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草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草酸,铵盐,液相,膏剂,有机溶剂,体系,电位差。
甘草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涂碎萍,侯雅琴,边原,封永莉,李晋奇[1](2018)在《6种甘草酸盐乳膏中甘草酸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6种甘草酸盐乳膏剂中甘草酸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大鼠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6种甘草酸盐(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甘草酸单钾、甘草酸二钾、甘草酸叁钠、甘草酸二钠)乳膏剂中甘草酸24 h累积渗透量,并计算其透皮吸收速率以评价6种甘草酸盐乳膏剂的透皮特性。结果:6种甘草酸盐在大鼠皮肤的24 h累积渗透量大小顺序为甘草酸叁钠(23.933μg/cm~2)>甘草酸二钾(22.952μg/cm~2)>甘草酸二钠(15.424μg/cm~2)>甘草酸单钾(10.703μg/ccm~2)>甘草酸二铵(9.557μg/ccm~2)>甘草酸单铵(1.621μg/ccm~2);经皮渗透速率快慢的顺序为甘草酸叁钠[1.010 2μg/(ccm~2·h)]>甘草酸二钾[0.974 5μg/(cm~2·h)]>甘草酸二钠[0.641 2μg/(ccm~2·h)]>甘草酸二铵[0.399 9μg/(ccm~2·h)]>甘草酸单钾[0.362 8μg/(ccm~2·h)]>甘草酸单铵[0.072 6μg/(ccm~2·h)]。结论:6种不同甘草酸盐乳膏剂中,甘草酸叁钠体外经皮渗透速率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09期)
本刊北京讯[2](2015)在《食品添加剂甘草酸盐等四项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北京讯: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的委托,协会于2015年1月6日在京组织召开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盐等四项标准及行业发展研讨会。协会理事长齐庆中、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薛毅、副秘书长孙瑾,以及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张俭波博士、王华丽博士、骆鹏杰博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李惠宜教授、胡国华教授,甘草酸一钾、甘草酸叁钾、甘草酸铵和甘草抗氧化物四项标准的承担单位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世雨主任和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宓捷波,四个产品的13家生产企业,以及来自中国(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5年02期)
邓淑华,王晓斌,王鸿梅,刘艳华[3](2011)在《甘草酸盐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酸又名甘草皂苷,是甘草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采用半合成方法制备甘草酸盐,可大幅度提高甘草酸的溶解度、增加药物稳定性,提高生(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黄小葳,霍清[4](2004)在《神经网络技术在双水相分离提取甘草酸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 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在提取甘草酸盐中几种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建立了网络映射关系,并可得到比较好的预测收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4年S1期)
林强,黄晓巍,霍清[5](2003)在《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甘草酸盐分配系数测定和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盐,测定了不同分子质量PEG (NH4)2SO4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并利用改进Diamond Hsu模型对此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进行了数学关联。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董军芳[6](2003)在《新型双水相的液液相平衡及其萃取分离甘草酸盐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而温和的分离新技术,特别适用于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分离提纯。但由于传统的双水相的原料成本较高,目前真正工业化的例子还很少,所以开发廉价的双水相体系则成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发展的方向。 本文研究了新型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的分配机理和规律,并将乙醇/硫酸铵体系用于从中药甘草中分离提纯甘草酸盐,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了一种以p_上/p_(有机溶剂)作为分相能力的判据的初步分析判断普通有机溶剂和无机盐与水形成双水相体系分相能力的实验和判断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_上/p_(有机溶剂)愈小,有机溶剂和无机盐的分相能力愈强;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无机盐与有机溶剂竞争夺取水分子的过程,有机溶剂的水化能力愈大其分相能力愈差,而无机盐的盐析能力越大其分相能力越强; (2)采用浊度法实验测定得到硫酸铵在乙醇和异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提出一个溶解度曲线的经验方程并关联,关联精度较高,且绘制了乙醇/硫酸铵和异丙醇/硫酸铵两个叁元体系的相图,并建立了一种测定乙醇(或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的实验方法,实测了这两个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 (3)采用Scatchard-Hildebrand方程和Fowler-Guggenheim方程相结合的模型,由二元体系的模型参数对乙醇/硫酸铵和异丙醇/硫酸铵两个双水相体系的叁元液液相平衡关系做了预测,并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不是很理想;为了求解叁元液液相平衡计算方程,建立了一种降维的迭代计算方法,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可将有11个变量的非线性方程组降为只剩下3个待求变量,减少了计算量,且具有较好的计算收敛能力;最后采用Othmer-Tobias方程和Bancroft方程来拟合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液液的相平衡关系,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较好; (4)实验考察了甘草酸钾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草酸钾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K和收率η都较高,且K和η都随着乙醇浓度和硫酸铵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初始硫酸铵水溶液pH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pH=6时分配系数K和收率η都达到最大。