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烷烃论文_张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烷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烷烃,环氧,聚碳酸酯,酸酐,环状,二氧化,聚酯。

环氧烷烃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钴催化环氧烷烃的叁氟甲氧基化开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氟甲氧基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叁氟甲氧基负离子不稳定,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极大的挑战,一直是氟化学领域的难点之一.环氧烷烃在亲核试剂作用下进行的开环反应是一步构建具有双官能团有机小分子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叁氟甲氧基负离子具有较低的亲核性,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通过环氧开环实现叁氟甲氧基化合物的制备.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汤平平课题组利用SalenCoDNP体系,实现了环氧烷烃在叁氟甲氧基试剂TFMS作用下的开环反应.该方法不需要氟负试剂参与,即可高效地实现多种不同结构的环氧烷烃的叁氟甲氧基化开环,特别是端位环氧烷烃的开环具有很好的化学和区域选择性.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通过双金属协同过程实现的.该工作是首次利用钴催化环氧开环的叁氟甲氧基化反应.(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雪[2](2018)在《含吸电子基环氧烷烃与CO_2的立构规整性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制备聚碳酸酯具有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高、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含有给电子基团的环氧烷烃(如环氧丙烷(PO))等,而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烷烃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吸电子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导致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较差,从而无法得到高全同度的聚碳酸酯。因此,本论文通过对催化剂的设计实现了含有吸电子基团的氧化苯乙烯(SO)及其衍生物的高区域选择性开环,得到具有高度全同的聚碳酸酯,并且对得到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展开了研究。(1)利用基于多手性的SalenCo(Ⅲ)X配合物和PPNY(PPN=双(叁苯基正膦基)亚胺正离子,X=Y=2,4-二硝基苯酚根负离子)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催化二氧化碳与具有吸电子基团的端位环氧烷烃,氧化苯乙烯(SO)及其衍生物的高区域选择性共聚。其中环氧烷烃开环主要发生在亚甲基C_β-O键,得到一种全同立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高达98%的头对尾连接选择性和97%的对映选择性。对该高立构规整度的聚合物进行热力学研究发现,具有98%全同立构规整度的等规聚(苯乙烯碳酸酯)是典型的半结晶材料,其熔融温度(T_m)为137.3℃,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101.2℃。全同立构聚(3-甲氧基氧化苯乙烯碳酸酯)也是半结晶性的聚合物材料,其T_m约90℃;而相应的全同立构聚(3-氯氧化苯乙烯碳酸酯)则呈现无定形特征,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仅为82.1℃。(2)将得到的两种相反构型的全同立构聚合物(R)-和(S)-聚碳酸酯等量混合得到立体复合物,这是首次在基于端位环氧烷烃的聚碳酸酯中发现。全同立构(R)-和(S)-聚(苯乙烯碳酸酯)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晶性立体复合物,其熔融温度(T_m)为164.1℃,比单一构型聚合物高出27℃。全同立构(R)-或(S)-聚(3-氯苯乙烯碳酸酯)是典型的无定形聚合物材料;然而,在将两种对映体混合在一起时,也可以发生相反构型的聚合物链之间的互锁作用,得到T_m为147.3℃的结晶性立体复合物。(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杰,吕小兵[3](2017)在《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的立体选择性可控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共聚形成的聚酯是一类新型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这类反应的两种底物非常容易通过化学手段大规模廉价获得。然而,高效地实现这一聚合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结晶型聚酯还比较少见。作者课题组通过设计手性双核金属催化剂,第一次实现了内消旋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不对称交替共聚,制备出主链具有手性的全同结构聚酯,并发现一例结晶型聚酯,熔点达到221℃。通过仔细微调催化剂结构,高对映选择性地实现了各种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的不对称交替共聚,聚合产物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9%,发现多种全同结构聚酯具备结晶性能。探讨了双核金属配合物高效活化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的微观过程,以及交替共聚过程中的立体化学控制机理,为创制结晶型和功能型聚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任伟民,乐天俊,吕小兵[4](2017)在《Fe(Ⅲ)-salan配合物催化羰基硫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羰基硫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制备降解性聚单硫代碳酸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些研究中,所涉及的催化剂几乎全部为基于铬配合物与季铵盐构成的双组分或双功能体系。发展多样化且环境友好的催化体系就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分子内含有位阻型有机碱的Fe(Ⅲ)-salan配合物(salan配体是指salen配体上的C=N双键被N,N’-二取代基的C-N饱和键取代),用于催化羰基硫与环氧烷烃的交替共聚反应。该单活性点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活性、聚合物选择性和底物适用性。生成的聚合物中硫代碳酸酯单元含量超过99%,且没有发现"氧-硫交换"反应。此外,应用该催化剂,首次合成了由环氧丙烷/羰基硫、环氧环己烷/羰基硫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而且,通过改变嵌段共聚物中不同链段的含量实现对其热力学性能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李瑗宇,张志超,韩双[5](2017)在《铬配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交替共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4-二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以及N-二甲基乙二胺为原料,经过曼尼希反应合成了相应的氨基双酚化合物,并将氨基双酚化合物在无水无氧条件下与无水氯化铬(CrCl_2)在四氢呋喃中反应,之后再在空气中氧化制备出相应的叁价氨基双酚铬配合物。制备的氨基双酚氯化铬配合物在有机碱DMAP,PPNCl及N-Me Im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引发环氧环己烷与二氧化碳的开环共聚,得到聚碳酸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进行表征,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子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7年03期)

