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娥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她淳朴清新、典雅深厚,充满着无穷的的魅力。而现行的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就加强了古代诗歌部分,这充分体现了对古典文学及语文人文精神的重视。但是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大多数诗歌基础薄弱,积累不够,诗情干瘪,体会不到情感深沉丰富的诗歌自身的美,以致讨厌诗歌,这就对语文教学带来了困惑。经过高中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古诗歌教学七步法”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人”即作者,“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经历和思想状况,“世”即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作者的情况可先让学生通过平时积累、网上查阅及教辅资料来介绍,学生若谈得不全面,老师可做补充。而了解作者,则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学生若了解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英雄,一生志在驱逐金兵,收复失地却得不到重用的壮志难酬,就不难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用心诵读,读出音乐美
古代诗歌语言古朴典雅,清新可人,讲究声律,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便于吟诵。所以老师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三遍:一读疏通字句,读得流利;二读读出轻重缓急,节奏韵律;三读读出抑扬顿挫,情感起伏。还可采取听录音,学生自读,集体朗读,个别学生示范情读等方式。
3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3.1观照结构美。一首好诗不但在内容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结构上,同样具有美的魅力,可以令读者识其面目并回味无穷。而关照结构,则要求学生注意以下问题: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律诗还是绝句、几言诗、有几句;若是词,一阕还是上下两阕,上下阕各几句,一句有几字,押什么韵等等。如李清照的《醉花阴》结构特点为上下两阙,上下阕各5句,每句相应字数为75545,尾字多押ou韵。明确结构特点,便于记忆背诵,也有助于更深入地感受内在的诗情和诗意。
3.2感知内容,筛选信息。诗歌虽不同于小说、戏剧有完整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深刻的主题,但她是特定环境下特定的感情却与小说有相似之处,所以对于诗歌同样可以感知内容,筛选信息。如诗歌反映的时令、时间、地点、景物及其特点,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情感受等,并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诗句。
4深入境界,细细品味
4.1看标题、思类别、猜内容。诗歌按题材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写景抒情诗,老师要提醒学生从诗歌标题来判断类别,猜测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田园诗,描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怡然自得;杜甫的《咏怀古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人物抒发壮志难酬的激愤。
4.2参照注释,排忧解难。课下注释对理解诗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古代的文化常识,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这方面的困难,那么老师就要告诉学生不可忽视注释。比如柳永《望海潮》“千骑拥高牙”中“高牙”是“古代行军在前引路的高高旗帜”,“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指代朝廷”。可见观注注释也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4.3抓住意象、发挥想象、进入情境。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如杨柳、孤蓬、浮云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表达思乡怀念;芳草、鹧鸪、杜鹃抒发悲情;梅、菊、松、鹤、竹常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情操;落花、流水、夕阳常表达时光流逝、美人迟暮的凄凉伤感。所以在欣赏古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结合其象征义发挥想象,仿佛自己就是抒情主人公,从而进入诗的情境。比如赏析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州岸晓风残月”时,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杨柳”和“月”,如临其境,发挥想象,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翌日清晨,西风吹酒醒,人在天涯杨柳岸,猛抬头一弯残月清晰可见的悲愁孤独和伤感。
4.4领会情感美。鉴赏诗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的抒情基调,寻求与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共鸣。如赏析苏轼的《定风波》,可以首先启发学生面对人生的风雨,是选择躲避、摧眉折腰还是坦然面对,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苏轼的心灵和他所处的时代,学生经过思考、探讨,一致非常赞赏苏轼那种“处涸辙以犹欢”的酒脱与旷达,领悟到苏轼心灵深处的情感美。
5美在何处,学会鉴赏
赏析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后,再让学生谈美在哪里,有什么艺术特色。学生如有困难,老师可做提示,补充。比如语言、语法、修辞、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同时老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鉴赏,也许学生的认识会丰富扩展诗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力,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
6相关鉴赏,提升能力
诗歌教学用意在于启发引导,用心感受,激起兴趣,提高审美力,而课堂教学是为了教给学生赏析的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熏陶和思想教益,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一诗一词,还应注意相关链接,找同一作家相同或不同时期风格相同或相异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以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比如学习《李清照词两首》可将《醉花阴》和《声声慢》让学生比较,充分挖掘作品思想内涵,走进作者心灵深处,比较后学生明白了前者写生离之愁、个人之愁,后者则写国破家亡夫死后浓重的哀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是个人遭遇与国家兴亡交织一起之愁,较前者更凝重而深刻。
7尝试品评,诉诸笔端
学完课文后,给学生留相应的古诗鉴赏作业,或一词一句,或一联一首,或几首进行比较,写评论文章,或仿写诗词,或根据原作意境将诗扩写成散文,让学生将所学所思诉诸笔端,这样既锻炼了思维与表达,还丰富了情感,提升了审美力,锻炼了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一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的粗浅认识,文无定法,教无定法,更何况在这个教学方式大变革的时期,但再“无定法”,再“变”,我们还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唯如此,学生才会受到美的熏陶,才会爱读诗、会赏诗、写诗,做一个平凡而热爱生活的小诗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