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姜春阁,范颖兰,张颖

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姜春阁,范颖兰,张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纳米银,敏感性,复合纳米催化剂

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姜春阁,范颖兰,张颖[1](2019)在《温度-磁性双重敏感性复合纳米催化剂Fe_3O_4@Ag/P(NIPAM-co-MPTMS)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负载纳米银粒子的Fe_3O_4@Ag异质结构为核,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MPTMS)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得到Fe_3O_4@Ag/P(NIPAM-co-MPTMS)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仪、热分析(TGA)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Fe_3O_4@Ag/P(NIPAM-co-MPTMS)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银氨溶液初始浓度可控制纳米银的分散性,且有机-无机杂化网络壳层厚度可通过单体的加入量进行调节。该复合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温度可调控性和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马建军,王丰,徐世美[2](2018)在《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P(DEA-co-DMAEMA)/Na_2WO_4水凝胶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温度和p H双重响应性P(DEA-co-DMAEMA)/Na_2WO_4水凝胶。考察了Na_2WO_4的引入对水凝胶的结构、温度和p H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中除了化学交联外,还存在Na_2WO_4与聚合物间由于氢键和配位作用产生的物理交联;复合水凝胶的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随着Na_2WO_4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线性降低,当Na_2WO_4质量分数从0增至3%时,LCST由41.6℃降至34.4℃;复合水凝胶表现出双重p H响应性,即在酸性条件下溶胀,中性条件下溶胀率减小,碱性条件下溶胀率又升高。(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曹峥,陈玉园,张钱鹏,刘钢,梁红伟[3](2017)在《利用QCM研究温度与pH双重敏感性微凝胶的界面自组装行为及离子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P(NIPAM-co-AA)微凝胶。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表明随着共聚单体AA用量的增加,分散在水中的微凝胶的平均粒径上升,Zeta电位下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可通过NIPAM和AA自由基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微凝胶。利用质量敏感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QCM)研究了微凝胶层层自组装多层膜在金表面的形成过程以及微凝胶多层膜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响应性行为。研究发现微凝胶多层膜对Ni2+显示最大频率响应,且频率变化为58.2 Hz,表明Ni2+与微凝胶网络结构中羧基团的强烈相互用。最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测试表征了P(NIPAM-co-AA)层层自组装微凝胶多层膜与不同离子作用前后的形貌及亲疏水性能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彭伟黎,容敏智,章明秋[4](2017)在《具有温度和pH值双重敏感性的纳米药物载体及其药物控释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不同粒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为模板,采用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胺为孔模板、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在PS模板上包裹上SiO_2,再利用高温灼烧除去模板,制备了中空介孔纳米硅球。在中空介孔SiO_2纳米球表面修饰上乙烯基官能团,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丙烯酰基多巴胺)共聚物修饰中空纳米硅球表面,并加入Fe~(3+)与儿茶酚基配位,获得具有温度和pH值双重响应性的中空介孔硅球HMSN@P(NIPAM-co-DMA-Fe3+)。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能。并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研究其作为药物载体的载药及药物控释行为,结果表明这种纳米微球在1mg/ml的阿霉素磷酸溶液中载药量高达8.64%,包封率为94.60%,药物释放行为呈现对温度和p H的双重响应性,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有效负载和控制释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期刊2017-10-10)

