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杨论文_邹建军,孟宪刚,王宪法,王井源,徐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青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青,干旱,转录,诱导,茉莉,多倍体,木材。

大青杨论文文献综述

邹建军,孟宪刚,王宪法,王井源,徐亮[1](2019)在《大青杨优良无性系选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丰试验点的13年生大青杨无性系评比林为试验材料,通过生长指标、物候期、干型及抗性等调查和综合分析,初步选择出L18和N8两个无性系为适宜试验地及毗邻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系。结果表明,L18和N8两个无性系树干通直,抗性较强,无病虫危害,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超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16.9%和16.5%,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超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37.9%和40.2%。(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王举伟,温明宇,孙耀星,张玮,丁子峰[2](2019)在《辊压处理对大青杨木材干燥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Kom.)为试材,径向和弦向为施力方向,进行压缩率为10%、20%、30%、40%和50%的辊压处理,以时间为变量、含水率为函数研究在100℃条件下辊压处理对木材干燥性能和构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见木材表面损坏,宏观特征与素材无明显差异;微观特征发生改变,导管分子的纹孔、纹孔膜发生损坏和破裂,导管、木纤维细胞壁出现折痕和微观裂隙,变异特征随着压缩率的增大而加剧。辊压处理试材达到同一含水率的时间均少于素材,随着压缩率的增加,干燥时间减少,当含水率降到30%时,干燥时间可缩短5.05%~19.64%;当含水率降到10%时,可缩短2.57%~23.92%。辊压处理试材含水率下降速度随着压缩率的增加而增大,与素材相比,提高了6.89%~47.39%。(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金胶胶,宋子文,马晓雨,孙国语,李开隆[3](2019)在《大青杨对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形态和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青杨对干旱环境的耐受性,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胁迫强度下大青杨的生长状态、生物量分配、生理生化应答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大青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明显减少,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下苗高生长量分别下降了17. 71%、20. 29%、45. 96%,地径生长量下降了4. 78%、13. 62%、17. 29%,根冠比上升了11. 93%、32. 61%、64. 10%。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下相对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低23. 60%、38. 56%和66. 78%,相对电导率比对照高106. 97%、161. 84%、241. 75%,说明干旱胁迫对叶片造成了明显的损伤。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轻度胁迫比中度、重度胁迫变化幅度小。在胁迫前期和中期均高于对照,说明大青杨幼苗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胁迫末期有低于对照的趋势,此时幼苗细胞、组织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大青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呈现双峰模式,受胁迫幼苗显着低于对照且到达峰值的时间不同。胁迫后幼苗的第一个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对照提前2 h。大青杨能够忍耐短时轻度的干旱胁迫环境,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对大青杨幼苗期的生长和生理过程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金胶胶[4](2019)在《大青杨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无性系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大青杨无性系的遗传变异规律、为东北林区提供速生优质的良种、为荒山荒地等困难立地提供抗逆适生的无性系,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9年生45个大青杨无性系和庆安曙光林场8年生20个大青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材性性状(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微纤丝角、胞壁率、纤维双壁厚、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优良无性系选择,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优良大青杨无性系幼苗耐旱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青杨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显着差异,表型变异系数为15.23%~54.28%。基本密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双壁厚、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着差异,材性性状表型变异系数3.27%~20.46%。大青杨生长性状的重复力为0.714~0.860,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受强度遗传控制。大青杨材性性状重复力为0.220~0.749,大部分材性性状受中度至强度遗传控制。2.大青杨无性系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宽比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纤维长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纤维长度与纤维双壁厚、木射线比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纤维长宽比与胞壁率、纤维双壁厚和木射线比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基本密度、纤维长宽比和生长性状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3.以15%的入选率对大青杨优良无性系进行选择。以生长性状为指标,无性系D16在两个试验点均入选,可作为速生无性系在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种植推广。