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尾矿废弃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尾矿,群落,多样性,真菌,植被,生态,紫金山。
尾矿废弃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胜香,李凤梅,彭禧柱,曹建兵,高智席[1](2019)在《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价值,开展野外田间实验,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碳氮磷源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微生物OTU数,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1、ACE、Simpson、Shannon),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添加碳氮磷源改良剂显着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门有Bacteroidetes、Euryarchaeot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和Candidate_division_OD1,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属有Solitalea、Sphingomonas、Blastocatella、Planctomyces、Opitutus、Ohtaekwangia和Gemmata;相对丰度降低的微生物门是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的微生物属是Gaiella。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Euryarchaeota、Verrucomicrob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Chloroflexi、Cyanobacter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负相关;在属水平上,Solitalea、Opitutus、Blastocatella、Ohtaekwang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Gaiell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聚合促进树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尾矿(CK)、尾矿+尿素(N)、尾矿+中药渣+尿素(MHR+N)处理聚在一起,尾矿+磷肥(P)、尾矿+中药渣(MHR)、尾矿+中药渣+磷肥(MHR+P)和尾矿+中药渣+尿素+磷肥(MHR+N+P)处理聚在一起;在属水平上,CK单列,N、P、MHR、MHR+N、MHR+P和MHR+N+P处理聚在一起。综合分析表明,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均有显着性影响,其中MHR+P和MHR+N+P处理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胜香,李凤梅,彭禧柱,曹建兵,高智席[2](2019)在《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与土壤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野外田间试验,在铅锌尾矿废弃地上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进行植被重建,从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土壤酶活性、尾矿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研究其对铅锌尾矿废弃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促进了植物在尾矿上定居和生长,植被盖度从6个月的2. 0%~20. 0%增长到30个月的62. 5%~98. 5%;生物量从6个月的9. 4~115g·m-2增长到30个月的389. 0~2 358. 3 g·m-2.②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增加了尾矿营养元素含量(有机碳、水溶性碳、硝态氮和有效磷分别增加了6. 0%~93. 3%、1. 3%~49. 3%、12. 3%~214. 7%和2. 7%~81. 3%)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 3~2. 8、0. 1~1. 4、0. 1~0. 6和0. 1~0. 5倍).③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尾矿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DTPA-Cd、DTPA-Cu、DTPA-Pb和DTPA-Zn分别下降了2. 5%~40. 2%、1. 4%~25. 6%、1. 4%~15. 2%和0. 4%~24. 9%)和植物体内重金属(Cd、Cu、Pb和Zn分别下降了12. 1%~58. 7%、6. 4%~46. 0%、20. 2%~68. 0%和11. 7%~58. 1%)含量.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盖度、生物量与尾矿营养元素和土壤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与尾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与尾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营养元素和土壤酶活性相关性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碳氮磷源改良剂是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良好的改良材料.(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范景彪,熊明瑜,钟均华[3](2019)在《酸性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酸性尾矿废弃地废石含有硫化物,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会产出硫酸,加剧废弃地的酸化,增加企业环保成本,而生态修复工作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废弃地的酸化。根据尾矿废弃地酸化机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修复技术现状;概述了隔离覆盖、改良剂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及优缺点,并分别介绍了隔离覆盖-植物修复技术、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在Reden煤矿、永平铜矿的成功应用案例。针对酸性尾矿废弃地的特点,单一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采用联合工艺进行治理,隔离覆盖-植物修复技术、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因见效快、效果好、操作简单,势必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4期)
