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环境——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行为学理论应用研究

行为·环境——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行为学理论应用研究

陈翚[1]2003年在《行为·环境》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出现了“广场热”、“步行街热”等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为目的的城市建设活动。这些城市建设不仅在美化城市方面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的交流需要,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公共活动场的需求。 现代城市由于预期之外的扩张、城市规模过大难于控制等原因,使传统城市的整体性和宜人尺度逐渐丧失。今天大多数居民不再去露天市场购买食物,不再去公共水井打水,不再去中心广场听别人发布消息;他们的社交活动在自己家中进行,多种需要——水、电、新闻、邮件、广告、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直通家中。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相信许多人渴望公共活动,即便只是午餐时的短暂时光。城市中心广场的许多公共活动(购物、表演、运动、会议)开始向其他专门场所(购物中心、剧场、体育馆、饭店和会议中心、邻里公园及运动场)转移。“公共生活并没有消失,而是发生了重组。”尽管有人或许会抱怨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变成了不同年龄群体的专有区域(学校运动场、少年活动中心、网球俱乐部、老人之家),或者不同种族和文化群体的专有场合,但这种功能——使用者的专门化(有人称其为破碎化)确实是当代城市生活的一个现实。中世纪的城镇广场和意大利方场虽然为今天提供了不少重要经验,比如高度-宽度比、围合感以及陈设装饰如何促进使用等,但难以为今天提供可仿效的范例,因此,试图通过回复历史形式,在分散的现代城市聚合中创造出高度密集的中世纪城市的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的做法是不适宜的。 本文的重点是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基础理论,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在对各大城市广场建设中的问题以及建成后的使用效果作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广场设计的行为模式和模式语言。全文共分六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研究者关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及理论动态,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叁章从研究者的实地调查出发,通过对现有广场的现场体验,分类分期阐述了城市广场的类型、空间形态与景观构成,探寻了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历史文化渊源。 第四、五章运用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行为预测、控制、评估等作了详尽的分析。 行为·环境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行为学理论应用研究 第六章,提出十五个广场景观设计的模式语言,在实例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行为环境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导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

郑璐佳[2]2005年在《人·行为·环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一行为学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尽管大体的理论框架已经孕育形成了,但不能否认环境-行为学的理论还尚不完善。因此,我们看到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环境-行为学理论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因此,本文以国内外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框架以及具体的环境-行为运作方式为基础,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力求找出环境-行为学研究与建筑设计融合互动的平衡点。希望能探索出一种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可运作性强的环境一行为学模式。 本论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理论整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通过对关键词的解释,导出环境-行为学理论框架,并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作了一下系统的整理。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理性分析,包括第叁章、第四章和第五章。运用理论知识,现行的环境-行为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其利弊,总结出一种理想的环境-行为学运作模式。以“束河古镇茶马驿栈”项目为案例,分析了环境-行为学的实质内容,进一步论证了所提环境-行为学运作模式的融贯性、可运作性,并希望对以后的建筑环境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叁部分为论文的理想展望,即论文的第六章结语部分。强调研究与设计的结合之目的就是“为人设计”,并且达到“适用性”的要求。展望未来,环境-行为学在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会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行为·环境[D]. 陈翚. 湖南大学. 2003

[2]. 人·行为·环境[D]. 郑璐佳. 昆明理工大学. 2005

标签:;  ;  ;  ;  

行为·环境——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行为学理论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