赖恩平[5](2016)在《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球的制备、固定化酶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组学是在细胞、组织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对其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Shotgun”(鸟枪法)策略是蛋白质组学中常用的研究策略。在该策略中,对样品的酶解是基础而关键的步骤,它直接影响到蛋白鉴定的结果。为了改善自由酶的稳定性差、酶解效率低等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对自由酶进行固定化的研究。尽管固定化酶的酶解效率有所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酶解过程中,疏水性载体易对蛋白产生不可逆吸附,造成酶解后载体对肽段释放率较低,而亲水性载体使蛋白质难以靠近,从而低丰度蛋白酶解不完全。这些问题导致蛋白质的检出率降低,甚至严重影响鉴定结果。因此,改善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实现其亲疏水性的可控调节,对蛋白质组学中高效样本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将pH/温度双重敏感性智能微球与固定化酶技术相结合,成功构建出兼具刺激响应性和酶生物活性的智能载酶微球体系,并将其运用于蛋白质的酶解处理过程。研究工作主要从双敏智能微球的制备与表征、智能微球结构的调控、智能微球载酶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低温一步聚合法,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和聚丙烯酸(PAAc)为原料,在微米尺度上成功制备出pH/温度双重敏感性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微球(PPS)。通过对快速膜乳化技术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可制备出平均粒径在6.5?m左右、粒径分布均一的智能微球。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证实了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有效形成。对微球的刺激响应性能表征发现:微球具有较好的温度敏感性和pH敏感性,且两种刺激响应性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另外,与PNIPAM微球相比,PPS微球的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有大幅度提升,这为其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2)为了实现对智能微球的结构调控,改变亲水组分和交联剂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智能微球,对微球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透光度法和凝胶时间测定对聚合过程中微球内部相分离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PAAc投入量的增加,微球表面的褶皱区域尺寸和内部孔洞尺寸减小,但微球始终保持贯穿孔结构。随着aac投入量的增加,微球的表面从多孔逐渐变为少孔,并且微球的结构从较为均匀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向“核-壳”型半互穿网络结构转变。交联剂对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其投入量的增加,可以使微球从松散的结构转变至较均匀的半互穿网络结构,直至最后转变为“核-壳”型半互穿网络结构。基于多种分析数据,本文提出不同交联剂浓度下,智能微球的半互穿网络结构模型。(3)采用共价固定法,将胰蛋白酶与智能微球载体材料相结合,成功构建出智能载酶微球系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p(nipam-co-aac)无规共聚结构微球(pca)为载体,对固定化酶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优选出最佳参数。在此条件下,又以半互穿结构微球为载体,构建智能载酶微球体系,并探讨其酶学性质和刺激响应性质。研究表明,所制备的载酶体系保持了较好的酶活性和刺激响应性,且酶固载量高。同时,固定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与微球载体材料的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接近。另外,由于载体是阴离子型载体,叁种固定化酶的最适催化ph均向碱性方向移动。在25~45°c温度范围内,与自由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大反应速率有较大提升,还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4)基于上述对不同智能载酶微球系统的性能评价,利用智能载酶微球系统的刺激响应性,对细胞色素c(cyt-c)、肌红蛋白(myo)及牛血清白蛋白(bsa)叁种模型蛋白进行酶解。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t-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对酶解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智能载酶微球体系具有较高的酶解效率和较好的酶解效果,5min内即可将cyt-c酶切。与其他载酶体系相比,智能微球载酶体系对模型蛋白酶解15min,所鉴定得到的肽段数目和序列覆盖率更高。这是由于智能微球载酶体系可以在高于lcst温度下对蛋白分子进行吸附和酶解,并在低于lcst的温度下对肽段进行有效的释放。另外,try-pps和try-pcps还展现出可优先选择小分子蛋白进行酶解的能力。这些优势与特点,使得智能微球载酶体系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酶解复杂蛋白混合物领域中。(5)以智能微球载酶系统为基础,分别通过调节体系温度、调节体系ph值以及结合红外辅助酶解技术,对hepg2细胞提取物进行酶解,并对酶解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条件下进行酶解相比,采用红外加热方式,或者在加热过程中调节体系ph至6.0,均能提高酶解效率。在红外条件下,利用try-pcps酶解30min后,产物中所检测到的匹配蛋白最多(116个)。对检测所得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0%以上的蛋白质分子量小于40kda。大部分蛋白的等电点处于4.5~9.5,过酸或过碱蛋白含量很低。蛋白的gravy值几乎小于0,说明检测到的蛋白大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对这些鉴定的蛋白进行分类,发现大部分蛋白质具有催化活性,并且参与代谢过程,与细胞的转运、迁移、分化、增殖、防御应答等相关,由此可见肝脏所承担的生理功能很多,是人体的代谢中枢。本论文利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低温一步聚合法,在微米尺度上成功制备出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的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微球,并完成了智能载酶微球体系的构建及其用于酶解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研究。本文首次提出“高温富集酶解,低温释放肽段”这一酶解新思路,并开拓了一种新型的蛋白质快速高效酶解方法,这有助于拓展智能温敏水凝胶微球在蛋白质组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12-01)

