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教育论文-张敬川

僧伽教育论文-张敬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僧伽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教育,佛学院,座谈会

僧伽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张敬川[1](2018)在《建设新时代的僧伽教育制度 药山寺首届宗风与丛林教育座谈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若想有良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重视僧教育问题。如何恢复古代丛林制度的宗风,如何重新确立古德学修一致的传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018年10月16日,湖南药山寺首届"宗风与丛林教育座谈会"在药山寺竹林禅院举行。来自湖南省常德市民宗局、津市人民政府的相关领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黄梅四祖寺、黄州安国寺(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11期)

代耀[2](2018)在《学诚会长会见韩国佛教僧伽教育代表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4月24日下午,以韩国佛教曹溪宗教育院长玄应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僧伽教育代表团一行10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学诚会长的热情接待。会见中,学诚会长对玄应法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来访的韩方代表团团员主要都是从事教育工作,而教育工作对佛教事业而言尤为重要,佛教中"弘法利生"所说的"弘法"就意指教育。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现在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现代科技,(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8年05期)

李莉[3](2016)在《唐代僧伽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唐一代,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僧伽教育从教育制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面确立了中国佛教教育的体系,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在众多教育类型中,僧伽教育可以说是唐代教育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由于它的宗教性,使得其在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上,都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教育。僧人们或在寺院学习,或游历于异国他乡,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佛教素养,在佛教领域有所建树。这不仅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大独特景观,而且对唐代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续高僧传》、《宋高僧传》(以下简称两《僧传》)是僧人传记最为经典的一类书,所载内容涉及到很多关于唐代僧人的生平事迹、学习教育、成长成才等方面,无疑成为本文研究僧伽教育最好的素材。中国僧伽教育的兴起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教育紧密相连,它是在适应儒道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两《僧传》中唐代高僧的传记看,他们也多学习儒道文化及诸子百家。两《僧传》中记载的有关学习儒道等文化知识的唐代僧伽共有99位,他们精通坟典,博综内外,有的还在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从佛儒道叁家的关系看,通晓儒道文化是他们学佛法的基础,为他们大量译经或写经提供了保障,也对唐代僧伽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唐代是僧伽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两《僧传》中展示了唐代僧伽学习或接受教育的类型。由于受当时唐朝政治环境和世人文化心态的影响,隐居修习一时被僧众所崇尚,而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类型。私人讲学是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传统的教育类型,唐代加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为一代僧徒所青睐。僧伽教育最重要的一种教育类型即是禅林教育,它是随着百丈创立禅林制度而出现,表现了禅宗规范的贯彻实施,对完成教育计划和进行宗教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僧伽教育是一种传统的宗教文化活动,两《僧传》中唐代僧伽教育活动却打破了传统,高僧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四点:善巧化诱、以身施教、量材授仁、历设诸难。如此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为传统的僧伽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另外,唐代僧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教育内容丰富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对象广泛化的多重特点,使得其在继承传统教育优点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创造性。于此同时,僧伽教育的各类教育活动和形制,不仅推动了佛教自身的发展,还对社会造成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总而言之,唐代是僧伽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在教育类型、方法和特点等方面确立了中国的佛教的教育体系,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儒道等文化的吸收和影响,也早已被历史所证明。研究唐代僧伽教育问题,不仅可以深刻地了解佛教文化在唐代的发展,也可以了解唐代的僧伽教育体制,同时对当今教育也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宇光[4](2014)在《20世纪60年代泰国的《僧团法》、僧伽大学及农民子弟僧:以政-教关系和教育社会学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在现代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Theravāada Buddhism)一直要面对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因应时代的变化,来重塑佛教,其中特别是僧侣在现代泰国社会中的角色。僧伽教育在现代泰国上座部僧团的现代革新中,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僧团制度在现代化过程中,需(本文来源于《汉语佛学评论》期刊2014年00期)

灯源[5](2014)在《江西尼众佛学院建院20周年庆典暨僧伽教育座谈会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10月1日至3日,江西尼众佛学院隆重举行建院二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江西尼众佛学院院长印空长老尼、副院长顿成法师,江西省民宗局梅仕灿副局长,抚州市民宗局朱萍局长等先后致辞。校庆庆典结束后,随即在佛学院焕新安养院举办僧伽教育座谈会。深圳弘法寺佛学院、云门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等院校法师代表(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4年10期)

