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潮汐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潮汐,模型,水位,海洋,精度,模式,近海。
潮汐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董玉磊,王荣林,吕立蕾,许军[1](2019)在《基于潮汐模型和DEM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测量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海岸线替代人工实地测量逐步得到了应用,目前遥感影像判绘主要是根据影像上海岸线的痕迹,或直接用水涯线代替,提取方式、提取结果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模型和DEM的海岸线提取方法,通过无人机航摄影像构建海岸带DEM,利用潮汐模型计算海岸线高、水涯线高及其差值,在DEM中提取水涯线高程并根据潮汐模型计算的差值反算出海岸线高,进而在DEM模型利用反算的海岸线高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海岸线位置。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这种提取方法效率较高、精度较为均匀,尤其适用于海岛礁、陡崖险滩等人工测量困难的区域。(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4期)
许军,桑金,刘雷[2](2017)在《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采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潮(天文分潮与浅水分潮)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优于9.7cm。分辨率及在中国沿海的精度都优于全球模型。(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7年06期)
任宪伟,肖付民,段福楼,蒋其伟,王玉春[3](2017)在《基于潮汐模型进行水位控制方案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水位控制的精度要求以及目前水位控制方案设计的不足,提出了利用潮汐模型设计水位控制方案的方法;以自编的软件CNTideGets为工具,对虚拟的一个测区内设立虚拟验潮站,利用潮汐模型计算各个虚拟站的深度基准面、预报15天的潮汐资料,然后计算出各个虚拟站之间的潮时差、同时间最大潮高差以及同相位潮差中误差并绘制成图,以此为依据设计测区水位控制方案;对水位控制精度和利用潮汐模型设计水位控制方案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7年01期)
雷宁,付延光,杨龙,周兴华,阳凡林[4](2016)在《一种建立南海浅海海域高精度潮汐模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应用高度计数据建立的海潮模型在浅海海域精度较低的现状,提出采用移去-恢复技术联合利用19a T/P、Jason-1卫星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高度计数据建立南海浅海海域高精度潮汐模型的方法。处理卫星高度计数据时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按纬差0.1°间隔采用沿迹分析提取南海海域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以及响应分析,得到潮汐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进一步建立网格潮汐模型,讨论了不同分辨率潮汐模型的精度差异。基于验潮站数据集结果运用移去-恢复技术对所建潮汐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潮汐模型4个最主要分潮O_1,K_1,M_2和S_2的RMS分别提高至7.76,9.40,13.86和8.51cm,RSS达到20.32cm,表明移去-恢复技术能够明显改善潮汐模型在浅海海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徐昌彪,朱联军[5](2016)在《基于潮汐模型的频谱资源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是在C-RAN网络架构下进行研究的。首先,引出本文研究内容的必要性;其次,简要地介绍了C-RAN网络的相关知识以及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潮汐模型的建立和频谱资源分配方案进行相关介绍。(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刘雷,董玉磊,曲萌,许军[6](2015)在《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的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在成山角东侧近海区域定线制多波束测量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本实例应用,总结了依适用性检测、验潮站布设方案设计、水位改正值计算等的实施步骤及技术细节。在本次测量中,由沿岸成山角站实现了邻近无潮点附近整个测区的水位控制,水位改正中误差约为0.064m。这证明潮汐模型在近海区域已能满足水深测量工程应用需求,且在严密论证的前提下可在工程实践中完全代替传统水位改正方法。(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5年04期)
白亭颖[7](2015)在《天津港邻近海域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M模式的"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天津港及附近海域分辨率为1'×1'、13个主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构建过程中重点关注水深数据格网化与潮汐模型的精度评估。水深数据格网化过程基于尽量扩大覆盖范围、分辨率与水深数据相匹配以及保持岸线形状基本不变等原则。潮汐数值模拟过程采用分批同化T/P点与验潮站,实现对潮汐模型精度的可靠评估。经估计,在天津港附近的9个主分潮RSS在10cm内。(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5年03期)
宋晶,张爱华[8](2015)在《潮汐模型护理理论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的形成、理论框架、主要内容以及理论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菲尔巴克的潮汐模型护理理论及其应用情况,并指出潮汐模型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5年14期)
胡志博,郭金运,宗干,张凯华[9](2014)在《利用验潮站数据进行叁种潮汐模型的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球分布的565个验潮站水位资料对NAO.99b,CSR4.0和TPXO7.2叁种潮汐模型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海洋范围内,NAO.99b模型精度最高;在黄海海域,TPXO7.2模型的精度最高;在东海和南海海域,则是NAO.99b模型最优;在深海海域,叁种模型精度差异不大;在浅海海域,采用同化方法的潮汐模型比采用经验方法的潮汐模型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4年03期)
罗志才,许闯,赵珞成,周浩[10](2013)在《基于短时间序列重力观测数据的潮汐模型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较高精度潮汐模型一般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序列的连续重力潮汐观测数据,对于没有长期连续潮汐观测站的地区(如海岛和沿海地区等),现有潮汐模型精度较低,利用短时间序列重力观测数据建立高精度潮汐模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厚泽、王勇、周江存等学者相继研究了依赖于现有潮汐模型的精密重力测量的潮汐改正方法。本文给出了顾及理论固体潮的线性拟合方法,可以利用短时间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期刊2013-10-13)
潮汐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采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潮(天文分潮与浅水分潮)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优于9.7cm。分辨率及在中国沿海的精度都优于全球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潮汐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董玉磊,王荣林,吕立蕾,许军.基于潮汐模型和DEM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J].水道港口.2019
[2].许军,桑金,刘雷.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J].海洋测绘.2017
[3].任宪伟,肖付民,段福楼,蒋其伟,王玉春.基于潮汐模型进行水位控制方案设计探讨[J].海洋测绘.2017
[4].雷宁,付延光,杨龙,周兴华,阳凡林.一种建立南海浅海海域高精度潮汐模型方法的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6
[5].徐昌彪,朱联军.基于潮汐模型的频谱资源分配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6
[6].刘雷,董玉磊,曲萌,许军.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的实例分析[J].海洋测绘.2015
[7].白亭颖.天津港邻近海域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J].海洋测绘.2015
[8].宋晶,张爱华.潮汐模型护理理论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15
[9].胡志博,郭金运,宗干,张凯华.利用验潮站数据进行叁种潮汐模型的精度分析[J].海洋测绘.2014
[10].罗志才,许闯,赵珞成,周浩.基于短时间序列重力观测数据的潮汐模型构建方法[C].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