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AT-Ⅲ活性测定在治疗AMI中的临床价值

血浆AT-Ⅲ活性测定在治疗AMI中的临床价值

戴西艳1董明驹2

(1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襄阳441021;2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目的观察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凝固时间法测定81例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184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AMI组AT-Ⅲ活性为61.4%±21.3%明显低于健康人组AT-Ⅲ活性106.4%±19.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中AT-Ⅲ活性可作为AMI患者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抗凝血酶Ⅲ急性心肌梗死凝固时间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与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是主要的生理性血浆抗凝物质,尤其对凝血酶的灭活能力占所有抗凝蛋白的70~80%[1]。血浆中AT-Ⅲ浓度降低可影响凝血-抗凝血平衡而出现高凝血症,AT活性或抗原测定是临床上评估高凝状态良好的指标。研究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的变化有助于反映体内高凝的状态,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疗效。因此,利用凝固时间法测定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并与健康人比较观察其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BOCA单通道血凝仪,武汉中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ACL200自动血凝仪,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LD4-2A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

1.2试剂

凝血酶由武汉中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00125;纯品纤维蛋白原由天津市川页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91227;肝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号:20090103。肝素缓冲液(含HEPES0.025mol/L、肝素20IU/ml);校正血浆(AT-Ⅲ活性为100%)美国IL公司产品,批号:N0526565。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试剂盒美国IL公司产品,批号:N0633237。

1.3实验对象

选择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AMI患者81例,均符合1979年ISFC/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男46例,女35例,年龄44-79岁,平均57岁,采血前10天以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凝药,排除其它疾患;AMI患者未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门诊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84例,经体格检查、B超、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02例;年龄32~74岁,平均55岁。

1.4方法

1.4.1标本采集:所有AMI患者取晨间静脉血检查,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取血,抗凝剂为枸橼酸钠,混匀以2500g离心15min取血浆进行检测。

1.4.2检测方法:将校正血浆(AT-Ⅲ活性为100%)用缓冲液按1:24、1:30、1:60、1:120稀释,分别取100ul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溶液100ul,37℃温浴5分钟后,加入100ul凝血酶试剂,同时开始计时,记录凝固时间,并以AT-Ⅲ活性为横坐标,凝固时间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待测血浆用肝素缓冲液1:30稀释,测定凝固时间,在标准曲线查得AT-Ⅲ活性。

1.4.3数据处理:各组计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值行t检验。

2结果

184例健康人和81例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健康组和AMI组血浆AT-Ⅲ活性实验结果(x-±s)

组别nAT-Ⅲ活性(%)P

健康组184106.4%±19.7%t=16.18

AMI组8161.4%±21.3%P<0.01

测定的81例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为61.4%±21.3%,184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6.4%±19.7%;与中,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抗凝血酶是一种球蛋白,单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沉淀系数为46s,血浆浓度约2μmol/L,提纯的AT含碳水化合物13.4%,是一单链糖蛋白,除肝以外,其他脏器如肺、脾、肾、心、肠、脑等也有合成AT的能力,巨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是AT的合成场所,半衰期为2.8天[1,2]。人体内只有AT-Ⅰ、AT-Ⅲ、AT-Ⅵ三种亚型的AT具有生理意义,但由于AT-Ⅰ实际上是纤维蛋白、AT-Ⅵ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只有AT-Ⅲ才真正具有AT的功能。有文献[3]证明血浆AT-Ⅲ水平改变,除对DIC、肝脏病、败血症以及口服避孕药等其活性降低外,对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为此,临床上常常以测定血浆AT-Ⅲ的活性水平作为判断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原因,也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疗效。

抗凝血酶是凝血过程各阶段中所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的主要抑制剂,先天或获得性的AT-Ⅲ缺失会造成机体发生血栓的危险性上升。正常情况下,机体凝血,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当受到某种刺激激活了凝血系统时抗凝系统也同时会被激活而消耗[4]。AMI患者AT-Ⅲ活性降低是由于体内产生的凝血酶与AT-Ⅲ结合,形成TAT造成AT-Ⅲ被消耗所致。此时,患者体内抗凝能力降低,血栓形成是AMI的发病机理之一[5]。及早、持续、充分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溶栓治疗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一种有效方法[6]。AT-Ⅲ缺乏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用AT-Ⅲ浓缩制剂替代,在其治疗期间用药不足或过量都将导致治疗失败。此外曾有学者观察AT-Ⅲ活性的变化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认为AT-Ⅲ活性过低或过高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于AT-Ⅲ活性基本正常者[7]。为此,及时测定血浆中AT-Ⅲ的活性是非常重要的,血浆中AT-Ⅲ活性可作为AMI患者溶栓治疗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谭齐贤,张树平,王鸿利.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8~279.

[2]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主编.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60~463.

[3]周新主编.检验医学考核指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

[4]滕宁燕,王明山,徐斐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抗凝血酶和纤溶功能的关系.浙江临床医学,2004,6(4):274-275.

[5]GotoS,KawaiY,AbeS,etal.Serialchangesincoagulantactivitesafterthrombolytictherap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ngiology,1994,45:273.

[6]SimithSC,DoveJT,JacobsA,etal.ACC/AHAguidelinesfo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Areportofthe.ACC/AHAtaskforceonpracticeguidelines(committeetorevisethe1993guidelinesforPTCA)[J].AmCollCardiol,2001,37:2239-2305.

[7]胡俊斌,张金枝,宋善俊等.冠心病患者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比值的变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3):148-150.

标签:;  ;  ;  

血浆AT-Ⅲ活性测定在治疗AMI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