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弯扭论文_帅鹏,钱帅,黄建,李浩男,王贯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弯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弯矩,钢梁,屈曲,荷载,临界,复合材料,系数。

复合弯扭论文文献综述

帅鹏,钱帅,黄建,李浩男,王贯[1](2019)在《弯扭复合大负载下电动舵机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弯扭复合大负载工况下电动舵机快速性与稳定性匹配的问题,在分析有限空间质量约束下舵机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核心部件与系统仿真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一种高刚度高功率密度的抗弯扭复合大负载电动舵机设计方法。详细阐述了高功率密度伺服电机和高刚度传动机构的设计过程,并研制了工程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动舵机伺服刚度与功率密度得到显着提升,在复合大负载工况下能够实现高动态高可靠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6期)

支圆圆[2](2019)在《复合荷载作用下固支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继续完善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理论,本文基于课题组提出的钢梁临界弯矩计算通式对典型荷载单一或复合作用时S-S(平面外简支)、C-C(平面外固支)、W-W(平面外简支且约束翘曲)以及R-R(平面外简支且约束转动)4种不同边界条件下固支钢梁的临界弯矩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根据积分运算的结果给出了满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以及关于跨中对称布置的两个集中荷载单一作用时临界弯矩对应的“3C”系数计算式,同时也给出了满跨均布荷载和跨中集中荷载、满跨均布荷载和关于跨中对称布置的两个集中荷载复合作用时等效弯矩系数C_b的计算式,通过与2007版的EC9和1992版的EC3中相应系数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与此同时,运用Mtalab和LTBeamN软件对不同截面的固支钢梁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并得出了跨度、加强翼缘、荷载作用点位置以及荷载比例系数对固支钢梁临界弯矩的影响规律。本文最后还探讨了现有“4M”形式的等效弯矩系数计算式对固支钢梁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曹舒[3](2019)在《复合荷载作用简支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计算精度和应用范围,本文总结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对钢梁弯扭屈曲总势能方程进行严格的变分推导,得到了平衡微分方程组中的横向集中荷载作用项。研究了采用Rayleigh-Ritz法及Galerkin法对理论推导的影响,并指出两者在应用过程中并无本质区别,使用两种近似法求解总势能方程时,扭转位移函数与侧移函数的联立将提高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的精度。基于已有的临界弯矩一般理论的背景,等效弯矩系数取值是影响临界弯矩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钢梁弯扭屈曲等效弯矩系数C_b与参数ζ_y的计算理论,引入考虑几何影响因素的扭转刚度系数K。通过对等效弯矩系数C_b中包含的单一荷载作用下的C_1的数值或表达式进行合理选取,提出了4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C_b的实用算式及其使用范围。结合有限元计算,在端弯矩比例为-1≤ψ≤1的范围内对比了C_b实用算式与现有文献中的“4M”C_b算式,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C_b实用算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1≤ψ≤1时C_b算式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C_b算式可得到较为精确的临界弯矩。(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施佳裕[4](2019)在《494Q柴油机曲轴弯/扭复合强度与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曲轴是柴油机的重要运动件。在柴油机运行过程中,曲轴承受拉、压、弯、扭等交变载荷,其结构参数、材料等影响曲轴的强度和柴油机的可靠性。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和用户对动力性、经济性的需求,柴油机通常采用增压中冷和电控高压喷射等技术,使气缸内最大爆发压力明显提高,曲轴承受的交变载荷随之增大,加剧了主轴颈和曲柄销过渡圆角等区域的应力集中。开展曲轴弯曲、扭转及弯/扭复合载荷对曲轴强度和疲劳寿命的研究,对于提高曲轴的强度和疲劳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494Q柴油机曲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弯/扭复合曲轴模型,确定了曲轴的载荷和约束边界条件,探讨了柴油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圆角应力和变形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应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曲轴结构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和平均应力修正法,编制了载荷谱,研究了优化前后曲轴的疲劳寿命和安全系数;搭建了疲劳试验台,根据配对升降法的原理,开展了曲轴弯曲和扭转疲劳试验,探讨了疲劳极限载荷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实际测量了494Q柴油机的示功图,分析了曲轴弯曲、扭转及弯/扭复合载荷边界条件。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研究了曲轴承受弯曲载荷、最大扭转载荷及弯/扭复合载荷时,圆角应力和变形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曲轴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轴颈过渡圆角处。当柴油机第四缸作功时,第四曲柄销右侧过渡圆角处弯曲应力最大,最大弯曲应力为220.76 MPa。当曲轴承受最大扭转载荷时,最大扭转应力为153.2 MPa,出现在上止点(Top Dead Center,TDC)后25°CA。当曲轴承受弯/扭复合载荷时,0°CA~180°CA内的最大弯/扭复合应力为278.7 MPa,比第四缸作功时的最大弯曲应力大26%,出现在上止点后15°CA。针对曲轴的结构参数、材料等因素,开展了曲轴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根据敏感度分析理论,选择了主轴颈半径、曲柄销半径、过渡圆角半径等结构参数进行应力和变形敏感度分析。基于敏感度分析结果,应用响应面法,提出了一种曲轴结构参数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对应力和变形影响程度最大的结构参数是过渡圆角半径,相应的应力和变形敏感度系数分别为-0.426和-0.563。