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脱氯论文_杨鑫宇,吴杰,解帅,吴纯鑫,张建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还原脱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苯,氯乙烯,硫化亚铁,氯酸盐,炉顶,氢氧化钙,供体。

还原脱氯论文文献综述

杨鑫宇,吴杰,解帅,吴纯鑫,张建庭[1](2019)在《纳米级Pd/Fe@SiO_2复合颗粒对2,4-DCP的还原脱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抑制纳米级Pd/Fe颗粒的团聚和钝化及改善其表面特性,将纳米SiO_2包覆在Pd/Fe颗粒表面,超声波辐照下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Pd/Fe@SiO_2复合颗粒,采用TEM、SEM、XRD、EDX及BET表征其物性,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其对2,4-DCP的还原脱氯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级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体系中纳米级Pd/Fe投加量、钯化率、TEOS投加量、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H均会对2,4-DCP的降解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并推测出纳米级Pd/Fe@SiO_2复合颗粒对2,4-DCP的降解机理即快速吸附—逐步脱氯—最终脱附释放,其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马航帆,李新勇[2](2019)在《富含碳空位多孔碳电催化还原脱氯邻二氯乙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求经济、高性能的碳基材料对于电催化还原脱氯很有吸引力,然而由于掺杂剂或边缘效应与固有拓扑缺陷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拓扑缺陷对催化活性的贡献目前研究较少.利用两步活化法成功构建了富含碳空位的疏水分级多孔碳材料(Vc-GC),考察了其对邻二氯乙烷(DCE)的电催化还原脱氯性能,同时结合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理论计算分析了碳空位对材料催化活性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碳空位能有效调节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云分布,增强材料对DCE的化学吸附作用,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且电子云重排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进而促进电催化活性.其中Vc-GC的乙烯产率是低缺陷石墨碳(GC)和氧化活性炭(oAC)的1.4倍和3.6倍.同时,碳空位的存在能显着提高产物中乙烯的选择性,引入碳空位后,乙烯产率为氯乙烯产率的325.1倍,相比于oAC和GC分别提高了14倍和1.7倍.碳空位修饰显着提升了碳材料电催化活性,拓扑缺陷工程拓宽了进一步提高碳材料环境净化和能源转化性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妍玢,李东阳,田蕴,安喆,李琦[3](2019)在《腐殖酸促进氯苯类物质厌氧还原脱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氯苯类化合物(CBs)具有持久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环境危害,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为典型CBs之一,广泛存在于垃圾填埋场、湖泊底泥等厌氧环境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厌氧条件下CBs物质能发生还原脱氯现象,且厌氧环境中存在的腐殖酸(humic acids,HA)能促进氯代物降解。通过分析HCB还原脱氯机理、HA氧化还原特性,以及厌氧条件下HA对氯苯类物质还原脱氯作用、腐殖酸还原微生物还原机制,以期为实现源头修复填埋场等厌氧环境中CBs类化合物污染环境提供调控原理。(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洪玲,王宁,沈锦优,江心白[4](2019)在《硫化亚铁的生物合成及还原脱氯性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经济高效地去除氯酚类污染物,选用硫化亚铁(Ferrous sulfide,FeS)矿物还原脱氯。该文以希瓦氏菌为接种菌源,采用生物合成法制备了FeS颗粒,并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FeS矿物对4-氯酚的还原脱氯效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像表明,该颗粒结构蓬松,断面处呈鳞片状,比表面积较大。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该颗粒由结晶度较差的四方硫铁矿晶体和非晶体FeS组成。FeS颗粒对4-氯酚具有良好的脱氯效果,这与其良好的分散性及高脱氯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乔佳妮[5](2018)在《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氯是氯代有机物降解的关键步骤,还原脱氯是其模式之一。硫酸盐还原是典型的还原过程,在有机污染物厌氧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的影响及机制尚未形成定论。本文综述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的影响情况、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2期)

