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人民医院湖南安乡415600
【摘要】目的对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及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0例需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112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118例患者为实验组,行常规输血,对比两组患者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常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输血过程中,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能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常规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上,输血技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是外科手术发展史上一次的里程碑式的成就,但容易引起过敏、发热、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来,输血技术不断发展,成分输血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去除输注血液中的白细胞,降低免疫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显著减少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研究旨在探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230例需大剂量输血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12例,行常规输血,男64例,女48例;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4.5±1.8岁;50例外科手术大出血,32例产科大出血,20例外伤出血,10例其他出血原因。实验组118例,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男68例,女50例,患者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3.9±1.7岁,53例外科手术大出血,27例产科大出血,22例外伤出血,16例其他出血原因。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原因等),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为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把白细胞滤除,排除血液中99.7%以上的白细胞,最后回收利用排除的白细胞。
1.2.2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
观察分析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即刻停止输血、静卧休息或行抗过敏治疗,并准备急救。
1.3疗效评价标准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时或者输血后2h内发生的发热、寒战、过敏、消化道反应等反应,甚至血红蛋白尿。评价标准为:①过敏: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皮疹。②发热:患者体温与输血前相比上升2℃以上,且伴有恶寒、寒战反应;③与输血有关的其他全身症状。满足以上任何一项及判为输血后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两组患者输血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3例过敏,2例发热,总计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9例过敏,13例发热,总计3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两组相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以下表1。
3讨论
输血是现代外科学史上一次的里程碑式的成就,可在短时间内保存患者的生命体征,挽救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输血前ABO血型配型技术大大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通常所指的输血不良反应是指非溶血性输血反应[4]。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时或输血后2h内发生的发热、消化道反应或过敏反应,甚至会产生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严重并发症[5]。白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消化、吞噬等功能,起到防御功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但在血液制品中白细胞相对其他个体是一种异物,很容易对接受血液个体产生危害,因而在输血中将其去掉后输注与常规输血相比较,可减少和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6]。其主要机制为异体白细胞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异体白细胞会使机体产生多种炎症介质(白介素、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性因子引起Ⅱ型免疫反应,导致输血后并发症的产生。有报道称多种病毒可寄生于人体白细胞,如人关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母(CMV)、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寄生于白细胞的病毒在义务献血检测程序中未能被检测到,因此常规输血就有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少细胞技术输血的血液白细胞减少到0.5×109/L以下,避免了可能存在的病毒传播风险。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不仅可以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血液制品中的炎性介质,从而避免了炎性因子改变血液制品接受者的免疫功能,使红细胞的形态保存完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中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既能使血液利用率最大化,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3例过敏(2.5%),2例发热(1.7%),总计6例发生不良反应(5.1%);对照组9例过敏(8.0%),13例发热(11.6%),总计30例发生不良反应(26.8%)。两组相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在大剂量输血过程中,少白细胞输血不仅能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还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4):155-156.
[2]秦广荣.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2):259-260.
[3]韦庆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6):28-29.
[4]李忠法.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195-196.
[5]鲁岚,马淑红.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06):774-776.
[6]黎云.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