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理论论文_赵启南,林羽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媒介,理论,文化,中国青年报,批评,意象,学人。

媒介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启南,林羽丰[1](2019)在《定位:媒介化理论的象限与流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化理论一直试图对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过去和当下的媒介现象进行整体的解释,然而这种理想很难在一种理论中实现,媒介化理论也因此演化出多种取向。本文梳理了媒介化的四种取向,以界定性——敏感性、抽象性——具体性两种标准重新对各取向进行定位,明确了各取向分别在什么维度下延伸了媒介化研究,也分辨了不同的研究问题应当在何种层次下被理论关照,这或许能为当前各家争鸣的媒介化研究现状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整体框架。(本文来源于《新闻春秋》期刊2019年06期)

蔡骐,蒋佳欣[2](2019)在《框架理论视域下十八洞村媒介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和《叁湘都市报》2014年至2018年关于"十八洞村"的报道为样本,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数量、版面位置、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消息来源、报道标题七个方面进行框架分析。通过比较,归纳出叁报对十八洞村进行报道时采用的不同主导框架:《人民日报》侧重"政策导向"框架下的宏大叙事,《湖南日报》侧重"典型建构"框架下的本土表达,《叁湘都市报》侧重"情感传递"框架下的故事呈现,以期为媒体扶贫报道的框架构建和精准扶贫实践提供思路借鉴与路径参考。(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12期)

肖艳华[3](2019)在《电影媒介中民族文化的表达与认同研究——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意象的形成与个体文化、群体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表明,不同的民族群体在文化的生成与影响上是存在差异性的,因而其所属的城市空间,在意象的传播上也凸显着不同民族的独特性。论文以民族文化在电影媒介中的展现为研究思路,以"叁线"叁部曲的影像文本为内容,对贵州民族文化在电影媒介中的传达与城市意象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助异质文化、文化认同等概念对影片中民族文化在电影城市意象塑造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阐释。于此作者力图探究在电影媒介中民族文化与城市意象的互动成因与反思,并为该媒介如何更好地承载民族文化塑造城市意象提供可行性的借鉴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耘耕[4](2019)在《从列斐伏尔到位置媒介的兴起:一种空间媒介观的理论谱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起,一款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和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手机游戏Pokémon GO风靡全球。这款大热游戏促使传播学者思考数字媒介时代"空间"与"媒介"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列斐伏尔/索亚的第叁空间理论、情境主义国际的"漂移"实践以及德塞托的都市漫步这一理论谱系出发,构建一种新媒介语境下的空间媒介观。此种媒介观认为现代城市空间是现实空间与媒介技术互嵌的存在。在位置媒介(locative media)技术的加持下,都市空间成为关联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媒介界面。"媒介-使用者"作为交互主体,将原本漫无目的的城市漫步转译为充满意义的空间故事。在位置媒介的言说和记忆机制下,城市空间成为充满"偶得协奏曲"的交互地图,人们在此漫步、游戏,乃至竞争、合作。经由个人持有又普遍联结的位置媒介的中介,空间作为媒介重组了个人与社会、地点与空间、道路与漫步、想象与痕迹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起一组数字媒介时代的城市空间实践新样貌。(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9年11期)

