国寿险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同时寿险业也是一个需要监管的行业,强化保险监管体系将成为世界各国保险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也不例外;鉴于混业经营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严重问题,今后我国对金融创新业务要隔离经营;保险业作为开放力度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行业,必须继续密切关注金融危机蔓延可能给保险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保险业的传导也将成为提高我国寿险业经营能力应对经营风险的政策选择。
张景安[7]2006年在《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创新依赖趋势,而中小型企业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小企业创新和成长过程中,风险投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虽然在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这两大领域中,相关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有关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联的系统研究却很少见。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在此方面作些探索性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1.分别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讨论中,重点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机遇。在风险投资的相关讨论中,重点论述了风险投资“叁位一体”的治理机制;对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和运做环境进行;最后结合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2.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揭示了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多层次动态复杂网络关系。通过对风险投资与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一般关系的深入分析,清楚地表明了由技术创新网络和风险投资网络构成的创新体系对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重要意义和作用。3.采用推理论证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资本)缺口,为风险投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通过分析风险投资作用机理的分析,不仅说明了风险投资相对于银行贷款等风险资本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而且揭示了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提供增值服务等为纽带的风险投资网络和创新网络的内在关联关系。4.研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策略。指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论述了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措施;最后给出了加强技术创新网络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的对策。5.研究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网络构建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建立风险投资网络的意义。从国内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构建国内风险投资网络的基本原则及框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风险投资网络构建策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
李晓峰[8]2005年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有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企业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延期、中止、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这不仅会引发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发生有形的损失,而且还会导致时间损失、机会损失、管理损失等无形损失。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长期躺在国家的怀抱里,缺乏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因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难以适应和处理与日俱增的纷繁复杂的风险,这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障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转机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企业如何防范技术创新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积极寻求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提高预防和控制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及自我创新的能力,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相当紧迫的任务。因此,应给予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充分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风险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却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零散研究较多,系统性研究不足;案例性研究较多,理论性研究不足;定性、定量分别研究较多,相互结合不足;概念、方法上的分歧较多,相互之间沟通融汇不足。 基于此,本文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实际状况,本着有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原则,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哲理、事理与数理相结合的方针,以系统论、风险管理、管理心理学、统计学、开拓集、粗糙集、神经网络、运筹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风险测度、风险决策、风险预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文中首先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风险的产生及发展作了详细阐述,并在探讨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风险的一些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后,界定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随之,对技术创新风险
王萌萌[9]2016年在《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房地产业也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房价高涨为国民住房的民生问题带来了挑战,政府出台多项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调控政策,以制止各种炒房、投机性购房行为,使房地产企业面临需求购买力的透支、过度的房地产投资、较高的待售面积,以及较为谨慎的货币政策等风险;同时,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周期长、资金链安全性低等特点,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有效进行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以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及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分析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成因,并结合其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存在职责不明确、专业人才稀缺、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性及财务风险防范缺乏灵活性等问题。通过搜集深沪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的相关资料,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结合其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回收风险、营运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选取23个评估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房地产企业提出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总体上采取增强意识、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机制、建立考核制度、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措施;具体在筹资方面采取拓宽筹资渠道、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等措施,在投资方面加强投资活动的可行性分析、科学合理进行组合投资、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措施;在现金回收方面增强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销售回款管理的措施;在营运方面采取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科学制定经营预算;在收益分配方面采取稳定连续的收益分配政策、减少现金分配等措施。
金玉石[10]2004年在《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资信风险防范与监控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高技术风险投资领域内资信风险的普遍存在使得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企业资信风险防范与监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的资信风险管理模式及管理系统开发[70073012]”的部分研究内容。在认真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资信风险的防范与监控体系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本文共分六章,各章的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然后对本文所使用的风险投资、信用、风险及资信风险和风险投资体系等基础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第二章是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及资信风险产生根源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对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引出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解决资信风险问题。把资信风险的评估引入到投资领域在于资信风险与其它风险相比较而言具有以下特殊性:(1)资信风险的评价因素主要为品格和能力;(2)资信风险具有“放大器”作用;(3)资信风险难于象其它风险一样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方法为定性方法。本章主体部分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企业内的委托——代理关系,得到结论: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和自利行为原则是资信风险产生的根源。文章阐述了信息不对称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表现形式,资信风险与其它风险的不同点。第叁章是资信风险组织保障及契约保障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现状,目前我国广泛存在叁种组织形式:“准基金”、“中外合作型”和“公司型”,目前我国法律还不允许存在有限合伙制企业。然后对有限合伙制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其防范资信风险的作<WP=72>用机理。本章研究了我国公司制风险投资企业资信风险的特点:风险来源不但来自于组织外部,即风险企业家,同时也来自于组织内部,即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层;最后对风险投资契约及经营管理契约的主要项目及其内容进行阐述,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第四章是资信风险管理流程设计。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比较普通采用的风险投资企业组织机构,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后的风险投资企业组织机构图,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及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大小,把风险投资管理部门划分为直线制和参谋制两种基本形式,对风险管理部门及风险控制委员会的职能进行了阐述。然后本章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风险总控,揭示了风险总控的特征和风险总控的组成,包括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织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最后本章以长春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研究成果,绘制出资信风险管理流程,本章的结尾部分对资信风险问题征兆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资信风险管理方法及监控策略研究,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本章提出了资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原则,探讨了资信风险的叁类管理途径:治理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控制;研究了叁类资信风险管理方法:(1)投资前的资信风险防范与监控;(2)实地监控;(3)行为结果监控。然后本章列举了我国目前常用的资信风险管理方法及管理措施,揭示了资信风险内部控制保护条款。本章另外一个主要部分是资信风险监控策略的研究,分析了监控策略的影响因素,建立起监控策略的选择模型。第六章是资信风险防范政策性建议及结论。本章提出了解决我国风险投资企业资信风险问题的相关建议,包括宏观(从简)及微观两个方面的建议,其中包括风险投资保险机构的建立,风险投资政府担保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建设及风险投资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等。最后,提出了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研究[D]. 徐晓莉.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2]. 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补偿机制研究[D]. 赵湜.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制度研究[D]. 朱兴龙. 武汉大学. 2016
[4]. 风险投资与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D]. 何伟. 武汉大学. 2005
[5]. 民营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D]. 颜小凡. 吉林财经大学. 2016
[6]. 中国寿险业经营风险研究[D]. 李薇. 辽宁大学. 2009
[7]. 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 张景安.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8].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D]. 李晓峰. 四川大学. 2005
[9].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D]. 王萌萌. 青岛科技大学. 2016
[10].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资信风险防范与监控体系研究[D]. 金玉石. 吉林大学. 2004
标签:投资论文; 风险防范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创业风险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经营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政策风险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创业能力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房地产投资风险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投资论文; 风投论文; 寿险论文; 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