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2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1](2021)在《后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后孟氏骨折(BadoⅡ型)的损伤机制和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后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6例,运动伤4例;骨折依据Jupiter分型,ⅡA型23例,ⅡB型15例,ⅡC型4例,ⅡD型3例。手术切口选择肘后正中入路30例(后正中组),肘后正中联合外侧入路15例(联合入路组);术后放置灌注冲洗联合VSD 23例(灌注引流组),仅放置引流管22例(单纯引流组)。对于ⅡA、ⅡB、ⅡD型骨折,尺骨骨折多为骨鹰嘴或近端骨折,对其固定使用鹰嘴锁定型解剖钢板或者联合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固定,共41例;对于ⅡC型骨折,尺骨骨折为干性,采用直行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共4例。35例患者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其中11例为R&MⅡ型骨折,使用袢钢板进行固定;24例为R&MⅢ型骨折,使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45例患者均有桡骨头骨折,使用埋头钉或微型钢板修复固定37例,包括MasonⅡ型15例,MasonⅢ型22例,行桡骨头置换8例,均为MasonⅢ型;36例患者外侧韧带复合体使用带线铆钉进行修复。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骨折情况、BMI、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等)。在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4.4±1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8±1.7周。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121.7°±15.4°,前臂平均旋转活动度135.0°±17.6°。1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其发生率为26.7%。MEPS平均得分88.3±15.2分,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2.2%,其中优30例,良7例,可4例,差4例。后正中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25.2°±23.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142.8°±23.6°,MEPS平均得分91.7±13.8分,肘关节功能评价,优23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联合入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09.7°±23.3°,前臂平均旋转范围124.7°±28.1°,MEPS平均得分81.7±16.2分,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4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73.3%。比较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在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两方面灌注引流组均大于单纯引流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灌注引流组术后引流量远、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单纯引流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灌注引流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前臂平均旋转范围、MEPS平均得分、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均远优于单纯引流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孟氏骨折大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肘关节骨性与软组织结构均损伤严重,肘关节严重失稳。其骨性损伤特征包括,约77.8%的患者发生冠状突的骨折,且基底部的骨折(R&MⅢ型)可占68.6%;约80%的患者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需要进行修复重建;所有脱位的桡骨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以粉碎性多见。手术时选择肘后正中入路不仅能满足手术所需,且与联合入路相比时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功能评价更优,临床疗效更好。术后给予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不仅增加关节腔引流效果,促进伤口愈合,且更加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临床疗效可观。
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廉小婧,李飞,张磊,万广亮,庞海涛,王晶,马建凤[2](2019)在《儿童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尺骨干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1例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3~7岁,平均4.4岁。摔伤9例,1米高处摔下2例。左侧5例,右侧6例。尺骨骨折弹性钉或接骨板固定,桡骨颈骨折弹性钉和(或)克氏针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术后4~6个月取出弹性钉、接骨板。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儿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口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桡神经损伤在6周内恢复。采用改良的Flynn标准评价:11例优良。结论儿童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为1型类孟氏骨折的一种类型,尺骨多为斜行骨折,骨折线由后上至前下、外上至内下,骨折部位在中段或中上段,桡骨头多留在原位、远折端向前移位。手术先复位固定尺骨骨折、再复位固定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
