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体系论文_官久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育种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系,技术,乌兰浩特市,产业,黄河流域,根瘤菌,雄鱼。

育种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全草类药材育种岗位科学家团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为依托单位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全草类药材育种岗位科学家团队,近年来利用中药材定向选育、倍性育种、杂交育种、抗病育种、脱毒复壮等育种技术和方法,培育中药材新品种19个,其中12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获得良种证书。全草类紫苏新品种5个:冀紫1号、冀紫2号、多紫1号、多紫2号、多紫3号紫苏新品种;根茎类药材6个:冀丹1号丹参、冀丹2号丹参、冀丹3号丹参、丹杂1号丹参、丹杂2号丹参、冀蓝1号菘蓝;花类药材菊花1个:河北香菊菊花新品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官久强[2](2019)在《德系西门塔尔牛育种体系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肉牛、牦牛养殖及牛肉消费大国,随着肉牛、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牛只存栏量不断上升,但是育种体系尚不健全。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初步概述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体系,并将其育种经验予以分享,供国内牛育种工作者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9年09期)

黄鹏丹,赵永锋[3](2019)在《“生长速度快、体形好、成活率高”从“福瑞鲤2号”看我国鲤鱼育种历程——访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董在杰研究员》一文中研究指出鲤鱼是大宗淡水鱼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养殖范围广、产量高,优良的品种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了了解我国鲤鱼品种的选育现状,我们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董在杰研究员,请他就鲤鱼新品种的选育,尤其是"福瑞鲤"及"福瑞鲤2号"的选育、推广情况做一介绍。(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9期)

刘云超,孔旭强,张琪辉,刘新展,孙淑静[4](2019)在《银耳育种体系的建立及其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银耳菌种稳定性问题,本文探索了利用香灰菌浸提液、银耳酵母状分生孢子(YLCs)发酵液诱导银耳YLCs萌发并与香灰菌配对出耳的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耳和香灰菌配比,建立YLCs萌发、配对育耳体系,并分析该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香灰菌、银耳发酵液对YLCs萌发影响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高浓度香灰菌浸提液可提高银耳YLCs萌发率,浓度为40%时银耳Tr01 YLCs的萌发率达最大值70%;不同银耳菌种本身伴生的香灰菌浸提液可更好的促进YLCs的萌发;银耳YLCs发酵液可促进YLCs的萌发,不同YLCs菌种编号分别为T30-CAS、T74-CAS、T8225-CAS的发酵液明显促进银耳Tr01 YLCs的萌发,萌发率最高达40%。萌发的YLCs可以与不同来源的香灰菌配对形成白毛团出耳,相同培养条件下由YLCs萌发配对出耳的菌种第一批银耳子实体小、开片不均匀,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第一次出耳香灰菌和银耳比例尚未达到最佳状态,表明香灰菌和银耳比例对银耳产量和性状影响较大,同时需要不断驯化使其达到最佳配比。(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5](2019)在《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遗传改良研究室中期工作交流及育种师培训会在乌兰浩特市顺利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承办的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遗传改良研究室中期工作交流及育种师培训会于2019年8月16-17日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顺利召开,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金海,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张冰宇,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范勇毅,兴安盟农牧业局局长邱枫,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等岗位(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禽养殖业》期刊2019年07期)

