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滑坡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滑坡,洪水,金沙江,稳定性,模型,减法,水文。
滑坡坝论文文献综述
李敬,苏爱军[1](2018)在《唐家山滑坡坝溃坝洪水数值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唐家山滑坡坝为例,通过分析唐家山滑坡坝及堰塞湖的基本特征,获取溃坝洪水数值模型的输入参数,并根据唐家山滑坡坝的物质组成及地质结构特征对选定的BREACH模型中的竖向冲蚀公式和线型参数Br进行改进。同时应用原模型及改进模型预测唐家山滑坡坝溃坝洪水的峰值流量、峰值段持续时间、总泄洪量等水力学参数,并将两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对改进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坝体物质的孔隙率为最敏感参数。这为类似滑坡坝溃决的水力学参数预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陈松[2](2016)在《金沙江上游雪隆囊滑坡坝成因及残留坝体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并且每年由地震、板块的剧烈活动造成的崩、滑、流等灾害现象屡有发生,由它们引发的堵江事件也屡见不鲜。而这些堵江事件造成的堰塞湖或者堰塞坝对于工程建设的意义以及地质环境的变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分析这些溃坝堆积物对解释堰塞坝的发育特征以及其溃坝后残留坝体稳定性情况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以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坝溃坝后残留坝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现有滑坡堰塞残留坝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并对其堰塞坝形成的原因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对溃坝后剩留的残余坝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经野外地质调查雪隆囊滑坡为大型岩质古滑坡,巨大的滑坡体堰塞金沙江后形成大面积堰塞湖,滑坡体积约为4.1×10~7m~3,经溃坝后将坝体分成了两部分残留体,左岸一部分残留体和右岸一部分残留体。(2)整个研究区域,从堆积体与堰塞湖坝体的物质关系来看,砾石部分为坝体中的物质,而细粒部分来源可能部分来自于坝体,部分来自于堰塞湖溃坝前上游的湖相沉积层。(3)研究发现粒度分维值与分选系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粒度分维值与粒度粗细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从微观角度解释溃坝成因提供了依据。(4)基于FLAC3D软件对雪隆囊堰塞坝溃坝后的残留坝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坝后的残留坝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系数为1.22,处于稳定的状态。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系数为0.84,处于非稳定状态,应加以预防,防止灾害的再次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徐则民[3](2011)在《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沙江干流右岸寨子村滑坡后缘与前缘高差638m,滑坡体积约2.5×108m3,曾诱发严重的滑坡堵江事件,左岸坡残留滑坡坝顶面高出江面118m,方量约180×104m3。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沿江连续分布长度46km,平均宽度2.6km,对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的追踪使得堰塞湖沉积平面上呈现树枝状结构。堰塞湖沉积分布于1180~1500m标高之间,主要由纹层状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砂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着,而树枝状平面分布格局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属于典型的昔格达组地层。大部分昔格达组地层应形成于滑坡坝堰塞湖,堰塞湖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昔格达组地层的露头区平面形态、埋藏特征、与冲积砂卵石层之间的成生关系、对河流的高度依赖性、不同地区昔格达组地层之间的沉积规模差异及空间离散性。(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1年05期)
宋彦辉[4](2010)在《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滑坡坝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天池滑坡坝形成、工程特征基础上,首次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滑坡坝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模拟计算,并说明模拟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计算工况包括堰塞湖常水位条件、洪水位条件、极限水位条件及相应地震条件下滑坡坝的稳定状态及破坏方式,以及湖水骤降条件下对滑坡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堰塞湖库容相对较小,故不同水位对坝体的影响不大,但总体上仍有随湖水位上升而稳定性下降的趋势。地震对滑坡坝的影响显着,而湖水骤降则对滑坡坝坝体稳定性影响甚微,这一点与一般库岸岸坡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8)
曹志先,岳志远,Gareth,Pender[5](2009)在《滑坡坝体溃决洪水水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坝体往往由松散物质构成并容易溃决,其溃决形成的洪水可能在下游造成严重的灾害。然而,由于对滑坡坝体溃决洪水的野外观测和实验室研究极为有限,迄今对滑坡坝体溃决和洪水水力学的物理机制的理解还远未完善。不可避免地,目前还无法对滑坡坝体溃决洪水作出可靠的预报,从而妨碍了洪水风险的有效管理。我们在80米长、1.2米宽和0.8米深的水槽中对滑坡坝体溃决及其形成的洪水进行了24组次的系列实验,涉及不同的上游来流流量、坝高、坝体组成和初始溃口尺寸。应用12个自动水位计记录全程水位过程,并通过摄像记录溃口发展过程。我们还建立了基于浅水动力学、二阶TVD-WAF算法和HLLC近似Riemann解子的全场二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实验研究表明:漫顶水流侵蚀是滑坡坝体破坏的基本形式;但当有初始溃口时,横向坍塌对滑坡坝体的破坏有实质性贡献。粘土可能显着地抑制滑坡坝体中的渗流运动及其沉降,并降低其破坏速率;但这些效应相对于上游来流流量和坝体初始溃口的影响则是次要的。特别地,滑坡坝体初始溃口可以明显地降低坝址处的峰值流量,从而对减小下游洪水风险有实质性意义。经过大尺度水槽实验的证实,这里建立的具备健全物理基础的二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可望应用于预报滑坡坝体溃决洪水过程。(本文来源于《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期刊2009-09-22)
