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偶联缩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傅立叶,缩合,光谱,多相,硅烷偶联剂,多面体,乌尔。
偶联缩合论文文献综述
柴会宁,刘波,刘爱芹,喻琨[1](2018)在《非贵金属(Mn,Co,Fe)配合物催化醇类脱氢偶联/缩合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绿色化学的发展,近年来,利用非贵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主要概述非贵金属催化的以醇作为偶联试剂的脱氢反应的最新成果,重点介绍锰,钴,铁配合物的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8年05期)
车国勇,翟天元,熊婷,王有治[2](2015)在《硅烷偶联剂对缩合型RTV-2硅橡胶的固化性能及对PC粘接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单一和复合硅烷偶联剂对缩合型RTV-2硅橡胶固化性能及对PC粘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偶联剂可显着改善硅烷偶联剂的交联固化速度;脲基硅烷偶联剂可促进硅橡胶对PC的粘接,通过与560复合后,可调节硅橡胶的交联固化速度,满足不同施工工艺的要求;通过70℃/7d老化加速试验结果,脲基硅烷偶联剂/560复合硅烷偶联剂具有良好的存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粘接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暨粘接剂、密封剂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9-22)
黄强[3](2015)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C-N偶联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研究了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在C-N偶联反应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应用,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性能的石墨烯材料,利用不同的表征方法对各种石墨烯材料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简单的原位化学还原制备出了铜石墨烯复合材料(Cu-r GO),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单晶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已经成功负载到了石墨烯表面,并且主要以二价形式存在。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u-rGO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用于C-N偶联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用量少,易分离循环。其次,利用L-氨基酸中氨基和氧化石墨烯(GO)上羧基之间的酰胺化反应对氧化石墨烯材料进行了改性,再通过原位化学还原制备了氨基酸石墨烯铜杂化材料(A-G-Cu),并对所有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结果表明,功能化后的石墨烯材料能够更好地固载金属纳米粒子,同时氨基酸对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电子改性的作用。将该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也用于C-N偶联反应中,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比Cu-rGO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修饰上的氨基酸和Cu NPs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催化作用。此外,系统研究了L-酪氨酸修饰的石墨烯铜催化剂(Tyr-G-Cu)在C-N偶联反应中的通用性和循环稳定性。最后,我们制备了两种碱性石墨烯材料,并研究了其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活性。一方面,通过丙二腈与GO上环氧官能团的加成反应制备了丙二腈功能化石墨烯,再原位还原获得了氨基石墨烯材料(G-NH2)。另一方面,采用碱性L-赖氨酸修饰氧化石墨烯制备了L-赖氨酸功能化石墨烯材料(Lys-GO)。通过CO2脱吸附证实,G-NH2和Lys-GO材料都具有一定的碱性,比较而言,Lys-GO的碱度更高,结果表明碱性氨基基团可以有效调节石墨烯的酸碱度。催化性能测试表明,两种材料都具有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的大小与催化剂材料的碱度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万新国,程秀莲,孙丰雅,周琦[4](2014)在《A-1160硅烷偶联剂缩合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红外光谱表征了A-1160硅烷偶联剂缩合前后官能团的变化。依据A-1160硅烷偶联剂缩合物在水和甲苯中的溶解性不同,运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其缩合率。研究了pH值、温度、时间、溶剂对A-1160硅烷偶联剂缩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时,pH值=5或9于90℃反应1.5 h缩合率最高;以甲苯为溶剂时,pH值=5于90℃反应1.5 h缩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4年08期)
