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小聚集体论文_吴蓉,曹君,杨猛,苏二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小聚集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集体,磁性,交联,纳米,粒子,脂肪,微管。

磁性小聚集体论文文献综述

吴蓉,曹君,杨猛,苏二正[1](2019)在《磷脂酶D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可溶表达及其磁性纳米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具有提高认知力、抗抑郁、缓解紧张压抑、辅助激活酶和改善老年痴呆症等功能,在食品、化妆品和制药行业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虽然PS在自然界中来源广泛,但是由于在植物中含量较低和动物脑细胞来源的不安全性,限制了PS的工业化应用。因此,利用磷脂酶D(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卢建芳,黎克纯,雷福厚,周菊英[2](2019)在《磁性松香基高分子固定化交联脂肪酶聚集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磁性松香基高分子固定化交联脂肪酶聚集体(固定化CLEAs-L)。研究制备条件对固定化CLEAs-L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固定化CLEAs-L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CLEAs-L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淀剂无水乙醇用量30%,脂肪酶质量浓度4 g/L,一次交联反应中添加0. 3%的戊二醛,交联反应2 h,二次交联反应中添加1%的戊二醛,交联脂肪酶聚集体与载体的质量比2. 5∶1。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CLEAs-L的酶活回收率为86. 52%,固定化CLEAs-L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 0。与游离脂肪酶、CLEAs-L相比,固定化CLEAs-L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明显提高;重复操作6次后,固定化CLEAs-L的酶活回收率仍保持在60. 0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7期)

