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论文_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内江市,空间,驱动力。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1](2012)在《1910-2010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沈阳市100年来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多时相、多来源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1910-2010年期间按特殊历史时期划分为5个研究阶段,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00年来沈阳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相互转移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0年间居住用地增加了118.81 km2、工商业用地增加了148.21 k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30.97 km2,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公用事业、绿地和其他用地总体上升比较平缓;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有明显差异,而居住用地一直占主导地位平均占32.36%,建国后比例有所下降,工商业用地比例明显上升平均占为25.17%;另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分为转移、转入和不变3部分,其中,非建设用地向各类型用地的转入比例最大,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用地自身不变部分比例最大,而向居住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转移量最大。随时间的推移居住用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比例逐渐降低,在城市的次中心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商业用地在从内向外的比例逐渐增加,外部比例最高。公用事业用地在空间上逐渐向外衰减,城市中心公用事业用地比例较大。(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09期)

张勇荣,周忠发,马士彬[2](2012)在《山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合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4期)

程雪[3](2011)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扩展变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分别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的扩展形态、土地利用结构扩展变化的驱动力和土地利用扩展变化效应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展开综述,并分析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1年22期)

谢贤健,屈小斌,兰代萍,胡学华[4](2011)在《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的尺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江市为例,采用土地利用信息图的方法、引入均质度的概念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在Arc-Gis9.1软件技术支持下,选取5m×5m、10m×10m、15m×15m3种不同大小的网格系统,分析内江市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内江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均质度在0.86以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展布比较集中;3种不同大小的网格系统对土地利用均质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在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复杂,用地比较零碎的地方,网格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均质度影响较大;而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某种用地类型为主的区域,网格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均质度影响较小。其原因是网格越大,越能掩盖零散分布的细小土地斑块,强化了区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反,随着网格的缩小,小地块的信息就可以逐渐提取出来,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变得复杂。(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1年07期)

田俊英[5](2011)在《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重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与空间重构的载体,土地集约利用度是影响城市空间重构优化的决策因素。城市空间结构重构是城市土地重新配置利用的空间体现,其合理度是衡量城市用地效益的重要标准。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紧密结合更有利于找出问题根源。本文主要通过对两者的共同驱动力及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揭露这些相互作用机制也正是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重构中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城市空间重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苏州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叁角洲城镇密集地区,是我国用地规模与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典型。因此选取苏州市作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笔者从多个角度分析苏州市土地利用与空间重构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趋势做出了些预测。本文实证部分旨在通过对苏州市土地利用与空间重构的分析看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这也能够为同类地区的城市提供相应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1-03-01)

郭永昌[6](2010)在《皖西南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空间结构变化关联研究——以安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社会空间变迁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城市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变化影响的结果,二者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解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空间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社会空间变迁的关联,通过安庆案例证明二者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0年28期)

白丽娜,王冬艳,张纯国,徐倩,费新宇[7](2010)在《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吉林市2008年城镇地籍更新数据,运用叁种方法从集聚程度、分布均衡性以及相对重要性叁个方面对吉林市商服、工业和住宅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导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在龙潭区相对集中;商服用地在船营区相对集中,这与两个行政区功能相适应;各行政分区中商服用地分布最不均衡,住宅用地分布相对均衡;不同的土地级别区,商服用地分布最不均衡,而工业用地分布则相对均衡;吉林市工业用地相对最为重要,这与吉林市作为工业重镇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相适应。(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10年01期)

曾祥坤,李贵才,赵新平,罗婷文[8](2009)在《用地空间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尺度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9](2009)在《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集成SPOT5、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利用分形模型、空间集聚模型、空间圈层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百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割"的多源源空间信息集成下的系列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在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分类精度以及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定位精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闫永涛,冯长春[10](2009)在《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总体上北京市城市土利用强度空间结构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呈现出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的特征;但具体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复杂,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除市场力量以外,人口政策、容积率控制和交通格局的影响最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合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1910-2010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

[2].张勇荣,周忠发,马士彬.山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

[3].程雪.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扩展变化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

[4].谢贤健,屈小斌,兰代萍,胡学华.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的尺度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

[5].田俊英.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6].郭永昌.皖西南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空间结构变化关联研究——以安庆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

[7].白丽娜,王冬艳,张纯国,徐倩,费新宇.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

[8].曾祥坤,李贵才,赵新平,罗婷文.用地空间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尺度效应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9

[9].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10].闫永涛,冯长春.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

论文知识图

长春市区建设用地历史演变示意图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万州红溪沟港区Fig5.20WanzhouHongx...万州2000年建成区Fig5.78Wanzhoucons...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空间演...万州城镇体系现状图Fig2.6Presentcon...

标签:;  ;  ;  ;  ;  ;  ;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论文_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