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余辉发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材料,荧光粉,荧光,稀土元素,磷光,光热,分子筛。
长余辉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吴卓科,李菁若,潘岳,陈小莉,刘瑞全[1](2019)在《基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荧光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吸光-发光特性,将其应用到道路涂料中以解决夜间、无照明条件下道路标线难以被识别的问题。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2种荧光粉的元素构成与有效含量、矿物组成、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荧光粉主要成分均为单斜相SrAl_2O_4,其中荧光粉B中含有较多的碳元素杂质,受其影响,荧光粉B发光需要较高强度的激发能,发光强度弱于荧光粉A;将2种荧光粉按照5种比例分别与环氧树脂混合,配制出10种荧光涂层,采用长余辉荧光粉测试仪对荧光涂层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获得荧光涂层的最佳工艺:涂层厚度为1. 8 mm,荧光粉A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5,粘结强度为0. 54 MPa。(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成宇[2](2019)在《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能够有效吸收、存储激发光的能量,并在一定条件下(一般为室温)将存储的能量以发光的形式缓慢释放出来。材料独特的储光与延迟发光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无持续稳定能量源供给的照明、显示及传感领域,如安全指示、夜光工艺品、叁维光存储、交流LED、生物荧光成像、暗环境下的持续光催化、高能射线探测等。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近红外与白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发工作,制备了一系列稀土离子激活的磷酸盐、镓酸盐以及镓锗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光致发光光谱、热释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质,揭示了余辉产生的机理;并对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用于气压测量开展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期刊2019-09-20)
张晓英,周梓良,杨伟光,王锋[3](2019)在《掺Eu~(2+)蓝光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蓝光长余辉材料依次经过硫化物、铝酸盐、硅酸盐、发光二极管转换荧光粉等基质材料掺杂稀土元素合成的四代长余辉材料,越来越优异的夜光性能使蓝光长余辉材料逐步满足使用要求并广泛应用于显示、检测及能源转换等各个领域。目前,蓝光长余辉材料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第四代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发光强度,结合本身的高发光效率和高稳定性优势,以期满足更多实际需求。寿命和发光强度是长期以来长余辉材料的研究热点,影响这两项发光性能的宏观因素包含碱土元素的种类与含量、稀土掺杂元素的种类与含量、助溶剂的种类与含量、制备方法与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等。碱土元素种类与含量会明显改变长余辉材料的发射波长及寿命,稀土掺杂元素在不同的基质材料中掺入的元素种类和含量是不同的,助溶剂中最常用且效果相对较好的是硼酸。长余辉材料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高温固相法,虽然产物晶粒较大,但其工艺简单、产物稳定、发光性能较好;湿化学法产物晶粒虽小但产物量少、易团聚且合成过程复杂,合成时间相对较长;燃烧法、微波合成法、激光合成法虽合成时间短,但合成参数不易掌握。未来,长余辉材料可能会以Eu~(2+)和其他稀土元素共掺的方式,并结合多种制备方法,合成寿命更长、强度更高的材料。除了发光性能外,蓝光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制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长余辉材料的早期微观机制模型包含以空穴为主要电荷载体的Eu~(2+)单掺Abbruscato模型与Eu~(2+)、Dy~(3+)共掺Matsuzawa模型,以及以电子为主要电荷载体的Dorenbos模型与Clabau模型。Aitasalo模型综合了Dorenbos和Clabau等在陷阱来源方面的观点,H9ls团队采用同步辐射测量技术得到了与Aitasalo模型相符的实验结果。但蓝光长余辉材料主要电荷载体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且以上模型都未描述除主要的电荷载体外剩余空穴或电子的去向,直到2017年,Li等提出叁掺杂铝酸锶材料发光机理模型,不仅同时考虑了电子与空穴这两种电荷载体,而且描述了本征载流子和掺杂离子这两种缺陷陷阱,但他们并未说明氧空穴和掺杂离子提供陷阱的比例,同时还缺乏电子或空穴被捕获的位置及相应是被哪种陷阱捕获等细节的实验证据,这些问题都需要电子顺磁共振和同步辐射等测量技术进一步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明确发光机制也有助于指导实验,提高蓝光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本文归纳了具有代表性的掺Eu~(2+)蓝光长余辉材料,分析了影响其发光性能的宏观因素以及被普遍认可的发光机制,以期为蓝光长余辉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5期)