钱晓莉,吴永贵,杨晨东,周红韵,徐晓航[4](2018)在《尾矿废弃地上野生植物对汞和甲基汞的耐性:关于汞污染植物修复先锋者的新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汞是一种剧毒的人体非必需元素。汞矿开采和冶炼过程活动过程产生大量汞含量极高废弃地,成为筛选和发掘汞富集植物或超富集植物的理想场所。本研究以世界第叁大汞矿——中国西南地区的万山汞矿区四个废弃地为研究对象,调查野生植物对汞(Hg)和甲基汞(MeHg)的耐性,并评价植物对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现自然定居高等植物57种,分属29科52种,植物和对应根际土壤中Hg与MeHg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8-82mg/kg,0.19-31μg/kg,0.80-908 mg/kg和0.40-23μg/kg。本次共筛选出4种耐性植物优势种,分别是蜈蚣草(Pteris vittata),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酸模(Rumex acetosa)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其优势度变化范围为2.6-25;4种优势植物中,蜈蚣草不仅地上部呈现较高的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别为82 mg/kg和31μg/kg,而且对汞和甲基汞具有较高的转移能力,TFs分别为5.9和3.1。综合考虑,蜈蚣草具有生物量大、耐贫瘠和对汞富集能力强等特点,可视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先锋植物,但其对汞和甲基汞的富集和转移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05)
李杨,吴昭君,徐欣如,查建军,孙庆业[5](2017)在《铜尾矿废弃地上耐性植物对尾矿铁硫氧化和氮转化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重建是现今重金属尾矿废弃地修复的主要方式,然而重金属尾矿的酸化以及基质营养元素的匮乏限制了大多数植物的定植和补充。一些耐性先锋植物在尾矿上生长良好且被广泛运用于尾矿废弃地的植物修复,这些植物如何调控重金属尾矿的铁硫氧化和氮转化过程以提高其对尾矿废弃地适应性的问题亟待阐明。本研究以铜陵市水木冲铜尾矿库为研究对象,探讨几种耐性植物(白茅、香根草等)定植对尾矿中铁硫氧化和氮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耐性植物的长期定植能够减缓表层尾矿p H的降低,减少表层游离氧化铁和硫酸根的形成,同时能够降低关键的铁硫氧化菌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勾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和硫杆菌Thiobacillus的丰度。另一方面,耐性植物的构建改变了表层尾矿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alpha-、delta-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改变了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此外,通过比较白茅和香根草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尾矿中氮转化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和转录活性,结果表明白茅群落根际尾矿中nif H基因的转录数高于非根际尾矿3.39倍、高于香根草群落根际尾矿5.36倍,白茅群落根际尾矿的固氮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尾矿2.15倍。香根草群落并没有显着增加其根际尾矿中nif H基因的相对丰度和活性,却显着提高了根际尾矿中氨氧化古菌的活性。综上所述,耐性植物的定植能够抑制表层重金属尾矿的酸化并且改善尾矿的细菌群落结构;尾矿中植物的选择影响尾矿中氮转化过程,其中白茅群落能够促进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重金属尾矿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8)
李杨[6](2017)在《铜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参与铁硫氧化和氮转化的功能微生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业尾矿及其相关污染物通过风层分散以及水力侵蚀向外扩散,使它成为造成周围环境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植物重建是现今矿业废弃地修复的主要方式,然而尾矿的铁硫氧化过程导致的尾矿酸化以及尾矿自身营养元素匮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尾矿中植物的定植和补充,使得植被修复非常困难。众所周知铁硫氧化菌的存在会加速硫化物矿物的氧化过程,同时微生物氮转化过程也会影响重金属尾矿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生态修复过程能否控制重金属尾矿的铁硫氧化过程和其对氮转化的影响是亟待阐明的。本研究以铜陵市水木冲铜尾矿库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分析其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微生物,探讨重金属尾矿铁硫氧化和氮转化以及植物修复对该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分析尾矿酸化过程中活性微生物的组成,本研究使用添加葡萄糖的方式刺激尾矿中大多数微生物的活性。结果发现添加8 mg C/g葡萄糖并没有显着刺激pH 7.5的尾矿中微生物的活性,分别增加了 pH 5.5和pH 3尾矿中微生物的活性。