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制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自动机,制动器,制动系统,闭环,镀锡,离合器。
电磁制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超,吴秋红,侯庆锋[1](2019)在《电磁制动偏瘫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及偏瘫患者康复的实际需要进行系统整体设计与参数确定,本课题研制一款辅助偏瘫患者康复的行走训练装置并完成原型装置制作。本研究设计制作的多功能行走辅助装置,采用四周环绕式设计,结构稳固,操作灵活,还配备了语音呼叫系统及电磁制动系统等,以提升患者舒适感、安全性。康复行走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使用本研究研制的行走辅助装置,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安全性,同时减少对家属或康复护士的依赖。(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邹宾兴[2](2019)在《某制动电磁阀支架性能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某制动电磁阀支架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首先采用有限元技术建立制动电磁阀支架模型,对其进行模态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第一阶固有频率低于路面激励,将会引起共振,不符合振动特性要求。然后对其进行频率响应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最大应力超过材料屈服,不满足强度要求。最后采用Optistruct软件对其厚度进行优化设计,优化之后其模态性能和强度性能均符合要求,优化效果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覃国良,肖海龙,彭高,廖求索[3](2019)在《电客车制动系统压力传感器电磁干扰问题的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电客车运用过程中,由于电磁干扰,致使其制动系统压力传感器压力值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误差。文章对电磁干扰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中加入阻值适用的电阻,以及在压力传感器上增加绝缘衬套的解决措施,有效解决了电磁干扰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2019年05期)
刘志强,冒金堂,陈林[4](2019)在《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传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连续制动易产生"热衰退"现象,结构缺陷导致的制动响应慢,制动系统与电控系统衔接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首先分析集成制动器制动时的工作特点以及不同情况下对应的工作模式(纯电磁制动、纯摩擦制动以及集成制动),并确定3种制动模式的切换条件,通过逻辑门限算法将其实现。根据制动时车辆既具有连续运动状态又有离散状态的混杂特性,使用MATLAB/Stateflow建立基于制动模式切换系统的推广自动机模型,并根据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对3种制动模式切换进行试验,验证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合理性。最后选取车辆制动初速度为28 m·s~(-1)的直线制动工况,分别在高附着系数(0.85)以及低附着系数(0.3)的路面条件下,通过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和制动系统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混杂理论模型以及优化方法在在低附着系数(0.3)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12%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3 s;在高附着系数(0.85)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66%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2 s,能有效提高制动效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财德,何文远,刘延强,肖茂元,安泽秋[5](2019)在《电磁制动对镀锡板高拉速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镀锡板高拉速生产,采用数学模型和工业试验研究了在FC(电磁制动)结晶器条件下水口角度、水口插入深度、拉速及磁场强度对结晶器流场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口角度、插入深度和拉速的增加,下磁场作用区域靠近窄面的钢液受到的电磁力明显增大,水口下方的磁场可有效地减小水口出口射流对窄面的冲刷;在工业试验中发现,施加磁场后水口两侧钢液面流速对称性得到改善,钢液面轮廓较平稳,当BU(上磁场强度)为0.5BL(下磁场强度)时液位波动最小;夹杂物明显降低,边部大于10μm夹杂物数量密度从0.134降低到0.079个/mm~2,1/4处夹杂物数量密度从0.129降低到0.074个/mm~2,宽度中心处数量密度从0.100降低到0.073个/mm~2;凝固钩的长度和深度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平均深度从2.3降低到1.7mm,平均长度从2.3降低到2.0mm,适合的电磁制动参数可以抑制凝固钩的生长。通过优化FC结晶器参数,氧化铝类缺陷降低约77.8%,保护渣类缺陷降低约82.6%,并且在工业上实现了拉速为2.0m/min的常态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8期)
孙鸿基,董小平,范衍泽,肖志敏,高天翔[6](2019)在《电磁自辅助起动与制动齿轮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出一种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电磁力作用实现自起动、制动功能的齿轮。分析对比了多种线圈排布方案,结合考虑屏蔽磁场和消磁等问题最终确定方案并利用Unigraphics NX 8.0软件绘制出齿轮的叁维结构图。(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5期)
张波奇,郝黛妮[7](2019)在《水电站行车电磁制动外壳发热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行车是水电站重要的附属设施,在水电站的检修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冯家山电站检修中,因行车包闸出现故障,未能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导致检修工作严重滞后。以冯家山电站行车故障为例,介绍行车的工作原理,分析行车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故障解决方法措施。线圈安装方向错误导致磁势方向改变,行车因而产生故障,可通过调换线圈头尾接线的方法来实现虚拟变向以此排除故障。(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3期)
冒金堂[8](2019)在《车辆摩擦与电磁集成制动系统制动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制动器经过多次系统优化和结构改良,其制动性能已有较大提升。但大多数制动器仍以摩擦制动为主,摩擦制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噪音、粉尘以及热衰退等问题)依然未得到很好解决。且现阶段汽车智能化进入产业化初期,随着汽车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制动器难以与智能化系统有较好的衔接。为此,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将电磁制动器与摩擦制动器进行集成设计的思想,通过非接触式的电磁制动器来分担部分摩擦制动器工作负荷,减少摩擦制动器产生的负面效应,提高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并将摩擦制动器和电磁制动器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进而提高车辆的环保性、安全性和节能性。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着重于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器结构设计、参数优化、电磁制动器磁场分析、整体制动性能试验、制动时车身稳定性研究、电磁制动器防抱死控制策略研究以及集成制动器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对于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器制动模式切换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电磁制动器耗能特性、集成制动防抱死协调控制策略以及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选取制动模式切换和防抱死协调控制作为研究目标,在协调控制算法方面对集成制动器的集成制动性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分层协调控制以及集成系统防抱死协调控制问题,首先建立相应的电磁制动器、摩擦制动器数学模型,并对混杂理论应用于车辆制动模式切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基于混杂自动机的制动模式切换模型以及相关控制切换策略,以及一种防抱死控制算法,最后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相关台架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本文研究内容是否合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建立电磁制动器、摩擦制动器以及整车八自由度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Simulink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将仿真结果与参考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满足研究要求需要,可以用于后续研究。