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模型,永磁,自适应,测量,效应,陶瓷。
非线性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李玮[1](2019)在《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非线性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双自适应矢量滤波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策略。首先,通过一组自适应矢量滤波器谐波解耦网络对电机转子位置和转速进行实时观测,有效降低位置检测误差脉动。其次,通过另一组自适应矢量滤波器谐波解耦网络对逆变器输出电压误差实时检测,对其进行前馈补偿,有效降低电机转矩和转速脉动,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永磁同步电机双自适应矢量滤波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2期)
吕秦,杨惠德[2](2019)在《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补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关系是最常见的输入输出关系,为了实际应用的需要,常采用线性处理,即在一定应用范围内,在满足一定精度条件下将其用线性关系描述。讨论了非线性关系的类型及其影响,提出两种方法解决非线性关系。一种方法是串接一个非线性关系的反函数,合成后获得线性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承认其非线性关系,例如,低雷诺数时标准节流装置流出系数的非线性关系,根据其非线性关系确定其输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采用非线性处理的两种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徐子睿,许素安,富雅琼,洪凯星,徐红伟[3](2019)在《基于Duhem前馈逆补偿的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自适应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电陶瓷的动态迟滞非线性,研究了基于Duhem逆模型前馈补偿的滑模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利用多项式逼近Duhem模型中的未知分段函数f(.)和g(.),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统辨识,并求取逆模型,将其作为前馈控制器。考虑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且难以完全抵消,模型参数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律,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及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控制律可以使系统全局渐进稳定。最后,进行了压电陶瓷迟滞补偿实验和位移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前馈逆补偿控制下的压电陶瓷位移迟滞量减小了96.1%。与直接控制相比,前馈逆补偿控制下位移跟踪的最大绝对误差减小了27.0%,平均绝对值误差减小了17.9%,具有更好的跟踪精度和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许谦,侯晓拯,王娜[4](2019)在《大口径天线非线性特性动态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特性广泛存在于伺服传动系统的各个环节,对高精度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指向与跟踪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针对天线常见的非线性特性展开讨论,分析此类特性对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后,讨论了常见的非线性补偿方法的优劣.新疆110 m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QiTai Radio Telescope, QTT)天线,指向精度要求高,其对设备稳定性、可靠性有着极高要求.本文提出采用非线性动态补偿方法来抑制天线伺服传动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从而降低或消除跟踪、指向动作时的滞后和误差,提高系统稳定性,优化大口径天线的运动性能.非线性动态补偿方法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与半实物实验结合的方式,模拟大口径天线常见的饱和非线性工况,并以QTT天线作为被控对象验证了该方法的实际补偿效果.最后,讨论了非线性动态补偿法的进一步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鑫,李新阳,杜睿[5](2019)在《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非线性建模及逆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倾斜镜、变形镜通常是应用压电陶瓷驱动器来进行精密位移控制,但压电陶瓷驱动器都有较大的非线性迟滞效应,对系统定位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补偿迟滞现象,需要对迟滞效应进行建模。本文通过引入迟滞算子,使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来构建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模型,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压电陶瓷驱动器为对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的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模型具有较准确的辨识能力,其中正模型的相对误差为0.0127,逆模型的相对误差为0.014。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度从14.6%降低到了1.43%。(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骆厚继[6](2019)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的PTSC滤波与无功补偿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煤矿集团变电站供电模式的不同,可知大功率直流设备与变频设备的使用均存在无功和谐波问题的影响,极易使电网运行质量受到干扰,使煤矿开采存在风险。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系统明确无功与谐波影响的确切位置与参数,落实模拟实验,而后再提供对应的滤波装置与无功补偿系统,分辨是否能够遏制此类问题继续出现,才能使此类变电站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黄家露[7](2019)在《宽带接收前端的非线性辨识补偿处理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技术的出现满足了复杂电磁环境下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要想发挥SDR后端软件灵活配置的技术优势,接收前端必须是宽带大动态系统,实现全频带范围内信号的全概率接收。然而,宽带接收前端的一些非线性器件(如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等)级联产生的非线性失真分量严重制约了接收系统的无杂散失真动态范围(Spurs-Free-Dynamic-Range,SFDR),影响频带内微弱信号的接收性能。因此,提高宽带接收前端SFDR是发挥SDR技术优势的一个关键所在。目前,提高接收前端SFDR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数字后补偿方式减小或消除非线性器件产生的非线性失真。然而研究较为成熟的频域盲辨识补偿方法不仅只适用于窄带接收前端,并且计算复杂度高,不能在线实时补偿。因此,本文提出了两种时域数字后补偿算法用于宽带接收前端线性度的改善,并提出了单通道辨识-多通道同步补偿的方法用于提升多通道阵列接收前端的线性度。另外,提出并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主动非线性变换的新型信道加密技术。该物理层信道加密技术利用主动加入的非线性失真对非合作方的信息接收、判决环节制造障碍,增强加密信号的抗截获能力。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对单通道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的非线性失真机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旨在消除其非线性失真的基于参数化模型的非线性盲辨识补偿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减谱法原理的减谱-时频变换(Spectrum Red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ime-Frequency Conversion,SRA-TFC)方法分别在时域提取接收前端输出信号的大信号成分(大功率基波信号)和小信号成分(主要包含非线性失真信号);然后以大信号的非线性逆模型(补偿模型)与小信号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作为系统逆模型参数的辨识准则,并利用改进的加权迭代改善算法实现逆模型参数的自适应提取和更新;最后在线实时地对接收机输出信号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处理。