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态城绿色交通有限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全驾驶行为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必要对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并采取最优化的实施措施,达到最为安全的驾驶效果。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望该课题的研究,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够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影响因素
1前言
对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性工作,如何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保证顺利进行,备受业内人士关注。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先进理念,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个人的几点认识。
2概述
安全驾驶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行为,它主要涉及机械系统、道路环境以及交通参与者三大方面的因素。对前二者,已有众多的研究且对提高道路安全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三大因素中的交通参与者因素,特别是驾驶员的因素,在交通事故的预防中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公交车驾驶员不仅是安全驾驶行为的信息处理者和决策者,而且也是调节者和控制者,是一个关系到安全驾驶行为的特殊群体。以他们为调查对象,探讨影响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因素,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国内外都开展了众多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性、情绪、注意力吲、过度疲劳、性别、年龄、攻击性行为、家庭背景、生活、社会环境、交流能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安全守则认识等方面。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亦有不少,主要集中在研究驾驶员的态度、情绪、注意的广度、攻击性行为、驾驶风格、驾驶员认知因素偏差、愤怒、紧张的情绪和报复行为等方面,但主要从单一的因素考虑,没有将这些因素放到一个系统中进行考虑。
3研究方法
3.1被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巴士公司10个公交车队,31条线路857辆公交车的在职公交车驾驶员1689名。共发放调查问卷1689份,收回有效问卷664份,回收率为39.43%。由于驾驶员特殊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所以有效问卷回收率比较低。其中男性占79.1%,女性占20.9%;未婚占25.4%,已婚占70.4%,其他(离异、单身)占4.3%;驾龄不到一年占10.7%,l一5年占25.45%,6一10年占30.6%,11一15年占16.5%,15年以上占16.9%。
3.2调查工具
自编《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达到测量学指标。问卷包含4个维度19个项目,采用“kert5点评分标准(1代表非常符合,5代表非常不符合)。
3.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按照奇偶分半法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样本A(n=332份)拟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样本B(n=332份)拟做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及“srel8.70软件进行因素分析。最后统计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4结果
4.1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对样本进行项目分析、KMO及Banlett’s检验。在项目分析中,项目l、2、3、4、6、7、10、12、15的题总相关结果小于0.3。这些项目的区分度不强,因此应该删除。样本的KMO值为0.876,Banlett值为2832.317(df_17l,p=O.000)。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然后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轴旋转。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4个,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0.487%。19个项目基本上比较清晰地负荷了4个公共因子。在共同度方面,所有项目的共同度都在0.500以上。因子l由7个项目构成,命名为驾驶行为法规认识,分别是:T22不喝酒、他1不聊天、乾0受过良好驾驶培训的驾驶员、T19拥有良好驾驶技术、T18身高、年龄、视力等基本身体素质合格、他3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开车、T17持续驾驶不超过7小时等的驾驶员更能保证行车安全。因子2由5个项目构成,命名为驾驶态度。分别是:T25开车时不抽烟、他7开车时不听音乐、他8开车时不接听手机、似开车时不吃零食、126开车时不争强好胜等更能保证行车安全。因子3由4个项目构成,命名为驾驶员个性特征,分别是:T13有主见的驾驶员、T14人际关系良好的驾驶员、r9处事胆大果断的驾驶员、T16注意范围广的驾驶员更能保证行车安全。因子4由3个项目构成,命名为驾驶习惯,分别为:T11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驾驶员、T5情绪平和的驾驶员、髓行车时注意力集中的驾驶员更能保证行车安全。
4.2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Lisrel8.70对另一半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验证研究中的模型拟合指数。
5讨论
影响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的因素一直是人类工效学、心理学、社会学探讨的热点。目前影响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学原理,对影响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式因素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四维模型。为进一步验证模型,随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有题目的负荷值都在0.30以上,项目的测量误差均相对较小。df指数为4.29,居于2到5之间,说明这个模型可以接受。Gn与AGFI指数分别为0.83和0.78,基本上达到了0.8这个标准,也同样说明这个模型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相对拟合指数Cn、IFI、NNn必须报告的指数分别是0.92、0.92、0.90,三个指数均达到了0.9以上,它说明这一验证模型和先前正式研究得到的基本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非常好。RMR指数为0.055,虽然没有小于0.05水平,但是低于0.08,说明这个模型可以接受。由此可知,由探索因素分析所得到的四维度模型与验证数据拟合较好。调查结果表明,驾驶员在因子l驾驶行为法规认识的认同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驾驶员比女性驾驶员更认同那些对安全驾驶法规认识水平高的驾驶员能保证行车安全。女性驾驶员对公交车运行时,是否聊天、抽烟、吃零食、接听手机、听音乐等一般驾驶章程的认同度低于男性驾驶员。这与A.Bener等2007年在现实驾驶行为中的调查结果不相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文化差异有待进一步考查。这也建议在组织驾驶员学习车辆交通安全行驶基本法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性别上的差异特征。
综上所述,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儿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
6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工作的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多方面原因,统筹并进,多措并举,克服该项工作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而获得最为优化可行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事故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16(21):88-89.
[2]张凤,李永娟,蒋丽.驾驶行为理论模型研究概述.中国安全科学.20lO,20(2):23—28.
[3]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47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