韩姝然[3](2019)在《磁性交联漆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其催化效率高,作用底物范围广,在工业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课题利用实验室获得的重组解淀粉芽孢杆菌漆酶为基础,通过交联酶聚集体(CLEAs)来进行漆酶的固定。对其中影响酶活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对游离酶和磁性交联漆酶聚集体(magnetic cross-linked enzyme aggregates,M-CLEAs)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对漆酶M-CLEAs在染料降解方面进行应用,结果如下:优化后的固定条件为:以饱和硫酸铵为沉淀剂,硫酸铵和漆酶体积比为3:1,沉淀温度25℃,沉淀3 h后,使用0.16%戊二醛,交联1 h,加入的磁性纳米粒子与漆酶最优质量比为7:1,在此制备条件下,最终酶活回收率为37%。与游离酶相比,漆酶M-CLEAs适应的pH值范围更广,在pH值8.6下相对酶活仍保留50%,而游离酶相对酶活只有25%;在不同体积分数的有机溶剂下,漆酶M-CLEAs的稳定性更好,30%浓度甲醇下漆酶M-CLEAs的酶活是游离酶的1.5倍,在添加较高浓度30%乙醇、丙酮条件下,漆酶M-CLEAs的酶活也均优于游离漆酶;在添加不同浓度NaCl后,漆酶M-CLEAs表现出更好地耐盐性,在高浓度1 M NaCl下,漆酶M-CLEAs保留70%的酶活,而游离漆酶只保留20%酶活。漆酶M-CLEAs在无介体存在时对不同结构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介体乙酰丁香酮的添加促进了酶与染料的氧化反应,6 h内对靛红可以完全脱色,活性黑5的脱色率达到90%以上,对RB亮蓝也有64%的脱色率;随着活性黑5和靛红染料浓度分别提高到160 mg/L和100 mg/L,在6 h后也同样完全脱色;在重复降解靛红实验中,反复使用七次,仍有接近30%脱色率,为固定化漆酶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颖,周磊,杨丽维,李明春,张峻[4](2018)在《海藻糖合酶磁性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MNPs,以其为磁源,制备了海藻糖合酶M-CLEAs,考察了M-CLEAs的制备条件和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酶蛋白与壳聚糖修饰的磁性粒子(MNPs-CS1)、戊二醛及壳聚糖浓度比分别为1∶4、1∶1、1∶2时,所得海藻糖合酶M-CLEAs的酶活回收率最高,达到68%.海藻糖合酶M-CLEAs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 H为7.0,对热和p H的耐受性均优于游离海藻糖合酶,并且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辛爽[5](2018)在《磁性及磁性—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粒子为基本单元,构建高级有序的纳米结构,实现功能增强和功能集成,是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研发简单、快速、高效的纳米粒子聚集体的制备方法,实现形貌、尺寸及物性的精确调控是加快该类材料实用化进程的关键。为此,本论文以Fe_3O_4纳米粒子为基础,可控制备了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聚集体和Fe_3O_4-NaYF_4:Yb~(3+),Er~(3+)磁性-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超顺磁性的Fe_3O_4纳米粒子聚集体。通过系统改变体系中的氯化铁、醋酸钠及混合溶剂中水的加入量,实现了磁性纳米粒子聚集体尺寸的大范围精确调控(70.8-216.0 nm),探讨了纳米粒子聚集体形成机理。证实了随着磁性纳米粒子聚集体尺寸的增加,其光热性能得到了提高。细胞实验证明,磁性纳米粒子聚集体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该研究对设计和构建高效、低毒的纳米光热治疗平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采用疏溶剂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NaYF_4:Yb~(3+),Er~(3+)磁性-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体。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加入量、乙二醇加入量及Fe_3O_4与NaYF_4:Yb~(3+),Er~(3+)的质量比,实现了磁性-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体尺寸和物性的精确调控。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增强了磁性-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稳定性。该研究为多功能纳米材料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郑德兵[6](2017)在《磁性纳米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在微管式反应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交联酶聚集体(CLEAs)粒径小、黏性大、重复利用困难等缺点,本研究以CLEAs技术为基础,将无官能修饰的纳米Fe_3O_4嵌入脂肪酶CLEAs中,制备磁性纳米交联酶聚集体(M-CLEAs),利用纳米Fe_3O_4的纳米特性和超顺磁性,改善CLEAs结构及性能,实现CLEAs重复利用的便捷性;将M-CLEAs应用于有旋转磁场的微管式反应器中,利用旋转磁场使M-CLEAs与反应体系中的底物充分接触及产物的瞬间分离,并考察了该装置在油酸丁酯合成和含柴油废水降解中的应用。