帽儿山试验点生长和材性性状均优良的无性系为C16、J19、H13、B6、18,每个性状获得的遗传增益不同,其中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7.42%,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双壁厚、木纤维比量的遗传增益为0.94%、1.38%、5.17%、1.02%。庆安试验点为C1、D16、D13,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9.63%,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综纤维素含量的遗传增益为0.28%、0.90%、0.24%。4.干旱胁迫对大青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有抑制作用,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叶片细胞膜受到严重损伤,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轻度胁迫比中度、重度胁迫变化幅度小。在胁迫前期和中期均高于对照,说明大青杨幼苗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胁迫末期有低于对照的趋势,此时幼苗细胞、组织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大青杨能够忍耐短时轻度的干旱胁迫环境,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对大青杨幼苗期的生长和生理过程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海珍[5](2019)在《大青杨PuHSFA4a转录因子调控高锌胁迫应答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锌(Zn)作为一种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必需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排放的废物废水的增多,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中。当土壤中大量的锌元素被植物吸收后,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当植物在高含量锌的土壤中生长时,自身也会有一系列的抗逆机制来应对高锌胁迫。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锌转运子上,对锌解毒的转录因子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阐明大青杨PuHSFA4a转录因子调控高锌胁迫应答的分子作用机制。(1)在大青杨中克隆了 PuHSFA4a转录因子,发现这个转录因子能够特异性地提高大青杨的抗高锌能力。在大青杨受到高锌胁迫后,通过qRT-PCR和GUS染色发现这个转录因子在根部发挥作用。通过亚细胞定位发现这个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说明了这个转录因子是组成型表达蛋白。转录自激活实验展现出PuHSFA4a的转录激活区域在蛋白序列上的214 AA到278 AA处,包含一个AHA1激活部位。(2)将获得的PuHSFA4a过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大青杨进行高锌胁迫,结果表明:在高锌胁迫下,与野生型大青杨相比PuHSFA4a过表达转基因株系有着更健壮的根系和产生更少量的活性氧(ROS),说明过表达PuHSFA4a基因提高了大青杨的抗高锌能力;而PuHSFA4a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相比有着更矮小的根系同时产生了更多的ROS,最终对高锌胁迫更敏感了。(3)对PuHSFA4a转录因子抗高锌胁迫的机理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在正常生长和高锌胁迫后,将PuHSFA4a过表达和野生型大青杨的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PuHSFA4a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下游与非生物胁迫相关或者是和根生长相关的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高锌能力。(4)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酵母单杂实验(Y1H)、双荧光素酶实验(LUC)和凝胶阻滞实验(EMSA)发现:PuHSFA4a结合谷胱甘肽-S-转移酶(PuGSTU17)和马铃薯糖蛋白型磷脂酶(PuPLA2)基因启动子上的HSE元件从而直接调控这两个基因的表达。(5)通过对PuGSTU17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大青杨进行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发现过表达PuGSTU17基因提高了大青杨根部的GST酶活,降低了根部的ROS水平,最终提高了整个植物的抗高锌能力。对另一个靶基因PuPLA2进行了转基因表型观察:发现在正常生长和高锌胁迫后,PuPLA2过表达株系根部生长比野生型更茂盛。综上所述:PuHSFA4a转录因子一方面通过直接调控PuGSTU17功能基因来提高大青杨根部GST酶活,最终降低了胁迫后产生的ROS。另一方面通过正调控下游靶基因PuPLA2的表达来促进根部的生长,最终提高植物的抗高锌能力。本研究不仅首次发现了热激转录因子能够提高植物的的抗高锌能力,而且拓宽了转录因子调控高锌胁迫的机制。为林木重金属土壤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对于培育出重金属抗逆性强的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刘权钢[6](2019)在《大青杨PuHox52调控不定根形成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定根是植物非根组织(如茎、叶)上形成的根。通过不定根发生获得的完整植株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同时可以显着缩短繁育周期。因此,扦插成为许多重要农业、园艺和林木等普遍采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插穗不定根生根性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林木不定根形成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中,对大青杨组培茎段进行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羟肟酸(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M)处理,发现0.5-10 μM的MeJA促进大青杨不定根形成,而30-100 μM的SHAM则会显着抑制不定根的发生;(2)对MeJA处理和未处理大青杨组培茎段不定根发生部位的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HD-Zip家族的PuHox52在不定根形成早期显着上调表达;(3)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PuHox52定位于细胞核中。转录激活实验证明PuHox52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激活区位于其蛋白结构的N端(1-28 aa)。对PuHox52启动子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启动子上包含了 8个MeJA响应元件。