在未添加硝酸铵的情况下,葡萄糖添加后pH 5.5和pH 3尾矿中CO2排放量增加了 3.4倍和2.8倍;在同时添加8 mg C/g葡萄糖和1 mgN/g硝酸铵的情况下,pH 5.5和pH 3尾矿中CO2排放量增加了 9.1倍和39.1倍。在pH 7.5的尾矿中,葡萄糖的添加增加了优势属(相对丰度>1%)、次优势属(相对丰度位于0.1%-1%)和非优势属(相对丰度<0.1%)的相对丰度,这些微生物隶属于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等。然而随着尾矿酸化的加剧,活性微生物主要属于优势和次优势的类群且仅隶属于变形菌和放线菌。2.本研究分析尾矿上优势植物群落的构建对尾矿的硫化物矿物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氮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构建主要影响表层0-20 cm的尾矿。与裸地尾矿相比,植被构建减缓了表层尾矿pH的降低,具有更低的游离氧化铁含量和硫酸根含量;同时能够降低了关键铁硫氧化细菌的数量。另一方面,优势植被的构建改变了表层尾矿的细菌群落结构,其中alpha-、delta-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数量出现显着的差异。同时植被构建通过改变nifH基因多样性,提高nifH基因的转录增加表层尾矿的固氮速率和氮含量。此外,研究发现受试区域的白茅是几种植物中能够最有效地减少铁硫氧化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提高根际固氮基因转录的物种,从而被认为可以作为先锋物种的种植用来抑制硫化物矿物的氧化以及促进固氮微生物的表达。3.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被重建措施(直接植被重建和自然覆土)下尾矿剖面中的生化特性,研究自然覆土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影响。尾矿覆土区域覆土层约40 cm厚,人工覆土时间长达10年。人工覆土层具有比直接植被种植更高的总氮、总有机碳和含水量和较低的重金属(Fe、Cu和Zn)含量。另外,在覆土区域10-40 cm处的细菌多样性增加,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着改变。人工覆土措施是主要影响尾矿中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其解释了细菌群落最大的变异(29.96%)。与直接植被重建相比,人工覆土策略显示了较高的酸杆菌门和delta-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和较低的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beta-和Gamma-变形菌的相对丰度。PICRUSt分析进一步指出人工覆土导致了能量代谢功能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碳氮硫代谢。总之,人工覆土策略可能用来加速自然微生物的建立以及有利于稳定的原生植物物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修复。综上所述,重金属尾矿的生态修复过程并不会因为有机碳的添加导致尾矿酸化的加剧;成功的植被构建能够抑制尾矿中硫化物矿物的氧化并且改善尾矿表层的生物化学性质;尾矿中的先锋群落白茅可以广泛用于尾矿的修复因为其能够抑制硫化物矿物的氧化,延缓铜尾矿酸化进程,同时促进固氮微生物生长;人工覆土能够加快表层尾矿自然细菌群落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杨,刘梅,孙庆业[7](2016)在《不同植物群落下铜尾矿废弃地生物结皮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于铜尾矿废弃地的裸地表面及维管植物群落中的生物土壤结皮在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不同维管植物下以及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中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中的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其中子囊菌门占绝对优势,其相对丰度为55.12%—87.73%,其次为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12.27%—43.86%;不同样本真菌群落结构在门、纲、目以及属的水平存在显着差异;生物土壤结皮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与维管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演替阶段不同的生物土壤结皮的类型有关,与基质化学性质之间无显着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8期)
么烨[8](2016)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铅锌尾矿废弃地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市场在不断的壮大当中,其中矿产的开采工作在近年来依然是很多人争相追逐的行业,其中也不乏有不良现象的出现,其中私人开采这种模式的运用就是其中一种行为,这种方式,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导致很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形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很多矿山废弃地暴露在自然界当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完全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废弃矿区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16期)
