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庆江西婺源天佑中学333200
摘要高中历史在高考文科试卷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高中文科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伴随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广和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和摸索中,专题式教学法就是一线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出来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弥补了老教材按照年份、朝代记叙历史的许多不足。本文将就专题设计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作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专题设计策略
在新课改前,全国大多数地方使用的教材都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记叙历史的通史体历史,其也符合历史学科的时间性特点,而且在梳理清楚史实方面,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便于学生初步掌握历史事件的原委,对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等也有极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这种利用年代轴提纲挈领剥离出来的历史只能维持一种纵向的联系,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穿插起来。但是要向你更加深入、细致地将某一方面的知识完全弄清楚,通史体可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这种局限性出现之后,历史教学专题便应运而生,其在知识的串联和合并方面有着极强的粘着性,使得知识构成知识块,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其实,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通史体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是相互补充,互为前提的。因为只有在熟练地掌握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学习专题史才能具有较强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将所有的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链,便于学生的整体性感知和掌握。形象地说,以某一件历史事件为例,抽离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以此时间点在时空三维坐标中找出对应的平面,将该平面中所有与之相关或相似的事件罗列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分析材料,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全面地梳理出事件的脉络和条理。
一、研读教材,深入感知
教材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只有牢牢地抓住了教材(课本),将教材中的脉络捋清楚,才可能将教材中零星分布的不同知识点加以重新整合、分类。教材是经过多少位本学科中的教育学专家字斟句酌、推敲琢磨出来的,其语言十分凝练精粹,添一句则嫌多,删一句则嫌少。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其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样,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单独抽出来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考查。在多年的高考实战经验可以证明:只要你能够将教材读熟、读透,甚至读烂,烂熟于心,你必定能够在考试中保证基础知识部分几乎零失分。
在高中历史的专题式教学中,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对基本史实部分的记忆和掌握,因为只有在熟练地掌握基本历史材料之后,才不至于产生混淆。在历史学科中,需要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其中,又以时间的逻辑顺序为重点和核心。高中历史的教材中的大多数专题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例如,假设我们想进行“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那就要求我们势必要对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朝代更迭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又如,在进行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中麦哲伦、哥伦布等几位航海家、探险家的经历对比,势必要求我们对这几支探险队伍的航海行程有基本的了解和大致的掌握。所以,高中历史专题式的学习是建立在熟知史实的基础上的,需要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储备为支撑。
二、凸显重点,提纲挈领
课堂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最忌讳的便是没有重点,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云山雾罩,不知道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究竟是不是考查范围内的。长期以往的类似问题发生,便会让学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进一步的质疑和否定,最终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或教案上清晰地表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熟知重难点,能够对你在备课中各个环节的设置和策划有个提醒作用,让你不要过分离题,使得所讲的内容与教学重点无关,导致无效授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消极不满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环节的连贯性,进一步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和波动。
在平时的历史专题式教学实践中,更要注意时时刻刻凸显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环节就能够给学生以不断重复的强化记忆,帮助促进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高中历史必修二“商业的发展”一课的实际教学时,要清楚地知道本课的重点就是获取和中国古代社会中和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我国古代社会中商业发展的大致脉络和框架。而对于课本中作为课外延伸的货币的介绍,只要求学生能够有所了解即可,不作进一步地熟练掌握和记忆的要求。清晰地凸显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三、知识分块,逐步消化
根据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采取的专题式教学法,可以知道,我们在专题式学习之前,必须要将课本的所有内容拆开,打乱绞碎成一个个零星分布的知识点,然后再利用内在相似性等其他轴线将所有的知识点实现二次重组、合并。简而言之,专题式教学就是将原来杂糅成一团的历史事件,按照某一特定的历史线索将其组装成为不同的知识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虽然存在联系,但是不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面对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我们要学会将材料不断细化、分类,以较小的切入点划分,最终逐步消化相关的知识内容。
四、课外延伸,自主探究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传播,“减压减负”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但是随之而来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课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都能有所兼顾,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呢?课时少和效果好之间存在着难调和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另辟蹊径,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摸索出一条新路。经过多少一线教师的集体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课时时间已经没有挤占的可能,那是违背课改理念的做法,是教学的一种逆流与倒退。最终,教师终于探索出来,那就是回归到课改本身,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范围和时间自发地延展到生活中去,利用课余时间扩充自己的阅读面,不断沉淀和积累历史材料,自发地对学习和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达到新课改中的“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历史的实际教学中,务必要给学生树立和强化关注史料积累的重要性意识。历史学习是以史料为载体和依托,只有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材料,才能够做到对材料的归类和整理。对于专题式教学的实践需要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身份,教师要能够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材料、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基本要素的归类,从中找出相切合的地方,进行专题式课程的初步教学设计,然后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丰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地对课堂进行反馈性总结、反思,汲取有益成分,将不适合课堂或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理想的部分或环节及时作出修改,以便促进历史专题式教学实践能够行之有效,在教学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和功效。
参考文献
【1】崔玲,田健,杨改学.概念图在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8(12).
【2】陈伟国.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3).
【3】姚锦祥.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J].历史教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