此外,还优化了 M-CLEAs的制备条件,分析了M-CLEAs的酶学性能及形态结构,具体结果如下:(1)当游离脂肪酶浓度为70mg·mL-1,纳米Fe_3O_4在脂肪酶液中浓度为9mg·mL-1,交联剂浓度为2.075%(v/v),沉淀剂用量为脂肪酶液体积的12倍,交联时间为12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交联温度为4 ℃,制备获得的M-CLEAs酶活力最大为2897.69 U·g-1。(2)形态结构分析表明,添加纳米Fe_3O_4增大了 CLEAs粒径,M-CLEAs孔隙度增加,紫外光谱吸收峰增强,并伴随轻微的红移现象。M-CLEAs的二级结构中,β-折迭、α-螺旋、β-转角的含量分别增加3.5%、1.1%、2.6%,而无规则卷曲降低8.7%,即酶蛋白分子刚性增加,柔性降低。M-CLEAs中两个发色基团(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强度均减弱,尤其对峰1(色氨酸残基)更为突出。(3)与游离酶相比,M-CLEAs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降低,对温度、酸碱、有机变性剂的承受能力增加,置于pH为6-9的缓冲液中保存2 h无酶活损失,低温(4 ℃)放置30天酶活力仅损失5%。M-CLEAs显示出较强的操作稳定性,水解叁油酸甘油酯摇瓶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反应3次(30 min/次),酶活回收率在88%左右,连续反应6次,酶活回收率仍超过50%;M-CLEAs在微管式反应器中的应用表明,4个连续循环后(18h/循环),M-CLEAs结构无明显变化,二级结构和荧光强度发生轻微的变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M-CLEAs对叁油酸甘油酯的亲和力小于游离酶,但最大反应速率比游离脂肪酶大。(4)M-CLEAs在微管式反应器中催化合成油酸丁酯试验表明,在最佳反应温度45℃,M-CLEAs在反应液中的浓度为9 mg·mL-1,反应15 h,油酸丁酯产率约为84%;M-CLEAs在微管反应器中多层(3层)分布比少层(2层)分布催化效率高16%(反应18 h);M-CLEAs连续4次循环反应(18 h/次),油酸丁酯产率并没有下降。降解模拟柴油废水试验表明,25℃下,对质量浓度2000 mg.L-1模拟乳化柴油废水降解12 h,降解率为91%;在相同条件下,对质量浓度500 mg·mL-1模拟乳化柴油废水降解8 h,降解率可达93%,明显高于降解其它高浓度的柴油废水。上述结果表明,纳米Fe_3O_4不仅优化了 CLEAs的性能及结构,而且使CLEAs重复利用更为简便,为CLEAs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孙宁[7](2017)在《磁性颗粒聚集体表面复合修饰及固定化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和超声波化学法叁种不同途径制备Fe_3O_4超顺磁性纳米颗粒聚集体,进而优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水热法合成工艺。以Fe_3O_4颗粒聚集体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同低共熔试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二氧化硅等材料组合对颗粒聚集体进行表面复合修饰,研究作用对象的微观构造和修饰效果。获取的复合颗粒作为固定化酶载体材料,分别研究了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固定化,探索了体系内温度,酶浓度,固定化时间,戊二醛助剂等环境因素对固定化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得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研究对比了固定化酶产品和游离酶的各项理化特性,评估了新型固定化酶产品在耐热,耐酸碱及重复操作稳定性等应用效能。研究的结果如下:在(n(Fe~(3+))/n(Fe2+)物质的量比1.6,氨水为共沉淀剂,体系pH9环境条件下制备前驱物,使用上述叁种合成途径均能制得Fe_3O_4颗粒聚集体。不同Fe_3O_4颗粒聚集体的剩磁和矫顽力均为0,颗粒具有超顺磁性,颗粒体系表面均分布有高活性的羟基。其中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颗粒分散状态和晶型结构相对优良,水热法制成的颗粒磁学性能最优,综合选择了磁响应高且有利于功能修饰的水热法颗粒聚集体为后续基础材料。Fe_3O_4颗粒聚集体经SiO_2和不同DESs(DES1由氯化胆碱与尿素摩尔比为1:2,DES2由氯化胆碱与葡萄糖摩尔比为1:1,DES3由氯化胆碱与甘油摩尔比1:1制备)修饰后,Fe_3O_4纳米颗粒较均匀镶嵌于体系中,粒径均小于100 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分散性高。与DES1和DES2相比,DES3修饰的复合颗粒分散性较高,其颗粒表面分布丰富的功能基团,同时具有更为优良的结构稳定性。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聚集体饱和磁化强度为65.42emu/g,经修饰固定化α-淀粉酶后饱和磁化强度仍维持在21.90 emu/g以上。其中DES3修饰的复合颗粒酶固载量达145.2μg/10mg,且催化活性最高。选择DES3修饰的复合颗粒作为固定化酶载体材料。通过以复合修饰的纳米超顺磁性Fe_3O_4颗粒为载体固定化α-淀粉酶和固定化胰脂肪酶,研究并对比了固定化和游离酶的酶学性质。固定化α-淀粉酶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60℃。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α-淀粉酶具有更强的温度和酸碱的耐受性,重复操作的半衰期为18.97次。固定化胰脂肪酶的最适pH值为6,最适温度为35℃,固定化胰脂肪酶对温度的耐受性增加,热稳定性提高,重复操作的半衰期为7.03次。在酶动力学研究中固定化α-淀粉酶和固定化胰脂肪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亲和力均降低。(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5-22)