杜蒙蒙[3](2019)在《顺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一种新的手术入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DRDMJ)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桡骨远端骨折,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儿童DRDMJ骨折的复位和手术固定仍然是一个挑战。本研究的目的是介绍一种在桡骨近端骨间后神经(PIN)“安全区”采用弹性髓内钉(ESIN)治疗儿童DRDMJ骨折的新手术入路,分析顺行ES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ESIN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儿童DRDMJ骨折的影像学和功能结果。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间因儿童DRDMJ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ORIF)或顺行ESIN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比较钢板固定组和ESIN固定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结果变量。结果:共60例(平均年龄10.9岁;8-15岁),男性43例,女性17例,符合纳入标准。ESIN固定组36例,男26例,女10例;钢板固定组24例,男17例,女7例。与钢板固定组相比,ESIN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中透视时间长(P<0.01)。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顺行ESIN固定治疗儿童DRDMJ骨折是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的方法,其功能和影像学结果与钢板固定相似,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孙祥水,王邦,汪飞,唐凯,张志群,林刚,楼跃[4](2018)在《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2133例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0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弹性髓内针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 133例四肢长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1 191例,女性942例;年龄(5.7±3.1)岁(范围:1岁11个月至14岁)。手术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1 866例,术中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针267例。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 133例患儿中,骨折发生在股骨603例,胫骨311例,腓骨8例,肱骨219例,尺桡骨992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针尾激惹反应(62例),骨折对位对线不齐(21例),髓内针变形或成角畸形(11例),肢体短缩(7例),关节活动受限(14例),医源性神经损伤(4例),肌腱损伤(2例),取针困难(14例),骨皮质劈裂(4例),骨延迟愈合(8例),骨不愈合(1例),内、外翻畸形(6例),骨骺损伤(5例),弹性髓内针外露(6例),针尾金属碎屑残留(2例)。结论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掌握重要的生物力学特性、熟悉局部解剖特点及避免明显技术错误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祝秋[5](2016)在《桡骨小头骨折及相关损伤的临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观察目的:了解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中不同内固定器械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共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54例,其中随访49例。通过比较Herbert钉、可吸收钉及微型钢板术后随访结果,了解不同内固定器械对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结果:本组随访10-27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一期拆线。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06±2.24周。其中优15例,良3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1.8%。无感染病例,Herbert钉有1例异位骨化病人,可吸收钉组及钢板组各有2例异位骨化病人,无骨溶解病例及神经损伤病例,无桡骨小头坏死及骨不愈合病例。统计结果显示可吸收钉与Herbert钉相比对于治疗的优良率,Broberg和Morrey评分,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愈合时间等无明显影响。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固定相比,在肘关节Broberg和Morrey评分,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距。结论:Herbert钉,可吸收钉及微型钢板是有效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方法,需根据骨折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骨折简单,不大于三块的病例,可选择Herbert钉或可吸收钉,两者的治疗效果相近。但对于复杂骨折,桡骨颈骨折,或伴骨质缺损的桡骨小头骨折,可选用微型钢板治疗。但勿强行使用内固定,必要时可行桡骨小头单纯切除或桡骨小头置换。第二部分桡骨小头置换治疗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疗效观察目的:了解桡骨小头置换对于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桡骨小头骨折,并行桡骨小头置换的病例12例的术后随访结果,了解桡骨小头置换对于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2.3±9.3月(10-44月)。术后未出现尺神经,桡神经损伤体征,无切口感染。未见假体松动,1例出现轻度肘关节外翻,2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1例轻度骨性关节炎。屈伸角度约113.5°(95°-130°),旋前约53.2°(45°-65°),旋后53.4°(45°-65°),1例局部轻度疼痛,无需服药。评定优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83.3%。结论:桡骨小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长期效果不明确,选择时需慎重,但其疗效确切,效果满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对于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是比较好的选择。第三部分恐怖三联征的临床随访研究目的:探讨恐怖三联征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从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共收治恐怖三联征15例,对其中14例进行了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11-33个月),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切口。首先予关节复位,然后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修补前关节囊,桡骨小头骨折,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起点。冠状突骨折固定方式根据骨折分型Regan-Morrey分型决定,Ⅰ型使用钢丝或不可吸收线行套索固定,Ⅱ型或Ⅲ型使用Herbert钉固定。桡骨小头骨折,使用可吸收钉,Herbert钉,微型钢板或桡骨小头假体。使用非可吸收线或带线铆钉缝合外侧副韧带。缝合切口前,判断肘关节稳定性,其中3例稳定性差,1例修补内侧副韧带,2例放置外固定支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11-33个月)。骨折达临床愈合时间为术后11-17周,平均14.2周。其中1例肘关节僵硬,其余随访末期肘关节屈伸范围95-135°,平均活动范围110.5°;旋转范围75-125°,平均旋转范围为114°。在影像学上出现异位骨化病人3例,但不影响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价:优2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71.4%。