王艳霞,解志红[6](2019)在《根瘤菌诱变育种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土壤氮素积累,改善土壤肥力,而且在不同环境因子的胁迫下具有很强的生态修复潜力,然而根据长期研究显示这些环境因子限制了这一体系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诱变育种可以使菌种发生遗传变异,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基于此,对高效固氮抗逆根瘤菌诱变育种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根瘤菌诱变育种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固氮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贾永义[7](2019)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等特点,深受江浙沪地区消费者喜食。自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其养殖技术、饲料开发、产品加工等均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江、浙、沪等省市形成了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然而,目前养殖用翘嘴鲌多数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其潜在遗传优势尚未被充分挖掘,加之盲目繁育、引种、杂交和累代养殖,导致养殖翘嘴鲌出现了生长减慢、个体小型化等种质衰退或混杂现象,种质改良已成为翘嘴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是,翘嘴鲌不耐受应激、易感寄生虫病,加之2-3龄才能性成熟,使得翘嘴鲌的选育周期偏长,育种保种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从而导致实际育种进展缓慢且成效不明显。与大多数鲤科鱼类相似,翘嘴鲌雌性较雄性个体大,生长快,如开展全雌性养殖有利于提高翘嘴鲌养殖产量和效益。为此,本文针对翘嘴鲌选育周期长,单性养殖潜力大等实际问题和生产需求,以建立实用性的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17α-甲基睾丸酮对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研究,翘嘴鲌性成熟伪雄鱼精子的质量评价研究,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及验证,翘嘴鲌全雌后代的获得及验证,翘嘴鲌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观遗传修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雌核发育翘嘴鲌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以遗传失活的鲤鱼精子为激活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除法,成功获得了连续两代的翘嘴鲌雌核发育群体,并通过雌核发育后代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性腺发育及遗传结构特征的分析,评价了翘嘴鲌连续雌核发育诱导的遗传进程,探讨了翘嘴鲌的性别决定类型。结果显示:(1)鲤鱼精子作为激活源,冷休克诱导获得的雌核发育发育子代易于鉴别,批量获得性成熟雌核发育后代1385尾,雌核发育平均诱导率为10.15%,平均培育成活率21.31%;(2)除少数畸形个体外,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与普通翘嘴鲌在外部可数、可量性状上无显着差异(P>0.05),且雌核发育二代(Meio-G_2)个体间规格均匀性明显提高;(3)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为正常发育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2n=16 m+26 sm+6 st,NF=90,与母本翘嘴鲌类似;(4)微卫星标记分析显示,普通群体和Meio-G_1、Meio-G_2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均呈下降趋势,且Meio-G_2个体间的基因型完全相同(遗传相似系数为1),表明连续两代雌核发育诱导显着提高了翘嘴鲌基因座位纯合率;(5)RAPD标记分析显示,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中未发现来自父本鲤鱼基因组的特异片段,但存在部分遗传位点遗传丢失的情况;(6)对174尾雌核发育后代的性腺发育观察发现,雌核发育后代均为雌性且大多数个体的卵巢发育正常,推断翘嘴鲌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X-XY型。上述研究结果为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路线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2.翘嘴鲌生殖发育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识别与验证为了解翘嘴鲌性腺发育调控网络,应用RNA-seq技术对翘嘴鲌与生殖相关的通路和基因进行了识别研究,并从分子层面探讨了部分雌核发育后代性腺发育异常的原因。利用10条雌核发育鱼类的脑和卵巢组织重新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转录组。共产生58741192个(脑28916206个,卵巢29824986个),Q20百分比平均为98.3%。从脑和卵巢转录本中共鉴定16268个SSRs和76795个SNPs。功能分析确定脑和卵巢中的2479和2605个基因属于生殖过程子类中,另外2660和2845个单基因属于生殖子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条生殖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nRH信号通路、黑素生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类固醇生物合成)与34个生殖相关基因。通过DGE方法选择的16个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分析,结果发现所检测的基因大部分在脑和卵巢组织中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实时定量检测显示,卵巢发育畸形的雌核发育翘嘴鲌FSH、NPY、3β-HSD和PGR 4个基因表达量受到抑制,显着低于正常发育的卵巢。3.17α-甲基睾丸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17α-甲基睾丸酮(17α-MT)作为主要的雄性诱导激素,目前已成功地将多种雌性鱼类转变成表型为雄性的个体。