丰伟,刘洁纯,肖儒坚,刘意[6](2016)在《温度-pH双重敏感性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AFT法合成兼具温度-pH双重敏感性嵌段共聚物。以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透析法制备载药胶束并模拟在人体环境中的药物释放,考察载体的释药性能;FT-IR表征嵌段共聚物及载药胶束;UV法测定聚合物LCST及相变pH,并进行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研究。一系列测试表明载药胶束在人体生理温度(37℃)下,酸性环境的药物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要比碱性环境下小很多。嵌段共聚物兼具温度-pH双重敏感性,可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缓释控释方面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杨燕兴,智胜辉,郑浩然,丁跃迪,崔宁[7](2016)在《温度/pH双重敏感性芦苇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出以芦苇半纤维素为基材的温度/pH双重敏感性水凝胶材料。考察不同单体丙烯酸(A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摩尔比对其温度和pH的响应能力,探讨水凝胶的形成机制和消溶胀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单位摩尔比水凝胶均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NIPAAm摩尔比含量高的水凝胶对温度响应更为敏感,而结构中的AA对水凝胶pH敏感行为起主要作用,消溶胀动力学符合准一级模型,消溶胀速率随NIPAAm摩尔比增加而加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杜丽娜,王磊,刘佳,刘芝兰[8](2016)在《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自愈合超分子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合成主体分子聚β-环糊精和客体分子侧链含有金刚烷的聚合物,对其结构、分子量进行磁共振氢谱(~1H 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并通过将主客体分子混合得到一种具有自我愈合能力且同时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的超分子水凝胶.研究发现,该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随着主/客体聚合物摩尔比的增加而提高,提高主/客体摩尔比、聚合物浓度和介质pH值有利于水凝胶的形成;水凝胶的溶胀率受聚合物浓度和水凝胶周围介质的pH值影响较大,体外药物释放具有pH响应性.基于主客体作用力的可逆性,该超分子水凝胶具有自愈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李沙沙,李齐方,陈广新,周政[9](2015)在《温度和光双重敏感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EO-Br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具有温度/光双重敏感性的亲水性聚合物PEO-P(NBMA-co-DMAEMA),并对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形态进行了研究。升高温度到临界胶束温度(CMT1)以上时,聚合物可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以P(NBMA-co-DMAEMA)为核,PEO链段为壳的胶束并负载模型药物尼罗红;在CMT1以上时,用紫外光照射胶束溶液,聚合物PEO-P(NBMA-co-DMAEMA)中的光敏感性NBMA基团逐渐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亲水的MAA,聚合物转化成亲水性更强的PEO-P(MAA-co-DMAEMA),导致体系的CMT2高于CMT1,胶束发生解离并释放出尼罗红。(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李惠丽[10](2015)在《温度/pH双重敏感性离子型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水凝胶对外界刺激具有应答性,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传统有机交联剂交联形成的有机水凝胶通常机械强度较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以无机锂藻土(Laponite)做交联剂合成的纳米复合(NC)水凝胶机械强度可达有机水凝胶的10倍,为提高智能水凝胶的强度提供了参考。Laponite的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边缘带有少量的正电荷,当功能性离子单体加入时,会造成Laponite聚集或沉降,难以得到均匀的NC水凝胶。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以Laponite作为交联剂,通过功能性离子单体在Laponite分散液中原位聚合,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刺激响应性的离子型NC水凝胶。本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Laponite为交联剂,通过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在Laponite分散液中原位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具有温度/pH双重敏感的阳离子型聚(DEA-co-DMAEMA)/Laponite NC水凝胶。考察了单体比例和Laponite含量对水凝胶的机械性能,温度和pH敏感性的影响。提高DEA与DMAEMA的比例或Laponite含量会降低水凝胶的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26oC-29oC)。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着pH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水凝胶在乙醇-水溶液和丙酮-水溶液中的溶胀能力,在纯水,乙醇和丙酮中的溶胀率分别为60 g/g,49 g/g和34 g/g。NC水凝胶的压缩强度随着DMAEMA含量的增多和Laponite含量的降低而降低,最大压缩强度可高达2219 kPa(95%压缩形变)。水凝胶在五次循环压缩后仍具有很好的弹性性能。(2)以Laponite为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辅助分散下,采用阴离子单体丙烯酸(AA)在Laponite分散液中原位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具有温度/pH双重敏感性PAA/Laponite NC水凝胶。研究了SDS用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随着SDS的增多,断裂伸长率增大至2000%,拉伸强度可达162 kPa。透明度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可逆的温度敏感性。随着SDS的增多,响应速度越快,最快可在150 s内完成温度刺激应答。(3)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试,旋转粘度测试,TEM,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凝胶及其聚合液的相关性质,发现SDS辅助合成的PAA/Laponite NC水凝胶的温度敏感性不仅与Laponite,单体和SDS的相互作用力有关,还与单体结构有关。在高温时,Laponite与PAA的作用力降低,SDS与Laponite因静电或极性作用结合,导致SDS辅助合成的PAA/Laponite NC水凝胶透明度很低;而在低温时,Laponite与PAA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SDS以一维珠状聚集在PAA链周围,导致整体透明度很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31)