李亚飞[5](2019)在《媒介间性与文学研究——图绘维尔纳·沃尔夫的媒介间性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夫的媒介间性理论涉及跨媒介叙事学、文学-音乐跨学科研究和媒介间性研究问题反思等具体方面,这些研究很好地平衡了理论创新和批评实践之间的辨证关系。沃尔夫不但提出了相关原创性理论概念和批评模式,还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文本分析中,体现出了批评的效用。沃尔夫的媒介间性理论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他在讨论文学、音乐、雕塑等多样化文本形态时,整合了文学理论、叙事学、音乐学等学科的理论资源,为文学跨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曦[6](2019)在《剧场场景反媒介景观——以南希和朗西埃的剧场理论为核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所不在的媒介霸权塑造了景观社会的当代形态——媒介景观社会。居伊·德波所代表的"情境主义国际"总体化的景观批判思路面临失效的危机,亟待修正。面对新的现实,朗西埃、南希等批判理论家通过重新审视剧场与景观概念的多层含义,提出了意在重建人际交往空间的场景范畴。南希的"共-显场景"与朗西埃的"平等主义场景",从不同侧面指向媒介景观内在的辩证关系,即场景与景观的辩证法,它预示了一种"位居其内"的反抗策略,为触动当代媒介社会的现实结构和权力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李卓然[7](2019)在《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的平面媒体传播策略——以《经济学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平面媒体在这样的环境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转型。本文基于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以英国杂志《经济学人》为例,探讨它在中国的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它转型成功的传播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谢亭亭[8](2019)在《框架理论下“00后”的媒介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寻"00后"媒介形象的形成机制,为今后我国媒体构建代际媒介形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框架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标题中含有"00后"的新闻作为分析样本。结论及结果 :《中国青年报》主要采用六个框架主题;框架机制方面主要采用群像化、故事化表现手法;在框架方向方面,采取褒义/积极立场。(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董天策[9](2019)在《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体现出对媒介实践的反思理性。研究者从事媒介批评研究的过程,可以深化对媒介批评的基本体认。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的分析、判断、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判。媒介批评具有五个层面,即媒介文本批评、媒介行为批评、媒介现象批评、媒介体制批评、媒介文化批评。《学理叁棱镜:媒介批评文集》的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的专题,即:新闻真实与专业操守,言论空间与评论特色,公共言论与价值理性,媒介事件与新闻炒作,公共事件与舆论监督,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媒体发展与业务创新,媒介伦理与传播法规,新闻评奖与作品得失。(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苏翔[10](2019)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媒介产品的培育——以黔北德江土家族傩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族志与文化传播者的视野中,比起媒介研究,"使用与满足"~①常被用作挖掘受众心理需求时的社会心理研究框架。这一理论实际上是通过分析文化产品使用者的文化接触渠道和接触动机,来考察媒介接触渠道所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效用和行为上的指导。这一框架将受众置于主体地位,认为文化的权威性及媒介渠道的接近性能够影响受众口味、喜好,并通过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反馈的影响反作用于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受众的需求与使用,实际制约着文化生产、媒介传播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媒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和《叁湘都市报》2014年至2018年关于"十八洞村"的报道为样本,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数量、版面位置、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消息来源、报道标题七个方面进行框架分析。通过比较,归纳出叁报对十八洞村进行报道时采用的不同主导框架:《人民日报》侧重"政策导向"框架下的宏大叙事,《湖南日报》侧重"典型建构"框架下的本土表达,《叁湘都市报》侧重"情感传递"框架下的故事呈现,以期为媒体扶贫报道的框架构建和精准扶贫实践提供思路借鉴与路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启南,林羽丰.定位:媒介化理论的象限与流派[J].新闻春秋.2019

[2].蔡骐,蒋佳欣.框架理论视域下十八洞村媒介报道研究[J].传媒观察.2019

[3].肖艳华.电影媒介中民族文化的表达与认同研究——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9

[4].李耘耕.从列斐伏尔到位置媒介的兴起:一种空间媒介观的理论谱系[J].国际新闻界.2019

[5].李亚飞.媒介间性与文学研究——图绘维尔纳·沃尔夫的媒介间性理论[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

[6].王曦.剧场场景反媒介景观——以南希和朗西埃的剧场理论为核心的考察[J].文学评论.2019

[7].李卓然.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的平面媒体传播策略——以《经济学人》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8].谢亭亭.框架理论下“00后”的媒介形象建构[J].新媒体研究.2019

[9].董天策.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

[10].苏翔.“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媒介产品的培育——以黔北德江土家族傩戏为例[J].戏曲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分别用传输矩阵的方法(a)和有效#~1:媒介理论“新概念”相关研究C...媒介与社会的理论框架建筑、商品的作用关系2:媒介理论“新概念”相关研究不...

标签:;  ;  ;  ;  ;  ;  ;  

媒介理论论文_赵启南,林羽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