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如何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创新如何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周治翠

(雷波县顺河乡中心校四川雷波616550)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对学校基础教学提出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因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对培养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1.增强探索欲望,感受创新的喜悦

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创新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创新的喜悦,更能引发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力求有所获。如: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时,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文中对皂荚树四季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什么?读读这些语句能感受皂荚树四季生长有什么特点?师:这些是共同性问题,再读课文,在互动中讨论,看能不能解决。学生进入再读自悟的学习中去,师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师评价: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还帮老师解决疑难,真谢谢你们。在此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老师在教他们,这增强了自信,看到能力,也实现自主学习,体验到创新的喜悦,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基础。

2.激发求知兴趣,激励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新知欲望.如:教学《小桔灯》时,先让学生5分钟内动手制作小桔灯,结果没完成。此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冰心奶奶的《小桔灯》,看看文章中八九岁的小姑娘为什么能动作麻利、敏捷的制作好一盏小桔灯。”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好的词语、修辞、句子、描写,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从而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情感交流,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不仅激发求知兴趣,还激励创新精神。如:教学《故乡》一文,开头景物描写,生1:荒凉的景物透着悲凉的情绪营造独特的意境,生2:荒凉的景物渲染的是作者情绪中无以复加的悲伤……,这样积极鼓励学生的做法,善于发现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3.朗读教学中引导感受意境美

朗读是创设美好意境的很好形式。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引读、齐读、体会读、自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感悟文中意境美。如:教学《观潮》时,重点“潮来之时”,①让学生体会读,根据理解有感情地读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②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变化等。③模仿观潮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引导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如:教学《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的山:A.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巨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B.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C.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会栽倒下来。评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教学,理解句子间的关系,体会出美的韵味。

4.运用多媒体拓宽视听范围,发展思维

多媒体从不同方面刺激多种感官,形成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学习兴趣,从而在自觉的感知思维中培养记忆能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随后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5.拓展作业,培养创新意识

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观。①设计作业时,尽量使目标多元化,努力更新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把培养创新性学习习惯与能力纳入作业中,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如:教学《燕子》结尾时,师可利用生的兴趣和特长,发挥创新性思维,在布置作业时要求:A喜欢画画的:用彩色笔画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爱;B喜欢朗诵的:在师创设情境中尽情地朗读,陶冶情操,提高朗读能力;C喜欢写作的:将优美、生动的词句收集在摘录本上,朗读成诵。评析:通过自由选择,充分尊重个性特征,加强各学科横向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②尽量使作业目标力求再发展。部分师在布置作业时为了让生掌握生字字形,布置大量抄写词语;而理解词语让学生大量抄写解释,这样机械性作业,失去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为避免此情况发生,教学解释词语时,可提供语言环境,选词填空,经过分析比较后,理解词义,且理解词语运用范围和场合,有助于今后语言实践中运用。如:教学《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而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师可设计课堂作业,让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原因何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看法;师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样的作业,能启发从不同角度想象,起到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创新意识;③作业的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内容应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即使是同一个词和句子的练习,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设计题目,使学生爱做、乐做。

6.让“评价”提升学习效益

学生具备能学好知识的潜能。在自学实践中进行反思评价,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必须不断地实践运用,反省改进,把言语作品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形成语言能力,尤其关注评价。如:学完一单元后,要求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分析,根据自己学习经验进行自我测试评价,并让优秀学生当小老师谈见解,其他评判该见解对错理由,然后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发现的问题多了,请教学习的效益自然会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只要语文教师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会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性思维的新型人才!

标签:;  ;  ;  

创新如何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