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为高能损伤,愈合效果一般。骨折韧带的修复重建争议较大。冠状突骨折需根据骨折大小,选择套索或螺钉固定。对于恐怖三联征中的桡骨小头骨折,尽量选择内固定治疗,选择桡骨小头置换需慎重,尽量不要选择桡骨小头切除,常规修补术后,仍有关节不稳,可以选择可活动外固定支架。第四部分向后孟氏骨折的临床随访研究目的:探讨向后孟氏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4月-2015年4月共收治向后孟氏损伤18例,对其中15例进行了完整随访。随访8-32个月,平均17个月。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复位桡骨小头骨折并固定、其次是尺骨冠状突骨折,最后复位固定尺骨骨折。11例单纯使用钢板固定,3例钢板加克氏针固定,1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结果: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3月。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MEP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向后孟氏骨折类型特殊,临床比较少见,勿与其他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混淆,尤其是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混淆。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重建尺骨近端长度和对线,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是良好功能的基础,对于年龄大于65岁,关节稳定的患者,桡骨小头切除术可以接受。但对年轻人实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时仍然需要慎重。
谢攀攀[6](2016)在《孟氏骨折新分型与前臂骨间膜损伤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分析新鲜儿童孟氏骨折DR、MRI影像学资料,观察前臂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范围,评估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和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2探讨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与骨间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评估一种以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为分型依据的新型孟氏骨折分类系统,以优化孟氏骨折治疗策略。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从2013年10月开始,2015年8月截止。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6.9岁,左侧13例,右侧25例,合并伤肢同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1例。Bado分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例,BadoⅢ型18例,BadoⅣ型2例;新分型理论分型:新Ⅰ型12例,新Ⅱ型24例,新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均为1周内的新鲜损伤,受伤至入院治疗的时间为1小时-7天,平均时间为32.6个小时。2方法:新Ⅰ型、新Ⅱ型入院病情稳定后给予前臂MRI检查,MRI检查前均与家属沟通并签署MRI检查安全知情同意书。采用1.5T超导型MR扫描机(Magnetom Essenza),肘关节表面柔顺线圈,病人仰卧、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分别扫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主要采取横轴面扫描。横轴位获得T1WI,T2WI,T2脂肪抑制图像,扫描层厚为3-5mm,间距为1mm,扫描范围为肘关节至腕关节前臂全长。MRI图像质量以肌腱、肌肉、筋膜轮廓显示清楚,无伪影为优。对比正常儿童前臂骨间膜MRI图像,观察轴位骨间膜MRI图像病理改变,记录不同病理改变的轴面层数(病理改变的距离),测量患肢X线肘关节标准正侧位片上尺桡关节分离距离,统计学分析上尺桡关节分离距离与骨间膜损伤距离的相关性。依据新分型理论指导治疗,根据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观察新分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 4名患者因不能配合MRI检查而未能获得MRI图像,其中新Ⅰ型1例,新Ⅱ3例,最终获得11例新Ⅰ型,21例新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桡骨头环状软骨面为起点,轴位骨间膜MRI图像距离环状软骨面以远30mm-45mm左右开始显示,轴位TWI1,TWI2图像可显示完整的前臂骨间膜为连接尺桡骨间均匀的、连续的线状低信号带,与周围中等信号的软组织对比明显,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无法分辨出骨间膜。2损伤的范围:11例新Ⅰ型儿童孟氏骨折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7例骨间膜损伤且伴有断裂,4例骨间膜有损伤但无断裂。21例新Ⅱ型孟氏骨折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18例伴有骨间膜有损伤且伴有断裂,3例骨间膜有损伤但无断裂。新Ⅰ型上尺桡关节轻度分离,骨间膜主要病理表现为损伤的距离短,断裂距离短;新Ⅱ型上尺桡关节重度分离,骨间膜损伤距离长,断裂距离长。骨间膜损伤程度与上尺桡关节单位长度被拉长的距离有关。采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与骨间膜病理改变距离呈正相关(r=0.799,P=0.000),P<0.05。3 34例患者获术后6-18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随访率89.47%),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对位、对线可,未见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无钉道感染,骨髓炎发生,外观及关节功能良好。根据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0-69分。新Ⅰ型优8例,良2例,可1例,新Ⅱ型优13例,良7例,可1例,新Ⅲ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1.18%。结论MRI能够观察前臂骨间膜损伤情况,诊断骨间膜损伤类型;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孟氏骨折新分型理论能够优化孟氏骨折治疗策略,很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张骥,傅刚,万世奇,郭源[7](2015)在《儿童特殊型类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的受伤机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例儿童头颈分离型骨折的资料。男4例,女11例;左侧11例,右侧4例。受伤时年龄5.113.0岁(平均8.7岁)。此类损伤的特点为尺骨干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分离移位,肱桡关节保持完好,但桡骨纵轴的延长线偏离了肱骨小头的中心。根据骨折移位和成角的方向分型:Ⅰ型定义为尺骨骨折端向尺掌侧成角,桡骨近侧干骺端向尺掌侧移位,共9例。Ⅱ型与工型相反,成角和移位方向均指向桡背侧,共6例。尺骨骨折采用钢板、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桡骨颈骨折采用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时按Bruce-Harvey-Wil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160个月(平均27个月)。X线片评价尺骨骨折的复位效果:优13例,良2例。桡骨颈骨折采用Metaizeau评价标准:优14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按Bruce-Harvey-Wil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1例,中1例。术后出现桡骨头骺缺血坏死改变1例,桡骨颈干骺端膨大1例。结论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受伤机制特殊,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尺骨骨折坚强固定、桡骨颈骨折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的预后,并发症较少。