王俊,张金桃,杨涛涛,刘威,张懿达[9](2016)在《凡口铅锌矿尾矿库废弃地生态恢复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凡口铅锌矿2号尾矿库建立生态恢复试验样地.研究结果表明:未经改良的对照区前后则无明显变化,而尾砂区和覆土区在生态恢复3个月后,在p H、EC、NAG-p H方面与恢复前相比有显着改善,但尾砂区和覆土区两者间比较则并无显着差异.恢复后试验区植被覆盖度达到90%以上,植物种类多达14种.其中黑麦草、高羊茅、斑茅、苎麻、紫花苜蓿、白叁叶在试验区生长植物中占主要优势,可以作为尾矿库生态恢复先锋物种的候选植物.该研究能够为凡口铅锌矿尾矿库以及其他同类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彭东海,侯晓龙,何宗明,刘露奇,蔡丽平[10](2016)在《金尾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的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以福建紫金山金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未被破坏的自然植物群落和植被恢复前的裸尾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且随群落演替的进行呈上升趋势,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α多样性指数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2)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容重和pH值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逐渐提升,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在恢复到11a时达到最大,相对于裸尾矿分别提高了112.91%和95.31%,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是裸尾矿的1.99~23.30倍,养分含量逐渐增大,其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植被的恢复不断改善着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又促进了植物群落的发育和恢复发展。(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尾矿废弃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展野外田间试验,在铅锌尾矿废弃地上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进行植被重建,从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土壤酶活性、尾矿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研究其对铅锌尾矿废弃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促进了植物在尾矿上定居和生长,植被盖度从6个月的2. 0%~20. 0%增长到30个月的62. 5%~98. 5%;生物量从6个月的9. 4~115g·m-2增长到30个月的389. 0~2 358. 3 g·m-2.②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增加了尾矿营养元素含量(有机碳、水溶性碳、硝态氮和有效磷分别增加了6. 0%~93. 3%、1. 3%~49. 3%、12. 3%~214. 7%和2. 7%~81. 3%)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 3~2. 8、0. 1~1. 4、0. 1~0. 6和0. 1~0. 5倍).③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尾矿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DTPA-Cd、DTPA-Cu、DTPA-Pb和DTPA-Zn分别下降了2. 5%~40. 2%、1. 4%~25. 6%、1. 4%~15. 2%和0. 4%~24. 9%)和植物体内重金属(Cd、Cu、Pb和Zn分别下降了12. 1%~58. 7%、6. 4%~46. 0%、20. 2%~68. 0%和11. 7%~58. 1%)含量.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盖度、生物量与尾矿营养元素和土壤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与尾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与尾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营养元素和土壤酶活性相关性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碳氮磷源改良剂是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良好的改良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尾矿废弃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胜香,李凤梅,彭禧柱,曹建兵,高智席.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杨胜香,李凤梅,彭禧柱,曹建兵,高智席.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与土壤性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3].范景彪,熊明瑜,钟均华.酸性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进展[J].现代矿业.2019
[4].钱晓莉,吴永贵,杨晨东,周红韵,徐晓航.尾矿废弃地上野生植物对汞和甲基汞的耐性:关于汞污染植物修复先锋者的新视野[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2018
[5].李杨,吴昭君,徐欣如,查建军,孙庆业.铜尾矿废弃地上耐性植物对尾矿铁硫氧化和氮转化的调控[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2017
[6].李杨.铜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参与铁硫氧化和氮转化的功能微生物研究[D].安徽大学.2017
[7].李杨,刘梅,孙庆业.不同植物群落下铜尾矿废弃地生物结皮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J].生态学报.2016
[8].么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铅锌尾矿废弃地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6
[9].王俊,张金桃,杨涛涛,刘威,张懿达.凡口铅锌矿尾矿库废弃地生态恢复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6
[10].彭东海,侯晓龙,何宗明,刘露奇,蔡丽平.金尾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演变[J].水土保持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