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硅酸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酸,水化,磁铁矿,熟料,矿物,低温,添加剂。
正硅酸钙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张婧,胡磊,常江,王松灵[1](2019)在《磷酸二正硅酸钙及多孔硅酸钙陶瓷生物材料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生物陶瓷材料磷酸二正硅酸钙(Nagelschmidtite, NA)和多孔硅酸钙(Calcium Silicate, CS)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材料及方法:收集临床拔除18-25岁第叁磨牙,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配制200 mg/ml生物材料浸提液,梯度稀释后与3-6代DPSC共培养,cck8法测定第1、3、5、7天时细胞(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崔天杰[2](2012)在《掺杂P_2O_5常温稳定的正硅酸钙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白光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为LED)具有环保、高效、节能、寿命长的特点,代表了照明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白光LED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近紫外LED芯片和能被其激发叁基色荧光粉的组合,因此开发稳定、高效的近紫外白光LED荧光粉具有重要的意义。硅酸盐基质荧光粉由于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廉价等特点,是目前研究和报道较多的白光LED荧光粉体系之一。实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掺杂磷常温稳定的高温相正硅酸钙荧光粉,荧光粉基质组成为:Ca_(2-x/2)Si_(1-x)P_xO_4。根据不同磷掺杂量时材料XRD(X-Ray Diffraction的简称)测试结果,确定了两个最佳组成:磷掺杂量为12mol%,即组成为Ca_(1.94)Si_(0.88)P_(0.12)O_4时,物相为α′Η-Ca_2SiO_4(简写为α′-C_2S,下同);磷掺杂量为29mol%,即组成为Ca_(1.855)Si_(0.71)P_(0.12)O_4时,物相为α-Ca_2SiO_4(简写为α-C_2S,下同)。探讨了磷掺杂后高温相α-C_2S固溶体常温下稳定的原因,并进一步在该α-C_2S固溶体中掺杂稀土离子和碱土金属离子,通过对比掺杂后的XRD谱图,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高温相α-C_2S固溶体常温下稳定的因素。首次报道了磷掺杂的α-C_2S基质荧光粉。α-C_2S:Eu~(2+)荧光粉在372nm或413nm激发下,发射峰值为513nm的绿光,根据发射光谱的不对称性和基质晶格特点推测Eu~(2+)可能取代晶胞中两种不同格位的Ca~(2+),形成了两种发光中心。而α-C_2S:Ce~(3+)在370nm左右激发下发射430nm左右的蓝光,其发光性质随Ce~(3+)掺杂量变化较为复杂。成功合成了磷掺杂的α′-C_2S基质荧光粉,其中α′-C_2S:Eu~(2+)荧光粉在375nm或410nm激发下发射峰值为495nm的绿光,而α′-C_2S:Ce~(3+)荧光粉在365nm激发下发射峰值位于431nm的蓝光。将本实验得到的Eu~(2+)激活的两种晶型的正硅酸钙荧光粉与已经报道的β-C_2S:Eu~(2+)荧光粉相比较,发现磷的掺杂及其伴随的正硅酸钙晶型的转变都影响了荧光粉的光谱性质。论文通过磷掺杂正硅酸钙合成了两类不同晶型正硅酸钙固溶体荧光粉,实现了正硅酸钙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可调,得到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荧光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3-01)
郎建峰,张玉柱,李振国[3](1999)在《含硼添加剂对磁铁矿烧结过程中正硅酸钙生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铁矿烧结过程中正硅酸钙的形成机理及含硼添加剂对正硅酸钙生成的影响。在磁铁矿烧结过程中,CaO溶解于FeO-SiO2 系初期液相,饱和时析出2CaO·SiO2。在冷却带,由液相中进一步析出2CaO·SiO2,同时析出铁酸钙。加入含硼物质可增加铁酸钙的生成量,减少硅酸钙的生成量。(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1999年06期)