[4](2019)在《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实现稀土敏化钙钛矿量子点的全光谱长余辉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与组装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创新国际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以及副研究员郑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和海西研究院春苗计划等支持下,博士生宫仲亮等提出一种独特的基于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X_3,X=Cl,Br,I)高效长余辉光转换的策略(图1),实现了可见波段全光谱的高效长余辉发光调控。该团队将发蓝紫(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3期)
吉丽萍[5](2019)在《一种镓锗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动态防伪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假冒伪劣产品和信息泄露案件日益增多,产品防伪与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密切关注的问题。传统防伪技术具有防伪层级低、且容易被大规模仿制的缺点。随后,人们又开发出了以碳点、半导体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MOF)、稀土元素掺杂和有机染料为基础的发光印花防伪技术,较传统防伪而言,其防伪可靠性有所改善,但由于防伪过程是静态的,因此其防伪加密的安全性也较为有限。与传统的静态防伪技术相比,动态防伪技术是在发光印花防伪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特定的发光标识,在单一或不同刺激和条件下得到不同显示颜色或图案,实现动态变化的防伪过程。其防伪过程是动态的,具有材料设计的特异性,因此安全性很高,而且稳定性也很好。长余辉材料具有在黑暗条件下持续发光的特点,在特殊照明、光存储、军事工程等领域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其在动态防伪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很少。本论文工作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出可应用于动态防伪技术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我们选择了Sr_2Ga_2GeO_7作为基质材料,其具有声子能量低、化学稳定性好且陷阱多的优点。我们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的Sr_2Ga_2GeO_7:Tb~(3+)长余辉荧光粉在不同Tb~(3+)浓度掺杂时的光致发光和长余辉发光颜色均为绿色,当Tb~(3+)掺杂浓度不同时,其余辉时间也不同,利用该特点可以实现发光图案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基于该长余辉材料制作的发光标识在动态防伪领域具有可望的应用前景。虽然通过调节Sr_2Ga_2GeO_7:Tb~(3+)中Tb~(3+)的掺杂浓度可实现对其余辉时间的调节,从而实现发光图案的动态变化,但该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单一,因此其相应防伪产品的防伪层级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合成了Sr_2Ga_2GeO_7:Pr~(3+)荧光粉,通过调节Pr~(3+)的浓度,实现了对其余辉发光颜色和余辉时间的调节。基于该单离子掺杂的多色长余辉荧光粉制作的余辉发光标识将具有更为独特和优异的动态防伪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成圆[6](2019)在《镓酸盐基光色可调上转换发光及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上转换发光是指材料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波长光子,发射一个短波长光子的现象,因此又被称为反斯托克斯发光。余辉发光是指材料先被激发光辐照一段时间,在辐照停止后,仍有光发射的现象。将上述两种特殊的发光现象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种新型发光形式—上转换余辉发光,即:被低能激发光辐照后,发射高能余辉光的现象。在同一基体材料中实现上述叁种特殊的发光现象,不仅具有挑战性,而且具有非常深远的研究意义与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应用需求,通常需要材料具有多种颜色的发光以丰富荧光漆、发光标识等的多样性,因此如能提供一种发光材料,可以实现规律可控的多色荧光,势必能拓展其生产及应用范围。