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兰云[1]2004年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和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对象是全国的年轻人。为了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逐渐细化、不断完善,形成了从地区到全国,先地区竞赛,再初赛,最后决赛的逐级选拔模式。 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是考查学生的能力。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同时,选拔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 本文通过对1992年——2003年初赛试题的分析,得到如下启示:试题内容立足于中学基础知识和中学化学的自然增长点,试题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化学发展前沿和其它科学技术;突出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的考查,尤其是注重创造能力的考查。试题呈现知识配置更加充实多样、知识水平趋于降低、命题方式多样灵活、注重创造性思维评价设计的趋势。 通过试题分析得出竞赛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课程设置要多样化;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知识教育,还应包括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的内容;教材内容应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保持与学科发展的一致性,增加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化学事实、化学通用概念;教材内容编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网络的形成;教学过程要采用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能力,同时完成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 最终得出化学竞赛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一是二者互相促进,化学竞赛促进了素质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实施,而素质教育反过来又使化学竞赛不断完善;二是两者在目的、对象、内容、评价体系上又有不同。妥善处理二者关系,可以保证化学竞赛对素质教育良性导向作用的发挥,促进素质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和深化。
宝冬梅[2]2007年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贵州赛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风行世界的化学智力竞赛,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中学生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并于1987年首次组团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年来,我国竞赛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化学竞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尖子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化学学科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的重要体现。目前,在我国化学竞赛的普及程度是非常广泛的,已经形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地区到全国的多层次、多级别的竞赛格局。事实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化学竞赛活动。化学竞赛一方面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绩,为高校选拔了大批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存在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片面追求分数与名次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史、宗旨、规则,然后通过对1997-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的分析,探讨了竞赛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接着对2005、2006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贵州省的参赛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贵州选手在2005、2006年化学竞赛初赛试卷中所出现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竞赛开展过程,着重对参与化学竞赛的教师、同学进行调查、访谈,试图在开展竞赛的第一线发现贵州省化学竞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为贵州省的化学竞赛培训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程程[3]2014年在《学习迁移在高中化学竞赛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学习迁移理论在漫长的教育心理研究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竞赛这项课外活动尤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更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而物质结构部分在化学竞赛中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并且与其他内容相比,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中学的化学内容脱节严重。所以,物质结构内容对于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来说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以将大学的相关化学知识完全熟练的掌握。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学生需迁移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原理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来有效学习物质结构内容,改善教学策略和提高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无疑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学习迁移理论为基础,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对化学竞赛中物质结构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论文以现行苏教版化学中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的构成为基础,对2003-201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中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进行分析及统计,从知识点考查分值、知识点涉及面、知识点涉及水平层次、能力分析四个维度进行了研究。运用调查访谈法,了解中学阶段学习迁移理论对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情况,为在实践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提供了依据。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包括:创设情境导入、组织者策略、多题组类比、变式训练、样例教学。对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两块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并从训练任务和迁移任务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迁移过程。在物质结构教学后,有相对应的测试卷,即迁移任务,来检测效果。通过检测效果的分析。