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方方[1](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闫蕾[2](2021)在《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探究》文中认为
魏晓萌[3](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田奉维[4](2021)在《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石敏[5](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卢菊艳[6](2021)在《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舆情是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对某一热点事件所表达出的情感、情绪、态度、意见的综合反映,其在治理目标、传播主体、内容以及功能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手段、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其教育环境、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者权威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构建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和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从网络舆情传播的社会环境之维、网络舆情治理的高校工作之维、网络舆情引导的教育者之维和网络舆情应对的大学生之维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以网络治理、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为抓手,规范和优化网络舆情传播的社会环境;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优化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以及健全高校的网络舆情管控机制,促进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体系的完善;着眼于教育者育人理念、施教本领和教学成效上的转变与提升,实现教育者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培养其信息意识、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代玉茜[7](2021)在《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践行着新时代的新要求,葆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承载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媒体融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有良好的机遇和优势,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及时准确把握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好其独特优势,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力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最大化。就此,本文设计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等内容,利于更好地把握全文。第二部分,详细阐释了本选题的核心概念及媒体融合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系等,为本选题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三部分,跨学科全面总结、分析了媒体融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所具有的四大机遇和四大优势。第四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深刻剖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和四大困难。第五部分,重点阐述了力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最大化的具体措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的六大方面措施、“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六大方面措施。本部分是本文的重心,也是本选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邓晶艳[8](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与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集成与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迈入大规模数据挖掘、运用与创新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彰显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广域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思维范式,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即时性、精准性、前瞻性与个性化等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与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思维、优化供给、改进方法、重构范式,建构科学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转型升级,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进一步提质增效、焕发新机的重要生长点与强劲推动力。阐释大数据内涵、价值、特征与功能,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且辨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概念得以提出。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三个维度全面阐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论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逻辑、发展动因、方法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可以明确大数据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契合点,理清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短板和弱环。运用文献资料法、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与访谈调研法审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作原因剖析,同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育内容体系以及教育工作的主体转型,有利于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可能性,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画像”“规律探寻”与“超前感知”三个应用呈现。以之为基础,基于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模式粗放、知行脱节、供需错位等难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四大发展转向并详细阐述四大发展转向的实现路径。基于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理论深化,还要坚持实践导向,致力推动大数据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由之,宏观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数据解释与反馈五大工作模块与应用流程;微观上,对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场域中的“数据画像”“精准资助”“失联告警”三个应用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从而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大数据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还存在观念性、路径性与机制性瓶颈,同时,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对数据的不当应用会带来诸如“数据垄断”“数据滥用”“数据侵害”“数据冰冷”等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高校尚须在思维理念、技术开发、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机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应用作出回应与调试。不仅如此,在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始终坚持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相结合。
方靖[9](2021)在《融媒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冯莉然[10](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6)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重难点 |
1.4.2 研究创新点 |
2 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 |
2.1 网络舆情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辨析 |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
2.1.2 网络舆情相关概念辨析 |
2.1.3 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 |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
2.3 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2.4.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
2.4.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
2.4.3 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 |
3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
3.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3.1.1 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推动全员育人 |
3.1.2 创新教育手段,拓宽教育阵地 |
3.1.3 凸显主流价值,发挥引领功能 |
3.1.4 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成效 |
3.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3.2.1 侵蚀教育环境,弱化教育影响力 |
3.2.2 加大教育难度,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 |
3.2.3 冲击教育内容,影响价值认同 |
3.2.4 挑战教育者地位,削弱教育效果 |
4 网络舆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4.1 社会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 |
4.2 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不健全 |
4.3 教育者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 |