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易凡,张磊,王晶,邢爱春,马建凤[8](2013)在《儿童类孟氏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类孟氏骨折的分型标准及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5例类孟氏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17例,女18例;年龄1岁2个月14岁11个月,平均7岁5个月。致伤原因:跌伤25例,摔伤3例,运动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16 d,中位时间28 h。根据自定义骨折分型标准:Ⅰ型为尺骨骨折(包括鹰嘴)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22例;Ⅱ型为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2例;Ⅲ型为尺骨和/或鹰嘴骨折伴肱骨外髁骨折,10例;Ⅳ型为尺、桡骨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1例。根据分型结果,对骨折复位后行内固定或辅助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4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周5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疗效,获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94%。无肘内、外翻及迟发性尺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分型标准相比,自定义分型标准简单易记,有利于减少漏诊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儿童类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李阳[9](2013)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骨折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对弹性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和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初次筛选合格病例共105例,分为2组,A组60例,应用弹性髓内钉对骨折进行固定,B组45例,应用钢板对骨折进行内固定。每组随诊时间为6-10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每隔2周进行X片复查,主要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骨痂出现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近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分析结果及出现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两组患儿在随访期内全部愈合,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良好,无钉道感染,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或骨髓炎病例,患儿负重、行走和活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适合于儿童四肢长骨骨干横形、短斜形和螺旋形骨折,在治疗小儿四肢长骨骨折方面优于钢板固定,能有效的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能保护骨骺,不损伤骨骺血管,使患者能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髓内钉拔出方便,具有简便、微创、安全、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宋洪平[10](2013)在《尺骨鹰嘴骨折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研究,术后随访,初步评价克氏针张力带和鹰嘴钢板两种治疗方法在尺骨鹰嘴骨折应用中的疗效,并通过文献查阅、阅读相关书籍,学习鹰嘴骨折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治疗恢复上应当的注意问题,从而初步的确立该临床课题研究的意识、思路和方法。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1月间,36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鹰嘴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8.6岁。鹰嘴钢板组21例,克氏针张力带组15例。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治疗效果,恢复效果的评定参照参照Broberg[1]的评价标准:“优:肘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或仅较健侧减少5度以内。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良:肘关节伸屈活动较健侧差20度以内,前臂旋转功能受限不明显,肘关节无疼痛。可:肘关节伸屈活动保留45度,前臂旋转功能保留45度,肘关节无疼痛或微痛。差:肘关节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功能小于45度,肘关节疼痛”。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病例的疾病特点和疗效差别。结果:获得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获得目前效果的平均时间为3.2个月,术后活动疼痛消失平均时间为5个月。按Broberg评价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鹰嘴钢板组共21例,优1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克氏针张力带组共15例,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和鹰嘴钩钢板固定在治疗鹰嘴骨折的疗效上无显着性差异,两种治疗方法均为较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取舍。
二、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后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病例分组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 手术治疗 |
1.3.3 术后处理 |
1.3.4 疗效评价 |
1.4 数据处理 |
1.5 伦理审查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围手术期结果 |
2.3 随访结果 |
2.4 不同手术入路结果比较 |
2.5 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结果比较 |
