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分析论文_邱梦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话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互动,日常,语言,课堂教学,榆树,课堂,目的。

会话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倡导通过录音录像与转写来如实记录、描述、分析课堂教学的实施与进程,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教师分析课堂、研究教学的有益工具。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几乎与生成语法同时诞生,但却各异其趣。会话分析开辟了对日常交流活(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期刊2019-12-04)

邱梦颖[2](2019)在《会话分析的行为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话分析遵循自下而上的质性研究范式,其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描述行为及其完成方式。正确认识会话分析需要了解自然发生的会话中行为的定义、行为的辨识与描述、行为的构成与完成、行为的理解与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而了解会话分析对语料观察的基本方法,从会话常规中揭示言谈互动背后的社会秩序。(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董明[3](2019)在《微观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基于SETT模型的会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会话分析,运用"SETT教师话语评价模型",定性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的交际过程和言语特征。研究发现,"任务式"的课堂互动根植于课堂的微观语境,它时时变化且不断发展,需要由师生双方在交际中共同构建话语意义;每个"语部"下发生的互动均由一个主导性问题开启,在即时交际中发展,并依托后续追问控制和推动,其中既有学习背景下的知识意义,也符合该语部的话轮特征;问题设计涵盖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交际能力、思维拓展等不同层面,提问过程展现等待回应、话语修补、反馈评价等不同交际策略。(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于国栋,张艳红[4](2019)在《汉语日常交际中“隐含型”恭维的会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50个汉语日常会话中的恭维序列,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日常交际中"隐含型"恭维的执行方式,发现汉语"隐含型"恭维的执行方式主要有"陈述""泛指""类比""询问"以及"对比"五种。对汉语中"隐含型"恭维执行方式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实现恭维这一社会行为的重要语言途径,而且补充了不同语言文化中对"隐含型"恭维的探讨,益于加深学界对于恭维这一社会行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彭欣,张惟[5](2019)在《日常交谈中故事讲述的会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故事讲述是日常交谈中的常见现象。故事讲述具有可辨性、开放性,故事的最终构成是因应交互需要由讲述与受述双方实时共同参与完成的。语料显示:(1)故事讲述在应答话轮中出现时,常作为说明或解释支撑非偏好应答;(2)故事讲述由他人讲述引发时,说话人以相似/相反的故事表达对他人的讲述是否认同或保持一致;(3)故事讲述也作为评价或断言的后继话语出现,以实例表明说话人抽象的观点立场;(4)故事讲述还出现在对他人挑战或误解等负面行为的回应话轮中,说话人通过实例应对挑战和误解。作为一种会话惯例,交谈中的故事讲述常以具象的方式支持交互中一系列的话语行为。(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周子力[6](2019)在《电视谈话节目《圆桌派》的会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谈话节目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综艺节目之一,随着综艺节目的与日俱增,观众对电视谈话节目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电视谈话节目也需要以与众不同的特点赢得观众的关注。《圆桌派》打破了以往谈话节目的常规,以独具特色的会话方式,在电视谈话节目中赢得了自己的位置。本文以Sacks等社会学家的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节目语料,探讨《圆桌派》会话的独特性。文章通过五个部分对《圆桌派》节目的会话进行分析。第一章介绍《圆桌派》节目基本构成,并对节目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自身独特的节目特征。第二章从会话的整体结构入手,对节目会话的开端模式、本体模式、结尾模式进行研究。该节目开端模式、本体模式和结尾模式形式多样,未拘泥于单一形式。第叁章从会话的局部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该节目的话轮构建形式、对答结构形式、反馈项目形式。该节目的话轮主要由单句与句群构成,与日常会话有相似之处。对答结构形式基本符合日常会话的对答形式,反馈项目也富有聊天评论色彩。第四章从话轮转换方法的角度,对该节目的话轮转换方法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正常自选,非正常自选、重迭、插入的方式发起话轮。可以通过选择下一位说话者、注视、语境和背景内容的方式放弃话轮。通过分析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话轮占比,发现节目会话参与者地位具有不同于其他谈话节目的平等性。第五章则对该节目的会话策略及会话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该节目会话策略以合作原则与蔑视原则并存,同时兼以面子策略为指导。会话并非一味合作迎合,而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体现了会话参与者的平等性。最终总结《圆桌派》节目会话的整体属性,即去机构性,以及不同于其他电视谈话节目的会话特点,即会话结构的多样性,会话语言的寻常性,话题的文娱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30)