最后,本文将得出结论:认为学习迁移理论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王志丹[4]2010年在《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与内蒙古自治区应试策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为了应对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现已经形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地区到全国、从初赛到决赛的逐级选拔模式并形成了考查、选拔和培训参赛学生的具体标准: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应试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中国代表队自1987年首次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简称IChO)以来,已经历了21届赛事,共派出84位选手,获得了60金,21银、3铜,共计84枚奖牌,并获得10次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但各省市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培训方面的水准仍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2001—2008年初赛试题的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初赛试题知识点考查以纲为本、重点突出,逐年继承、有章可循;2、新课程改革后更加突出对中学化学自然增长点的考查,而逐渐摒弃对记忆性知识和大学知识的考查;3、突出对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的考查,尤其是注重对创造能力的考查;4、要求应试者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化学视角观察世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上述研究结论基础上,研究者对内蒙古自治区5座城市的8所学校,北京、浙江、湖南等省的8所学校的化学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发现在学校对化学竞赛活动的重视程度、所采取的宏观管理措施,辅导教师对化学竞赛的认识态度及精力投入,学生对化学竞赛的认识态度及精力投入等方面,我区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对近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的深入分析及内蒙古地区与省外重点中学化学竞赛备赛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各环节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与完善我区化学竞赛水平的若干具体对策:(1)建立稳定、强有力的学科竞赛指导小组(2)制定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3)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苏文[5]2008年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现状研究及试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多年来虽然一直积极开展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但取得的成绩与其它省份相比仍微不足道,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内蒙古地区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现状,为了使化学竞赛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内蒙古地区化学教育教学水平,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座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临河)的12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版本,从学校、化学教师、学生叁个大方面探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现状的原因之所在;同时对内蒙古地区2001—2007年的初、复赛试题进行了试题所含知识点、中学化学知识点、试题所含初赛大纲知识点、试题的STS、试题特征、对学生的考察、连接人教版新教材、连接山东科技版新教材等八个纬度的分析。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高中学生参赛获奖情况存在地区差异性和学校集中性的特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化学教师在以竞赛辅导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已经行动起来,教学观念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中;化学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之一,受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学校的重视和认可。但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化学竞赛在学生中普及推广程度还较低,少部分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的目的和心态存在偏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化学教师从竞赛宣传到竞赛辅导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改进;学校在竞赛的具体实施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试题分析发现:STS试题在各年有增有减且在初赛试题中的比例整体上高于复赛试题;总体衡量,在初、复赛中,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均高于其它类型试题,新颖性试题居其次且比例稳定;初赛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复赛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广博性;初、复赛试题在与两个版本的新教材连接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内蒙古地区化学竞赛选手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扎实的基础、六种必须的能力;竞赛辅导可采用兴趣班模式和“自习课”模式两种组织方式,两段式和同步式两种内容安排方式,自主学习——问题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参与教学模式、探究学习——互动教学模式等叁种竞赛辅导教学方式,逐层推进、模型推理、类比分析、发散回归等四种竞赛辅导典型解题方法;并指明竞赛辅导时间须兼顾正常教学时间,要针对学生建立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功能。最后,指出高中化学竞赛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关系为:化学竞赛有助于新课程背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竞赛有利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课程资源意识的提高和改进以及专业精神的重塑与升华;化学竞赛与新教材在理念、目标和发展趋势上存在一致性。
陆泉芳[6]2003年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化学教学》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风行世界的化学智力竞赛,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现已形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地区到全国的多层次、多级别的竞赛格局。 我国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是考察能力,是立足于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中学化学教学和大学教学的结合点。在突出选拔功能的同时,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中学教学改革,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和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近五年的全国化学竞赛初(决)赛理论试题分析,得出:我国化学竞赛对中学化学教育起导向作用;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是竞赛命题的依据;试题内容源于竞赛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试题注重多学科的综合、渗透;注重基础、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技前沿、涉及一系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科学领域。通过对1996-2003年化学竞赛决赛实验题进行分析得出:“称量—合成—标定—测定”是近几年实验试题的特点;化学实验重在基础,特别是考察移液管和滴定管的使用;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移液、回馏、抽滤、洗涤、滴定等是实验考查的重点。 从竞赛和教育两个角度探讨了竞赛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发现化学竞赛是一种中间化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改革课堂教学的一种典范。它激发了中学化学教师知识更新的热情;强化了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为“第二课堂”增添了活化学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化学前沿,笔者参与了等离子体降解水体中有毒有机物的科学研究。利用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氯代苯胺、硝基苯、对氯硝基苯等进行了降解。其机理为:首先是苯环羟基化,然后环破裂生成二元羧酸,最后二元羧酸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得出结论:接触辉光放电电解对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具有较强的能力,通过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有望形成一项废水处理新技术。