构建PuHox52pro::GUS载体,对其进行时空表达分析发现,该蛋白在组培茎段基部不定根发生部位诱导表达。QRT-PCR结果显示,PuHox52在伤口胁迫不定根形成前期0~120 h内均上调表达,6 h以内逐渐上调,随后有所下降。NAA、ACC、MeJA和SHAM处理大青杨后,PuHox52表达量只有在SHAM处理后显着下调,而其它激素未引起其改变。进一步说明了PuHox5 可能参与不定根的形成并只受到内源JAs的诱导;(4)与野生型大青杨相比,PuHox52过表达植株(35Spro::PuHox52)会使生根提前1-2天,不定根数量和根的生物量显着提高,不定根变长。而PuHox52抑制表达植株(PuHox52-SRDX,PuHox52-RNAi)会使生根时间推迟1-2天,不定根数量和根的生物量明显减少,根长变短。另外,当使用50 μM SHAM处理PuHox52过表达和抑制表达植株时发现不定根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PuHox52位于JAs信号途径下游来调控不定根的形成;(5)进行PuuHox52过表达株系和WT的组培茎段的不定根发生部位在不定根形成的不同时期的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时发现,有大量基因参与到了伤口和激素响应,根系发生发育等进程。利用差异基因构建了PuHox5 调控的不定根形成多层层级基因调控网络,并从中找到了 15个重要的与植物激素和生长发育相关的PuHo x52靶基因;(6)利用双荧光素酶、EMSA、酵母单杂交和ChIP-qPCR等方法验证了 15个预测的PPuHox52靶基因中,除了 PuZFP14、PuHB13、PuLBD22、PuNAC038、PuHD-like 和PuMYB3 以外,PuHox52 可以与其它 9 基因(PuAGL12、PubHLH137、PuHAT2、PuIAA7、PuLBD21、PuMYC2、PuWRKY51、PuWRKY70和PuIAA14)的启动子相结合,证明了ML-hGRN的可信性较高;(7)QRT-PCR结果显示,大青杨PuHox52靶基因PuAGL12转录水平在PuHox52过表达植株中显着提高,而在PuHox52抑制表达植株中明显下降。PuAGL12表达量还可随着生根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进一步转基因功能验证试验结果发现,PuAGL12过表达促进大青杨不定根发生。本研究的完成可以为杨树不定根发生分子调控机制的解析和杨树生根能力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展超[7](2019)在《Pu-miR172d调控大青杨气孔发育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孔是植物表皮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形成的小孔,在调节植物光合固碳和水分散失的平衡方面影响颇大。气孔的发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基因所调控。气孔的发育不但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关系到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能力。目前,已有一些报道发现miRNA可以参与到气孔的发生过程,但其分子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晰。本研究旨在初步阐明大青杨miR172调控气孔发育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对大青杨Pu-miR172d及其靶基因PuGTL1的分子功能进行了分析鉴定。(1)小RNA转录组数据中靶基因预测结果发现Trihelix基因家族成员PuGTL1是Pu-miR172d的靶基因。利用5'RLM-RACE技术及农杆菌瞬时转化实验验证了 PuGTL1确实为Pu-miR172d的靶基因。首次在大青杨中发现了Pu-miR 72可以结合Trihelix家族的转录因子;(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技术对毛果杨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进行初步的分类及功能鉴定。Trihelix家族由56个成员构成,可分为五个亚族。其中,大多数基因都可以响应渗透胁迫。exImage分析结果表明PuGTL1主要在幼叶中表达。QRT-PCR结果显示PuGTL1下调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植物抗逆性;(3)QRT-PCR结果显示Pu-miRI72d在第1-4片幼叶中表达量较高,并且其可以响应渗透胁迫。克隆大青杨Pu-miR172d启动子序列,构建Pu-miR172dpro::GUS表达载体。GUS染色后发现Pu-miR172d主要在叶片气孔中表达,暗示着Pu-miR172d可能参与早期的气孔运动或发育;(4)克隆全长大青杨Pu-miR172d序列,构建Pu-miR172d过表达和抑制表达载体。组培苗PEG6000渗透胁迫后发现,Pu-miR172d过表达转基因大青杨与WT相比,长势良好且生根率较高,而Pu-miR172d抑制表达转基因大青杨与WT差别不大。DAB、NBT和Evans bule组织化学染色及SOD、POD、MDA、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Pu-miR172d过表达植株的抗逆性较强,说明Pu-miR172d具有一定的抗渗透胁迫能力;(5)Pu-miR172d过表达大青杨植株变矮,气孔密度显着减少,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WT,而瞬时水分利用率高于WT。Pu-miR172d过表达植株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更高,且干旱复水后,Pu-miR172d过表达植株可继续正常生长,而WT和Pu-miR172d抑制表达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首次发现了 Pu-miR172d可以影响气孔发育,其可以通过减少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提高瞬时水分利用率,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6)WT和Pu-miR172d过表达大青杨干旱处理前后的转录组数据中,有大量的与光合作用、失水胁迫和渗透胁迫响应的差异基因。干旱胁迫后,Pu-miR172d又促进了一些抗旱基因表达。QRT-PCR结果显示,PuGTL1在Pu-miR172d过表达植株中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了PuGTL 是Pu-miR72d的靶基因。但PuGTL1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只在自上而下的第1-5片叶差异表达;(7)大青杨PuGTL1-SRDX抑制表达转基因大青杨土培苗与Pu-miR172d过表达植株在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方面基本一致,PuGTL的抑制表达也可使气孔密度减少来降低蒸腾速率,并且提高瞬时水分利用率,使植物具有更强的抗旱性。QRT-PCR显示PuG7L1的靶基因PuSDD1在PuGTL1-SRDX抑制表达植株和Pu-miR172d过表达植株中均显着上调。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Pu-miR172d可以抑制PuGTL1进而诱导PuSDD1上调表达来减少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率,从而增强植物的耐旱性,阐明了大青杨Pu-miR172d通过抑制其靶基因PuGTL1的表达来调控植物气孔发育的分子机理。这将为今后研究林木miRNA调节气孔发育及抗旱育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3-01)