为了解不同投喂策略下17α-MT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的生长、生理生化及性别分化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在室内实验设置0μg/g(对照组)、10μg/g、25μg/g、40μg/g和60μg/g 17ɑ-MT投喂组(实验I)并对于每个浓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激素投喂和恢复时间(实验II),同时室外实验采用17ɑ-MT浓度递增(40μg/g-140μg/g)的激素投喂策略(实验III)。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17ɑ-MT(40-60μg/g)在长期投喂后会抑制鱼体生长,qRT-PCR检测显示FOXl2、CYP19a基因表达量减少,AMH、DMRT1基因表达量增加;(2)40μg/g和60μg/g 17ɑ-MT浓度处理40天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和甲状腺激素(T4)这5项指标相比其他组都显着升高;(4)性腺发育方面,在实验II的110天检测到各个激素处理组的性腺都为原始性腺,而同一时间的实验III中所检测到的性腺100%发育为精巢,研究结果表明:室内17α-MT诱导过程中25-40μg/g浓度且80天内的处理可以在转变为雄性的过程中减少对鱼体生长的抑制;激素处理40-60天(56-76 dpf)是雌核发育翘嘴鲌性腺对外源激素的最敏感时期,应该集中于敏感时间段进行翘嘴鲌伪雄鱼诱导;室外投喂激素的方案可以获得高比例的翘嘴鲌伪雄诱导率,这为翘嘴鲌伪雄鱼制备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4.生理雄性雌核发育个体的精子质量评价研究伪雄鱼精子质量直接影响全雌鱼生产效率。本研究综合应用繁殖、生理特征、生化特性、超微结构等评价指标对诱导获得的翘嘴鲌伪雄鱼精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伪雄鱼精子用于人工授精后的受精率、胚胎孵化率、仔鱼72 h成活率低于普通鱼精子,而仔鱼畸形率高于普通鱼精子;伪雄鱼与普通鱼精子在不同盐度、pH条件下激活后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其中它们的最适盐度为0-4,最适pH为5.5;伪雄鱼精子常温下的保存时间明显短于普通鱼精子;代谢相关酶中ATP酶的含量、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比值(c/p值)与精子质量具有相关性;伪雄鱼精子存在线粒体损伤与线粒体膜膨胀现象。5.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验证本研究应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和AFLP标记技术分别对翘嘴鲌雌雄基因组DNA进行扫描,筛选翘嘴鲌雌雄性别差异标记,以期实现苗种性别的早期鉴定及伪雄鱼识别,优化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体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RAD-seq测序结果比对到雌雄特异性序列12和7条,但在后续验证过程中未能找到有效的差异位点。192对AFLP引物组合的扩增产物主要集中于100-500 bp之间,带型稳定,分布均匀,能清楚辨出差异条带,其中E1M9引物对扩增产物存在一条稳定的雄性差异条带(E1M9-280),可用于翘嘴鲌雌雄鱼的分子鉴别。6.翘嘴鲌全雌鱼的获得及遗传特征分析本研究以翘嘴鲌雌核发育二代(Meio-G2)为母本,和经过17α-甲基睾丸酮处理的Meio-G2(伪雄鱼)为父本,配对繁殖获得翘嘴鲌全雌后代,并从生长速度、位点多态性、性别验证等方面分析了翘嘴鲌全雌后代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1)Meio-G2与伪雄鱼交配繁殖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68%和33%,较对照组的76%和45%有所降低,但胚胎发育时序与普通翘嘴鲌基本一致;2)经362天池塘养殖试验比较,翘嘴鲌全雌鱼平均规格可达513.69±78.45 g,日均增重1.41g,体长变异系数8.80%,较普通翘嘴鲌快15.57%,显示翘嘴鲌全雌后代鱼具有良好生长优势;3)翘嘴鲌全雌后代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均有所下降,遗传相似度达到了0.737,显示翘嘴鲌全雌后代基因型一致性较好;4)对各年龄段的全雌后代的组织切片验证未发现精巢组织,翘嘴鲌全雌后代雌性率达100%;5)E1M9引物对通过AFLP分析发现全雌后代与普通雌性个体类似同样缺失这个特异性条带,但该标记未能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6)雌性特异基因(CYP19和FOXL2)在全雌群体以及雌核发育的翘嘴鲌体内表达量都显着高于同时间的17α-MT处理后翘嘴鲌性腺中表达量(P<0.05),而雄性特异基因(DMRT1和AMH)基因的表达却呈现相反的规律(P<0.05)。7.基于WGBS和RNA-seq研究翘嘴鲌性二态性的表达特征为揭示翘嘴鲌性别决定与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发展性别控制育种技术,我们以鲤鱼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对翘嘴鲌进行了WGBS测序,结果显示整体上启动子甲基化与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基于雌雄性腺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重点分析了DMRT1、SOX9、CYP19a基因在性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qRT-PCR检测各基因组织表达特征检测,结果显示DMRT1、SOX9基因高表达于精巢组织,而CYP19a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另外,这些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修饰模式正好与其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表明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以调控DMRT1、SOX9、CYP19a的性别二态性表达,表观遗传修饰在翘嘴鲌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阐明翘嘴鲌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综述所述,我们应用人工雌核发育和激素诱导性逆转技术,成功建立了翘嘴鲌全雌育种体系,生长对比试验表明全雌后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且全为雌性。此外,基于RAD-seq、RNA-seq和WGBS等高通量测序数据,我们建立了全雌后代性别鉴定技术、探讨了翘嘴鲌性别决定类型及分化机制、开展了性别相关基因表观调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解析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并在实践上为翘嘴鲌全雌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6)