稀土Er~(3+)离子作为上转换发光中最常用的激活剂离子之一,分别调节发光材料的绿色上转换发射强度与红色上转换发射强度的大小,从而间接评估Er~(3+)离子发生不同能级跃迁的难易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除此以外,由于发光材料在装饰、军事、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的巨大应用潜力,开发制备多种上转换及余辉发光材料仍是目前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综上,本论文选择了镓酸盐材料作为发光的同一基体材料,通过调整基体中的阳离子(包括二价阳离子Zn~(2+)、Mg~(2+),叁价阳离子Ga~(3+)、Al~(3+)以及四价阳离子Sn~(4+)、Ge~(4+)),设计、制备了稀土离子Yb~(3+)、Er~(3+)、Tm~(3+)与过渡金属离子Cr~(3+)掺杂的一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余辉发光性能以及上转换余辉发光性能,主要研究概括如下:(1)分别用高温固相法与溶胶-凝胶法合成了Y~(3+)-Er~(3+)双掺杂镓酸盐基上转换荧光粉,发现通过控制稀土离子的掺杂比以及基体中掺杂的不同价态阳离子,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绿红比(GRR)可调。在980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所有Yb~(3+)-Er~(3+)双掺杂镓酸盐材料均具有明显的524nm、549nm左右绿色与659nm左右红色上转换发射,分别由Er~(3+)离子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能级跃迁与~4F_(9/2)→~4I_(15/2)能级跃迁产生。材料掺杂稀土离子Yb~(3+)-Er~(3+)摩尔比的增大与基体中二价阳离子Mg~(2+)的掺杂,都会降低材料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和GRR,使GRR小于1.0,材料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强于绿色上转换发光,Er~(3+)离子更易由~4S_(3/2)能级无辐射弛豫至~4F_(9/2)能级,~4F_(9/2)→~4I_(15/2)能级跃迁增加;但在基体中掺杂叁价阳离子Al~(3+)或者四价阳离子Sn~(4+)、Ge~(4+),则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和GRR,使GRR大于1.0,材料的绿色上转换发光更强,Er~(3+)离子由~4S_(3/2)能级至~4F_(9/2)能级的无辐射弛豫减少,~4S_(3/2)→~4I_(15/2)能级跃迁增加。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荧光粉颗粒尺寸可减小至纳米级,但其上转换发光强度比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低。(2)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了 Yb~(3+)-Er~(3+)-Tm~(3+)叁掺杂镓酸盐基上转换荧光粉,发现调整稀土离子的掺杂比以及在基体中掺杂不同价态的阳离子,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颜色可控。在980nm近红外光激发下,Yb~(3+)-Er~(3+)-Tm~(3+)叁掺杂镓酸盐材料除了具有Er~(3+)离子的绿色、红色上转换发射以外,还具有由Tm~(3+)离子~1G_4→~3H_6与~3F_3→~3H_6能级跃迁产生的477nm左右蓝色与694nm左右红色上转换发射,即在一种荧光粉中同时出现了蓝、绿、红叁基色光。根据材料掺杂稀土离子Tm~(3+)-Er~(3+)摩尔比的不同,ZnGa_2O_4:3.%Yb~(3+),0.33%Er~(3+),0.0165%Tm~(3+)发射红紫色可见光,ZnGa_2O_4:3.5%Yb~(3+),0.25%Er~(3+),0.25%Tm~(3+)发射紫粉色可见光,ZnGa_2O_4:3.5%Yb~(3+),0.165%Er~(3+),0.33%Tm~(3+)发射紫色可见光。控制基体中叁价阳离子A1~(3+)的掺杂量,当Al~(3+)-Ga~(3+)离子摩尔比小于1/1时,在基体B位增加Al~(3+)离子的掺杂,材料上转换发光会由粉色区逐渐向蓝色区移动;而当Al~(3+)-Ga~(3+)离子比大于1/1时,继续增加基体B位Al~(3+)离子掺杂量则会使材料上转换发光逐渐返回粉色区。在基体中掺杂不同的四价阳离子Sn~(4+)、Ge~(4+),也会导致材料呈现不同颜色的发光,具体地,Zn_3Ga_2SnO_8:Yb~(3+),Er~(3+),Tm~(3+)呈现蓝绿色发光,Zn_3Ga_2GeO_8:Yb~(3+),Er~(3+),Tm~(3+)呈现蓝紫色发光,Zn_3Ga_2Ge_(0.5)Sn_(0.5)O_8:Yb~(3+),Er~(3+),Tm~(3+)呈现蓝色发光;但在基体A位共掺杂二价阳离子Mg~(2+)则不会改变材料的发光颜色。(3)通过高温固相法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Cr~(3+)离子掺杂的镓酸盐基长余辉发光材料。