马清惠[7]2016年在《高中化学竞赛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调查与实践》文中指出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发现和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学生从化学竞赛培训中,既可提高化学学科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科能力,从理论研究能力到实验动手能力,从阅读能力到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从模仿的能力到创新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因此,对化学竞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高中化学竞赛推理能力进行调查和实践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化学竞赛试题研究,分析推理能力在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分析推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就笔者所在学校化学竞赛培养的方式进行实践。通过文献调查、与竞赛教练座谈、问卷调查、竞赛课程实践、学生访问等多种方式展开调查研究、实践,本文调查与实践研究对象主要是广西区内高中学生,意在通过本次研究,能从理论指导竞赛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化学竞赛培训更加有针对性,使得培训更加有成效,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本论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途径的说明;第叁部分:对本文研究的概念进行阐述和界定;第四部分:对高中化学竞赛学生推理能力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第五部分:提高高中化学竞赛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与实践;第六部分,本文研究的反思与总结,对未来的展望。本文的研究对于高中竞赛培训中,学生推理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丁萍[8]2011年在《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风行世界的化学智力竞赛,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中学生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并于1987年首次组团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年来,我国竞赛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化学竞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尖子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化学学科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化学竞赛的普及非常广泛,已经形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地区到全国的多层次、多级别的竞赛格局。事实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化学竞赛活动。化学竞赛一方面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绩,为高校选拔了大批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存在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片面追求分数与名次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培养这些高素质的学生,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开拓性工作。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江苏省选拔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全国决赛试题的分析,探讨了竞赛试题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对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江苏省近叁年的参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参与本年度竞赛培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省内目前的竞赛培训模式的调查和分析,以我校近十年化学竞赛的经验为现实依据,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培训模式,力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实施时,针对不同的化学学科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和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性质部分均采取自主探索策略——以形成知识网络;无机化学中的理论部分和有机专题部分采用构建问题集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通过差异参与,自助合作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合作能力;为了能在竞赛培训过程中提高尖子生的水平,我们通过小先生教学法和切实可行的实验培训计划。经过这四个层次的培训,使整个竞赛培训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选拔优秀的化学人才做出积极尝试。
陈颖[9]2011年在《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化学高考试题(MCE)和化学竞赛试题(NCHO),已有很多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或专注于某一道或某一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或者是对成套试卷中的思想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角度都比较狭窄,没有站在化学学科能力的视角对MCE与NCHO进行总体的研究,缺乏对学科能力的整体建构,只能起到就题论题的应试教育功能,无法超越试题本身,对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起到帮助。本研究将基于化学学科能力,选取近十年(2000—2009)的化学高考试题(全国理科综合卷或理科综合卷Ⅰ中的化学高考试题)和化学竞赛试题(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学科能力因素和水平,从而揭示化学高考与化学竞赛试题在体现化学学科能力时所具有的特点,对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提供启示,以期在化学考试和化学学科能力培养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有助于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知识建构,思维技能和实验探究叁方面建立了化学学科能力模型,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化学知识建构能力分成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叁个维度和了解、理解、应用叁个水平。基于Quellmalz的思维技能模型将思维技能分成分析、推理、比较、验证四个维度;根据Biggs和Collis的SOLO分类理论将思维技能分成单点结构、多点结构、网络化和抽象扩展四个水平。根据Skuy等人的认知地图以及化学高考和化学竞赛实际,将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分为物质的性质和制备,物质的分离和检验,定量实验这叁个维度;同时将依据King和Kitchener的反馈思维模型将实验探究分成基本操作、结果分析和方案设计叁个水平。基于该化学学科能力模型,本文对近十年的MCE和NCHO中的每道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种类,思维技能,实验类型及其水平进行了标识,分别确认各维度和水平在该题目中所占的分数,进而统计出各维度和水平对应的分数在一套试卷中的所占的比重,在十年的试卷中的平均比重,变化趋势,MCE和NCHO在各维度和水平上的相关性。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对教学的启示。v
张玲[10]2011年在《NChO试题的特点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2001~2010年NChO初赛、决赛试题,对其考查的学科知识进行统计归纳,建构了基于NChO试题的化学学科能力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和启示[D]. 席兰云.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贵州赛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 宝冬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07
[3]. 学习迁移在高中化学竞赛中的应用[D]. 王程程.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与内蒙古自治区应试策略初探[D]. 王志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5].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现状研究及试题分析[D]. 苏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6].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化学教学[D]. 陆泉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7]. 高中化学竞赛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调查与实践[D]. 马清惠.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8]. 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D]. 丁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D]. 陈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 NChO试题的特点及启示[J]. 张玲. 化学教学. 2011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化学竞赛论文; 奥林匹克竞赛论文;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论文; 化学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