武雯,于嘉文,刘苏静,刘莺,马宣宣[6](2018)在《Pd-Fe/C催化氯酚还原脱氯-氧化联合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d和Fe为活性金属组分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Pd-Fe/C双金属催化剂,针对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催化还原脱氯和催化氧化的连续降解处理.通过ICP-MS、XRD和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证实0.5%Pd-0.5%Fe/C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Pd和Fe在载体表面分散性最好,催化剂比表面积达到718.8 m~2·g~(-1).在温和条件下,以水作为反应介质,研究了负载型Pd-Fe/C催化剂对4-氯苯酚(4-CP)和2,4-二氯苯酚(2,4-DCP)的连续降解过程和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考察了Pd和Fe的负载量及p H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以0.5%Pd-0.5%Fe/C为催化剂,20 min内完成4-CP和2,4-DCP的催化还原脱氯,产物都为苯酚;之后加酸调节pH=5,并加入H2O2继续进行催化氧化,苯酚被彻底降解为H_2O和CO_2,而且转化率在60 min内可以达到97.5%以上,从而实现4-CP和2,4-DCP的彻底降解.(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胡学武,胡宾生,贵永亮,胡桂渊[7](2018)在《以电炉还原渣和熟石灰制备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炉还原渣和熟石灰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研究了电炉还原渣含量、电炉还原渣粒度、聚乙二醇含量对脱氯剂脱氯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并得到了脱氯剂较为适宜的制备工艺。通过固定床脱氯试验表明:电炉还原渣的存在削弱了高炉煤气中CO_2气体对脱氯剂性能的不利影响,电炉还原渣的粒度适当降低可以改善脱氯剂的性能;适当比例的聚乙二醇可以改善脱氯剂的孔隙结构,提高脱氯剂化学性能并保持较高机械强度。脱氯剂的较为适宜的制备工艺为:电炉还原渣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电炉还原渣粒度控制在38μm左右,聚乙二醇的含量控制在7.5%左右,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加适量去离子水混匀,挤条成型,烘干后在400℃温度下焙烧制得。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脱氯剂在20.67 h后的穿透氯容量达到18.61%,同时机械强度达到了61.5 N/cm。降低了脱氯剂成本,开辟了电炉还原渣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4期)