同时,根据仿真结果中的电磁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初步确定电磁制动器最低工作速度为150r/min,低于该速度停止使用电磁制动器。(2)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确定。根据集成系统摩擦制动器和电磁制动器工作特性,探究混杂理论应用于制动模式切换的可行性,根据混杂理论和推广自动机原理,搭建基于推广自动机的制动模式切换模型,分析电磁制动器和摩擦制动器的工作特性,确定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tateflow建立切换模型;针对混杂系统边界不连续,传统连续系统优化方法无法使用的情况,使用分段梯度下降法对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进行优化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平台对制动模式切换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制动模式切换策略以及模型可以保证制动模式切换平稳进行,同时优化控制算法可解决制动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响应延迟的问题,提高了集成制动系统的可靠性。(3)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防抱死协调控制策略的确定。确定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器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以及电磁与摩擦制动力矩比例。根据电磁制动器和摩擦制动器各自的特性,确定联合制动模式下集成制动系统防抱死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基于时变滑模变结构的防抱死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使用滑模微分器代替广义卡尔曼滤波对纵向速度进行估计,保证系统可以实时追踪最佳滑移率,提高系统的制动性能。最后通过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集成系统防抱死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的减小了系统误差的产生,对滑移率的控制效果也有显着提高。(4)通过快速控制原型平台和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对所建模型、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模型、集成制动系统防抱死协调控制以及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所提出的集成系统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制动响应时间,缩短了制动距离。(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袁善坤[9](2019)在《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式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节能和环保的压力下,提高能量利用率成为引人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作为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延长整车续驶里程。因此,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效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提出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式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由储能飞轮、电磁耦合传动机构及电气控制装置组成,在详细阐述储能飞轮结构设计方法及飞轮材料的选择要求后,设计多级飞轮储能装置,并设计其底盘布置方案。通过阐述电磁转差离合器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分析电气控制装置输出的励磁电流对电磁转差离合器机械特性的影响,得出该系统实质为晶闸管相控整流器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V-M系统)。采用双闭环调速方法对电磁转差离合器的输出转速控制,分析了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调速过程及其静特性,其电流环控制器及转速环控制器均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电力电子变换器设计成为一阶的惯性环,建立双闭环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在分析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式制动能量回收装置作用下的汽车制动状态的基础上,设计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储能模型、液压制动模型及采用自寻优控制方法的防抱死控制模型,并采用固定比例设计前后轮制动力控制、飞轮式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制动与液压制动串联的制动策略,建立整车制动模型并进行仿真。设计并制造多级飞轮储能箱,通过惯性飞轮模拟汽车行驶时的转动惯量,搭建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模拟试验平台,对不同制动初速度的制动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闭环调速控制的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控制电磁转差离合器的输出转速;在不同制动初速度下,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式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制动能量回收率在24%以上,飞轮的转动惯量及电磁传递转矩对制动能量回收状况有影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平台的能量回收率为30%以上,通过调节电磁转差离合器传动比可改变制动能量回收状况。(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潘锋,陈禄辉,张长利[10](2019)在《基于电磁制动器的坐驾式叉车驻车制动系统检验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场检验遇到的电磁制动器为案例对《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制动系统检验进行浅析,通过对电磁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揭示出当前规范和技术要求中对制动系统要求的一些疏漏和检验存在的一些风险。(本文来源于《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电磁制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某制动电磁阀支架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首先采用有限元技术建立制动电磁阀支架模型,对其进行模态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第一阶固有频率低于路面激励,将会引起共振,不符合振动特性要求。然后对其进行频率响应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最大应力超过材料屈服,不满足强度要求。最后采用Optistruct软件对其厚度进行优化设计,优化之后其模态性能和强度性能均符合要求,优化效果比较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制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超,吴秋红,侯庆锋.电磁制动偏瘫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研制[J].南方农机.2019
[2].邹宾兴.某制动电磁阀支架性能分析与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9
[3].覃国良,肖海龙,彭高,廖求索.电客车制动系统压力传感器电磁干扰问题的解决措施[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9
[4].刘志强,冒金堂,陈林.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9
[5].黄财德,何文远,刘延强,肖茂元,安泽秋.电磁制动对镀锡板高拉速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J].钢铁.2019
[6].孙鸿基,董小平,范衍泽,肖志敏,高天翔.电磁自辅助起动与制动齿轮的研发与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7].张波奇,郝黛妮.水电站行车电磁制动外壳发热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J].地下水.2019
[8].冒金堂.车辆摩擦与电磁集成制动系统制动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9
[9].袁善坤.电磁耦合传动的飞轮式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性能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10].潘锋,陈禄辉,张长利.基于电磁制动器的坐驾式叉车驻车制动系统检验案例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