赵婧[7](2019)在《汉语言语交际中提问-回应序列的会话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常见的语言相邻对结构,提问-回应序列在汉语日常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从句法学、语用学及语言教学等视角对提问及其回应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在社会交际中日常会话的细致观察,对提问和回应序列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话轮和话轮设计,相邻对和序列组织,优先结构和知识论等是会话分析研究的主要概念。在这些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指导下,本研究首先对日常交际中自然会话的录音进行收集;其次,根据Gail Jefferson提出的转写体系将所收集的语料进行转写,旨在揭示真实的语言资源背后蕴含的社会秩序;最后,本文基于500多分钟电话谈话录音中的721个提问,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以下研究问题进行探究。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提问类型及其对回应产生的主要约束。鉴于汉语语法中问句的分类标准,本文将提问类型分为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不同的提问设计展示出对回应产生限制,主要体现在预设,行为安排,优先结构和知识梯度四个维度。其次,本文讨论了通过提问执行的多种社会行为。研究发现,交际者运用提问可以执行信息寻求,发起修正和信息确认。此外,请求,给予和提议等也是提问执行的常见的社会行为。最后,基于对问题回应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本文将其分为叁类进行讨论:给予答案的回应,无答案回应以及不回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佳丽[8](2019)在《从会话分析角度解读《榆树下的欲望》中人物关系与性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话分析是20世纪60、7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主旨在于揭示日常言语交际中固有的会话结构模式。作为会话分析的核心,话轮转换理论通常用来研究日常对话。作为戏剧的载体,戏剧对话也遵循日常会话的一般规律。本研究基于话轮转换理论,旨在探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性格。《榆树线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目前就《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多基于女性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批评理论。本研究以《榆树下的欲望》中最能体现主要人物之间关系及性格的四组对话为研究语料,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对这些对话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一,父亲卡特和小儿子伊本的父子关系是冷漠的,缺乏亲情的。在二人的对话中,卡博特多次发起话轮吸引伊本的注意力并使用了较长话轮的策略控制话语权,而伊本大多以次选回答作为回应。同时,伊本也主动发话讽刺卡博特来达到控制话语权的目的,最后二人甚至因言语不和而发生了肢体冲突。在交流中,卡博特冷酷自私的性格以及伊本倔强的性格也得以展现;二,丈夫卡博特和妻子艾比夫妻之间的感情缺少真爱,是靠对物质的欲望来维系的,因而导致了他们病态的夫妻关系。在节选的对话中,艾比起初对卡博特的话轮多以简短话语作为回答并伴随讽刺和嘲笑,而卡博特对于艾比的不配合行为也视而不见。随后艾比为了获得农场的继承权,主动参与会话争得话语权,控制话轮内容,不但挑拨伊本和卡博特父子关系,而且引诱卡博特给出承诺。从而可以看出,卡博特和艾比冷淡的夫妻关系伴随着丈夫的自私和妻子的算计;叁,继母艾比和继子伊本之间的母子关系是病态的,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起初,艾比和伊本为了争夺农场,在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处于敌对的状态,艾比多次主动发话示好,伊本以辱骂作为回应。当艾比直言嫁给卡博特的真实目的时,两人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最后不欢而散。但两人在这场斗争中,逐渐爱上了彼此,形成了他们畸形的乱伦关系。在第四段节选中,艾比和伊本的话轮分布均等,也并未出现对话语权争夺的现象,表明二人关系已由冲突转向和谐。此研究肯定了话轮转换理论框架对戏剧会话分析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对戏剧人物之间关系及性格的解析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也为戏剧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8)

杨梅,董佩芸[9](2019)在《二语习得的会话分析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习得的会话分析路径强调通过研究互动言谈和行为,了解二语学习者如何在会话中有效利用各类互动资源、创造二语练习时机并提高二语互动能力。该路径关注学习者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发展第二语言,有助于深入揭示二语发展的社会建构机制。本文梳理会话分析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背景,介绍CA-SLA的基本观点、方法特色及最新进展,同时讨论该路径的价值与不足。(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王俊卿[10](2019)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基于师生课堂互动的会话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CSL)的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能真正融入目的语交际的社会文化实际中,培养CSL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Interactive Competence, IC),实现学习者应用目的语进行顺畅交流的教学目标。文章通过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的话轮转换、教师提问、理解修正和评价反馈等言语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合理的课堂互动,包括话轮分配、指示或展示类提问、理解修正、积极评价与反馈等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话轮获取与转换、完整的序列组织与构建等交际实践和会话常规的学习机会,在确保足够准确的课堂输入前提下,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参与互动的CSL课堂氛围,着力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目的语交际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9年03期)

会话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会话分析遵循自下而上的质性研究范式,其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描述行为及其完成方式。正确认识会话分析需要了解自然发生的会话中行为的定义、行为的辨识与描述、行为的构成与完成、行为的理解与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而了解会话分析对语料观察的基本方法,从会话常规中揭示言谈互动背后的社会秩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话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N].语言文字周报.2019

[2].邱梦颖.会话分析的行为观[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董明.微观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基于SETT模型的会话分析[J].外国语文.2019

[4].于国栋,张艳红.汉语日常交际中“隐含型”恭维的会话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彭欣,张惟.日常交谈中故事讲述的会话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周子力.电视谈话节目《圆桌派》的会话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7].赵婧.汉语言语交际中提问-回应序列的会话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9

[8].张佳丽.从会话分析角度解读《榆树下的欲望》中人物关系与性格[D].江苏科技大学.2019

[9].杨梅,董佩芸.二语习得的会话分析路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

[10].王俊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基于师生课堂互动的会话分析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网络应用层会话分析系统的工作框...会话分析界面会话分析界面会话分析视图一3用户会话分析多维模型会话分析显示页Figure6-...

标签:;  ;  ;  ;  ;  ;  ;  

会话分析论文_邱梦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