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时间论文-邬凯,林顺,杨雪莲

降雨时间论文-邬凯,林顺,杨雪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雨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降雨型滑坡,位移预测,时间序列分析,灰色模型

降雨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邬凯,林顺,杨雪莲[1](2019)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公路降雨型滑坡位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公路降雨型滑坡位移远程实时监测数据,从分析降雨型滑坡阶跃型变形规律出发,将滑坡总位移分解为受不利地质条件影响的趋势项位移以及受降雨影响的周期项位移,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将两者迭加构建降雨型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对滑坡趋势项位移采用灰色等维新息模型进行预测,对周期项位移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将两者预测值组合得到滑坡总位移预测值。以湖南娄新高速公路某滑坡实时监测预警为例,采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滑坡实测与预测时间位移曲线,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体现降雨型滑坡位移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杨星星,杨云川,邓思敏,廖丽萍,田忆[2](2019)在《广西TRMM降雨产品多时间尺度精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集合不同观测降水数据优势,获取更为精细化降水产品,可以更好地再现区域降水时空异质性,这也使得多源降水数据精度评估、校正及融合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降雨时空一致性、降雨量误差、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方面对广西TRMM降雨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估,并对比分析了TRMM对干旱的评估效果。结果表明:(1)广西TRMM降雨产品与气象站观测降雨存在显着的时空相关性,日尺度相关系数最低为0.5~0.6,月、年尺度相关系数则均在0.7以上;(2)广西TRMM降雨量总体略偏大,其相对偏差主要在0~10%;(3)TRMM产品在广西地区的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强降雨月份POD>0.75,但也存在降雨量较少的冬季月份准确率显着下降的现象。(4)TRMM降雨产品在广西干旱强度监测方面,能够揭示区域干旱的时空尺度效应和强度累积效应,具有比有限地面站点数据更精细化的空间异质性表达。相关成果有望促进区域多源降雨数据的校正及融合应用研究,为区域更有效的旱涝灾害评估、预报预警等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崇曜,黄永梅,李恩贵,李泽卿[3](2019)在《黑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的降雨截留特征——基于高时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数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Rainfall intercep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lly utilization of rainfall in water limited areas. Until now, studies on rainfall partitioning process of typical ecosystems in Heihe River Bas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land river basins in China, is still insufficient. In this study, six typical ecosystems were selected, namely alpine meadow, coniferous forest, mountain steppe, desert, cultivated crop, and riparian forest, in Heihe River Basin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rainfall interce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rainfall amount, duration, and intensity, based on the gross rainfall and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soil moisture data obtained from 12 automatic observation 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interception amount and average interception rate of the six ecosystem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lpine meadow 6.2 mm and 45.9%, coniferous forest 7.4 mm and 69.1%, mountain steppe 3.5 mm and 37.3%, desert 3.5 mm and 57.2%, cultivated crop 4.5 mm and 69.1%, and riparian forest 2.6 mm and 66.7%, respectively. The rainfall amount, duration, and intensity all had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rainfall interception. Among these three factors, the impact of rainfall amount was most significant. The responses of these ecosystems to the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different. Analyzing rainfall interception with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soil moisture data is proved to be a feasible method and need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09期)