刘慧超[8](2016)在《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固定化酶及水凝胶微球聚集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中的众多生物量参数是很多疾病观察、诊断、治疗的重要指标。这其中胆固醇浓度被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对血糖浓度快速灵敏的检测则对糖尿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光纤生物传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光纤传感和生物传感两种技术的交叉产物,借助于二者的快速进步,在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等领域内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光纤酶催化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用磁性粒子固定生物酶有利于粒子的聚集和分离,可以重复循环使用,同时在制备磁性粒子时引入荧光指示剂,使酶催化作用直接传达至荧光剂,可利用其将传感器微型化,从而保证了传感器的响应速率与准确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对单一参数的检测,转而进行检测双参数以及多参数的尝试,选取合适的“开–关”材料是关键。选择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NIPAAm)制成智能水凝胶微球,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约为35oC,该微球响应速度快,易于控制粒径。将固定了生物酶的纳米复合粒子包覆在智能水凝胶微球中,通过改变外界环境的温度来控制微球的“溶胀–收缩”过程。当凝胶溶胀时,呈现网络结构,待测物可以穿过网络与生物酶作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当凝胶收缩时,待测物无法与生物酶接触,反应停止,以此实现智能化控制。上述研究为开发多参数光纤生物传感器打下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磁性荧光纳米粒子(Fe_3O_4@SiO_2(F)@meso-SiO_2),并对其进行了各种表征和性能的测试。以该粒子固定胆固醇氧化酶(COD),通过测试出不同固定化条件及催化条件下酶的相对活性大小,从而获得了最优固定化条件:3–氨基丙基叁已氧硅烷(APTES)浓度2.5%(v/v),戊二醛(GA)浓度2.0%(v/v),给酶量10mg,pH值7.0;固定化COD的最优适用pH值和最优适用温度分别为7.0和50oC;COD固定后其耐储存性、耐热性、操作稳定性显着提高。由于复合粒子中引入了Ru(bpy)_3Cl_2指示剂,在溶液中对溶解氧敏感,可适用于基于酶催化和耗氧的多参数光纤生物传感器。(2)制备了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D)–水凝胶微球聚集体并研究了其酶催化“开–关”性能。获得了最优的复合条件:单体量为150mg、引发剂量为300μL、交联剂量为30mg、去离子水为30mL。确定了固定化GOD–水凝胶微球聚集体的最优适用条件:pH=7.0,温度为30oC。该聚集体可成为多参数光纤生物传感器的敏感基元之一。(3)设计并构建了基于固定化GOD–水凝胶微球聚集体的光纤葡萄糖传感器,得到滞后相移变化φ与葡萄糖浓度线性拟合方程为y=0.0102+0.000808x,相关系数R~2=0.99604,证明该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50–700mg/mL,响应时间达到50s左右,具备较好的检测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查全文,韩杰,郭荣[9](2015)在《顺磁性糖基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构筑及载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一种对磁场有响应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研究,其是由普通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络合阴离子组成的。这种表面活性剂含有磁性金属离子中心,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实现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无损和可逆控制。本文合成顺磁性糖基表面活性剂[G-C_n]Fe Cl_4和[C_n-G-C_n]FeCl_3Br(n=8,12,16),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元素分析、顺磁共振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确定物质的结构和顺磁性质。通过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负染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G-C_n]FeCl_4和[C_n-G-C_n]FeCl_3Br的聚集性质和水溶液中的顺磁性质,研究发现[G-C_(12)]FeCl_4和[C_(12)-G-C_(12)]Fe Cl_3Br分别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和囊泡,其均对外磁场有磁性响应,在靶向载药方面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期刊2015-07-17)

