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中心小学542800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才敢大胆发言,甚至与老师辩论,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实现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
其次,创设安全、自由、愉快的心理氛围。“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感到轻松、愉快和自由,而无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时,才能大胆地猜想,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与自主地思考和探究,果断地决策和实践,才有可能创新和超越。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而又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友好、互助、合作、自由争辩的良好学风。
二、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和变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钻研、探索的精神,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简捷思路和最佳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意志。
三、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俗话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创新也需要合作,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学之间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变成相互合作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形成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探究、发展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课堂氛围。小组讨论活动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同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渴求。在这样一种平等交流、同伴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模仿、学习和启发,促进创造学习。
四、营造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开放中教学,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传统教学只局限于教室的方寸之地,教师成为知识的垄断者。只有把教育从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形式的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能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比较;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的各个面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长方体各个面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直观感受长方体的各个面、棱之间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验生活问题的生动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素质,又能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本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积极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1期。
[2]张德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