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柄瘤蚜茧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本,寄主,敌杀死,寄生蜂,幼虫,老龄,因子。
日本柄瘤蚜茧蜂论文文献综述
甘明,苗雪霞,丁德诚[1](2003)在《日本柄瘤蚜茧蜂与其寄主豆蚜的相互作用:寄主龄期选择及其对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 2 5℃下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japonicusAshmead对寄主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龄期的选择和被寄生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混合虫态寄主中 ,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 ,其中 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 ,为 2 6 4 % ;其次是 1龄若蚜 ,为 2 0 6 % ;无翅成蚜与 3、 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相对被寄生率较低。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豆蚜若蚜的发育 ,其中 1龄若蚜被寄生后 ,1~ 3龄历期显着延长 ;有翅 3龄若蚜被寄生后 ,3、 4龄历期明显延长 ;但无翅和有翅 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 ,其中 ,被寄生的 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 ,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着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 ,2龄豆蚜被寄生时的日本柄瘤蚜茧蜂个体发育最快 ,为 194 10h ;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 ,需 2 15 80h。并对不同发育期蚜虫总蛋白质和总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甘明,苗雪霞,丁德诚[2](2003)在《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对黑豆蚜生化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的寄生影响了寄主黑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体内的生化代谢。寄生使黑豆蚜的游离氨基酸总浓度升高,寄生1天后,正常组的游离氨基酸总浓度为17.721 nmol/L,被寄生组为23.153nmol/L;寄生4天后,正常组和被寄生组分别为58.703和69.659nmol/L。苏氨酸、谷氨酸和酪氨酸是黑豆蚜血淋巴中主要的氨基酸,被寄生后的黑豆蚜血淋巴中苏氨酸含量升高,谷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下降。与正常蚜虫相比,被寄生后3天,黑豆蚜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下降,体蛋白质浓度升高;寄生还使寄主血淋巴的蛋白质组成发生了变化,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蛋白质,其分子量分别约为54和41kD。在被寄生后4天,黑豆蚜的血淋巴海藻糖浓度明显降低。蚜虫的体总糖原和体总脂含量在被寄生后2天显着升高,但在被寄生后3、4天明显低于未寄生蚜虫。(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甘明[3](2002)在《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对黑豆蚜的发育和生化代谢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有花生蚜、苜蓿蚜、菜豆蚜、槐蚜等,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寄主植物广泛。除取食对植物造成的损害外,黑豆蚜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有害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是控制虫害的重要手段。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是黑豆蚜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属膜翅目,蚜茧蜂科,是营内寄生的单寄生蜂,对黑豆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前人对日本柄瘤蚜茧蜂仅作过一些野外调查和简单的生物学研究,目前,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及成功寄生的条件和机制仍缺乏基本的信息。本文就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影响因子、龄期划分及对寄主黑豆蚜的发育和生化代谢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本部分以黑豆蚜为寄主,研究了寄生蜂蜂龄、接蜂时间、寄生蜂密度、寄主密度、寄主龄期和翅型等因子对日本柄瘤蚜茧蜂寄生的影响。实验室研究表明,在25±1℃温度条件下,1天龄的日本柄瘤蚜茧蜂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最高,其次为2-4天龄雌蜂,5天龄雌蜂寄生率明显降低。接蜂时间对该蜂的寄生显示明显影响,但同时又受寄主密度的影响。在接蜂时间相对短的情况下,寄生率随着接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蜂蚜比为1:20时,持续接蜂超过24小时,寄生率不再明显增长;在蜂蚜比为1:40的条件下,寄生率在持续接蜂超过48小时后才无明显增加。寄生蜂密度亦影响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在蜂密度为1、5、10、15头雌蜂/200头蚜虫时,寄生率随着雌蜂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当蜂密度增加至20、30头雌蜂/200头蚜虫时,寄生率不升反降。寄主密度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有明显影响,在寄主密度为50-100头蚜虫/5头雌蜂时,寄生率最高,达90%以上,但过寄生率也高,随着寄主密度的升高,蚜虫的寄生率<WP=3>逐步下降,同时过寄生率也相应逐步降低。日本柄瘤蚜茧蜂对寄主龄期显示明显的选择性,龄期较小的蚜虫寄生率较高,2龄若蚜的寄生率最高,1龄若蚜次之,而4龄若蚜的寄生率最低。在有翅与无翅型3、4龄若蚜寄主中,日本柄瘤蚜茧蜂较喜寄生无翅型若蚜,无翅型若蚜的寄生率均高于同龄有翅型若蚜。2.为了详细了解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幼虫发育,研究日本柄瘤蚜茧蜂与黑豆蚜之间发育的相互关系,我们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区分了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四个幼虫龄期。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的雌蜂剖腹卵与产出卵进行了首次对比描述。