对优化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优化方案的曲轴最大应力减小了11.8%,最大变形减小了12.5%,达到了优化目的。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和平均应力修正法,预测了曲轴的疲劳寿命,分析了曲轴的安全系数和疲劳损伤,并与优化后的曲轴疲劳寿命和安全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前曲轴的疲劳寿命为2.452×10~9次循环,安全系数为1.75,优化后曲轴的疲劳寿命提高了17.2%,安全系数提高了8.5%;依据疲劳强度理论,曲轴的静强度安全系数为2.9,弯/扭复合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1.77。应用疲劳试验的方法,搭建了曲轴疲劳试验台,开展了曲轴弯曲和扭转疲劳试验。基于配对升降法的原理,探讨不同存活率下,曲轴弯曲、扭转疲劳极限载荷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99.99%存活率下,曲轴弯曲疲劳极限为2036 N·m,安全系数为1.93;曲轴扭转疲劳极限为4502 N·m,安全系数为3.91;曲轴弯/扭复合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1.73,试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杜欣[5](2019)在《复合荷载作用下连续钢梁弯扭屈曲的临界弯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弯扭屈曲是钢梁重要的失稳模式之一。对于发生弯扭屈曲的连续钢梁而言,临界弯矩M_(cr)是表征其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现有文献中对连续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双轴对称截面、等跨连续钢梁或者单一荷载作用等,并且,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临界弯矩计算式也较为复杂,不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和推广。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思路,将不等跨连续钢梁分割成受剪力与连续钢梁保持一致的简支梁。左右两跨梁中,荷载完全相同,但左跨梁跨大于等于右跨,更容易失稳,故将左跨简支梁作为控制梁段。定义连续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有限元解与相应控制梁段临界弯矩的理论解之比为相互影响系数C_(ij),并假定连续钢梁的临界弯矩理论解与有限元解相等,以此建立连续钢梁的临界弯矩与控制梁段临界弯矩之间的联系。控制梁段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可用“3C”系数表示,而控制梁段的临界弯矩与相互影响系数C_(ij)相乘即为连续钢梁临界弯矩,故连续钢梁的临界弯矩可用“4C”系数表示。使用LTBEAM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7种截面连续钢梁在不同的荷载比例系数以及邻跨比条件下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控制梁段临界弯矩的理论解,通过转化得到相应的相互影响系数C_(ij)。采用控制变量的分析方法,较为全面的分析了相互影响系数C_(ij)与荷载比例系数β、邻跨比γ以及截面参数ξ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拟合出了相互影响系数C_(ij)与荷载比例系数β、邻跨比γ以及截面参数ξ之间的近似计算式。将Python语言编制的脚本运用于ABAQUS屈曲分析之中,可实现连续钢梁的快速建模。将两种邻跨比:1.0:0.6、1.0:0.8,叁种荷载比例系数:0.5、1.5、2.5条件下的连续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理论解与ABAQUS有限元解进行对比,理论解与有限元解的误差大部分控制在10%以内,两者吻合较好。这表明通过引入相互影响系数C_(ij)而建立的不等跨连续钢梁在复合荷载作用下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4C”系数计算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实际工程中不等跨连续钢梁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刘占科,曹舒,文天星,周绪红[6](2019)在《复合荷载作用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计算精度和拓展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应用范围,总结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现状和特点,在临界弯矩理论背景下,等效弯矩系数取值是影响临界弯矩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钢梁弯扭屈曲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理论,通过选取合理的单一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中系数C1的数值或表达式,提出了4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C_b的实用算式及其使用范围。在端弯矩比例为-1≤ψ≤1的范围内,对比了文中C_b实用算式与现有文献中的"4M"C_b算式,验证了文中C_b实用算式的正确性并提出了C_b算式的选用准则。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C_b算式选用准则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1≤ψ≤1时C_b算式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C_b算式及其选用准则可得到精确的临界弯矩。(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龙,贾普荣,王波,徐斌[7](2018)在《考虑弯扭耦合效应的复合材料叶片铺层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合材料叶片设计中,可利用弯扭耦合效应进行铺层优化设计,通过减小叶片气动弹性外形的改变来提高叶片结构的效率。将复合材料叶片简化为对称非均衡悬臂层合板,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提出刚度权值和载荷系数2个分析参数。并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弯扭耦合效应中分析参数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进一步以刚度权值的可行域为约束条件,叶片曲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含有0°,90°和±45°铺层的对称层合板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关于载荷系数的刚度权值最优路径。并以16层对称层合板为例进行了验证计算。通过对刚度权值最优路径的逆向计算,能够快速得到满足设计条件的最优铺层顺序。该方法可为复合材料叶片的铺层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冰,孙士平,邓同强,黄思朦[8](2018)在《弯扭载荷作用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屈曲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曲线纤维轨迹设计,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将拥有比常刚度(直线纤维)圆柱壳更好的抗屈曲稳定性。