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论文_汪应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中学,篇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汪应博[1](2019)在《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策略——以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统领,以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校的所有语文教师进行集体采访、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来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解决问题、探讨总结的脉络进行撰写。全文分别从有效备课的目标、形式、评价、探究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陈述,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备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备课的有效措施,提高语文教师的备课效率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2期)

尚巧巧,王晶莹,宋倩茹[2](2019)在《建国70年教育技术在中学文科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演变研究——基于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建国后颁布的中学文科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梳理出教育技术70年来应用于各学科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对教育技术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应用特征进行归纳与剖析,并将这一历程划分为叁个阶段——视听媒体教学阶段、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阶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基于此,总结出叁个阶段教育技术应用的不同目的,并归纳出以媒体技术为依托凸显阶段性功能、学科间应用的不均衡、缺乏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测评且先进手段滞后等特点。根据历史经验与新时代要求提出应用教育技术推动课堂结构的动态变革、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和依托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叁方面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电教》期刊2019年10期)

吕义婷[3](2019)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教材“基本篇目”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历史,分析建国至2011年期间各个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教材的课文篇目作出规定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列出一定数量的教材"基本篇目"是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23期)

唐成波[4](2018)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微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时代对教育者的要求,从事语文工作的研究者普遍提出: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学好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31期)

项远,倪文尖[5](2017)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里的“文学阅读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对1949年至今国内颁行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①里涉及的"文学阅读教学"部分进行述评,梳理半个多世纪以来语文课标有关文学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内容及其历史脉络,为当下和将来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28期)

蔡秋松[6](2017)在《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策略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从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方法和加强语文思维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可有效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27期)

闫淑惠[7](2017)在《新思维、新视角、新体例、新技术——徐林祥主编《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林祥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是在教师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语文学科领域较早出版的一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材,在理念、内容、体例、形式等方面都有其显着特色。一、新思维: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问题意识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开展学术研究,必须敏锐地发现问题。《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问题的理实一体课程。该书编(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07期)

毛菲[8](2015)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中学教学中一门主要课程,而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写作教学的地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病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巨大冲击,对学生素材获取、想象力激发、表达方式掌握、审美志趣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科研版)》期刊2015年10期)

潘美君[9](2015)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受到现存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传统教育观念、评价制度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课程改革高效的进行。其中,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当代中学语文教师面对急剧变化的教育改革宏观环境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变化,一定要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定位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多重角色的担当者,本研究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新课标》,并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其次总结传统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并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必要性;再次详明介绍实施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交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创新者;最后指出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分析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5-06-01)

陈丽霞[10](2014)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材爱国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沪教版”)、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鄂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版”)、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鲁教版”)六种不同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爱国主题”课文的比较研究,分别从赞美江山捍卫国土,讴歌勇士缅怀英雄,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叁个方面梳理了教材,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爱国主题教学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爱国主题是博大而宽泛的,通过爱国主题教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中学语文教材中爱国主题内容相当丰富和深邃,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教师除了使用以上那些经典文章外,还可以选取课外文章,在进行爱国教育时,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让学生明白他们是学生,要注重学习,学有所成之后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就是最好的爱国。其次,注意增选理性爱国的文章。爱国固然无罪,但爱国也必须依法进行。爱国不是虚幻的口号,需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维护公共秩序。第叁,爱国主题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对祖国的责任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把爱国的热情转化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要刻苦读书,立志成才。爱国就要脚踏实地,切忌空谈。要把自己对祖国的爱,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如果各个教材版本再适当增选一些爱国主题的文章,将会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激发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爱国主题时,要认真挑选丰富多样的文章,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激发或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出每个人应有的光和热。本论文由绪论、“本论叁章”和结语共五个部分组成。(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4-04-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建国后颁布的中学文科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梳理出教育技术70年来应用于各学科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对教育技术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应用特征进行归纳与剖析,并将这一历程划分为叁个阶段——视听媒体教学阶段、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阶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基于此,总结出叁个阶段教育技术应用的不同目的,并归纳出以媒体技术为依托凸显阶段性功能、学科间应用的不均衡、缺乏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测评且先进手段滞后等特点。根据历史经验与新时代要求提出应用教育技术推动课堂结构的动态变革、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和依托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叁方面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汪应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策略——以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为例[J].才智.2019

[2].尚巧巧,王晶莹,宋倩茹.建国70年教育技术在中学文科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演变研究——基于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9

[3].吕义婷.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教材“基本篇目”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9

[4].唐成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微探[J].中华少年.2018

[5].项远,倪文尖.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里的“文学阅读教学”[J].名作欣赏.2017

[6].蔡秋松.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

[7].闫淑惠.新思维、新视角、新体例、新技术——徐林祥主编《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评介[J].中学语文.2017

[8].毛菲.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分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

[9].潘美君.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渤海大学.2015

[10].陈丽霞.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材爱国主题研究[D].聊城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解对方。这样的“对话”在两条逻辑线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12)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9)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8)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10)

标签:;  ;  ;  ;  ;  ;  ;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论文_汪应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