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的发光材料,在被260nm氙灯辐照15min后,发射峰值在689nm左右的长余辉发光,且余辉时间都可超过60min;当Cr~(3+)离子掺杂摩尔比为0.5%时,制备得到的ZnGa_2O_4:0.5%Cr~(3+)荧光粉的余辉发光强度衰减最慢;只有在材料的基体B位共掺杂叁价Al~(3+)离子,并控制Al~(3+)-Ga~(3+)离子的掺杂摩尔比为1/9时,可以减缓材料余辉发光强度的衰减速度,增加材料的余辉时间;除此以外,在基体掺杂二价Mg~(2+)离子与四价Ge~(4+)-Sn~(4+)离子,都会加快余辉衰减速度,导致材料的余辉时间变短;而且相对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发光材料虽然尺寸可减小至纳米级,但余辉衰减速度更快。(4)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3+)-Er~(3+)-Cr~(3+)共掺杂镓酸盐基上转换余辉发光材料,被260nm左右氙灯及980nm近红外激光激发15min后,荧光粉均可产生700nm左右的余辉发光。Yb~(3+)离子和Er~(3+)离子的掺杂加速了材料的余辉强度衰减速度,随着Yb~(3+)离子和Er~(3+)离子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余辉时间越来越短;在基体共掺杂四价Ge~(4+)-Sn~(4+)离子后,控制Ge~(4+)-Sn~(4+)离子的掺杂摩尔比,可以使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强度、余辉时间与上转换余辉时间都得到提高,具体地:Zn_3Ga_2Ge_(0.3)Sn_(0.7)O_8:Yb~(3+),Er~(3+),Cr~(3+)和Zn_3Ga_2Ge_(0.7)Sn_(0.3)O_8:Yb~(3+),Er~(3+),Cr~(3+)的余辉衰减速度均比ZGO:Cr还要缓慢,且其上转换余辉时间也比其他荧光粉长。综上,我们设计并制备了双掺杂上转换荧光粉ZGO:Yb,Er、叁掺杂上转换荧光粉ZGO:Yb,Er,Tm、长余辉荧光粉ZGO:Cr以及上转换余辉荧光粉ZGO:Yb,Er,Cr。而且,在上述荧光粉基体中掺杂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包括二价Mg~(2+)离子、叁价Al~(3+)离子以及四价Sn~(4+)、Ge~(4+)离子)后,在上转换发光材料中实现了对稀土离子不同能级跃迁的调控,得到了颜色可控的多色上转换发光,在长余辉发光材料中减缓了材料的余辉衰减速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高秀平,俞彬,王振斌,王文杰,杨欢[7](2019)在《从原子层面解释光学惰性稀土离子La~(3+),Gd~(3+),Lu~(3+),Y~(3+)掺杂Ca_2SnO_4和CaSnO_3的长余辉发光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储能放能方式,即在激发光源激发充电停止后,被陷阱俘获的载流子通过热扰动、应力作用或者光照作用被缓慢释放,并转移到发光中心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光,或者载流子直接复合发光,从而产生长时间的余辉发光。因此,除了在传统的装饰装潢、夜间照明、高能射线探测以及防伪等方面得到应用以外,长余辉发光材料还通过一些新颖的策略设计,被应用在太阳能电池、医学成像、诊疗学等方向,一些长期困扰这些行业的技术问题被有效解决[1]。因其广泛应用,行业不断提出设计新的长余辉材料的要求,但这需要正确可靠的余辉发光机理作为指导。然而目前有关余辉发光机理的研究还没有给出一个具有足够证据的、通用的机理模型,尽管所有已提出的余辉机理都认为载流子陷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缺陷的描述仅限于笼统的陷阱能级深度以及陷阱浓度上,而对缺陷的结构、组成、分布情况缺乏实验支持和细节讨论[2]。另外,目前余辉机理中比较流行的载流子转移路径通常都是用能带模型、电子空穴模型、量子遂穿模型、掺杂和共掺杂离子的变价模型来笼统的说明,很少从原子层面推断描述电子空穴转移路径的具体物理图像。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真空与空气两种气氛下制备了La~(3+), Gd~(3+),Lu~(3+),Y~(3+)掺杂的Ca_2SnO_4和CaSnO_3长余辉材料,利用掺杂离子的光学惰性来避免因发光中心的引入而增加的困扰。通过两种基质材料中Sn06八面体连接的一维链状结构和叁维网状结构的对比、以及真空与空气气氛煅烧的对比、并结合能带结构、余辉发光性能的对比,本文从原子层面推断了氧空位、不等价替换等缺陷的形成、分布以及结构、性能,并推测了电子空穴的转移路径,给出了余辉发光机理的具体物理图像。(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朱桂颖[8](2019)在《Na_2SnO_3自激活长余辉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它在外界光源的激发下产生光,同时吸收能量并将其存储,当激发停止后,存储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向外释放。近年来,因长余辉荧光粉性能优异,在照明、显示、生物成像、高能射线检测、多维光学存储器和荧光防伪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合成了一类以碱金属锡酸盐Na_2SnO_3为基质的新型长余辉荧光粉,并探究了合成条件和稀土掺杂对荧光粉发光性质的调控作用。具体内容如下:1.Na_2SnO_3自激活长余辉荧光粉及其合成条件探究。采用高温固相法,控制反应温度(750、800、850、900、950及1000℃),分别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合成一系列锡酸钠化合物。实验数据证明,随着温度升高Na_2SnO_3晶体具有取向性生长趋势,Na/Sn原子排列更有序,从叁方相逐渐演变为单斜相。