为研究弯扭载荷作用下曲线纤维铺层形式和几何参数对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屈曲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结合序列二次响应面方法和圆柱壳屈曲优化模型建立了复合材料圆柱壳曲线纤维轨迹优化的设计流程;以准各向同性铺层复合材料圆柱壳为比较基准,对弯扭载荷作用变刚度圆柱壳在不同铺层方式、不同几何参数下的屈曲性能进行了优化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弯扭载荷作用下,变刚度圆柱壳的屈曲性能随弯矩载荷占比增加而提高,均好于准各向同性圆柱壳,但扭矩载荷占优时,优化常刚度圆柱壳的屈曲性能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占科,周绪红[9](2018)在《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由完备的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总势能方程推导的平衡微分方程,采用Galerkin法推导了考虑横向荷载作用点高度和横截面不对称参数的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式,建立了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理论。依据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理论确定了7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理论计算式并给出了6种特殊工况的C_b实用计算式,从C_b计算式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和形式叁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的C_b计算式进行对比,验证了等效弯矩系数理论的正确性并提出了C_b计算式的选用准则,最后通过2个数值算例验证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临界弯矩M_(cr)计算式的正确性和C_b计算式选用准则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考虑了横向荷载作用点高度和横截面不对称参数的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式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且便于计算;C_b实用计算式的适用范围广且精度高;等效弯矩系数的选用准则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白羽,袁书强,陈适才[10](2017)在《弯扭复合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弯扭复合作用下型钢混凝土(SRC)柱的抗震性能,基于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方法对不同扭弯比的7个SRC柱进行了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并依据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应变数据等试验观测结果,文章分析了扭弯比对S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SRC柱在弯扭复合作用下平截面假定成立的界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不同扭弯比作用下SRC柱的破坏特征及抗弯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扭弯比是影响SRC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参数;扭弯比超过0.156时平截面假定不成立;弯扭复合作用降低了SRC柱的抗弯承载力及变形性能,并且随扭弯比的改变,SRC柱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复合弯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继续完善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理论,本文基于课题组提出的钢梁临界弯矩计算通式对典型荷载单一或复合作用时S-S(平面外简支)、C-C(平面外固支)、W-W(平面外简支且约束翘曲)以及R-R(平面外简支且约束转动)4种不同边界条件下固支钢梁的临界弯矩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根据积分运算的结果给出了满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以及关于跨中对称布置的两个集中荷载单一作用时临界弯矩对应的“3C”系数计算式,同时也给出了满跨均布荷载和跨中集中荷载、满跨均布荷载和关于跨中对称布置的两个集中荷载复合作用时等效弯矩系数C_b的计算式,通过与2007版的EC9和1992版的EC3中相应系数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与此同时,运用Mtalab和LTBeamN软件对不同截面的固支钢梁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并得出了跨度、加强翼缘、荷载作用点位置以及荷载比例系数对固支钢梁临界弯矩的影响规律。本文最后还探讨了现有“4M”形式的等效弯矩系数计算式对固支钢梁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弯扭论文参考文献

[1].帅鹏,钱帅,黄建,李浩男,王贯.弯扭复合大负载下电动舵机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2].支圆圆.复合荷载作用下固支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曹舒.复合荷载作用简支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D].兰州大学.2019

[4].施佳裕.494Q柴油机曲轴弯/扭复合强度与疲劳寿命研究[D].江苏大学.2019

[5].王杜欣.复合荷载作用下连续钢梁弯扭屈曲的临界弯矩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刘占科,曹舒,文天星,周绪红.复合荷载作用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J].建筑结构学报.2019

[7].张龙,贾普荣,王波,徐斌.考虑弯扭耦合效应的复合材料叶片铺层优化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8].张冰,孙士平,邓同强,黄思朦.弯扭载荷作用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屈曲优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刘占科,周绪红.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10].白羽,袁书强,陈适才.弯扭复合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应变片布置图试验构件截面示意图纯扭加载复合受扭加载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试件的构造形式

标签:;  ;  ;  ;  ;  ;  ;  

复合弯扭论文_帅鹏,钱帅,黄建,李浩男,王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