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不加入溶剂的方式制备悬乳剂,获得物性合格、生物活性优良的悬乳剂产品。[方法]筛选不同结构类型表面活性剂,通过配方工艺的调整,开发出3%双氟·唑草酮悬乳剂(SE),并对产品的制剂理化性能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该技术的研究获得了性能指标优良、对猪殃殃的ED90值为3.6 g a.i./hm2,明显优异于市售对照产品4.8 g a.i./hm2的悬乳剂产品,探究了无溶剂悬乳剂开发的可能性。[结论]产品性能结果显示,分散稳定性合格,悬浮率为99%,其各项控制指标均符合悬乳剂的相关标准。生物活性数据表明,该制剂具有较优的生物活性,从环保意义和农药制剂探索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遇璐,吴元华,崔东亮,丑靖宇
关键词: 无溶剂,悬乳剂,双氟唑草酮
来源: 农药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有机化工,植物保护
单位: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基金: 国家“十三五”项目:农药高效对靶载药体系设计与调控原理(2017YFD0200301)
分类号: TQ457
DOI: 10.16820/j.cnki.1006-0413.2019.08.007
页码: 576-579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427K
下载量: 103
相关论文文献
- [1].100g/L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辣椒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6)
-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昔明混悬乳剂的含量[J]. 中国兽药杂志 2017(07)
- [3].40%多菌灵·硫磺悬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 农技服务 2009(06)
- [4].48%乙·莠悬乳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3)
- [5].37%氟啶·毒死蜱悬乳剂防治稻飞虱效果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2)
- [6].50%硝·乙·莠去津悬乳剂在玉米及土壤中残留动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9)
- [7].悬乳剂配方筛选及质量问题的控制分享[J]. 今日农药 2016(08)
- [8].农药悬乳剂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展望[J]. 今日农药 2012(09)
- [9].10%二卤代吡唑酰胺与2%甲维盐悬乳剂的制备[J]. 广东化工 2017(16)
- [10].表面活性剂在悬乳剂中的应用[J]. 今日农药 2011(02)
- [11].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9)
- [12].氟苯尼考注射用混悬乳剂的制备及性质考察[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05)
- [13].三环·丙环唑525g/L悬乳剂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湖北植保 2013(05)
- [14].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8)
- [15].丙环唑·多菌灵40%悬乳剂防治苹果轮纹病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1(11)
- [16].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乳剂气相色谱分析[J]. 农药 2017(02)
- [17].39.8%五氟·丁草胺悬乳剂(稻悠)防治移栽稻田杂草示范报告[J]. 基层农技推广 2017(09)
- [18].60%氯氟吡氧·乙草胺·莠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 2016(04)
- [19].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现代农药 2009(01)
- [20].嘧菌酯·丙环唑悬乳剂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9(09)
- [21].22%五氟磺草胺悬浮剂和40%五氟磺草胺·丁草胺悬乳剂防治稻田杂草药效示范试验研究[J]. 湖北植保 2015(06)
- [22].双氟·滴辛酯459g/L悬乳剂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1(08)
- [23].利福昔明混悬乳剂的安全性试验[J]. 动物医学进展 2017(03)
- [24].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0)
- [25].玉米专用除草剂——50%玉喜悬乳剂[J]. 湖南农业 2008(08)
- [26].农药悬乳剂的开发和进展[J]. 现代农药 2008(02)
- [27].球孢白僵菌孢子悬乳剂及其混配剂在甘蓝叶面的残留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8].井冈·蜡芽菌悬乳剂在水稻上的应用[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19)
- [29].45%扑·乙悬乳剂防除棉花田杂草药效试验[J]. 安徽化工 2009(03)
- [30].扑·乙悬乳剂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