迟丽华,王秋竹,赵文若[8](2019)在《《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园艺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调整、实践应用及逐渐完善,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构建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新型课程体系,以贯彻"采用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的高校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05期)

王桂峰,王红梅,魏学文,赵云雷,陈伟[9](2019)在《优质多抗棉花品种五位一体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优质多抗棉花品种不足的问题,以优质高产多抗协同改良为主攻目标,构建了"优异种质发掘、骨干亲本改良、性状精准鉴定、生态穿梭育种、分子标记辅选"的"五位一体"复合育种技术体系,鉴定出与棉花抗黄萎病、耐盐、铃重、衣分等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95个,创制出9901、531037、垦721等10余个优异棉花种质及骨干亲本材料。育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6个。其中,中棉所76和鲁津棉36号品质优良,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均达到"30"以上,仁和39号耐盐性好,鲁垦棉37号抗黄萎病。(本文来源于《棉花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本刊采编部,刘源[10](2019)在《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完成人:赵书红(华中农业大学),梅书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新云(华中农业大学),朱猛进(华中农业大学),乔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小磊(华中农业大学)提名单位:教育部种猪质量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生产水平。种猪品质的提升则依赖于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但猪经济性状遗传机理复杂,常规育种周期长,分子育种则能加快进程。然而,猪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足,整合组学基因素材挖掘技术体系不健全,基因及分子育种标记鉴定效率低下,制约了种猪的遗传改良进程。针对上述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赵书红及其团队通过15年的研究,突破了猪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工具数量不足、效率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业》期刊2019年04期)

育种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肉牛、牦牛养殖及牛肉消费大国,随着肉牛、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牛只存栏量不断上升,但是育种体系尚不健全。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初步概述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体系,并将其育种经验予以分享,供国内牛育种工作者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育种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全草类药材育种岗位科学家团队[J].现代农村科技.2019

[2].官久强.德系西门塔尔牛育种体系研究报告[J].中国奶牛.2019

[3].黄鹏丹,赵永锋.“生长速度快、体形好、成活率高”从“福瑞鲤2号”看我国鲤鱼育种历程——访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董在杰研究员[J].科学养鱼.2019

[4].刘云超,孔旭强,张琪辉,刘新展,孙淑静.银耳育种体系的建立及其问题分析[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5]..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遗传改良研究室中期工作交流及育种师培训会在乌兰浩特市顺利召开[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

[6].王艳霞,解志红.根瘤菌诱变育种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9

[7].贾永义.翘嘴鲌(Culter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迟丽华,王秋竹,赵文若.《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2019

[9].王桂峰,王红梅,魏学文,赵云雷,陈伟.优质多抗棉花品种五位一体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J].棉花科学.2019

[10].本刊采编部,刘源.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J].中国畜牧业.2019

论文知识图

杨树可持续育种体系建立技术路...传粉雌蜂产卵器长度与育种体系...秦川牛开放式核心群育种体系高光效高产育种体系矮败小麦育种体系育种体系中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标签:;  ;  ;  ;  ;  ;  ;  

育种体系论文_官久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