所合成的固体样品均具有可见光区宽带自激活发光性质,且发光颜色依赖于合成温度与气氛条件,在空气中发光颜色随温度升高从蓝色到绿色可调,在氮气中发光波长从蓝色到青色可调。随着烧结温度从750℃升高到1000℃,所有样品在去除UV激发后都具有蓝色余辉。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致发光(TL)光谱等测试,探究了该基质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形态与陷阱能级分布,推测其本征缺陷自激活发光机理与长余辉机理。2.Ti掺杂敏化发光与Na_2Sn_(1-x)Ti_xO_3自激活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Na_2Sn_(1-x)Ti_xO_3(0.01≤x≤0.09)固溶体自激活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Ti~(4+)引入使基质自激活发光性质对合成条件的依赖性减弱,发光波长不随温度和气氛条件的变化而迁移,并且发光强度、热稳定性和量子效率(QE)都有显着的提高,同时抗潮解能力也显着改善。1000℃下空气中合成的Na_2Sn_(0.96)Ti_(0.04)O_3,其发光强度相比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Na_2SnO_3提高约10倍,前者量子效率增强至约90%。另外,随着Ti~(4+)含量逐渐增加,激发和发射光谱分别有轻微的红移和蓝移现象,斯托克位移逐渐减小。通过XRD、EPR、XPS等表征,我们提出Ti~(4+)的掺入有利于稳定基体晶格,减少结构振动,减少表面非辐射跃迁中心的数量,从而改善发光稳定性和QE。3.颜色可调的Na_2SnO_3:RE~(3+)稀土掺杂长余辉荧光粉。合成了一系列稀土掺杂的Na_2SnO_3:RE~(3+)(RE=Tm,Sm,Eu,Dy)长余辉荧光粉。254 nm激发下,荧光粉具有稀土离子f-f跃迁。Tm~(3+)、Sm~(3+)、Eu~(3+)和Dy~(3+)掺杂样品分别具有蓝光、橙光、橙红光和白光发射。在所有RE~(3+)掺杂的荧光粉中也观察到具有相同发射颜色的长余辉发光。并且,通过控制Sm~(3+)或Dy~(3+)掺杂浓度,调控基质自激活发光与稀土离子发光的相对强度,254 nm激发下可以实现单基质单掺杂白光发射荧光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洪月[9](2019)在《基于微孔晶体的长余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以其独特的长时间发光性质,在光电器件、照明、防伪及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集中在具有磷光及延迟荧光发射的有机长余辉材料,因为这类材料具有量子效率高、易于合成、廉价等优点。然而,有机分子的激发态一般较为活跃,叁重态能量很容易通过分子间的振动转动以热能的方式耗散掉,导致其长余辉寿命较短,通常处于微秒至毫秒级,离实际应用具有较大差距。因此,有效地稳定叁重激发态并抑制非辐射跃迁过程是实现有机长余辉发射的关键。碳点因其发光效率高、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在生物成像、防伪、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报道将碳点分散在PVA、明矾、介孔材料、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基质中,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固定碳点,限制其振动和转动,从而发射出磷光和热致延迟荧光。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合成方法简单,材料廉价且主体材料和客体碳点都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合成,因此多种具有长余辉发光性能的碳点复合材料利用此策略期待被合成。金属有机骨架结构(MOFs)是一类由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无机-有机杂化网络结构。特别的是,在金属有机骨架结构中金属与配体间的共价键可以有效限制有机发光配体的振动和转动,从而实现室温磷光的发射。与原始有机发光配体相比,MOFs骨架结晶和限域作用可提高配体的余辉寿命。根据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不同的配位方式,可得到发光颜色及寿命可调节的室温磷光材料。因此,这种策略为实现长寿命、高性能的基于MOFs的长余辉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本论文中,利用上述两种策略,选择分子筛和MOFs为研究体系,设计合成两类长余辉微孔晶体材料,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dots in zeolite”的策略,在水热条件下利用一步法将两种具有不同光致发光颜色的碳点限域在分子筛基质中,制备了具有多色热致延迟荧光(TADF)性质的碳点@分子筛复合材料。在室温和空气条件下,通过改变分子筛基质中两种不同碳点的比例,制得具有发光性能可调控的碳点@分子筛复合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其热致延迟荧光发光颜色可从蓝调变到绿,寿命从200 ms调变到450 ms,量子产率从20%调变到42%。研究表明两种限域在分子筛中的碳点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作用,导致热致延迟荧光颜色可调。同时,合成的碳点@分子筛复合材料表现出对温度响应的光致发光特性。2.