周妮,乔文静,叶淑君[8](2018)在《1,2,4-叁氯苯厌氧还原脱氯过程及荧光增白剂PF对脱氯过程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某化工厂生产荧光增白剂PF(1,2-双(5-甲基-2-苯并唑基)-乙烯,调查发现其地下水中存在多种污染物:1,2,4-叁氯苯(TCB)、二氯苯同分异构体(DCB)、一氯苯(MCB)、苯和PF.场地多年监测结果显示很可能存在厌氧条件下氯苯类污染物的自然降解.为了探索污染物降解机制并确定荧光增白剂PF对该脱氯过程的影响,笔者通过室内实验发现1,2,4-TCB被脱氯为1,2-DCB、1,3-DCB和1,4-DCB,摩尔比率约为10%、35%、55%.随着1,2,4-TCB投喂次数的增加,降解菌的脱氯速度越来越快,最高可达到7μmol·d~(-1).1,2-DCB和1,3-DCB先脱氯产生MCB,1,4-DCB滞后约两周开始降解,脱氯速度从第14周的0.19μmol·d~(-1)增加到第17周的0.88μmol·d~(-1),并在第108 d左右消耗完全.虽然1,2-DCB和1,3-DCB比1,4-DCB先开始脱氯,但脱氯速度相对缓慢,1,2-DCB的脱氯速度从第12周的0.001μmol·d~(-1)增加到第15周的0.21μmol·d~(-1),1,3-DCB的脱氯速度从第12周的0.06μmol·d~(-1)增加到第17周的0.14μmol·d~(-1).DCBs降解产生的MCB在第160 d左右开始脱氯生成苯,脱氯速度从第23周的0.296μmol·d~(-1)到第25周的1.94μmol·d~(-1)再到第28周的0.007μmol·d~(-1).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PF不会改变1,2,4-TCB的脱氯过程,但在MCB脱氯到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温丽莲[9](2018)在《叁氯乙烯厌氧生物还原及与高氯酸盐同步脱氯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乙烯(Trichloroethene,TCE)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材料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地使用。工业场所处理处置的不当,导致了大量的TCE暴露于环境中,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厌氧微生物可有效地降解TCE,产乙烯脱氯拟球菌(Dehalococcoiddes)是唯一一种能将TCE完全还原为乙烯的细菌。Dehalococcoides菌的存在与否以及丰度的高低决定了 TCE的完全还原程度。因此,富集含Dehalococcoides菌的高效菌群并探究其降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TCE还原菌群YH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电子供体及氯代有机物对YH菌群脱氯的影响;然后,向高氯酸盐降解菌群中添加TCE,经过48天的培养,富集得到TCE降解菌群,并进一步研究其还原脱氯特性和氧气的影响;最后,根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究了 TCE和高氯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阐明了不同电子供体下,产甲烷菌/产乙酸菌和脱气菌的相互作用向YH菌群添加四种不同的电子供体:乳酸、乙酸、甲醇和氢气,探究了产甲烷菌和产乙酸菌对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乳酸更有利于实现高效、完全的还原脱氯。乳酸和甲醇添加下的菌群中Dehalococcoiides菌的丰度(≥ 9%)高于添加乙酸和氢气的菌群(-1-2%)。以甲醇和氢气为电子供体的菌群中,产甲烷过程分流大量电子,低基因丰度比值(Dhc/mcrA)与缓慢、不完全还原脱氯密切相关。当以乳酸和甲醇作为电子供体时,较高的Dhc/mcrA比值(≥6.4)增加了 TCE完全脱氯的速率。2-漠乙烷磺酸盐(BES)抑制产甲烷过程的实验表明,一定丰度的产甲烷菌对TCE到乙烯的完全还原至关重要。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可能为Dehalococcoides提供除了 VB12外的其它生长因子,从而促进还原脱氯过程。此外,菌群中的同型产乙酸菌(Homoacetogen)能为Dehalococcoides提供乙酸作为碳源以及其它可能的必要生长因子,对快速完全还原脱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揭示了典型有机气代物对TCE还原脱气的影响短期实验揭示了 1,1,1-叁氯乙烷(TCA)和叁氯卡班(TCC)对TCE还原脱氯的影响。研究表明,TCA和TCC均会抑制TCE的还原,但TC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相比于TCE到c-DCE的还原,c-DCE和VC的还原对TCA更敏感,≥ 15 μM TCA完全抑制乙烯生成。≥ 0.3 μM TCC严重阻遏TCE的还原,TCE的还原停滞在VC,无乙烯产生。从未暴露于TCA的YH菌群,可将TCA还原为1,1-二氯乙烷(DCA)。3)探明了商气跌盆降解菌群的TCE降解能力向实验室前期富集的高氯酸盐降解菌群(Perchlorate-reducing bacteria,PRB)添加乳酸和TCE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新的高氯酸盐降解菌群,并命名为PRTB菌群。研究表明,PRTB菌群在8天之内能将0.45mmol/L的TCE完全降解为乙烯,同时能将0.15 mmol/L的ClO4-降解为CI-。氧气抑制实验表明PRTB菌群中,TCE还原过程对氧气敏感:0.2 mg/L氧气协迫条件下,TCE完全还原为乙烯的时间从5天延长到15天,而超过0.5 mg/L氧气抑制了 TCE还原,造成大量VC的累积。菌群经过0.084 mmol TCE的富集培养后,Dhc基因的拷贝数从1.14 × 104增加到3.25×108 copies/mL。PRB菌群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78.4%)为主导菌,经过富集后,PRTB菌群以绿弯菌(Chloroflexi,57.7%)为主导菌,Dehalococcoides菌的丰度从0.02%增加到57.4%。脱硫单胞菌(DIselulronowis)的丰度也从0.34%增加到3.81%。菌群中的螺旋体菌(Spirochaetes)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脱硫弧菌(Desulfovribrio),可能通过产乙酸、发酵和其它代谢过程为Dehlocooccoides菌提供碳源(乙酸)、电子供体(氢气)和生长因子(如VB12)。4)明确了 PRTB菌群中高氯酸盐和叁氯乙烯的相互作用TCE和高氯酸盐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高达0.3 mM的TCE不会影响高氯酸盐的还原,然而高于0.1 mM的高氯酸盐则会降低TCE还原速率。高氯酸盐主要抑制VC到乙烯的还原。从还原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可得,这种抑制是因为高氯酸盐的还原优先于氯代烯烃的还原,而不是因为高氯酸盐还原产生的氧气累积所造成的毒害作用。当高氯酸盐的浓度从0增加到600 mg/L时,属于红环菌科的高氯酸盐还原菌的相对丰度从6.3%增加到80.6%,而De/halococcoides菌的相对丰度则急剧下降。类似地,变形菌(大部分的高氯酸盐还原菌属于变形菌)的相对丰度从22%增加到 80%。(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兰孟娜[10](2018)在《钯基纳米材料电催化氢化还原脱氯机理及活性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其中氯酚类污染物以其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来源广泛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均把氯酚类污染物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国内外环境研究者们也致力于研究氯酚类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纵观氯酚类污染物的各种处理技术,电催化氢化脱氯技术因其高效、无二次污染、条件温和等优势脱颖而出,在氯酚类污染物的治理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开发并运用高效的电催化氢化脱氯电极,成为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其中贵金属钯具有高催化活性,成为制备电极材料并应用于电催化氢化还原脱氯的研究热点。本文以2,4-二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制备的C-Pd纳米颗粒催化剂及C-Pd纳米颗粒/碳纸电极,深入研究了钯基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氢化脱氯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了Pd/Co/泡沫镍电极应用于电催化氢化脱除2,4-二氯酚的反应中,实验证明其能达到提高电催化氢化脱氯活性的目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循环伏安法(CV)及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C-Pd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微观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形态及含量和氢物种演化过程等进行了表征。证明将钯纳米颗粒沉积在碳黑上成功避免了钯纳米颗粒的聚集,并未使物相发生变化。证实了起始电位-0.80到-0.60 V(vs Ag/AgCl,下同)之间的出现的峰是分子氢(H_2)氧化峰,-0.20到-0.10 V之间为原子态吸收氢(H~*_(abs))以及-0.10到-0.00 V之间为原子态吸附氢(H~*_(ads))。确定了电催化氢化脱氯反应中的关键活性氢物种为H~*_(ads)。通过制备的C-Pd纳米颗粒/碳纸电极,探究了叁种H~*对电催化氢化脱氯活性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分析,得出电极中Pd的负载量为4.56 mg。经电催化氢化脱氯测试及动力学研究表明,脱氯效率最高的电位是-0.85 V,2,4-DCP去除率为91.44%。考察了工作电位在-0.65到-0.95 V范围内,电催化氢化脱氯效率与H~*_(ads)的含量随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其趋势相似,证明H~*_(ads)是电催化氢化脱氯反应的关键活性物质。而动力学研究表明,C-Pd催化剂的脱氯性能降低,主要归因于H_2产多,因此找到需要合适的电位以产生足够多的H~*_(ads)并限制H_2的负面效应。分析了其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含量变化,得到电催化氢化脱氯除去2,4-DCP的主要反应途径为2,4-DCP→o-CP→P。为提高电催化氢化脱氯活性,制备了Pd/Co/泡沫镍电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SEM、XRD等表征手段对制得的电极表面进行物相、形貌分析,观察到电极的比表面积较大、其物相组成与理论相符。由ICP分析得出其Pd的负载量为4.89 mg。优化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后,其在-0.9 V电位下2,4-DCP的300 min去除率有95.2%,且在-0.7 V~-1.0 V电催化氢化脱氯效率都在79%以上。我们的工作对EHDC对Pd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推动EHDC技术在实际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8-05-23)