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温度和p H双重响应性P(DEA-co-DMAEMA)/Na_2WO_4水凝胶。考察了Na_2WO_4的引入对水凝胶的结构、温度和p H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中除了化学交联外,还存在Na_2WO_4与聚合物间由于氢键和配位作用产生的物理交联;复合水凝胶的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随着Na_2WO_4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线性降低,当Na_2WO_4质量分数从0增至3%时,LCST由41.6℃降至34.4℃;复合水凝胶表现出双重p H响应性,即在酸性条件下溶胀,中性条件下溶胀率减小,碱性条件下溶胀率又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姜春阁,范颖兰,张颖.温度-磁性双重敏感性复合纳米催化剂Fe_3O_4@Ag/P(NIPAM-co-MPTMS)的合成及性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马建军,王丰,徐世美.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P(DEA-co-DMAEMA)/Na_2WO_4水凝胶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化工.2018

[3].曹峥,陈玉园,张钱鹏,刘钢,梁红伟.利用QCM研究温度与pH双重敏感性微凝胶的界面自组装行为及离子响应性能[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4].彭伟黎,容敏智,章明秋.具有温度和pH值双重敏感性的纳米药物载体及其药物控释行为[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2017

[5].赖恩平.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球的制备、固定化酶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6

[6].丰伟,刘洁纯,肖儒坚,刘意.温度-pH双重敏感性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6

[7].杨燕兴,智胜辉,郑浩然,丁跃迪,崔宁.温度/pH双重敏感性芦苇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6

[8].杜丽娜,王磊,刘佳,刘芝兰.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自愈合超分子水凝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

[9].李沙沙,李齐方,陈广新,周政.温度和光双重敏感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李惠丽.温度/pH双重敏感性离子型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5

标签:;  ;  ;  ;  

温度和双重敏感性论文-姜春阁,范颖兰,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