刘闯[6](2016)在《二氧化碳参与的羧化及与环氧烷烃共聚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是储量最丰富的C1资源,具有无毒无害、不可燃、廉价易得等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已经用于部分有机小分子如羧酸及其衍生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碳酸酯的合成。由于二氧化碳本身的化学惰性,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寻找活性高、适用性广的催化剂体系一直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与传统的试验相比,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解释反应机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从分子电子的角度来理解基元反应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设计出优异的催化剂体系;同时通过研究催化剂构效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新设计催化剂的效果,大大减小了实验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用DFT理论计算的方式去研究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详细机理,期望通过对反应的深入理解,设计出更优异的催化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研究了无配体银盐催化端炔与二氧化碳羧化的反应机理,探讨了有机配体的作用,以及不同碱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配体银盐催化端炔与二氧化碳羧化的机理,即碳酸铯参与的银催化端炔与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的活性物种为碳酸铯负离子配位的物种,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炔银。首次报道碳酸铯不仅作为碱去夺取端炔的质子,而且还充当阴离子配体参与形成催化剂活性物种。(2)通过考察苯基硼酸酯与二氧化碳在银盐的催化下的羧化反应机理,研究该反应中碱的作用。发现氟化铯或碳酸钾作为碱参与反应时,从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上与叔丁醇钾作为碱相比均不利,所以得到的产物产率较低;当无有机配体参与时,苯基硼酸酯的羧化反应中二氧化碳插入过程的能垒高于有机配体存在时二氧化碳的插入能垒,因此有机配体对反应起到了促进作用。(3)研究了不同端位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时的区域选择性,并从电子和轨道等角度去分析原因。研究发现,苯环取代基端位碳原子的孤对电子(LP)可以离域到次甲基C-O键的BD*轨道或者次甲基碳原子的LP*轨道上,从而对稳定次甲基开环断裂生成的过渡态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环氧苯乙烷与二氧化碳共聚时的开环位置主要集中在次甲基上。(4)研究了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内消旋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的区域选择性,并研究了立体复合物结晶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手性的聚碳酸酯链之间通过多个氢键发生作用,从而表现出结晶性立体复合物行为,形成稳定的立体复合物层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11-01)

张鹏,刘定华[7](2016)在《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反应体系,本文在综合分析脂肪族聚碳酸酯应用前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该工艺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种类活性中心金属的组合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共沉淀法制得的Zn-Co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CO_2与环氧烷烃的催化体系中,通过改变制备方法、配体等条件可以实现对催化剂形貌的控制,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Zn-Fe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对于环氧丙烷开环活性较好。同时还介绍了采用其他活性中心金属组合制得的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发现对于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活性受中心金属及配体的影响较大。最后,对该共聚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的设计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07期)

