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张李萍830029
摘要:在语文教学当中,词句的生动优美、意境的引人入胜、艺术构思的独具匠心、抒情色彩的强烈浓重,都能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起到一个熏陶和触动的作用,使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不断的增强,这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积极挖掘的美学因素。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巧妙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断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利用,引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美进行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审美教育得到积极的实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前言:在新课标逐渐推动的背景下,小学人教部编版的教材也进行了系统性、科学性的整合,在其中的课文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变,为我们展现了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使深邃情景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在这其中,有优美、生动的词句、感人肺腑的抒情,这些意境、形象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带领学生对这些美去感受、体验、领会,实现审美教育的逐渐渗透。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当中,在审美教育的实施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可以挖掘教材当中的诸多元素,让学生受到方方面面的感染,使学生本身的审美情趣、品德品质、爱国情怀都得到显著性的提升,这是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的,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生成神秘体验,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词句品味,引导学生鉴赏
在当前,伴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读者本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美学因素的发掘、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都是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应该不断达成的一些任务。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品读教材当中的一些词句,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累积、接受、理解、感受、运用,使学生本身的情操得到陶冶、深化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使学生对审美乐趣进行更好的体验,对学生本身的理想和精神世界起到一个有效的升华作用。
例如,在讲解《山行》这首古诗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在审美教育的引导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带领学生逐步的进入到词句的介绍中,对诗人本身的色彩和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将“枫叶”作为主要的背景,来对一副艳丽、色彩热烈的秋色图进行描述,让学生懂得诗人通过眼前胜于春花、如火如荼的枫叶以及和远处中的白云、人家进行了巧妙的对比,将枫叶本身的活力和纯美更好的展现了出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词句的鉴赏,使学生挖掘到其中的审美因素。
(二)发挥想象能力,深化审美感知
在语文学习当中,假如说理解可以将形象美再现出来,那么创造和想象就可以对形象进行拓展,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诗情画意[1]。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人教部编版教材引入的散文和诗歌都充满了生动趣味、诗情画意,为学生想象能力的拓展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这一点,为学生生成更多的条件,不断地带领学生去想象和创造,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当中尽情驰骋,使学生的意境得到真正的开阔。
例如,在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过程当中,在其中就包含着写景的两个诗句。在这其中,作者运用了孤帆和长江来将情更好的融入到景中,这是非常常见的借景抒情的一个手段,将诗人对于孟浩然所产生的眷恋和依恋之情显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这两个诗句来转变成散文,加入学生自己的想象内容、采用叙述的方式来写一段小文章,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更好的得到锻炼,尽情的展现美妙想象,不断的加深对于诗句的了解,使学生对其中的美学因素进行体验。
(三)注重情境创设,挖掘审美因素
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当中,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借景抒情的写法[2]。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巧妙地结合实际的文章内容,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对美进行更好的感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内涵、美的形象,从内容、形式上更好的探求美,使得审美教育的实施得到真正的展现。
例如,在讲解《草原》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巧妙地借助多媒体,一边为学生播放草原的动态视频,让学生细心感知,并在相应辽阔的音乐背景下,来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朗读功底,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对草原的景象进行更好的感知,了解作者笔下的草原,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对草原美景形成更加鲜明的感知,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深化文本内涵,增强审美体验
在审美教育的实施当中,教师应该尽量的去丰富审美教育的内涵,并不是只是让学生对其中的风景美、文字美进行鉴赏,而是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让学生对其中的人性美、内涵美进行深刻的了解,这样的审美教育才会得到升华,也更加有深度。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性美进行不断的感受,让学生由己及人、深化感知,使得最终的教育成效得到显著性的提升[3]。
例如,在讲解《搭石》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突破原本的内涵设定,让学生对人性美进行感知。在这过程中,可以紧紧地抓住文章当中的具体事件,让学生对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品质不断的体会,使得学生受到人性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也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升华,使教育成效得到不断的提升,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成效。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下,美育、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性的提升,而语文教师在审美培养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挖掘课文当中的美学因素,不断地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欣赏美、感知美,形成正确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使得学生本身得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珊.略论小学阅读教学语境中的文学鉴赏[J].新教师,2017(11):20-21.
[2]黄洁婧.小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路径浅探%[J].新教师,2017(10):57-58.
[3]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