这是关于日本柄瘤蚜茧蜂幼期形态的首次报道。日本柄瘤蚜茧蜂有四个幼虫龄期。1龄幼虫有发达的骨化大颚,其主要在种内的物理竞争中发挥作用。同时,幼虫还具有背部刺突和尾突。2龄幼虫大颚显着退化,背部密布小刺簇,尾突短而钝。发达的大颚在幼虫进入3龄后重新出现,此时的幼虫体壁光滑,尾部退化呈小突起。4龄幼虫大颚较3龄退化,头部器官明显分化。文中用扫描电镜照片描述了各龄期的区分特点。3. 本部分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龄期的选择和黑豆蚜龄期对日本柄瘤蚜茧蜂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黑豆蚜的较小龄期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被寄生的相对机率最高,为26.4%,其次是1龄若蚜,为20.6%,无翅成蚜与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相对寄生机率较低。在25℃下,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延缓了黑豆蚜若蚜的发育,其中1龄寄生若蚜的发育在一、二、叁龄被显着延滞,有翅3龄若蚜被寄生后其发育在叁、四龄明显延长,但无翅和有翅4龄寄生若蚜的发育均不受影响;寄生后的各龄若蚜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其中,1龄寄生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其他较早龄期寄生的若蚜生育能力则被显着抑制。在25℃下,日本柄瘤蚜茧蜂在不同龄期黑豆蚜体内发育历期有所差异,寄生2龄黑豆蚜的日本柄瘤蚜茧蜂个体发育最快,为194.10小时,在1龄寄主体内的蚜茧蜂个体发育最慢,需215.80小时。<WP=4>4. 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影响了寄主黑豆蚜体内的生化代谢。试验选用2龄若蚜进行。寄生使黑豆蚜的游离氨基酸总浓度升高,寄生1天后,正常组的游离氨基酸总浓度为17.721nmol/L,寄生组为23.153nmol/L;寄生4天后,正常组和寄生组分别为58.703和69.659nmol/L。苏氨酸、谷氨酸和酪氨酸是黑豆蚜血淋巴中主要的氨基酸,寄生后的黑豆蚜血淋巴中苏氨酸含量升高,谷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下降。与正常蚜虫相比,寄生3天后,黑豆蚜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下降;体蛋白质浓度升高;寄生还使寄主血淋巴的蛋白质组成发生了变化,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蛋白质,其分子量分别约为54和41kD。在寄生后4天,黑豆蚜的血淋巴海藻糖浓度明显降低。寄生蚜虫的体总糖原和体总脂含量在寄生后2天显着升高,但在寄生后3、4天明显低于未寄生蚜虫。5. 从黑豆蚜体内经DE52 Cellulose、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以及FPLC Hitrap Q Sepharose分离出一种蛋白质。该蛋白质经SDS-PAGE测定在非还原和还原条件下分子量均为60kD左右,等电聚焦测得其等电点约为5.0, 为糖蛋白,不是脂蛋白。若蚜期间该蛋白质在蚜虫体内积累,蜕皮至成蚜时含量明显减少,为蚜虫提供发育所需营养,在成蚜期间仍以低浓度存在。根据其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动态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2-10-01)
甘明,苗雪霞,丁德诚[4](2002)在《日本柄瘤蚜茧蜂寄生影响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豆蚜 [Aphiscraccivora (Koch) ]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寄主植物达 2 0 0余种。主要有豇豆、扁豆、菜豆、花生、蚕豆、豌豆、大豆、苜蓿、苕子、紫云英、甘蔗等。黑豆蚜能传播 4 0余种植物病毒病 ,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日本柄瘤蚜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2年03期)
高峻峰,于凯,朱俊义,任文慧[5](1993)在《几种农药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生存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时,有部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的幼虫,僵蚜和成虫未被杀死,这些农药对未杀死的各个虫态的日本柄瘤蚜茧蜂生长发育有何种影响,笔者于1992年6月20日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各个虫态,以本地区农田常用3种农药杀虫剂常规剂量进行毒力试验,观察各个虫态的生存率,结果整理如下:(本文来源于《昆虫天敌》期刊1993年04期)
日本柄瘤蚜茧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的寄生影响了寄主黑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体内的生化代谢。寄生使黑豆蚜的游离氨基酸总浓度升高,寄生1天后,正常组的游离氨基酸总浓度为17.721 nmol/L,被寄生组为23.153nmol/L;寄生4天后,正常组和被寄生组分别为58.703和69.659nmol/L。苏氨酸、谷氨酸和酪氨酸是黑豆蚜血淋巴中主要的氨基酸,被寄生后的黑豆蚜血淋巴中苏氨酸含量升高,谷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下降。与正常蚜虫相比,被寄生后3天,黑豆蚜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下降,体蛋白质浓度升高;寄生还使寄主血淋巴的蛋白质组成发生了变化,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蛋白质,其分子量分别约为54和41kD。在被寄生后4天,黑豆蚜的血淋巴海藻糖浓度明显降低。蚜虫的体总糖原和体总脂含量在被寄生后2天显着升高,但在被寄生后3、4天明显低于未寄生蚜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柄瘤蚜茧蜂论文参考文献
[1].甘明,苗雪霞,丁德诚.日本柄瘤蚜茧蜂与其寄主豆蚜的相互作用:寄主龄期选择及其对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3
[2].甘明,苗雪霞,丁德诚.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对黑豆蚜生化代谢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3
[3].甘明.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对黑豆蚜的发育和生化代谢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
[4].甘明,苗雪霞,丁德诚.日本柄瘤蚜茧蜂寄生影响因子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2
[5].高峻峰,于凯,朱俊义,任文慧.几种农药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生存率的影响[J].昆虫天敌.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