周小军,刘惠军,聂德新[6](2009)在《森林调节对某滑坡坝稳定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一座天然水库,它在涵养水源、调节洪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库持续放水,库水位急剧变化,长时间持续对于水库和天然形成的滑坡坝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天然滑坡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存在时间较长的滑坡坝风景秀丽,也是风景名胜区,它的长期存在与周围茂密的森林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对某保护区的滑坡坝周围森林调节洪水作用的分析,论证了其对滑坡坝库容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简易实用的方法,对于其它地质灾害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9年02期)
梁向前,崔亦昊,张永哲[7](2008)在《堰塞湖滑坡坝特征及爆破应急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堰塞湖"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本文论述了堰塞湖滑坡坝的形成条件和坝体特点,较详细地分析了滑坡坝爆破应急处理技术,包括具体方法的使用特点和工程处治实例,并列举了两个堰塞湖的加固改造应用实例。论文成果对堰塞湖滑坡坝的形成机理、防灾减灾、爆破应急处理、加固改造应用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爆破新技术Ⅱ》期刊2008-10-29)
孙蔚,董云[8](2008)在《堵江滑坡坝的溃坝方式模拟与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堵江滑坡坝的溃坝方式决定了溃坝洪水的流量、演变及其对下游生态、地质的影响。实地调查岷江上游分布的大量古堵江滑坡土石坝后,重点对扣山古堵江滑坡坝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坝体的几何特征、溃口形态进行了野外勘察,并用坝体土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大型土工试验。考虑湖水、坝体渗流和岩土体的耦合作用,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古堵江滑坡坝的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该天然堵江滑坡坝的溃决方式为漫坝瞬时全溃,溃坝洪水将对沿岸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蒋忠信[9](2008)在《白什滑坡坝漫溢溃坝的水文条件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避四川省北川县白什滑坡坝溃坝酿至溃决洪水与泥石流灾害,对导致漫溢溃坝的水文条件进行了预测。在论述白什滑坡和滑坡坝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溃坝类型、形成漫溢型溃决所需临界水头、溃决时水流流速和导致溃决的洪峰流量的预计,得出了一般洪水时不会溃坝、100年一遇洪水时可能溃坝的预测结论。(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刘惠军,沈军辉,聂德新,安世泽[10](2008)在《5·12汶川地震青川县木鱼镇滑坡坝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坝及其形成的堰塞湖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在强地震发生时,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的数量多,规模大。汶川5·12地震发生时,就形成了多个堰塞湖,这些滑坡坝一旦发生溃坝,将会对下游灾民和抢险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文中对汶川大地震发生期间木鱼镇滑坡坝进行研究。通过地质分析和计算表明,这个滑坡坝在发生和强降雨和地震期间是稳定的,不会对下游构成威胁,因此,可以不对此滑坡坝采取防治措施。此研究结果已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其研究方法可以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滑坡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并且每年由地震、板块的剧烈活动造成的崩、滑、流等灾害现象屡有发生,由它们引发的堵江事件也屡见不鲜。而这些堵江事件造成的堰塞湖或者堰塞坝对于工程建设的意义以及地质环境的变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分析这些溃坝堆积物对解释堰塞坝的发育特征以及其溃坝后残留坝体稳定性情况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以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坝溃坝后残留坝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现有滑坡堰塞残留坝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并对其堰塞坝形成的原因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对溃坝后剩留的残余坝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经野外地质调查雪隆囊滑坡为大型岩质古滑坡,巨大的滑坡体堰塞金沙江后形成大面积堰塞湖,滑坡体积约为4.1×10~7m~3,经溃坝后将坝体分成了两部分残留体,左岸一部分残留体和右岸一部分残留体。(2)整个研究区域,从堆积体与堰塞湖坝体的物质关系来看,砾石部分为坝体中的物质,而细粒部分来源可能部分来自于坝体,部分来自于堰塞湖溃坝前上游的湖相沉积层。(3)研究发现粒度分维值与分选系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粒度分维值与粒度粗细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从微观角度解释溃坝成因提供了依据。(4)基于FLAC3D软件对雪隆囊堰塞坝溃坝后的残留坝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坝后的残留坝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系数为1.22,处于稳定的状态。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系数为0.84,处于非稳定状态,应加以预防,防止灾害的再次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坡坝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敬,苏爱军.唐家山滑坡坝溃坝洪水数值模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8
[2].陈松.金沙江上游雪隆囊滑坡坝成因及残留坝体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徐则民.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J].地质论评.2011
[4].宋彦辉.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滑坡坝稳定性分析[C].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5].曹志先,岳志远,Gareth,Pender.滑坡坝体溃决洪水水力学[C].Collectionof2009InternationalForumonWaterResource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2009
[6].周小军,刘惠军,聂德新.森林调节对某滑坡坝稳定性影响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
[7].梁向前,崔亦昊,张永哲.堰塞湖滑坡坝特征及爆破应急处理技术[C].中国爆破新技术Ⅱ.2008
[8].孙蔚,董云.堵江滑坡坝的溃坝方式模拟与环境效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8
[9].蒋忠信.白什滑坡坝漫溢溃坝的水文条件预测[J].岩土工程技术.2008
[10].刘惠军,沈军辉,聂德新,安世泽.5·12汶川地震青川县木鱼镇滑坡坝稳定性分析[J].山地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