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化县淮土中心学校,福建三明365400)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审美乐趣。”因此正确的阅读引导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都有直接作用。
关键词:任务;培养;内容;方法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审美乐趣。”因此正确的阅读引导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都有直接作用。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是阅读者自己的事,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阅读教学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阅读。阅读和阅读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两码事。阅读教学既要注意某一个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更要注意一般性阅读行为(过程、能力)的阅读教学。而一般性阅读行为的阅读教学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来实现的。阅读教材的基本形式是文选。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识字,语言积累;②从文本中获取知识(与文本对话),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促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等的和谐发展;③重读学写,为写作积累;④学会阅读,掌握操作阅读过程的方法、本领,提高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的能力;⑤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1.师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拓宽阅读面,增强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阅读兴趣的最有效方法是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赛诗会、朗诵会、读书比赛、故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提高。
三、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是阅读内容,但不等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阅读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时学生不懂课文内容,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理解,但阅读教学还有自身更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这个内容在课文内容里是没有的。因此过去的阅读课把讲读课文内容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内容,这是不对的。花时最多,收效甚少,其主要原因也在这里。阅读方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小学阅读内容改革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读书是学习,怎样读书就是学法问题。阅读教学应该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怎样读书),智能阅读。可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或不认识。把学法指导引入阅读教学,这是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根本性改变,是历史性的突破。
阅读课的学法指导是学科内在的个性体现,不是外加的。因为,“运用语言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本身就包含了“读”这一实践活动过程的操作问题,方法是读的本身固有的。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有:(1)查工具书;(2)抓重点,比较;(3)联系上下文、生活等联想、推想;(4)从事实材料看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5)把自己融进去,再造想象(把语言变成画面);(6)边读边提出问题;(7)圈点勾画,以笔助思;(8)列提纲,理思路;(9)分段,概括段意;(10)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11)体会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12)朗读、复述、背诵、精读、略读、品读、回味读(正面想想,反面想想)。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在“学法指导”‘学会学习”中,常探讨的是低年级的“读、说、背”课。一种是古诗、韵文等,主要是读、背,或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句变成画面,说“画”。一种是故事等记叙文,主要是读、说。说,是要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其目的在于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用丰富的书面浯言来丰富学生不丰富的口头语言,从而发展语言。读、说课的课堂环节一般有四个:①读,熟读,带表情读,分角色读;②说,用书上的话说故事,分角色说等;③演,从读、说的角度看,演一遍就等于读一遍,说一遍;④议,对课文内容或人物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学生参与兴趣高,语言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都比较充分,反应都很好。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内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于颖.中华少年.2017(36)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阮仁月.江西教育.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