2.6 典型病例 |
第三章 讨论 |
3.1 后孟氏骨折的损伤机制和临床特点 |
3.2 手术入路 |
3.3 尺骨近端、冠状突骨折的处理 |
3.4 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
3.5 术后引流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附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MEPS) |
(2)儿童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术后处理 |
结果 |
讨论 |
(3)顺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一种新的手术入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建议和目前的争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桡骨小头骨折及相关损伤的临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观察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桡骨小头置换治疗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例疗效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随访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向后孟氏骨折的临床随访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桡骨小头骨折脱位的研究进展 |
1.桡骨小头的解剖研究 |
2.桡骨小头骨折分型 |
3.桡骨小头的骨折的治疗方法 |
4.常见桡骨小头骨折并脱位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表:改良BROBERG和MORREY评分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孟氏骨折新分型与前臂骨间膜损伤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骨间膜MRI图 像 |
2 统计学分析 |
3 功能评价 |
讨论 |
1 前臂骨间膜的相关解剖 |
2 前臂骨间膜应力特点 |
3 孟氏骨折上尺桡关节损伤特点 |
4 孟氏骨折骨间膜的MRI表 现及损伤特点 |
5 孟氏骨折治疗现状 |
6 新分型的临床意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图、表 |
附录2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
(8)儿童类孟氏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类孟氏骨折分型 |
3.2 类孟氏骨折治疗 |
3.3 流行病学特点与预后 |
(9)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一般资料 |
(三)诊断标准 |
(四)病例纳入标准 |
(五)病例排除标准 |
(六)病例剔除标准 |
二 治疗方法 |
(一)儿童股骨干骨折 |
(二)儿童胫骨骨折 |
(三)尺、桡骨骨折 |
(四)桡骨颈骨折 |
(五)肱骨干骨折 |
三 术后会理及观察要点 |
(一)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
(二)血管神经损伤 |
(三)感染 |
(四)功能锻炼 |
四 疗效结果 |
(一)观察结果 |
(二)统计方法 |
(三)数据及分析 |
(四)结果 |
讨论 |
一 儿童长骨骨折特点 |
(一)骨折原因 |
(二)儿童长骨特点 |
二 弹性髓内针 |
(一)钛制弹性髓内针的生物力学特点 |
(二)应用优点 |
(三)弹性髓内针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四)手术优点 |
(五)术后护理优点 |
(六)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
(七)弹性髓内针的缺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尺骨鹰嘴骨折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 36 例患者的组成特点及其代表意义 |
(三)诊断标准 |
(四)病例选择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一)、 术前准备 |
(二)、 手术操作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一)、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
(二)、 骨性愈合标准 |
(三)、 肘关节主动活动度,Cassebaum 评价系统[6] |
(四)、 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Mayo[7]评分标准 |
(五)、 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活动所取得的疗效评价 |
五、 数据统计及分析 |
六、 结果及结论 |
讨论 |
(一)、 鹰嘴的生理解剖特点 |
(二)、 临床上尺骨鹰嘴骨折的症状表现及诊断依据 |
(三)、 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原则 |
(四)、 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
(五)、 尺骨鹰嘴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 |
(六)、 植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详细摘要 |
四、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D]. 何晓. 延安大学, 2021(09)
- [2]儿童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的治疗[J]. 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廉小婧,李飞,张磊,万广亮,庞海涛,王晶,马建凤.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9(10)
- [3]顺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一种新的手术入路[D]. 杜蒙蒙.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2133例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J]. 孙祥水,王邦,汪飞,唐凯,张志群,林刚,楼跃. 中华外科杂志, 2018(09)
- [5]桡骨小头骨折及相关损伤的临床随访研究[D]. 张祝秋. 苏州大学, 2016(02)
- [6]孟氏骨折新分型与前臂骨间膜损伤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D]. 谢攀攀.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7]儿童特殊型类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J]. 张骥,傅刚,万世奇,郭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5(05)
- [8]儿童类孟氏骨折的分型与治疗[J]. 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易凡,张磊,王晶,邢爱春,马建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11)
- [9]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骨折的临床分析[D]. 李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10]尺骨鹰嘴骨折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与研究[D]. 宋洪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