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盘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椎间盘,腰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椎管,手术,管狭窄。
椎间盘镜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史晨辉,孙建华,李江华,陈磊[1](2019)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同一医疗机构内不同年龄阶段接受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患者的预后差异,为手术效果预期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大小区间将我院134例行MED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32例,年龄<30岁;B组55例,年龄30~50岁;C组47例,年龄> 50岁),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和出院后1年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随访患者病情变化,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回顾性比较各组间预后差异。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与C组,C组住院时长长于A组,C组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B组(均P <0.05)。JOA改善率:C组术前评分高于A、B两组,术后1周至术后12个月B组改善率均高于A、C组(均P <0.05)。VAS评分:术前B组评分高于A、C两组,术后1个月B组评分高于A组,术后12个月B组评分高于A组(均P <0.05)。结论 MED手术中青少年患者出血量更多;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不良预后发生率更高;青中年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最佳;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最显着。(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陈宏,何大为[2](2019)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利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是采用传统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手术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是运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8个月随访,对于治疗疗效根据改良的MacNad标准进行评定,其中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0%。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状的患者采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手术的治疗有着良好的减压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马兰,秦丽[3](2019)在《分析腰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接受腰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的实际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8例接受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为主要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比组与实验组,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腰椎间盘镜下摘除术治疗的患者,让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李延坤,翟凯,田云虎[4](2019)在《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间盘镜(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PTED组和MED组,每组各22例,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比2组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PTE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MED组,但手术时间长于MED组,透视次数多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0DI指数上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ED组术后9个月Cobb角明显减小,与PTE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9%和8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结论 PTED与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LDH疗效满意,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其中PTED创伤更小,切口更短,术后恢复较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更具微创理念。但是PTED一孔处理双节段LDH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对术者专业技能要求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春霖,尚利杰,严旭,曹争明,邵成龙[5](2020)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单纯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经单侧入路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至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单侧椎板小开窗减压并置入双枚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试验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单节段者6例,二节段者20例,叁节段者9例,共73个椎体间行融合,随访60-85个月,平均(70.17±5.40)个月;②35例患者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3.49±9.13)min,术中出血量50-250m L,平均(114.86±54.23)m L;③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3 d后头痛消失。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负压封闭引流1周后愈合;④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复查时31个(42.5%)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5个(34.2%)达到可能融合,17个(23.3%)未融合;术后1年复查时51个(69.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2个(30.1%)达到可能融合;术后2年复查时57个(78.1%)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6个(21.9%)达到可能融合;末次随访复查时62个(84.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1个(15.1%)达到可能融合;⑤末次随访时发现融合器移位1例,因无症状嘱患者定期复查;⑥结果提示,椎间盘镜下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微创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3期)
何大为,陈宏[6](2019)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使用Macnab等腰椎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实施评价观察。结果本次治疗前患者Oswestry评分为(36.7±1.1)分,治疗后则为(9.3±0.8)分,无顽固性腰痛、伤口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不良事件,Macnab评价的优良率则为97.5%。结论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的效果良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7期)
刘红光,吴小涛,黄爱兵,李海俊[7](2019)在《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为骨折块突入椎管且合并神经损伤。采用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超过2年,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42±32.91) min,出血量(92.65±7.76) ml,住院时间(9.22±1.02) d;随访(2.32±0.27)年;术后1周、6个月、2年的VAS评分、Cobb角较术前均显着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1周、6个月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SIA分级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术后3 d有1例患者出现浅表切口感染,1例术后5个月出现间歇性腰部疼痛,无内固定松动、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获得有效的神经根及椎管减压效果,内固定稳固,矫正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会忠,练子荣,陈天良[8](2019)在《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经可视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PTED)、显微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SLRS)伴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LSLRS伴发LDH患者临床资料,按接受不同椎间盘切除术分组,其中45例接受VPTED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MED治疗(对照组)。记录并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1、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指数(ODI)、末次随访时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减小[(0. 79±0. 08) cm vs (1. 94±0. 11) cm]、手术时间延长[(72. 6±20. 5) min vs (43. 7±11. 3) min]、术中透视次数增多[(12. 6±2. 1)次vs (2. 8±0. 3)次](P <0. 05);但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1、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相似[93. 3%(42/45) vs 90. 2%(37/41)](P> 0. 05)。结论 VPTED与MED在治疗LSLRS伴LDH时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但VPTED手术切口更小,可作为更加微创的一种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昌盛,孔凡国,潘其鹏,王文举,李东方[9](2019)在《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椎间盘镜)和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也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其微创性更好,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更易接受。(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福伟,张增山,张恒维,马振,田云虎[10](2019)在《经皮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镜(MED)及椎间孔镜技术(TESSYS)下行L5/S1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阶段,L5/S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患者50例,MED组52例,TESSYS组43例。比较MED组TESSYS组及对照组L5/S1节段经治疗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的运动范围改变情况。结果:MED组和TESSYS组术后L5/S1节段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运动范围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未发现腰椎不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和TESSYS手术治疗后,尽管腰椎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活动范围增加,但短期内不会破坏腰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椎间盘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利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是采用传统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手术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是运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8个月随访,对于治疗疗效根据改良的MacNad标准进行评定,其中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0%。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状的患者采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手术的治疗有着良好的减压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盘镜论文参考文献
[1].王鑫,史晨辉,孙建华,李江华,陈磊.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
[2].陈宏,何大为.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马兰,秦丽.分析腰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J].人人健康.2019
[4].李延坤,翟凯,田云虎.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9
[5].张春霖,尚利杰,严旭,曹争明,邵成龙.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单纯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6].何大为,陈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7].刘红光,吴小涛,黄爱兵,李海俊.椎间盘镜下减压、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颈腰痛杂志.2019
[8].张会忠,练子荣,陈天良.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9
[9].张昌盛,孔凡国,潘其鹏,王文举,李东方.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
[10].赵福伟,张增山,张恒维,马振,田云虎.经皮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