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提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析,产物,实验教学,黄酮,方法,多肽,银杏叶。
分离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孙圣伟,何健,刘美娟,李俊,殷光玲[1](2019)在《原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产品中的原型胶原蛋白构型和理化性质差异。方法经酶法、盐析等步骤对市售胶原蛋白产品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利用氨基酸测序技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圆二色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1号胶原蛋白为变性胶原蛋白,SDS-PAGE方法未检测到蛋白的电泳条带,表明其无明显的空间结构;2号胶原蛋白存在混杂现象,为非纯的原型胶原蛋白;3号胶原蛋白为典型的Ⅱ型胶原蛋白结构特征,SDS-PAGE结果中存在单一的α链和β链,与文献资料相符合。结论 3种胶原蛋白均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蛋白氨基酸组成,但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物种来源、部位的差异,导致表现出了3种不同的空间构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江文科,谢素云[2](2019)在《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流程探索——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环节。文中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开发了一套"预习实验—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开放实验室"的PDGO实验教学流程。(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装备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单体江,冯皓,谢银燕,邵陈,王军[3](2019)在《柠檬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柠檬桉中的内生真菌,通过菌落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了柠檬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从柠檬桉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Rhytidhysteron、半壳霉属Leptostroma、Campylocarpon、Neofusicoccum、白腐菌属Phlebia和Dinemasporium等9个属中。抗细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Ecf-4(Rhytidhysteron sp.,MK211261)和Ecf-1(Epicoccum sp.,MK211258)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活性,两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菌斑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依据其R_f值的范围和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内生真菌Ecf-4的抗菌活性高于Ecf-1,表现出更强的抗细菌活性,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曹冬梅[4](2019)在《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提取方法、过滤方法、画滤液细线方法,不同配比的层析液和层析方法的改进等几个方面挖掘实验教学的创新点,以期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中旬)》期刊2019年12期)
叶加兰,郭雅欣,林小妍,霍韵滢,罗玮鹏[5](2019)在《银杏叶黄酮化合物分离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叶药用价值高,常用于血瘀,胸痛,心脏病发作,偏瘫,肺虚,咳嗽和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银杏叶主要含有黄酮类,内酯类,有机酸类,烷基酚类,类固醇等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银杏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强效清除活性和抗氧化功能,被广泛用于药物和保健品中。为了促进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本文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陈俊其,秦华珍,尹优,何瑞坤,黄焕迪[6](2019)在《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及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温中散寒、温胃止呕等功效。该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有浸提法、热水提取法、碱水或碱醇提取法、溶剂回流提取法、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与亚临界流体提取法,以乙醇浸提法提取为主;分离富集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柱色谱法(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制备色谱法及逆流色谱法,以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色谱为主。而近年来出现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是超临界流体或亚临界流体以及制备色谱与逆流色谱等提取分离方法,可快捷与简便地提取出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孟妍,朱秀清,曾剑华,王子玥,李美莹[7](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汉麻分离蛋白提取技术及其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脱脂汉麻籽饼粕为原料,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pH值等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汉麻籽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汉麻籽分离蛋白组成和乳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麻籽分离蛋白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5、时间71 min提取温度43.6℃、提取pH8.3,蛋白质提取率达到39.15%,获得汉麻籽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93.5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汉麻籽分离蛋白亚基分布在在20-50 kDa,汉麻籽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7 kDa和21 kDa。不同温度、时间及pH对汉麻籽分离蛋白溶解性、乳化性产生影响,在pH 7、温度55℃、加热时间60 min时汉麻籽蛋白乳化性为305.53 m~2/g,乳化稳定性达到92.04%;光学显微镜对汉麻籽分离蛋白乳液观察,发现其粒径分布均匀,颗粒粒径变化不大,乳化稳定性较好。本研究为汉麻籽蛋白的乳化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张琼琼,张亚茹,王远辉,蒋帅花,李泽楷[8](2019)在《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法提取生鲜湿面褐变产物与硅胶柱层析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生鲜湿面中褐变产物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MAE)和硅胶柱层析(SGCC)过程,获得高纯褐变产物组分。利用铂钴指数评价生鲜湿面褐变产物提取效果,经过响应面优化MAE参数,对粗提物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杂质后,利用SGCC对褐变产物进行分离,并使用高效液相进行纯度分析。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后MAE的最佳参数: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1 (g:mL)、微波功率为400 W、微波时间为2.5 min,优化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此法将提取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2.5 min。优化后SGCC最佳参数为:硅胶粒度200~300目、径高比1:16、上样质量比1:1000、流速0.5 BV/h,洗脱体系采用丙酮:水(1:0、10:1、5:1、2:1、1:1)分级洗脱,分离得两个纯度较高的褐变产物组分(HPLC分析纯度分别为92.33%和93.39%)。铂钴指数可准确测定褐变产物含量,线性良好,MAE大大提高提取效率,SGCC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褐变产物组分,为进一步分离褐变产物单体组分及结构鉴定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袁娜,戴琛,杨郁文,杜建厂,张保龙[9](2019)在《棉花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及质谱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肽是一类小分子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众多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旨在探索棉花根部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基于改良尿素法的棉花多肽组样品收集方法。基于该方法,笔者在棉花根部组织中获得809个小分子肽序列,这些多肽的大小在10~70个氨基酸之间。随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笔者进一步对获得的多肽进行来源鉴定和序列分析。通过功能注释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些多肽来源的基因在结合和催化活性、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功能亚类中所占比例最高,并且这些基因大多分布在细胞质中(52%)。此外由结果还可以看出,与抗病防卫相关的蛋白包括PR10、包含NB-ARC结构域的蛋白、过氧化氢酶、氧化还原酶等来源的多肽还伴有甲酰化、脱酰胺基化、乙基化等10种以上的氨基酸修饰方式。该技术为后续棉花多肽组学研究、棉花多肽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挖掘如抗病抗逆相关的多肽应用于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刘芸,杨颖,夏俊丽,唐文文,罗立娅[10](2019)在《大黄中游离蒽醌提取、分离试验与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配合教学改革。本文以大黄的提取和分离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做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体,调动主体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主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了实验教学中易犯错误及改进,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分离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环节。文中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开发了一套"预习实验—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开放实验室"的PDGO实验教学流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1].孙圣伟,何健,刘美娟,李俊,殷光玲.原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鉴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江文科,谢素云.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流程探索——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
[3].单体江,冯皓,谢银燕,邵陈,王军.柠檬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J].植物保护.2019
[4].曹冬梅.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J].文理导航(中旬).2019
[5].叶加兰,郭雅欣,林小妍,霍韵滢,罗玮鹏.银杏叶黄酮化合物分离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
[6].陈俊其,秦华珍,尹优,何瑞坤,黄焕迪.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及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9
[7].孟妍,朱秀清,曾剑华,王子玥,李美莹.响应面法优化汉麻分离蛋白提取技术及其乳化性能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张琼琼,张亚茹,王远辉,蒋帅花,李泽楷.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法提取生鲜湿面褐变产物与硅胶柱层析分离[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9].袁娜,戴琛,杨郁文,杜建厂,张保龙.棉花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及质谱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9
[10].刘芸,杨颖,夏俊丽,唐文文,罗立娅.大黄中游离蒽醌提取、分离试验与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