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罗铭(广西藤县人民医院广西梧州5433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295-03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ICU颅脑损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转运中实施ICU常规护理,舒适组转运中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舒适护理。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舒适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74例、护理投诉2例,转送科间满意73例,常规组分别62例、10例、66例;舒适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病人投诉少、科间满意程度高(P<0.05)。结论对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实施舒适护理后,可以提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ICU颅脑损伤患者转运

转运是ICU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ICU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各项检查、手术、专科治疗而需转运到检查室、手术室及神经外科等室间,完成必要的诊断、治疗或手术,如何保证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增加患者舒适度,是实现“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我院ICU于2010年1月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到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护理中,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颅脑损伤院内转运的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舒适组及常规组,各75例,舒适组男55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常规组男52例,女23例,年龄20-80岁;两组病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均按ICU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舒适组在转运过程中还按照舒适护理的要求从精神、心理、生理、环境、社会舒适四个方面加强护理,进一步增进患者舒适度及保障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1.3实施舒适护理内容

1.3.1精神舒适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转运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及对病情的充分评估是保证患者舒适、安全转运的第一步。ICU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患者转运安全及舒适感觉,主管医生及责任组长一起全面评估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包括转运的时机、转运人员确定、生命体征、实施舒适护理方案、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将转运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措施以书面的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同意书,从精神层面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使患者及家属乐意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3.2心理舒适护理。住院患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是是否能得到高质量的安全医疗及护理,对病人关爱,使病人受到尊重,就能满足病人的舒适感[2]。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暂时脱离ICU监护环境,病人会感到焦虑、紧张、恐惧及担心意外情况发生等心理不适,医护人员要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心理,转运过程中安排家属及一医两护全程陪护在病人身边,医生站立在病人的床头负责指挥,两名护士分别站立在病人左右床旁,一人负责监护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另一人负责安抚病人的情绪,以亲切、关爱、友善、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患者,避免因情绪紧张、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颅内压力等不适。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转运情况及科室的环境,鼓励及抚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消极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做好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如气管插管不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的病人,则通过头势、手势或以文字形式制作交流提示卡片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正确判断患者的感受及舒适度并给予解决落实,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达到心理舒适的目的。

1.3.3生理舒适护理

1.3.3.1体位舒适在转运过程中,根据病情及颅脑损伤的不同时期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者,予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水肿;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颅脑损伤早期有耳鼻漏患者,注意使头偏向耳漏一侧。躁动不合作的患者给予合适的镇静剂,清醒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转运时解除病人的约束,满足患者受尊重的需要,保持患者的社会尊严。

1.3.3.2气道舒适护理ICU颅脑损伤患者病程重、病程长、常出现昏迷或排痰困难而发生呼吸道梗阻,需长期建立人工气道解除梗阻,因此,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按需吸痰,促进患者气道的舒适度。有研究表明,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感觉最痛苦的因素之一,吸痰时憋气和疼痛是最常见的不适。护士要做到采用密闭式吸痰管适时吸痰、有效吸痰,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并要注意在吸痰过程中保持尽量患者舒适状态。转运途中由于震动,易使痰液松动排出,涌入呼吸道[3],护士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气道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如听诊肺部有痰鸣音应及时吸痰,吸痰过程中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不仅要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变化,更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四肢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痛苦程度,并以此作为判断缺氧和停止吸痰的参考指标。一旦发现病人有缺氧的表现,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纯氧吸入,尽量保持患者气道的舒适。

1.3.3.3管道舒适护理。ICU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侵入性留置管路多,在转运过程中尤其要妥善固定、规范放置各种管道,提高患者舒适度,保证转运安全。如检查各种引流管、引流袋、输液管、中心静脉管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清空引流袋内液体,夹紧引流夹,防止液体逆流,并要妥善放置使各种管道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防止牵拉脱出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舒适感及满意度。转运到相关科室时要做好交接班,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增加舒适感。

1.3.3.4转运途中的舒适护理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熟悉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技术及呼吸机应用技术,以便随时随地救治病人。转运途中,护送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电监护各参数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搬动病人时动作要协调、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同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盖好盖被,防止着凉及避免患者身体的暴露,尊重患者。转运时拉起床栏,由医生负责控制推床的速度,平稳安全的转运患者。

1.3.4社会舒适的护理颅脑患者因病期长、预后差、经济负担重、劳动力缺失等情况,常常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觉得自己无用而产生负罪感,以上因素常常是基础护理不能解决的问题。舒适护理针对以上情况,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经济情况,多与家属或工作单位反映情况,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使他们得到亲人及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使患者感觉自己仍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使舒适护理得到完善及扩展。

1.4舒适护理的整体评价指标:转运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投诉情况及科间满意程度。

2结果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在ICU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投诉及科间满意程度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投诉及科间满意程度对照比较

3讨论

舒适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2]。随着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护理学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4]。护理人员应视病人为整体,从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关心、爱护病人,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采取最佳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供全“人”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舒适护理模式在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不仅能减低患者的不舒感,更是对ICU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是“以病人为中心”人文护理服务理念的直接体现。护士不再是机械、被动的完成医嘱,而是以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为目的。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增进患者的舒适度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责无旁贷,在提供护理之前先要了解病人存在哪些未满足的舒适需要,根据病人的舒适需要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相关之一取决于护理人员的水平和病人对干预刺激的敏感性[5]。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更好的理解和预见患者的心身反应,为其提供有效的整体的优质的护理,让病人感到最大限度的舒适,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最大的愉悦状态,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第6版.香港: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5.

[2]肖春秀,姜小鹰.舒适护理理论及其在器官移植受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13):1227-1228.

[3]林红丹.加强安全护理管理预防护理纠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41-42.

[4]黄人健,李秀华等.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

[5]张秀萍.舒适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影响[J].中国误诊学组织,2010,10(29):7097-7123.

[6]李菲菲.ICU患者院内转运中风险与护理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01):51-52.

标签:;  ;  ;  

舒适护理在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