最后,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时域非线性盲辨识补偿算法能消除绝大部分的非线性失真分量,能使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的SFDR提高15-20 dB,增强了在强干扰存在时对微弱信号接收与检测的能力。2、本文通过数字后补偿的方式来消除阵列接收前端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分量,提高了被非线性失真分量所掩盖的微弱目标信号的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相当于从根本上减少导致阵列信号参数估计精度过低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多通道阵列接收前端非线性失真的补偿,提出了单通道辨识—多通道同步补偿的盲辨识补偿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详细数学推导和仿真验证。通过实采均匀圆阵(Uniform Circular Array,UCA)天线阵列信号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宽带阵列接收前端的各通道SFDR在全频带内均增加5-15 dB,并且提高了微弱目标信号的二维波达方向(Two-Dimensional Direction Of Arrival,2-D DOA)估计精度。3、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宽带数字射频前端非线性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LS-SVM超强的拟合能力对非线性逆系统进行辨识与建模,以使整个射频接收前端的输入输出趋于线性映射,从而提升其动态范围。该技术首先要构建合适的训练样本集,然后通过LS-SVM回归算法进行训练学习,得到射频接收前端的LS-SVM逆模型,接着对逆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并求解逆模型的最优参数。最后以射频接收前端的输出信号为测试样本进行数字域后补偿处理。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技术可使接收前端的SFDR提高20 dB左右,增强了在强干扰存在时接收前端对微弱信号接收与检测的能力。4、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记忆非线性变换的物理层信道加密技术。区别于信源加密等传统安全通信技术,该技术在加密信息发送前通过非线性模型而主动加入强非线性失真分量,使得非合作方难以截获、恢复、破译原始信息。而合作接收方则根据已知的非线性模型进行逆变换,从而消除主动加入的非线性失真分量,并恢复出加密信息,最后利用解密密钥破译出原始信息。首先详细描述了该信道加密技术的原理与步骤。然后设计了叁种非线性模型,并详细地理论推导出它们在强非线性的情况下是可逆的。并基于这叁种非线性模型的循环变换,设计了一种增强该信道保密技术抗截获能力的优化机制。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保密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8-01)
蒋兰,张亚军,柴天佑[8](2019)在《一类带信号补偿驱动的非线性解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回路控制算法难以有效解决工业过程中一类非线性、强耦合以及常规解耦控制算法需要估计系统未建模动态的问题,本文根据工业过程往往运行在工作点附近的特点,采用低阶线性模型和未建模动态来描述复杂工业过程,并将未建模动态采用前一时刻的可测数据及其变化率来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针对低阶线性部分设计解耦控制器,并针对非线性部分分别设计消除前一时刻高阶非线性项的补偿信号和消除其变化率的补偿信号,提出了带有信号补偿驱动的的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补偿信号对消了系统未建模动态的影响,不再需要对其进行估计,也不需要复杂的切换控制,简化了控制算法。最后,通过双容水箱系统的仿真实验以及物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樊敏,张启灿[9](2019)在《相移条纹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数字光栅投影的叁维测量系统中,数字投影仪和相机的gamma非线性效应会给测量结果带入非线性误差。建立并分析了该非线性误差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该测量系统非线性误差的谐波系数进行相位误差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向参考面投影两组初始差为π/N的相移条纹计算出非线性误差,利用非线性误差的分布规律,直接在误差分布的空域内计算出该测量系统的非线性谐波系数,然后用相位补偿迭代算法来求取物体的理想相位分布。模拟仿真以及对标准平面和面具模型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提高相位测量精度,将实测实验中的误差标准偏差由0. 27 rad降为0. 036 rad。(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宽,赵梓舒,武文华,周文雅,王晓明[10](2019)在《宏纤维复合材料MFC作动器迟滞非线性分析与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作动器,宏纤维复合材料MFC(Macro fiber composite)具有响应迅速、机电换能效率高、封装完备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振动、主动变形控制的领域。然而压电材料所固有的迟滞非线性特性直接影响着作动器的控制精度和驱动效果。构造MFC作动器驱动的悬臂梁结构的试验系统,建立基于试验数据的PI(Prandtl-Ishlinskii)和修正PI迟滞模型,进而开展针对主动控制的迟滞逆补偿模型研究。通过试验对这两种模型的准确性和逆补偿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的PI迟滞模型对MFC作动器的迟滞非线性特性具有良好的补偿结果,修正的PI逆模型的拟合位移是未进行电压补偿控制的2.14倍,是PI逆模型补偿控制的1.56倍。所发展的修正PI迟滞模型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压电材料迟滞行为的模拟。(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非线性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线性关系是最常见的输入输出关系,为了实际应用的需要,常采用线性处理,即在一定应用范围内,在满足一定精度条件下将其用线性关系描述。讨论了非线性关系的类型及其影响,提出两种方法解决非线性关系。一种方法是串接一个非线性关系的反函数,合成后获得线性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承认其非线性关系,例如,低雷诺数时标准节流装置流出系数的非线性关系,根据其非线性关系确定其输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采用非线性处理的两种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玮.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非线性补偿控制[J].电气传动.2019
[2].吕秦,杨惠德.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补偿的研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9
[3].徐子睿,许素安,富雅琼,洪凯星,徐红伟.基于Duhem前馈逆补偿的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自适应滑模控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4].许谦,侯晓拯,王娜.大口径天线非线性特性动态补偿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5].刘鑫,李新阳,杜睿.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非线性建模及逆补偿控制[J].光电工程.2019
[6].骆厚继.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的PTSC滤波与无功补偿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7].黄家露.宽带接收前端的非线性辨识补偿处理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9
[8].蒋兰,张亚军,柴天佑.一类带信号补偿驱动的非线性解耦控制方法[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9].樊敏,张启灿.相移条纹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J].激光杂志.2019
[10].刘宽,赵梓舒,武文华,周文雅,王晓明.宏纤维复合材料MFC作动器迟滞非线性分析与补偿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