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工质对论文_江龙,路会同,王如竹,王丽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工质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质,性能,吸附剂,热源,活性炭,低温,烷烃。

吸附工质对论文文献综述

江龙,路会同,王如竹,王丽伟[1](2017)在《两级吸附式制冷工质对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不同两级吸附工质对CaCl_2-Na Br-NH3,CaCl_2-BaCl_2-NH3,SrCl_2-BaCl_2-NH3与SrCl_2-NH4Cl-NH3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模拟了两级吸附制冷样机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SrCl_2-NH4Cl-NH3与CaCl_2-Na Br-NH3的循环吸附量可以分别达到理论值的95.4%与88.6%;对于不同两级吸附工质对,样机系统的COP、制冷量与SCP分别介于0.215~0.285、2~3.65 k W与161.4~260.74 W/kg;采用硫化石墨配置吸附剂能够大幅度提高两级制冷系统的SCP,以CaCl_2-BaCl_2-NH3为例,与采用普通石墨作为基质相比,采用硫化石墨的系统SCP最高可以提高40.2%。(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丁红军,李辉[2](2017)在《新型吸附式工质对的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了新型吸附式工质对氯化钙-水吸附性能试验台,对氯化钙为吸附剂、水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非平衡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到了吸附曲线。结果表明:氯化钙-水工质对在40℃~8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非平衡吸附量增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娜,李成祥,王德昌[3](2015)在《改性活性炭-甲醇工质对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活性炭在吸附制冷系统中所处的环境特点,制备了多个试样,通过实验的方式表征了这些试样的pH值、吸附量及失重率等参数,并获得了吸附等温曲线和热重/微商热重(TG/DTG)曲线。通过数据对比可知,被大气粉尘或铜离子Cu2+污染及高浓度酸碱的浸泡会降低活性炭-甲醇的吸附性能,低浓度酸碱浸泡会提高活性炭-甲醇的吸附性能,蒸馏水对活性炭-甲醇的吸附性能无影响。此外,经大气污染和酸碱浸泡后的活性炭热稳定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江龙,王丽伟,王如竹,高鹏,宋分平[4](2015)在《MnCl_2/CaCl_2/NH_3再吸附工质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吸附式制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再吸附制冷工质对MnCl_2/CaCl_2/NH_3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热源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测试了该再吸附工质对的循环吸附量,并且分析了COP,结果表明:当热源温度为130℃时,再吸附循环的理论COP为0.48~0.8,在测试工况下,当热源温度达到150℃,冷却温度为25℃以及蒸发温度5℃时,循环吸附量最大值可以达到0.502 kg/kg,对不同的热源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条件下,MnCl_2/CaCl_2/NH_3的吸附量为0.184~0.502 kg/kg。(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舒朝晖,程颖[5](2013)在《吸附制冷工质对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制冷与空调的需求日益增加。吸附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节能技术,可由太阳能、废热等低温热源驱动,因此可节省电能等资源,而制冷剂则为天然工质氨、水、甲醇等不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吸附过程作用力本质的不同,吸附剂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剂、化学吸附剂及复合吸附剂叁类。吸附制冷工质对是吸附制冷系统的核心,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工质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已有的吸附制冷工质对性能特点及吸附制冷性能测试装置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05)

高旭,徐敬玉,A.S.Maiga,王勤,陈光明[6](2013)在《活性炭—烷烃及其衍生物吸附工质对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在烷烃及其衍生物中,从环境保护和物理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了正压制冷工质对的初步筛选,然后通过实验测定了R32、R161、R134a、R125、R290和R600a在设定工况下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134a的吸附量差最较小,比较适合应用于吸附式制冷系统,但其GWP略高。R32的单位制冷量虽然仅大,而且单位制冷量也最大,饱和蒸汽压次于R134a,但冷凝压力较高,有可燃性。R161具有可燃性,但其环境性能优良,饱和蒸汽压适中,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制冷剂。R125的单位制冷量较小,且其GWP值也相对较高,所以不宜采用。R290和R600a均属于自然工质,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但它们单位制冷量相对较小,且具有强可燃性。以上各种纯制冷剂均存在各自的应用局限性,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来选择。本文提出采用混合制冷剂来弥补纯制冷剂的不足,并进行了混合制冷剂R134a/R600a在不同浓度下的吸附性能测定。实验结果表明,2:1比例的混合制冷剂和活性炭可组成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正压吸附制冷工质对。(本文来源于《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期刊2013-05-01)

安文卓,刘泽勤,裴凤[7](2013)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工质对的探索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吸附制冷工作原理,并对制冷空调学术界对吸附工质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吸附工质对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是吸附剂的导热性能。本课题以探索最佳比例混合式吸附剂为目的,开展吸附剂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指出研究出兼具良好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吸附工质对,对提高制冷系统能效比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3年03期)

