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1]2011年在《透穿乌云的一线阳光》文中研究表明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着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继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由于成长的环境和自己所受的教育背景,他从创作伊始就对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极度关怀。在他的大量作品中,他以犹太身份的主人公为介入点,借他们的处境来喻指美国民众甚至整个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但是,索尔·贝娄的真正伟大意义在于他用饱含着丰厚的人文主义情怀的笔墨勾画了这一境况,并从作品人物身上所反映出的可贵品质中看到人类的希望,对人类精神家园进行不懈的守望,对人类的出路进行执着的探索。因此,论文以人文关怀与精神守望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索尔·贝娄创作中最富有魅力的蕴涵。第一部分梳理了国内对索尔·贝娄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较为宏观地概述了相关的研究情况,列出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概述了索尔·贝娄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从现代世界和20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20世纪状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他是一个热情关注人类现实生存状态的作家,因此对人类的生存状况饱含着激切的关心,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第叁部分主要是展开对索尔·贝娄创作中人文主义情怀的分析。通过对社会现实弊病的批判,人物精神面貌的描绘,人文情怀蕴涵的透视,展示现代社会中科技和金钱泯灭人的可贵品质的实际状况。作者借助这一方式表达他关心个体、家庭、整个人类的命运,主要通过对善良和真爱的敬重、对生存与价值的探寻来透视他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第四部分从索尔·贝娄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对人类希望之路的探索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作者对人类所给予的殷切希望,以及对人类出路的执着探索。正是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强大的社会和外在异己力量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作者才对他们、也对人类怀着永不泯灭的人文关怀,努力探寻生存下去的路。作者笔下人物所经历相似性的探索之路是迷惘——探索——回归,作者认为只有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找到生存下去的价值和意义。
唐碧莲[2]2004年在《现代知识分子探寻自我的历程——对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的主题思想的分析》文中指出贝娄笔下的赫索格是一个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一个典型的美国犹太人形象。这本书以赫索格为视角,着力描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痛苦,空虚,惶惑,及其他们接近崩溃的精神状态,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精神危机。贝娄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在现实中找不到立足点的现状的恐惧。他指出人类正在迷失其本性,而且缺乏理解现实世界中不同的思维观念的能力,更无从感受到人类社会所应拥有的真情实感。缺乏必要正确的理想与信念,人类的内心世界一片空虚。缺乏道德标准同时又对生命的意义没有一个明确而理性的认识,甚至不知上帝为何物,现代人处在一个空前的困境之中。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他在现实世界中积极寻找个人价值的可能性。他无力控制外界力量,而被周围的人认为精神错乱,而他自己又必须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而赢得自我。自我危机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小说最后,赫索格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找到了在现实世界中的立足点。 《赫索格》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尝试了包容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思想观念。各种对立的概念:虚无与希冀,绝望与谩讽,异化与同化,始终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小说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人要生存必须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繁杂性。主人公意识到一个人想要容纳一切的人类现实观念是绝无可能的,当自我放弃同命运抗争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我走向了毁灭。人必须要不断地同现实世界斗争以保持其自我独立性。小说最后,主人公意识到了人类生存必须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即:分崩离析,失败,受难,丧失理性,腐化以及死亡。在贝娄看来,接受生活的重压与生存的局限性是获得自我的唯。方式。 本文阐述了《赫索格》——贝娄代表作的主题思想。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章前言部分简略介绍了贝娄的文学地位和贡献:《赫索格》主题思想的典型意义;和不同作家对该作品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透穿乌云的一线阳光[D]. 王晓明.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2]. 现代知识分子探寻自我的历程——对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的主题思想的分析[D]. 唐碧莲. 辽宁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