当W_(硫酸铵)=17.70%,W_(乙醇)=35.10%,初始硫酸铵水溶液的pH值为6.00左右时,分配系数K可达13.72,收率η可达96.34%;初步探讨了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甘草浸取液粗品中分离提纯甘草酸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当W_(乙醇)=35.10%,W_(硫酸铵)=17.70%时,可获得平均纯度为47.61%的甘草酸铵精品,且相对于原甘草粗粉的平均收率可以达到2.33%。与传统丙酮回流结晶法相比,显着提高了甘草酸铵的纯度和收率,这说明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来萃取分离甘草酸盐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03-04-01)
林强,霍清[7](2002)在《双水相体系萃取甘草酸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盐的新工艺。方法 采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的新型双水相体系萃取。结果 提取甘草酸盐的最佳溶剂为乙醇 /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 ,此体系的两相分配完全 ,分配系数达 12 .8,收率为98.3%。结论 此方法简单易行 ,是从甘草提取液中制备甘草酸单铵盐的新工艺。(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2年08期)
罗跃娥,肖丽梅,刘艳,崔志清,郭世铎[8](1999)在《甘草酸盐对翻转小鼠离体小肠糖-钠转运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的方法,观察甘草酸盐对糖-钠转运电位(简称PD)的影响,以了解甘草酸盐对与PD密切相关的Na~+·K~+-ATP酶的影响。结果甘草酸钾(2g/L)和甘草酸锌(0.9 mmol)均可显着抑制 PD(P<0.01)。推测甘草酸钾盐和锌盐均可对Na-K-ATP酶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1999年04期)
苌云玉[9](1995)在《甘草酸盐制备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草酸进行成盐结构修饰,可制得多种甘草酸盐,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制备纯度较高的甘草酸盐可以利用甘草酸单铵盐与相应的无机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而制得,一般不需精制即可.(本文来源于《基层中药杂志》期刊1995年04期)
洪永福,林厚文[10](1991)在《甘草酸盐与甘草次酸几种提取分离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性味甘平,有和中缓急,润肺去痰,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甘草酸锌有抑制消化性溃疡作用;甘草酸盐、甘草次酸有诱发干扰素,增强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抑制水痘、(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甘草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刊北京讯: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的委托,协会于2015年1月6日在京组织召开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盐等四项标准及行业发展研讨会。协会理事长齐庆中、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薛毅、副秘书长孙瑾,以及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张俭波博士、王华丽博士、骆鹏杰博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李惠宜教授、胡国华教授,甘草酸一钾、甘草酸叁钾、甘草酸铵和甘草抗氧化物四项标准的承担单位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世雨主任和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宓捷波,四个产品的13家生产企业,以及来自中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草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涂碎萍,侯雅琴,边原,封永莉,李晋奇.6种甘草酸盐乳膏中甘草酸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8
[2].本刊北京讯.食品添加剂甘草酸盐等四项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举行[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
[3].邓淑华,王晓斌,王鸿梅,刘艳华.甘草酸盐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
[4].黄小葳,霍清.神经网络技术在双水相分离提取甘草酸盐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4
[5].林强,黄晓巍,霍清.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甘草酸盐分配系数测定和关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6].董军芳.新型双水相的液液相平衡及其萃取分离甘草酸盐初步探讨[D].华侨大学.2003
[7].林强,霍清.双水相体系萃取甘草酸盐的研究[J].中草药.2002
[8].罗跃娥,肖丽梅,刘艳,崔志清,郭世铎.甘草酸盐对翻转小鼠离体小肠糖-钠转运电位的影响[J].中草药.1999
[9].苌云玉.甘草酸盐制备方法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5
[10].洪永福,林厚文.甘草酸盐与甘草次酸几种提取分离方法的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