吴星涛[10](2014)在《磁性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催化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磁性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M.CLGAs)并用于催化合成苯丙烯基p-D-葡萄糖苷,苯丙烯基p-D-葡萄糖苷是从藏药红景天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其酶法合成具有反应过程简单、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高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通过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M.CLGAs是一种酶活回收率高、制备简便、容易回收、性质稳定的固定化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β-葡萄糖苷酶2 mg,沉降剂体积1 mL,磁性铁氧化物颗粒质量6 mg,戊二醛浓度15 mmol/L,交联时间2 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磁性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比活力可达6.44 U/mg,酶活回收率达8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磁性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呈球状颗粒,单分散性好,直径约为50μm。与游离酶相比,磁性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热稳定性与酸碱稳定性均有所提高,操作稳定性良好,对磁场有较强的耐受性,但Km增大。考察了非水相体系中β-葡萄糖苷酶催化直接糖基化反应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的过程中,非水相体系组成、底物浓度、离子液体、水活度等因素对糖基化反应的影响,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结果表明,在非水相体系中可利用p-葡萄糖苷酶催化苯丙烯醇与D-葡萄糖经直接糖基化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当反应体系为1,4-二氧六环/柠檬酸-磷酸缓冲液/离子液体(C4Mim·PF6) (8:2:1)、底物苯丙烯醇与D-葡萄糖的摩尔比为4:1,即苯丙烯醇和D-葡萄糖的浓度为298 g/L和100 g/L、pH为6、温度50℃、250 rpm、反应体系酶活力为15 U/mL时,60 h后产物浓度为8.037 g/L,M-CLGAs酶活回收率为58.2%。产物经LC-MS与NMR鉴定为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本文还对M-CLGAs催化转糖基化反应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底物糖苷,有机溶剂,缓冲溶液,底物浓度等因素对转糖基化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的影响。最优反应体系为底物苯丙烯醇与pNPG摩尔浓度比为1:1,在叔丁醇与柠檬酸-磷酸缓冲溶液体积比在9:1的条件下反应30 h,得到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产量为10.77 g/L,得到产物的产量大于直接糖基化反应,M-CLGAs酶活回收率为87.5%。(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磁性小聚集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磁性松香基高分子固定化交联脂肪酶聚集体(固定化CLEAs-L)。研究制备条件对固定化CLEAs-L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固定化CLEAs-L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CLEAs-L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淀剂无水乙醇用量30%,脂肪酶质量浓度4 g/L,一次交联反应中添加0. 3%的戊二醛,交联反应2 h,二次交联反应中添加1%的戊二醛,交联脂肪酶聚集体与载体的质量比2. 5∶1。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CLEAs-L的酶活回收率为86. 52%,固定化CLEAs-L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 0。与游离脂肪酶、CLEAs-L相比,固定化CLEAs-L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明显提高;重复操作6次后,固定化CLEAs-L的酶活回收率仍保持在60. 0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小聚集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吴蓉,曹君,杨猛,苏二正.磷脂酶D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可溶表达及其磁性纳米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卢建芳,黎克纯,雷福厚,周菊英.磁性松香基高分子固定化交联脂肪酶聚集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中国油脂.2019

[3].韩姝然.磁性交联漆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陈颖,周磊,杨丽维,李明春,张峻.海藻糖合酶磁性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辛爽.磁性及磁性—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6].郑德兵.磁性纳米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在微管式反应器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7

[7].孙宁.磁性颗粒聚集体表面复合修饰及固定化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8].刘慧超.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固定化酶及水凝胶微球聚集体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9].查全文,韩杰,郭荣.顺磁性糖基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构筑及载药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2015

[10].吴星涛.磁性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催化合成苯丙烯基β-D-葡萄糖苷[D].福州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磁性CLEAs的操作稳定性证明所制备的...一8.(a)一维CdS压e3O4功能复合结构的TE...一7一维CdS压e3O4结构异质复合部位(插图...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pH值与酶活曲线磁性CLEAs的磁响应性中空微球的红外谱

标签:;  ;  ;  ;  ;  ;  ;  

磁性小聚集体论文_吴蓉,曹君,杨猛,苏二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