李罡[8](2019)在《大青杨MYC2转录因子调控不定根发育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环境而形成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不定根发生获得的完整植株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在植物扦插和组织培养中广泛应用。无性系的生根能力是决定杨树扦插繁殖成败的关键,也是判别无性系适应性和抗逆性的主要标准。因此,插穗生根性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茉莉素(J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和植物不定根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对茉莉素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在拟南芥中已开展了较多工作,且在木本模式植物杨树中也发现茉莉素对不定根发生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茉莉素抑制拟南芥的不定根发生,却促进杨树的不定根发生,说明茉莉素在杨树和拟南芥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较大的差异,但杨树中还未开展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本文以大青杨中的茉莉酸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调 控因子PuMYC2基因为研究对象,探究PuMYC2转录因子对大青杨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在本文中,克隆PuMYC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大青杨PuMYC2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476bp,编码包含49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710.63,理论等电点为5.4,属于酸性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3.39,亲水性平均值为-0.485。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大青杨PuMYC2和毛果杨的PtrMYC2及橡树HbMYC2相似度较高。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发现PuMYC2存在保守的bHLH-MYB及HLH结构域。QRT-PCR分析结果表明,PuMYC在大青杨组培苗茎段基部不定根发生部位在不定根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显着上调表达,而茉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羟肟酸(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M)处理能显着抑制其表达,表明PuMYC2受伤口诱导,而且其表达受内源茉莉素的调控。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活性实验结果发现,PuMYC2在细胞核中表达,而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表明PuMYC2为转录因子。为探究大青杨PuMYC2转录因子对不定根发育的影响,构建了 pBI121-PuMYC2-GFP及pBI121-PuMYC2-SRDX载体并分别进行了大青杨的遗传转化,对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大青杨的不定根生根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定根数量及同时间发生率在PuMYC2过表达株系中显着高于野生型大青杨,而PuMYC2抑制表达株系中显着低于野生型大青杨,不定根发生时间上,PuMYC2过表达株系早于PuMYC2抑制表达株系发生,表明PuMYC2正向调控大青杨组培苗的不定根发生。进一步qRT-PCR分析结果发现,与野生型大青杨相比较,3个已知不定根发生调控基因在大青杨中的同源基因PuGH3.1、PuGH3.5和PuARF6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在PuMYC2过表达株系中上调表达,而在PuMYC2抑制表达株系中下调表达,进一步验证了 PuMYC2对大青杨不定根发育具有正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巴丽娜,刘强,张芸慧,王顺忠,谷会岩[9](2018)在《烟熏、热激、火烧灰对大青杨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烟熏、热激、火烧灰3种因素的单因素处理、两两组合双因素交互以及叁因素组合的处理方法,对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种子进行处理(热激温度分别为70、90、110℃,每个温度下热激时间和烟熏时间分别为5、10、15 min,每个处理下火烧灰的用量为0.5、1.0、1.5 g),分析林火产物烟熏、热激、火烧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青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熏与对照以及其他6组处理相比,种子萌发率最高,其中单独烟熏10 min种子萌发率最高(64%),高出对照23%;在单因素处理和与其他因素交互处理对比中,烟熏均表现出显着的促进作用,但与热激交互作用时受到热激因素的抑制影响。热激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单独热激处理和与其他因素交互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均低于27%;单独热激处理,在对照和全部7个处理中种子萌发率最低(22%),其中在110℃下热激5 min时种子萌发率为0,并且在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时表现出主要的抑制效果。火烧灰处理,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促进作用,随着火烧灰用量的增高,种子萌发率随之增高,但与热激交互作用时同样受到热激因素的抑制影响。林火产物烟熏、热激、火烧灰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青杨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差异,热激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烟熏、火烧灰表现出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剑秋[10](2018)在《不同倍性大青杨对干旱、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和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阻碍了植物充分发挥其的遗传潜力。为了探究不同倍性大青杨的抗逆性,植物材料为为二倍体(CK)、叁倍体(T12)及四倍体(F20),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来测定胁迫条件下不同倍性株系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盐胁迫下各个株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下,从形态学方面观察以及旱害指数发现多倍体大青杨与二倍体的相比叶片损伤程度更低,生物量向地下部分配更多;多倍体株系的相对电导率较二倍体更低,多倍体株系较二倍体MDA积累较低,多倍体的脯氨酸含量要高于二倍体,且叁倍体的脯氨酸含量最高。整个胁迫处理中叁倍体株系SOD/POD/CAT活性最高,四倍体次之,二倍体活性最低;多倍体各株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浮动较二倍体株系小、光化学能量转化率以及净光合速率下降较二倍体株系更慢,叁倍体T12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小。综合分析不同倍体大青杨的抗旱性T12>F20>CK。2.盐胁迫下,从形态学方面观察以及盐害指数调查发现叁倍体(T12)的表现的更好,四倍体(F20)次之,二倍体(CK)表现最差;叁倍体的SOD/POD的活性要高于二倍体(CK)和四倍体(F20),综合分析叁倍体大青杨较二倍体和四倍体更强的耐盐性。3.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在盐胁迫前二倍体、叁倍体和四倍体它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糖代谢相关的较多,二倍体与叁倍体之间有104条Auxin基因、35条UDP-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着变化;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有107条Auxin基因、56条细胞周期控制及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着变化;叁倍体与四倍体之间有89条Auxin基因、89条细胞骨架基因发生了显着变化。盐胁迫后,多倍体株系与二倍体相比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抗逆机制、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二倍体与叁倍体之间有36条WRKY基因、10条NAM基因、14条MYB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有41条MAPK cascade基因、20条WRKY基因、17条MYB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显着变化;叁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有44条MAPK cascade基因、28条MYB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明显。初步认为,盐胁迫下,抗逆机制,信号转导机制等相关蛋白提高了多倍体植株的耐盐性,虽然抗逆机制、信号转导机制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变化,但胁迫前与胁迫后二倍体、叁倍体与四倍体自身各自的差异表达基因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不一样的,说明它们之间的耐盐机制可能不同。(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大青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Kom.)为试材,径向和弦向为施力方向,进行压缩率为10%、20%、30%、40%和50%的辊压处理,以时间为变量、含水率为函数研究在100℃条件下辊压处理对木材干燥性能和构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见木材表面损坏,宏观特征与素材无明显差异;微观特征发生改变,导管分子的纹孔、纹孔膜发生损坏和破裂,导管、木纤维细胞壁出现折痕和微观裂隙,变异特征随着压缩率的增大而加剧。辊压处理试材达到同一含水率的时间均少于素材,随着压缩率的增加,干燥时间减少,当含水率降到30%时,干燥时间可缩短5.05%~19.64%;当含水率降到10%时,可缩短2.57%~23.92%。辊压处理试材含水率下降速度随着压缩率的增加而增大,与素材相比,提高了6.89%~47.3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青杨论文参考文献

