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冻害论文-曹曼

道路冻害论文-曹曼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冻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冻害,原因,防治

道路冻害论文文献综述

曹曼[1](2012)在《道路冻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止冻胀现象所引起的道路破坏,首先需要了解冻胀发生的机理。对引起道路冻害的因素主要为土质、冰冻温度、水源等要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2年14期)

张耀锋[2](2009)在《混凝土道路的冻害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寒冷地区的铁道桥涵、交通部门的混凝土路面、桥梁及市政工程等的混凝土,接触雨水、蒸汽的部分,排水系统及受渗透水作用的部分,由于渗水致使混凝土遭受冻融破坏而发生表皮剥落、空鼓等现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32期)

王旭[3](2009)在《从道路冻害的形成看冻土地区冻害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冻土的两大主要危害即冻胀问题和融沉问题,包括冻胀机理和融沉机理,对常见的道路冻害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防治措施,例如:换填土法,强夯加固地基,加强防排水措施,物理化学法,保温法等。这对冻土地区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09年11期)

张向东,朱光宇,刘浜葭[4](2009)在《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辽西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特征,考察了近几年的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道路的冻害现象,发现存在的道路冻害现象有:冻胀、融沉、翻浆冒泥、开裂等。分析研究表明土质、温度、水是产生这些冻害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冻害,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采取碾压击实路基、风积砂换填、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路基等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并进行了路基风积土冻结试验、碾压击实试验、风积砂换填试验、水泥煤渣稳定土层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层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其冻结规律,采用碾压击实法,其最佳压实度度为93%~95%;采用风积砂换填隔水法,风积砂垫层时位置应在地下水位以上,一般应在土基50~80 cm深度处铺筑,换填厚度在中湿路基为15~20 cm,潮湿路基为20~30 cm;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防止、防治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厚度均应在25 cm左右,其中水泥、煤渣、风积土的质量比约为6∶40∶54,石灰、粉煤灰、土叁者的质量比为14∶30∶56,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朱春江,董金策[5](2009)在《浅议东北地区道路冻害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属于高寒季节冰冻地区,一年冰冻期达六个月,有效施工时间仅为半年。这种条件下修建公路极易造成冻胀破坏,针对道路冻害问题的防治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15期)

林增华[6](2009)在《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广泛存在的季节性冻胀破坏的客观事实,本文通过现场勘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明确了风积土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和风积土的冻胀性质,运用大型冻融循环系统,研究了风积土路基的冻胀机理,确定室内冻胀试验的试验边界条件,同时得出水份迁移是风积土路基冻胀的主要原因。基于土质、水和温度是冻害发生的根本原因,结合阜新地区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天然沙砾换填隔水法的防冻胀措施。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主要考查了冻胀率与换填层厚度、换填层位置和地下水深度叁个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的室内模拟试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冻胀率与叁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优化和预留试验的例证得出冻胀率最小的换填位置和换填厚度,得出了运用天然沙砾换填隔水时的换填厚度是16cm,换填位置是路面以下55cm,从而最终得出了风积土路基具体的防冻胀措施,用于指导风积土路基防冻害设计和施工。(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9-05-01)

罗晓勇[7](2009)在《对道路冻害治理措施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冬季路基土冻结,春融期土基弱化,易产生翻浆现象。在分析影响道路冻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不同处治措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09年03期)

丁亚深,黄鹤[8](2009)在《关于道路冻害的形成与治理的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阐述了道路冻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05期)

代京军[9](2008)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层防治道路冻害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治辽西道路冻害,保障交通的正常运输,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在分析辽西地区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对不同水泥、石灰含量的水泥煤渣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冻结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石灰无机结合料的加入导致土体自上而下的冻结温度梯度减小、土体黏聚力增大,而由冻结作用产生的冻胀、水分迁移能力减弱,冻害发生的概率也相应地降低。综合其他因素,从防治道路冻害的角度来看,水泥质量含量的最优值为6%;石灰质量含量的最优值为14%。(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8年06期)

张向东,朱光宇,林增华[10](2008)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层防治道路冻害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治辽西道路冻害的发生,保障交通的正常运输,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在分析辽西地区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对不同水泥、石灰含量的水泥煤渣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冻结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石灰无机结合料的加入导致土体自上而下的冻结温度梯度减小、土体黏聚力增大,而由冻结作用产生的冻胀、水分迁移能力减弱,冻害发生的概率也相应地降低。综合其它因素,从防治道路冻害的角度来看,水泥重量含量的最优值为6%左右;石灰重量含量的最优值为14%左右。(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S1期)

道路冻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处寒冷地区的铁道桥涵、交通部门的混凝土路面、桥梁及市政工程等的混凝土,接触雨水、蒸汽的部分,排水系统及受渗透水作用的部分,由于渗水致使混凝土遭受冻融破坏而发生表皮剥落、空鼓等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冻害论文参考文献

[1].曹曼.道路冻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

[2].张耀锋.混凝土道路的冻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王旭.从道路冻害的形成看冻土地区冻害的防治[J].知识经济.2009

[4].张向东,朱光宇,刘浜葭.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朱春江,董金策.浅议东北地区道路冻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6].林增华.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7].罗晓勇.对道路冻害治理措施的探讨[J].民营科技.2009

[8].丁亚深,黄鹤.关于道路冻害的形成与治理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9].代京军.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层防治道路冻害的试验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8

[10].张向东,朱光宇,林增华.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层防治道路冻害的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道路冻害论文-曹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