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第五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张家口0751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之一,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必须在运输、搅拌、浇筑以及养护过程中满足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的要求,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通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及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防治。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质量问题防治;
1、引言
在目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主要用于建筑地基和框架结构的施工中。由于施工范围广泛,其施工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如果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搅拌过程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搅拌一般由场外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或现场搅拌站搅拌,应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各种原材料合格,计量偏差符合标准规定要求,投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搅拌时间合理、准确,最终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但是,如果采用的搅拌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混凝土失去一部分应有的性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2.2混凝土运输过程的施工技术
新拌制的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拌合水挥发,被骨料吸收,同时水泥矿物会逐渐水化,进而使混凝土拌合物变稠,流动性减小,造成坍落度损失,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必须采用合理的运输方法,当混凝土出现了分层、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其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尽量减少混凝土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与此同时,如果施工使用的混凝土存在不同的分类,可根据各类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制定分批运输的方案,实现分批运输,避免一起运输产生不同混凝土混合的现象。
2.3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个技术
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混凝土的配合比与施工方法,具体的控制方式为:
(1)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是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掺合料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要注意几点:
①混凝土中拌合水的温度会影响浇筑质量,因此需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浇筑时拌合水的温度符合要求。
②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水泥的含量只有10%-15%,但是水泥的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施工中可以适当地添加粉煤灰或沸石粉,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控制水泥的温度变化。
③混凝土中的骨料含量在75%左右,由于比例较大,一旦骨料的温度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混凝土温度,经过多此试验如果骨料温度升高4℃,混凝土温度就会升高2.6℃,所以在实际中尽量控制骨料温度降低其对混凝土的影响。
(2)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①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这些部件的偏差符合施工规范验评标准要求,还要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对模板间的缝隙要用胶条或胶带加强,防止浇筑时出现漏浆的情况。
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中所有的杂物(泥土、塑料布、烟头、穿线管头、烟盒、剩余钢筋)清理干净,并保证钢筋表面清洁、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同时用水将模板充分湿润,才可浇筑混凝土。
③浇筑时如果需要安装输送管道,应尽量采用单独的规定形式,避免接触模板外架或支撑结构,防止浇筑时对钢筋或模板造成冲击。
④浇筑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情况,如果这些部件出现变形或移位的现象,就要停止浇筑,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正,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恢复浇筑。
⑤在混凝土进入模板时,不要向模板或钢筋位置集中位置倾倒。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高度不宜超过2M,当超过时,就需要使用串筒、流槽、留管使混凝土下落,防止离析现象发生;⑥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此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施工缝。
⑦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采用插入式振捣普通混凝土,应快插慢抜,移动距离捆制在40CM以内,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振捣器插入下层内的深度应不小与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捣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⑧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再浇筑梁和板混凝土,使墙和柱混凝土得到充分沉实,防止产生冷缝。
⑨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有主此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
2.4混凝土养护过程的施工技术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
①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
②对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③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④对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微彭胀水泥、矿渣硅酸盐大坝水泥,不得少于21天;高温期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当采用塑料薄模布养护时,其外表面全部覆盖,并应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6)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促进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①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②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③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
④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通过以上分析,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要把关
水泥要严格按其技术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并按有关条件进行品种的合理选用,特别要注意水泥的有效期;粗细骨料应控制其杂质和有害物质含量,若不符合,应经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处理;采用天然水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按标准进行检验。水泥、砂石、外加剂等主要材料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或进场复验报告。
(2)配合比设计很重要
混凝土应按行业标准JSJ55-2000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检验配合比的依据。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生产时应检验配合比设计资料、试件强度、试验报告、骨料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3)施工工艺更关键
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称量准确,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控制在水泥、掺和料为±2%;粗细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一次,各种衡器应定期检验。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及时观察、检验施工记录。在运输浇筑过程中,要防止离析、泌水现象、流浆等不良现象,并分层按顺序振捣,严防漏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有
本人从198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在施工一线工作,30多年的施工实践中,能够紧密地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恰当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多年来,混凝土工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大致归纳为
(1)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要求,表现在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防治措施有:
①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②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③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准确
④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
(2)混凝土表面缺陷,表现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峰窝、孔洞;防治措施有:
①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或均匀涂刷脱模剂。
②按规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③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通过,浇筑密实;
(3)混凝土柱、墙、梁等外形尺寸,轴线位置偏差大,表现在混凝土柱、墙、梁等外形尺寸偏差、表面平整、轴线位置等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防治措施有:
①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并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②模板及其支撑(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在浇筑及养护过程中,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③确保模板支撑基座坚实。
④在浇筑混凝土前后及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还应当不断地总结、创新更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对我们的建筑工程在混凝土质量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更新的挑战;但我坚信,无论混凝土工程的工艺多么复杂,也不管混凝土工程的规模有多大,只要我们在施工中的每道工序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的要求去做,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严格有效控制,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在满足工程工期、安全的前提下力增创出优质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魏成,宋书银.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3)
[2]张奇.探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3]狄献锋,常记周.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河南科技.2013(16)
[4]张保林,王长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