付美琴[5](2014)在《Pd(Ⅱ)-催化碘代芳烃的Ullmann偶联/羟醛缩合/脱水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反应属于高效率合成结构复杂的多环化合物的一类重要有机反应。而通过过渡金属(钯)催化体系来有效地构建sp2碳-sp2碳键则为合成多环化合物提供各种可能的途径。利用芳基卤化物经由Ullmann偶联反应来实现化合物碳-碳键偶联反应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而通过过渡金属催化芳基卤化物发生Ullmann偶联/串联反应用于构建较复杂的化合物结构的报导目前比较少。为此,本论文首次探索了钯催化碘代芳烃的Ullmann偶联/羟醛缩合/脱水串联反应,发现以DMF(2.0mL)作为溶剂,在PdCl2(0.05equiv)/DPPP(0.1equiv)/K2CO3(1.5equiv)反应体系下,邻苯酰基碘化物通过自身偶联可有效构建结构复杂的二苯并七元环化合物,产率中等到良好。产物结构皆通过1HNMR、13C NMR、HR-MS及单晶数据予以确认。该反应的底物适用性较广,对于许多功能性取代基团都有很好的忍受性,包括较为敏感的NH2和卤素等取代基团。此外,邻苯酰基碘化物芳环上取代基电子效应对反应产率影响较为明显:当苯环上连有供电基团时产率良好,当苯环上连有卤素和酯基等吸电子基团时则导致中等产率;当底物酰基上有取代基乙基和苯基时,反应也能中等产率地得到目标产物;当苯环上连有硝基等强拉电子基团时则终止反应进行。此方法产生的二苯并七元环骨架广泛存在于秋水仙碱衍生物中,为合成秋水仙碱衍生物提供了一条高效简便的路线。最后,通过相关的控制反应捕捉到了该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并以此进一步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佐证了钯催化碘代芳烃的自身偶联反应过程中涉及羟醛缩合/脱水的串联反应历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20)
王迎捷,陈吉华,汪渊,赵鑫[6](2006)在《双组分偶联剂的水解与缩合反应及其对瓷和树脂粘结强度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牙科双组分陶瓷偶联剂混合后的反应机制及其对瓷和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动态快速扫描技术对牙科双组分陶瓷偶联剂混合液进行了为期180min的观察,结合剪切粘结强度测试,分析偶联剂双组分混合后不同时间对瓷和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双组分偶联剂混合后,γ-l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γ-MPS)分子迅速发生水解形成硅醇,同时部分水解产物发生缩合;混合52min时,硅醇单体浓度达到最高,之后缓慢下降;混合后77min时,γ-MPS分子基本水解完全。但混合后180min内,偶联剂放置不同时间对瓷和树脂的粘结强度没有显着影响(P>0.05)。结论:双组分陶瓷偶联剂混合后发生了一系列水解和缩合反应,但在混合180min内均可供临床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6年11期)
顾哲明[7](2006)在《硅烷偶联剂水解缩合制备低聚倍半硅氧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简称POSS)是指通式为(RSiO_(1.5))n(其中n≥4,R为氢、烷基、芳基或其他有机官能团)的一类多面体化合物,倍半硅氧烷是指分子结构为RSiO_(1.5)(分子中O:Si=3:2)的有机硅化合物,分子中的R可以为H、烷基、芳基、亚芳基。 本课题设计以硅烷偶联剂为原料,反应类型为水解缩合,选用酸、碱,有机锡为催化剂。通过氨丙基叁乙氧基水解缩合可以制备出结构规整的数均分子量为565含氨基倍半聚硅氧烷,但结构中含有一定完整的结构聚合产物,聚合产物可溶于水醇,但不溶于丙酮、环己烷、甲苯等溶剂。 γ-(2,3-环氧丙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可在盐酸催化水解缩合反应,其反应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相对分子量得到明显提高。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大相对分子量的聚合物,其水解缩合的最佳温度为60℃,通过IR对反应物的跟踪,在水解缩合过程中盐酸作为催化剂先是烷氧机硅烷的水解作用,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之后再发生缩合反应。 通过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成功制备含乙烯基低聚倍半硅氧烷,用多种的表征手段: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充分说明了最终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6-05-30)
罗金菊[8](2006)在《绿色介质中Suzuki偶联反应和缩合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反应介质的研究是绿色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以水或者水溶液作为一种绿色反应介质,代替传统有机溶剂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绝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非水溶性的,而且很多对水敏感的反应底物、试剂和催化剂等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或降低活性,水介质中的有机合成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选择合适的物质促进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催化有机反应是扩大水及水溶液作为有机反应介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论文开展了既亲油也亲水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与水形成的极性强、蒸汽压低、对无机和有机化学物都有良好溶解性、化学和热力学性质稳定的溶液以及以水作为绿色反应介质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系应用到几类典型有机合成中。 