[1].邹建军,孟宪刚,王宪法,王井源,徐亮.大青杨优良无性系选择试验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9

[2].王举伟,温明宇,孙耀星,张玮,丁子峰.辊压处理对大青杨木材干燥性能的影响[J].林产工业.2019

[3].金胶胶,宋子文,马晓雨,孙国语,李开隆.大青杨对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形态和生理响应[J].植物研究.2019

[4].金胶胶.大青杨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无性系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19

[5].张海珍.大青杨PuHSFA4a转录因子调控高锌胁迫应答的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6].刘权钢.大青杨PuHox52调控不定根形成分子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7].王展超.Pu-miR172d调控大青杨气孔发育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8].李罡.大青杨MYC2转录因子调控不定根发育的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9].巴丽娜,刘强,张芸慧,王顺忠,谷会岩.烟熏、热激、火烧灰对大青杨种子萌发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10].徐剑秋.不同倍性大青杨对干旱、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二倍体和叁倍体大青杨的气孔比较二倍体和叁倍体大青杨叶子形态的...大青杨航天诱变苗及对照苗大青杨航天诱变苗及对照苗1个月...大青杨航天诱变苗及对照苗1个月...W FRJ1处理大青杨木材的WPG和BE...

标签:;  ;  ;  ;  ;  ;  ;  

大青杨论文_邹建军,孟宪刚,王宪法,王井源,徐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