周玉茹[6](2014)在《近代以来的台湾佛教僧伽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佛教界历来重视僧才培养。早在1895—1945年,台湾本土佛教四大法派和在台传教的日本佛教各宗派就创办了各种形式的讲习会、佛学研究社(佛学院),以培养佛教人才。部分优秀学生被送往中国大陆和日本深造,归来的僧尼之后成为台湾佛教界中坚力量。1945年抗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8-06)

邓子美[7](2014)在《中国近代以来僧伽教育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堂,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采纳张之洞所提出的“庙产兴学”对策,即征收部分道观佛寺及民间庙宇的财产与场地用于办新式学堂,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 “庙产兴学”运动。为减轻压力,僧界在各省组建了“僧教育会”,这是辛亥革命之(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7-09)

释佛心[8](2014)在《莫做百姓光头 莫入畜生群队——依《千岩长禅师示众》文谈僧伽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千岩禅师[1],俗姓董,浙江萧山人,乃是天目中峰明本禅师之法嗣,属临济宗虎丘派。7岁入私塾,所学诸书,过目成诵,行为举止,循规蹈矩。年稍长,即入寺院,从授经师学习《法华经》,19岁时于灵芝寺落发受戒。朝廷叁度派遣重臣,降香褒扬,赐予"普应妙智弘辩禅师"及"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之尊号,并赐金襕法衣。千岩禅师圆寂于大元至正丁酉年(1357),春秋74岁,临终有辞世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本文主要依据千岩禅师所撰《示众》文为主线,从短短近200(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4年06期)

陈文庆[9](2013)在《圆瑛与民国僧伽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瑛是近现代着名的佛门领袖,一生创办了多所僧伽教育学校,其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总结继承。圆瑛的僧伽教育事业源于对佛教的信心,认为佛教是文化中心、救世根本,佛教教育的根本是僧才教育。新版《圆瑛大师年谱》有关其僧伽教育史料存在诸多错讹和缺漏的地方。(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熊江宁[10](2013)在《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之于佛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佛陀作为大觉者也是教育家而被尊称为"人天导师"。在台湾,由于佛教团体的勃兴,从而产生了许多佛教团体兴办教育的现象,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这种现象被称为"佛教兴学"。台湾佛教团体所办教育体中有综合性大学,比如佛光大学、华梵大学等,这些大学都设有宗教系所,培养佛学研究人才,在佛教教育之外,其专业门类也十分广泛,并且文理兼顾;还有专门的佛教学院,如法鼓佛教学(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3年04期)

僧伽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刊讯4月24日下午,以韩国佛教曹溪宗教育院长玄应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僧伽教育代表团一行10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学诚会长的热情接待。会见中,学诚会长对玄应法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来访的韩方代表团团员主要都是从事教育工作,而教育工作对佛教事业而言尤为重要,佛教中"弘法利生"所说的"弘法"就意指教育。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现在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现代科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僧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敬川.建设新时代的僧伽教育制度药山寺首届宗风与丛林教育座谈会综述[J].中国宗教.2018

[2].代耀.学诚会长会见韩国佛教僧伽教育代表团[J].法音.2018

[3].李莉.唐代僧伽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4].刘宇光.20世纪60年代泰国的《僧团法》、僧伽大学及农民子弟僧:以政-教关系和教育社会学为线索[J].汉语佛学评论.2014

[5].灯源.江西尼众佛学院建院20周年庆典暨僧伽教育座谈会举行[J].法音.2014

[6].周玉茹.近代以来的台湾佛教僧伽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7].邓子美.中国近代以来僧伽教育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8].释佛心.莫做百姓光头莫入畜生群队——依《千岩长禅师示众》文谈僧伽教育[J].法音.2014

[9].陈文庆.圆瑛与民国僧伽教育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3

[10].熊江宁.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法音.2013

标签:;  ;  ;  

僧伽教育论文-张敬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