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PdCl_2催化卤代芳烃与四苯硼钠在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400(PEG400))与水形成的均相溶液中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卤代芳烃与四苯硼钠顺利偶联,以很高的产率生成联芳环化合物。聚乙二醇400在该体系中既是相转移催化剂和反应介质,同时也可能是Pd微粒的稳定剂,聚乙二醇400与水所形成的溶剂体系可重复使用五次,反应的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2.聚乙二醇400(PEG 400)相转移催化水介质中芳香醛与罗丹宁的缩合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中芳香醛与罗丹宁能顺利缩合,以良好的产率生成罗丹宁衍生物。聚乙二醇400在该体系中既是相转移催化剂(PTCs),也是反应的介质。 3.吐温80(Tween 80)催化下芳香醛与罗丹宁在水溶液中的缩合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能使芳香醛与罗丹宁顺利缩合,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良好,后处理简单安全。与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或相转移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对微生物无杀灭作用,可降解,对环境友好。(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6-05-01)
牛光良,王同,翁诗甫,沈德言,徐恒昌[9](2002)在《复合树脂中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中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的机制。方法: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γ-MPS及其水解液在不同状态时的特征吸收谱带进行分析。结果:(1)γ-MPS水解后其分子结构中Si-O-CH3基团消失,水解产物中出现具有反应活性的Si-OH基团,C=O基的伸缩振动向低频率发生位移。(2)γ-MPS水解液放置1h时,溶液中已有线性硅氧烷醇齐聚物存在。(3)随γ-MPS水解液放置时间延长,Si-OH吸收强度减弱,而Si-O-Si吸收强度增强;同时C=O基的伸缩振动向高频率发生位移,表明γ-MPS水解液在不断进行缩合。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液随放置时间变化,其分子间发生缩合的规律,为有效合理地使用γ-MPS偶联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偶联缩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单一和复合硅烷偶联剂对缩合型RTV-2硅橡胶固化性能及对PC粘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偶联剂可显着改善硅烷偶联剂的交联固化速度;脲基硅烷偶联剂可促进硅橡胶对PC的粘接,通过与560复合后,可调节硅橡胶的交联固化速度,满足不同施工工艺的要求;通过70℃/7d老化加速试验结果,脲基硅烷偶联剂/560复合硅烷偶联剂具有良好的存储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联缩合论文参考文献
[1].柴会宁,刘波,刘爱芹,喻琨.非贵金属(Mn,Co,Fe)配合物催化醇类脱氢偶联/缩合反应研究进展[J].分子催化.2018
[2].车国勇,翟天元,熊婷,王有治.硅烷偶联剂对缩合型RTV-2硅橡胶的固化性能及对PC粘接性的影响[C].北京粘接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暨粘接剂、密封剂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
[3].黄强.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C-N偶联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应用[D].西华师范大学.2015
[4].万新国,程秀莲,孙丰雅,周琦.A-1160硅烷偶联剂缩合工艺研究[J].粘接.2014
[5].付美琴.Pd(Ⅱ)-催化碘代芳烃的Ullmann偶联/羟醛缩合/脱水串联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6].王迎捷,陈吉华,汪渊,赵鑫.双组分偶联剂的水解与缩合反应及其对瓷和树脂粘结强度影响的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6
[7].顾哲明.硅烷偶联剂水解缩合制备低聚倍半硅氧烷[D].北京化工大学.2006
[8].罗金菊.绿色介质中Suzuki偶联反应和缩合反应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
[9].牛光良,王同,翁诗甫,沈德言,徐恒昌.复合树脂中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机制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