王艳玲,李媛宇,张志超[8](2016)在《金属铬配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酸酐的共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氨基双酚化合物,并制备了相应的金属铬配合物,作为引发剂考察其在环氧环己烷与丁二酸酐聚合反应中的催化行为。以2,4-二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以及N-二甲基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相应的氨基双酚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鉴定。将得到的氨基双酚化合物在无水无氧条件下与无水氯化铬(Cr Cl2)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后再在空气中氧化制备出相应的叁价氨基双酚铬氯配合物。所得到的配合物用核磁共振氢谱以及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制备的氨基双酚氯化铬配合物在有机碱4-(N-二甲基)吡啶(DMAP),PPNCl,及N-Melm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引发环氧烷烃(环氧环己烷,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与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的开环共聚。对聚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胡曦华[9](2016)在《改性Zn-Co(Ⅲ)DMC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制备聚醚多元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现今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主要依赖传统的碱(KOH)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工艺。然而由催化剂引入的大量K+要求产品必须进行复杂的精制步骤,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强碱存在下,反应中不可避免的聚合单体异构化会大大降低产品的质量。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是一种新兴的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催化剂,其高效、环保的特点使之具有替代KOH催化体系的潜力。但是DMC催化体系自身存在的不足限制了它的工业应用,包括需要低聚物聚醚多元醇作为引发剂,以及使用环氧乙烷对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进行封端时得不到窄分子量分布的产品等。本文旨在攻克工业化难点,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出低不饱和度、分子量可控和能够成功封端的高品质聚醚多元醇,对以下方面展开了研究:基于对DMC催化剂的理解对其进行改性合成。用改性DMC催化剂分别催化了PO和EO的开环聚合,成功地使用以往被认为会引起DMC失活的小分子多元醇引发了反应,PO反应诱导期低于30 min,EO反应诱导期低于50 min,均低于文献报道值。比较了不同引发剂引发能力的差异,归纳出对于分子量相近的引发剂,较少的引发端和较弱的配位能力更有利于顺利地引发反应和制备分子量范围广的聚醚多元醇产品。通过调整投料比确认了实验条件下各个引发剂能够制备出产品的分子量范围,并总结发现较高的引发剂浓度会不利于引发过程,但有利于反应速率以及整个反应体系的稳定。对改性DMC催化PO开环聚合进行了初步的放大,分别使用1,2-丙二醇和叁缩二乙二醇为引发剂,成功制备了分子量相对可控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实验中通过改变加料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反应体系最大压力,维持了反应速率的稳定,同时几乎不影响产品的分子量分布。使用改性DMC催化剂,由PPG-400引发进行了EO开环聚合实验,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PDI=1.1-1.2)的产品,反映出DMC具备高效催化EO对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进行封端反应的能力,为DMC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7)