李家仁[4](1989)在《低温合成正硅酸钙产物的水硬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熟料含氟0.43~0.85%的β-C_2S制的砂浆试件的水硬活性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低的力学强度。贝利特水泥中氟含量的允许上限比波特兰水泥低,且熟料中的氟不超过0.4%。众所周知,生料中掺氯化物和氟化物对熟料形成过程和合成产物的水硬活性有极大的影响。例如,根据(?)的论着《水泥化学和工艺学的新研究方向》一书,在用含有CaCl_2外加剂的生料制备的阿利尼特水泥系统中,贝利特是在为使物料结合成正氯硅酸钙而氯不足的条件下,于850~900℃时生成的,而在CaO-SiO_2-CaF_2系(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1989年10期)
王本民[5](1981)在《正硅酸钙晶型稳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硅酸钙有叁种晶型,α、β、及γ,其转化温度如下: 熔液2130℃α型1420℃β型675℃γ型在这多晶型转化中,以β型转变为γ型最为激烈,在体积上产生10%左右的膨胀,而造成崩散现象。利用差热分析测定正硅酸钙的晶型转化,所得曲线见图1(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1981年02期)
正硅酸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白光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为LED)具有环保、高效、节能、寿命长的特点,代表了照明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白光LED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近紫外LED芯片和能被其激发叁基色荧光粉的组合,因此开发稳定、高效的近紫外白光LED荧光粉具有重要的意义。硅酸盐基质荧光粉由于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廉价等特点,是目前研究和报道较多的白光LED荧光粉体系之一。实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掺杂磷常温稳定的高温相正硅酸钙荧光粉,荧光粉基质组成为:Ca_(2-x/2)Si_(1-x)P_xO_4。根据不同磷掺杂量时材料XRD(X-Ray Diffraction的简称)测试结果,确定了两个最佳组成:磷掺杂量为12mol%,即组成为Ca_(1.94)Si_(0.88)P_(0.12)O_4时,物相为α′Η-Ca_2SiO_4(简写为α′-C_2S,下同);磷掺杂量为29mol%,即组成为Ca_(1.855)Si_(0.71)P_(0.12)O_4时,物相为α-Ca_2SiO_4(简写为α-C_2S,下同)。探讨了磷掺杂后高温相α-C_2S固溶体常温下稳定的原因,并进一步在该α-C_2S固溶体中掺杂稀土离子和碱土金属离子,通过对比掺杂后的XRD谱图,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高温相α-C_2S固溶体常温下稳定的因素。首次报道了磷掺杂的α-C_2S基质荧光粉。α-C_2S:Eu~(2+)荧光粉在372nm或413nm激发下,发射峰值为513nm的绿光,根据发射光谱的不对称性和基质晶格特点推测Eu~(2+)可能取代晶胞中两种不同格位的Ca~(2+),形成了两种发光中心。而α-C_2S:Ce~(3+)在370nm左右激发下发射430nm左右的蓝光,其发光性质随Ce~(3+)掺杂量变化较为复杂。成功合成了磷掺杂的α′-C_2S基质荧光粉,其中α′-C_2S:Eu~(2+)荧光粉在375nm或410nm激发下发射峰值为495nm的绿光,而α′-C_2S:Ce~(3+)荧光粉在365nm激发下发射峰值位于431nm的蓝光。将本实验得到的Eu~(2+)激活的两种晶型的正硅酸钙荧光粉与已经报道的β-C_2S:Eu~(2+)荧光粉相比较,发现磷的掺杂及其伴随的正硅酸钙晶型的转变都影响了荧光粉的光谱性质。论文通过磷掺杂正硅酸钙合成了两类不同晶型正硅酸钙固溶体荧光粉,实现了正硅酸钙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可调,得到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荧光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硅酸钙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斌,张婧,胡磊,常江,王松灵.磷酸二正硅酸钙及多孔硅酸钙陶瓷生物材料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崔天杰.掺杂P_2O_5常温稳定的正硅酸钙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郎建峰,张玉柱,李振国.含硼添加剂对磁铁矿烧结过程中正硅酸钙生成的影响[J].矿产综合利用.1999
[4].李家仁.低温合成正硅酸钙产物的水硬活性[J].水泥.1989
[5].王本民.正硅酸钙晶型稳定试验[J].无机材料学报.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