罗伟莉[8](2013)在《两级化学吸附冷冻循环工质对的优选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化学吸附制冷的驱动温度为50℃以上的工业废热或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提出的两级化学吸附冷冻循环能够充分利用低于100℃的热源,当蒸发温度低于-15℃时制取冷量。在相同的压力情况下,根据吸附盐与反应气体的不同的反应平衡温度,并结合本循环的热源温度利用特点,需要的是中温盐和低温盐。挑选合适的吸附工质对是两级化学吸附冷冻循环系统实现高效利用低品位热源以及提高制冷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吸附工质对的特点、反应动力特性以及热平衡性质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针对在实际冷凝工况下应用需求对吸附工质对的选择依据。结合吸附工质对选择依据以及低品位能源利用范围,为实现制冷温度达到-15℃以及-15℃以下,合适的两种中温盐有氯化钙和氯化锶,而从合适的低温盐中优选出来的叁种低温盐有溴化钠、氯化铵和氯化钡,而且本文中选用的制冷剂为天然制冷剂氨,最终本循环根据不同的预测效果,选用的工质对有氯化钙/溴化钠-氨、氯化锶/氯化铵-氨和氯化钙/氯化钡-氨。对氯化钙/溴化钠-氨、氯化锶/氯化铵-氨工质对,测试不同蒸发温度与冷却温度下吸附剂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以及平衡吸附量。而对氯化钙/氯化钡-氨工质对在两级化学吸附冷冻系统应用试验台进行了冷量输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氯化钙/溴化钠-氨和氯化锶/氯化铵-氨工质对,当热源温度、冷却温度与蒸发温度分别为90℃、25℃、5℃时,中温盐的循环吸附量均超过理论吸附量的87%。对氯化钙/溴化钠-氨工质对而言,当热源温度降低至70℃、冷却温度升高至35℃、蒸发温度降低至-15℃时,氯化钙的循环吸附量为0.349kg·kg~(-1),为最大吸附量43.2%。叁种工质对的理论COP的范围为0.237~0.277。氯化锶/氯化铵-氨的COP比氯化钙/溴化钠-氨工质对要小8%因为本身吸附热的关系。综合比较各方面的性能发现氯化钙/溴化钠-氨工质对的性能更优,因此选择用来做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在运行时间分别为300s、600s、900s时,最大SCP分别为520,352,272W·kg-1。在两级吸附制冷实验中测试的氯化钙/氯化钡-氨的工质对在热源温度70~90℃,蒸发器出口温度在-16.77~8.38℃时,其COP范围为0.07~0.16,冷量输出范围为0.85~2.1kW。SCP的大小为58.4~161.2W·kg-1,表现为比较稳定的性能。特别当系统在热水出口温度66.4℃,冷却水出口温度为30.2℃,冷冻水出口温度为-16.15℃时,其制冷量为1.02kW。此时COP为0.14,SCP为78.8W·kg-1。(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2-01)

罗伟莉,王健,王丽伟,江龙,金哲权[9](2012)在《采用SrCl_2-NH_4Cl-NH_3工质对的二级吸附式冷冻循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的制冷技术,在低于100℃的低品位热能如废热能、太阳能等的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利用这部分的能源,提出了由吸附制冷过程与再吸附过程组成的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采用SrCl2-NH4Cl-NH3作为工质对,测试不同蒸发温度与冷却温度下吸附剂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热源温度为70℃时,二级吸附式制冷也能够实现-25℃下的冷量输出。在测试工况下,氯化锶的最大吸附量达到了理论吸附量的94%。80℃热源、25℃冷源以及-25℃制冷条件下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的COP和SCP达到了0.250与160W.kg-1。这个数值与CaCl2-BaCl2-NH3两级冷冻在85℃驱动热源以及同等的冷源与制冷温度条件下的数据相对比,驱动热源需求降低了5℃,COP提高了4%,SCP提高了10%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王令宝,卜宪标,马伟斌[10](2012)在《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剂的性能是吸附制冷技术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是吸附剂性能的2个重要指标。准确测定吸附剂的性能对于吸附制冷机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吸附剂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本课题对汽车余热吸附制冷所用吸附剂的性能进行测试,着重阐述吸附剂性能测试所用方法的特点以及使用范围,旨在为吸附剂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2年01期)

吸附工质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搭建了新型吸附式工质对氯化钙-水吸附性能试验台,对氯化钙为吸附剂、水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非平衡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到了吸附曲线。结果表明:氯化钙-水工质对在40℃~8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非平衡吸附量增加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工质对论文参考文献

[1].江龙,路会同,王如竹,王丽伟.两级吸附式制冷工质对性能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7

[2].丁红军,李辉.新型吸附式工质对的性能实验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

[3].李娜,李成祥,王德昌.改性活性炭-甲醇工质对吸附性能的研究[J].制冷技术.2015

[4].江龙,王丽伟,王如竹,高鹏,宋分平.MnCl_2/CaCl_2/NH_3再吸附工质对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

[5].舒朝晖,程颖.吸附制冷工质对研究进展[C].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6].高旭,徐敬玉,A.S.Maiga,王勤,陈光明.活性炭—烷烃及其衍生物吸附工质对的筛选[C].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2013

[7].安文卓,刘泽勤,裴凤.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工质对的探索和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3

[8].罗伟莉.两级化学吸附冷冻循环工质对的优选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9].罗伟莉,王健,王丽伟,江龙,金哲权.采用SrCl_2-NH_4Cl-NH_3工质对的二级吸附式冷冻循环性能[J].化工学报.2012

[10].王令宝,卜宪标,马伟斌.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测试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2

论文知识图

常用吸附工质对CoF2和SrCl2吸附前后的对比一1正在研制的一台固体吸附式制冷机外观...上海建科院生态楼吸附空调系统年太阳辐照强度与制冷制热负荷关系图利用柴油机尾气的化学吸附制冷装置流程...

标签:;  ;  ;  ;  ;  ;  ;  

吸附工质对论文_江龙,路会同,王如竹,王丽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