吕慧文[10](2016)在《基于环氧烷烃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烯烃为主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难降解的特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聚酯在生物医药、包装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与传统的二醇和二酸缩聚反应相比,通过环氧烷烃和酸酐或内酯的共聚制备聚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此类反应存在活性低、选择性差以及底物范围窄等缺陷。基于对此共聚过程的双金属协同机理的理解,设计出基于联苯的双金属SalenCr(Ⅲ)X配合物用于环氧烷烃和酸酐或内酯的共聚反应,开发具有功能性的基于环氧烷烃的高分子聚酯材料。1.应用基于联苯的双金属SalenCr(Ⅲ)X配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酸酐共聚,考察了温度、催化剂负载量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拓展了环氧烷烃和酸酐的种类,制备出了结构多样的功能性聚酯材料,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实验证明此聚酯具有完美的交替结构;考察了手性双金属SalenCr(Ⅲ)NO3配合物催化端位环氧烷烃与酸酐共聚的区域选择性,证明其在亚甲基处开环的选择性大于95%;制备的SA-COPO共聚物和PA-CHO共聚物分别具有100℃和14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应用双金属SalenCr(Ⅲ)X配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3,4-二氢香豆素共聚,得到多种具有完美交替结构的芳香族聚酯,差示热量扫描实验(DSC)、X-射线衍射实验(XRD)表征发现CHO-DHC共聚物、CPO-DHC共聚物以及CBO-DHC共聚物为结晶性聚合物,熔点分别为170.8℃、138℃和111℃;对于COPO-DHC聚合物,同时具有5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138℃的熔点,为半结晶性聚酯;CDO-DHC共聚物是无定形聚酯,具有62.7℃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环氧烷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氧化碳(CO_2)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制备聚碳酸酯具有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高、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含有给电子基团的环氧烷烃(如环氧丙烷(PO))等,而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烷烃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吸电子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导致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较差,从而无法得到高全同度的聚碳酸酯。因此,本论文通过对催化剂的设计实现了含有吸电子基团的氧化苯乙烯(SO)及其衍生物的高区域选择性开环,得到具有高度全同的聚碳酸酯,并且对得到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展开了研究。(1)利用基于多手性的SalenCo(Ⅲ)X配合物和PPNY(PPN=双(叁苯基正膦基)亚胺正离子,X=Y=2,4-二硝基苯酚根负离子)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催化二氧化碳与具有吸电子基团的端位环氧烷烃,氧化苯乙烯(SO)及其衍生物的高区域选择性共聚。其中环氧烷烃开环主要发生在亚甲基C_β-O键,得到一种全同立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高达98%的头对尾连接选择性和97%的对映选择性。对该高立构规整度的聚合物进行热力学研究发现,具有98%全同立构规整度的等规聚(苯乙烯碳酸酯)是典型的半结晶材料,其熔融温度(T_m)为137.3℃,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101.2℃。全同立构聚(3-甲氧基氧化苯乙烯碳酸酯)也是半结晶性的聚合物材料,其T_m约90℃;而相应的全同立构聚(3-氯氧化苯乙烯碳酸酯)则呈现无定形特征,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仅为82.1℃。(2)将得到的两种相反构型的全同立构聚合物(R)-和(S)-聚碳酸酯等量混合得到立体复合物,这是首次在基于端位环氧烷烃的聚碳酸酯中发现。全同立构(R)-和(S)-聚(苯乙烯碳酸酯)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晶性立体复合物,其熔融温度(T_m)为164.1℃,比单一构型聚合物高出27℃。全同立构(R)-或(S)-聚(3-氯苯乙烯碳酸酯)是典型的无定形聚合物材料;然而,在将两种对映体混合在一起时,也可以发生相反构型的聚合物链之间的互锁作用,得到T_m为147.3℃的结晶性立体复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烷烃论文参考文献

[1]..钴催化环氧烷烃的叁氟甲氧基化开环反应[J].有机化学.2019

[2].张雪.含吸电子基环氧烷烃与CO_2的立构规整性聚合[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李杰,吕小兵.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的立体选择性可控聚合[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4].任伟民,乐天俊,吕小兵.Fe(Ⅲ)-salan配合物催化羰基硫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5].李瑗宇,张志超,韩双.铬配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交替共聚[J].辽宁化工.2017

[6].刘闯.二氧化碳参与的羧化及与环氧烷烃共聚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7].张鹏,刘定华.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

[8].王艳玲,李媛宇,张志超.金属铬配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酸酐的共聚反应[J].辽宁化工.2016

[9].胡曦华.改性Zn-Co(Ⅲ)DMC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制备聚醚多元醇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10].吕慧文.基于环氧烷烃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利用活泼环氧烷烃合成功能型离...酯基功能性离子液体亲电一亲核双功能催化剂催化Cq和#~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聚合的催化...八羰基二钴260号工业煤油总离子流色谱

标签:;  ;  ;  ;  ;  ;  ;  

环氧烷烃论文_张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