朱瑶[4](2019)在《模拟降雨格局和播种时间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和子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水循环,在我国东北地区,过去50年的降雨量和降雨分配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从而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降雨格局的变化将对植物的生长、生殖及物候产生重要影响。萌发作为植物生活史历程的开端,在适宜条件下,一年生杂草在整个生长季都可以萌发,形成从初春至初秋的一个萌发系列。一年生植物适应性强、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因此是研究环境变化条件下物候以及种子萌发特性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通过在生长季内不同时间播种和遮雨棚内模拟降雨量和降雨间隔的变化,开展播种时间和降雨格局变化对藜和反枝苋两种植物物候和子代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的研究,以揭示一年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并为草地管理和杂草防除提供科学积累。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种时间对藜和反枝苋的营养生长期、现蕾期、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均具有显着影响。例如:2017年的四次播种中,营养生长期藜分别经历70.3d、54.9d、42.3d和29.5d,反枝苋分别经历55.0d、39.5d、43.1d和27.9d;2018年藜分别经历75.9d、、57.0d、38.8d、31.1d,反枝苋分别经历56.8d、47.5d、36.1d和29.9d,且同年各播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由此表明两种植物的营养生长期随播种延迟均显着缩短。(2)降雨格局变化对不同播种时间下藜和反枝苋的物候具有不同的影响。例如:2017年藜在第二次播种时,A_2降雨量下,15d降雨间隔的种子成熟期经历17.2d显着高于5d降雨间隔的12.4d;第叁次播种时,在5d降雨间隔下,A_1(+30%)降雨量的种子成熟期为17.9天显着高于A_2(多年均值)的15.6d。2017年反枝苋在第叁次播种时,A_1降雨量下,5d降雨间隔的种子成熟期经历25.3d显着高于15d降雨间隔的18.6d;而第一、第二和第四次播种时,降雨格局变化对反枝苋的种子成熟期未产生显着影响。表明两种植物物候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依赖于播种时间。(3)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在两个萌发温度下(15/25℃、25/35℃),两个年度的反枝苋子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显着下降;而2018年藜具有和反枝苋相似的变化规律。由此表明播种时间对两种植物的子代种子萌发特性具有显着影响,且播种时间的延迟并不利于两种植物子代种子的萌发。(4)降雨格局变化对各播种时间下藜和反枝苋子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藜和反枝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最大值大部分出现为15d降雨间隔下。这表明降雨间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藜和反枝苋子代种子的萌发。(5)藜和反枝苋子代种子萌发特性对不同温度具有相同的响应。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藜均在15/25℃最高,且大部分显着高于5/15℃和25/35℃;反枝苋在5/15℃几乎不萌发,且25/35℃时均显着高于15/25℃。由此表明较低和较高温度均不利于藜的种子萌发,而反枝苋适于较高的萌发温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胡鑫[5](2019)在《曲靖市麒麟区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曲靖市麒麟区2000—2016年逐日降雨数据,分析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日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曲靖市麒麟区降雨侵蚀力,研究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和年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曲靖市麒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75.5 mm,最大值为1 246 mm,最小值为533.9 mm;降雨量年内分布呈单峰式分布曲线,降雨量主要分布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47%。麒麟区侵蚀性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侵蚀性降雨量的90%以上;6月份侵蚀性降雨量最大,占全年的26%。麒麟区2000—2016年最大次降雨侵蚀力为1 491.54 MJ·mm/(hm~2·h),占全部次降雨侵蚀力的2.35%,平均值为158.7 MJ·mm/(hm~2·h);月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31.87~1 127.94 MJ·mm/(hm~2·h),6月份所占比例最大,可达29%以上,2月份降雨侵蚀力最小。降雨侵蚀力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3 734.19 MJ·mm/(hm~2·h),年际变化显着。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性降雨量之间具有较好的乘幂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冯雪芳[6](2019)在《随机降雨下不同时间尺度的灌溉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灌溉制度是规划、设计节水灌溉工程和进行灌区运行管理的基本资料,制订作物灌溉制度是编制和执行灌区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在制订作物灌溉制度时,传统方法是按年尺度选择典型年,没有充分考虑降雨时间分布不均的影响,使得降雨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由于作物灌溉是一个短时段的需水问题,其需水量调节达不到年调节,故该方法使得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对于农业灌溉来讲,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降雨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未来能否发生降雨具有不确定性。利用历史的降雨资料来制定作物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灌溉制度,忽略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降雨的影响,也使得灌溉制度的科学性受到局限。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年、月、旬尺度下对典型年的选取对灌溉制度的影响,考虑时间尺度效应,构建了一种改变时间尺度选择典型年的方法。同时,以河南郑州地区为例,采用传统的典型年法选择典型年,而按照不同的降雨计算时间尺度制订灌溉制度,讨论了随机降雨条件下年、月、旬等不同时间尺度对灌溉制度的影响,提出了适宜于灌溉制度的时间尺度。结合时间尺度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了降雨预测,并以此进行了灌溉制度修订。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月、旬尺度选择典型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降雨的时间分布不均问题,提高了作物生育期内的降雨利用量;不同时间尺度下,河南郑州地区典型年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的灌溉制度存在差异,随着时间尺度的减小,年灌溉定额呈下降趋势,而年降雨利用量表现出上升趋势;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2015年月降雨及旬降雨预测均表现为预测值与实际值偏离程度小于1989年相应降雨量对2015年降雨量的偏离程度。(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3-15)