基于利用构建金属有机骨架结构(MOFs)稳定有机配体叁重态的策略,合成一种具有多重室温磷光(RTP)发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以均苯叁甲酸(H_3BTC)为配体,锌和钠为金属中心构筑而成,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合成的二维MOFs具有良好的水和空气稳定性,其晶体可在母液去除后稳定存在一年以上。这种材料展现出独特的多重室温磷光(RTP)发射性能,其磷光发光中心分别为455 nm,482 nm和525 nm,寿命分别为92 ms,97 ms和351 ms。此外,该材料还展示出了温度响应的光致发光性能,为温度光探测材料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蔡永丰,刘作涛,常石岩,李锋锋,沈毅[10](2019)在《Yb~(3+)共掺杂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Yb~(3+)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RD、SEM、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曲线对Sr_2MgSi_2O_7∶Eu~(2+),Dy~(3+),Yb~(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Sr_2MgSi_2O_7∶Eu~(2+),Dy~(3+),Yb~(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显微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Yb~(3+)的引入使得Sr_2MgSi_2O_7∶Eu~(2+),Dy~(3+)显示出更优良的荧光性能和余辉性能,不同Yb~(3+)掺量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陷阱深度和电子传输速率有显着影响。实验表明,当Yb~(3+)掺杂量为0.03时,Sr_2MgSi_2O_7∶Eu~(2+),Dy~(3+),Yb~(3+)的荧光光谱相对强度最强,且表现出最佳的余辉衰减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2期)
长余辉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余辉发光材料能够有效吸收、存储激发光的能量,并在一定条件下(一般为室温)将存储的能量以发光的形式缓慢释放出来。材料独特的储光与延迟发光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无持续稳定能量源供给的照明、显示及传感领域,如安全指示、夜光工艺品、叁维光存储、交流LED、生物荧光成像、暗环境下的持续光催化、高能射线探测等。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近红外与白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发工作,制备了一系列稀土离子激活的磷酸盐、镓酸盐以及镓锗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光致发光光谱、热释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质,揭示了余辉产生的机理;并对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用于气压测量开展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余辉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1].吴卓科,李菁若,潘岳,陈小莉,刘瑞全.基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荧光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2].李成宇.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2019
[3].张晓英,周梓良,杨伟光,王锋.掺Eu~(2+)蓝光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影响因素[J].材料导报.2019
[4]..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实现稀土敏化钙钛矿量子点的全光谱长余辉发光[J].稀土.2019
[5].吉丽萍.一种镓锗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动态防伪应用[D].兰州大学.2019
[6].成圆.镓酸盐基光色可调上转换发光及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高秀平,俞彬,王振斌,王文杰,杨欢.从原子层面解释光学惰性稀土离子La~(3+),Gd~(3+),Lu~(3+),Y~(3+)掺杂Ca_2SnO_4和CaSnO_3的长余辉发光机理[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8].朱桂颖.Na_2SnO_3自激活长余辉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张洪月.基于微孔晶体的长余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蔡永丰,刘作涛,常石岩,李锋锋,沈毅.Yb~(3+)共掺杂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