还原脱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寻求经济、高性能的碳基材料对于电催化还原脱氯很有吸引力,然而由于掺杂剂或边缘效应与固有拓扑缺陷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拓扑缺陷对催化活性的贡献目前研究较少.利用两步活化法成功构建了富含碳空位的疏水分级多孔碳材料(Vc-GC),考察了其对邻二氯乙烷(DCE)的电催化还原脱氯性能,同时结合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理论计算分析了碳空位对材料催化活性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碳空位能有效调节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云分布,增强材料对DCE的化学吸附作用,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且电子云重排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进而促进电催化活性.其中Vc-GC的乙烯产率是低缺陷石墨碳(GC)和氧化活性炭(oAC)的1.4倍和3.6倍.同时,碳空位的存在能显着提高产物中乙烯的选择性,引入碳空位后,乙烯产率为氯乙烯产率的325.1倍,相比于oAC和GC分别提高了14倍和1.7倍.碳空位修饰显着提升了碳材料电催化活性,拓扑缺陷工程拓宽了进一步提高碳材料环境净化和能源转化性能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还原脱氯论文参考文献

[1].杨鑫宇,吴杰,解帅,吴纯鑫,张建庭.纳米级Pd/Fe@SiO_2复合颗粒对2,4-DCP的还原脱氯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马航帆,李新勇.富含碳空位多孔碳电催化还原脱氯邻二氯乙烷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3].胡妍玢,李东阳,田蕴,安喆,李琦.腐殖酸促进氯苯类物质厌氧还原脱氯研究进展[J].环境生态学.2019

[4].张洪玲,王宁,沈锦优,江心白.硫化亚铁的生物合成及还原脱氯性能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5].乔佳妮.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8

[6].武雯,于嘉文,刘苏静,刘莺,马宣宣.Pd-Fe/C催化氯酚还原脱氯-氧化联合降解[J].环境化学.2018

[7].胡学武,胡宾生,贵永亮,胡桂渊.以电炉还原渣和熟石灰制备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J].矿产综合利用.2018

[8].周妮,乔文静,叶淑君.1,2,4-叁氯苯厌氧还原脱氯过程及荧光增白剂PF对脱氯过程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9].温丽莲.叁氯乙烯厌氧生物还原及与高氯酸盐同步脱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

[10].兰孟娜.钯基纳米材料电催化氢化还原脱氯机理及活性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9搅拌速度对4-CP的还原脱氯影...4不同制备方法的纳米Pd/Fe对4-氯...催化金属添加量对HCB还原脱氯影响还原脱氯原理图不同pH条件对去除对氯硝基苯的影响(a)去...3 3-氯苯甲酸的还原脱氯过程

标签:;  ;  ;  ;  ;  ;  ;  

还原脱氯论文_杨鑫宇,吴杰,解帅,吴纯鑫,张建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