杨丽虎,刘鑫,宋献方[7](2019)在《岔巴沟流域降雨不同时间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13个雨量站2004—2006年5 min降雨数据资料,分析了流域2 h、6 h、24 h、3 d、7 d、月和年(5—10月)等7个时间尺度的降雨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曹坪雨量站为代表的单站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中7—8月以中雨和大雨、暴雨为主,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80%。②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不同,2、6、24 h最大降雨量的变异系数C_V分别为0.27~0.93、0.06~0.81、0.06~0.69,呈减小趋势;3 d到7 d尺度上C_V值并非一直减小;月降雨的C_V以6月最大,年(5—10月)降雨量的C_V为0.05~0.11。③暴雨中心在2004年、2005年分布在流域上游,2006年则移至下游。降雨量的空间变异性随着丰水年水汽运移强度增大及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局地性降雨尤其是局地暴雨是引起空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3期)

冯涛,张刘柱[8](2018)在《托里降雨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托里国家基本站2006—2015年和区域内6个自动站2011—2015年5—9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雨量时间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金莎,王锐[9](2018)在《望谟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望谟河流域1960~2012年的降雨资料,利用章文波等人研究的建议计算模型计算望谟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大小,并分析其时间变化。分析计算结果得出望谟河流域降雨侵蚀力至1977年后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在每年6月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1期)

李萌,谷远利,王硕,陆文琦,张源[10](2018)在《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短时行程时间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路段行程时间短时预测,掌握恶劣天气下交通信息、提供交通诱导和决策支持,在已获取交通和气象数据基础上应用半距离法估计路段行程时间。并以遗传算法优化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K最近邻非参数回归(KNN)算法为基础,提出1种基于动态权重的行程时间组合预测模型。该组合预测模型的融合权重依据定义的动态误差的变化而持续调整,以保证子模型中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对最终结果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精度。选取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境内军山-武汉南路段,分析该路段降雨条件下行程时间特性,掌握其不同时段和不同降雨强度下行程时间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行程时间高峰变化,反应及时且预测精度较高,达到0.98,平均绝对百分误差1.99%;而单一的RBF神经网络和KNN算法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3.40%和2.60%,且拟合程度不如组合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8年04期)

降雨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合不同观测降水数据优势,获取更为精细化降水产品,可以更好地再现区域降水时空异质性,这也使得多源降水数据精度评估、校正及融合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降雨时空一致性、降雨量误差、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方面对广西TRMM降雨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估,并对比分析了TRMM对干旱的评估效果。结果表明:(1)广西TRMM降雨产品与气象站观测降雨存在显着的时空相关性,日尺度相关系数最低为0.5~0.6,月、年尺度相关系数则均在0.7以上;(2)广西TRMM降雨量总体略偏大,其相对偏差主要在0~10%;(3)TRMM产品在广西地区的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强降雨月份POD>0.75,但也存在降雨量较少的冬季月份准确率显着下降的现象。(4)TRMM降雨产品在广西干旱强度监测方面,能够揭示区域干旱的时空尺度效应和强度累积效应,具有比有限地面站点数据更精细化的空间异质性表达。相关成果有望促进区域多源降雨数据的校正及融合应用研究,为区域更有效的旱涝灾害评估、预报预警等提供科学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雨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邬凯,林顺,杨雪莲.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公路降雨型滑坡位移预测[J].路基工程.2019

[2].杨星星,杨云川,邓思敏,廖丽萍,田忆.广西TRMM降雨产品多时间尺度精度评估[J].热带气象学报.2019

[3].杨崇曜,黄永梅,李恩贵,李泽卿.黑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的降雨截留特征——基于高时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数据(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4].朱瑶.模拟降雨格局和播种时间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和子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胡鑫.曲靖市麒麟区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分布特征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6].冯雪芳.随机降雨下不同时间尺度的灌溉制度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7].杨丽虎,刘鑫,宋献方.岔巴沟流域降雨不同时间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J].人民黄河.2019

[8].冯涛,张刘柱.托里降雨时间分布特征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8

[9].金莎,王锐.望谟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J].农家参谋.2018

[10].李萌,谷远利,王硕,陆文琦,张源.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短时行程时间预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8

标签:;  ;  ;  ;  

降雨时间论文-邬凯,林顺,杨雪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