4.4 大学生网络素养不足 |
5 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
5.1 规范与优化:网络舆情传播的社会环境之维 |
5.1.1 加强网络治理,维护网络安全 |
5.1.2 推进法治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5.1.3 强化主导声音,引导舆论走向 |
5.2 完善与把关:网络舆情治理的高校工作之维 |
5.2.1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
5.2.2 优化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 |
5.2.3 健全高校的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
5.3 转变与创新:网络舆情引导的教育者之维 |
5.3.1 切实转变育人理念 |
5.3.2 着力提升施教本领 |
5.3.3 努力提升教学成效 |
5.4 教育与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大学生之维 |
5.4.1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
5.4.2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
5.4.3 推进网络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法治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7)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
(一)研究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媒体融合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相关概述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媒体融合 |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类别 |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
二、媒体融合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系 |
(一)媒体融合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时代要求 |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是媒体融合的发展契机 |
第二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具有的机遇与优势 |
一、具有的机遇 |
(一)空间逐渐扩大 |
(二)资源日益丰富 |
(三)内容传播迅速 |
(四)方法逐渐多样 |
二、具有的优势 |
(一)育人功能的覆盖性不断增强 |
(二)导向功能的时效性愈益突出 |
(三)传播功能的情感化愈加浓厚 |
(四)生态功能的可视化日益清晰 |
第三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
一、面临的挑战 |
(一)复杂媒体环境争夺高校教育话语权 |
(二)多元媒体信息冲击高校主流价值观 |
(三)多方媒体传播弱化高校教育影响力 |
(四)繁杂媒体产品削弱高校教育实效性 |
二、面临的困难 |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包含的环境有待优化 |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过程的监控力有待增强 |
第四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最大化的措施 |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
(一)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平台融合新景象 |
(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构建有序的教育环境 |
(三)丰富高校教学内容,增强网络教育时代感 |
(四)创新高校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教育现代化 |
(五)融入媒体融合发展,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 |
(六)培训媒体融合技能,提升网教技术保障力 |
二、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
(一)转变教育者教学理念,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
(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主体参与意识 |
(三)提升教育主体交互性,形成多方联动局面 |
(四)力推网络法治化进程,发挥法律法规作用 |
(五)健全网络教育新机制,增进网教管理效果 |
(六)加强校园“三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大数据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大数据与教育交叉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析 |
第三节 逻辑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内容框架 |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解读 |
一、大数据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 |
一、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数据生成逻辑 |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之数据发展动因 |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数据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数据应用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自组织系统阐释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复杂自组织系统特征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化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换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数据工作机制 |
第二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
一、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访谈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
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
二、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 |
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转型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优势 |
一、大数据关键技术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数据交互 |
三、教育管理平台载体的数据智能 |
四、教育管理实践数据的跨域应用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分析 |
一、基于数据技术的效率提升 |
二、基于证据的日常教育管理 |
三、基于数据评价的工作改进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转向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呈现 |
一、精准画像:大数据精确反映学生行为状态 |
二、规律探寻:大数据有效呈现学生活动规律 |
三、超前感知:大数据准确研判学生活动趋向 |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
一、线性思维 |
二、系统思维 |
三、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 |
一、普适教育 |
二、个性化培育 |
三、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 |
一、认知培育 |
二、实践养成 |
三、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
第五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 |
一、需求侧适应 |
二、供给侧发力 |
三、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二、守正创新原则 |
三、趋利避害原则 |
四、循序渐进原则 |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建设与运行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采集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分析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解释与反馈 |
第三节 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
一、数据画像 |
二、精准资助 |
三、异常告警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
第一节 个体主观条件 |
一、培育大数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 |
二、掌握大数据知识与大数据技能 |
三、提升大数据伦理与管理理性 |
四、把握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导向 |
第二节 技术条件保障 |
一、开发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
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核心技术团队 |
第三节 组织与制度保障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推进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 |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
第四节 文化环境保障 |
一、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
二、培育校园数据文化 |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
结语: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结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模式”研究[D]. 张方方.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探究[D]. 闫蕾.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法研究[D]. 魏晓萌. 西华大学, 2021
- [4]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研究[D]. 田奉维. 西南大学, 2021
- [5]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研究[D]. 石敏.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6]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卢菊艳. 浙江大学, 2021(01)
- [7]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D]. 代玉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邓晶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9]融媒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 方靖.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创新研究[D]. 冯莉然. 中国矿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